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又反
崇祯十二年的五月,聚集在胶州营的兵马除却留守两千人之外,其余的兵马大多数各回原地镇守。
李孟率领的军队可以说是越走越少,马罡,陈六、赵能都是在半路上去往自家镇守的城池,尽管是大军行进,在这条路上比起在东昌府和济南府的战时行进不知道要快了多少,因为补给完全有沿途的屯田田庄供应,一些需要征发劳役的事情,也都就近的征发壮丁和佃户,方便的很。
在行军路上,方圆百里之内的消息随时都会汇集到胶州营的军将手中,这就是所谓内线的好处了。
济南军议里面大家对胶州营的总结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不能离开辎重补给,轻装突进在大军交战中要不得,如果辎重充足,补给跟上,哪怕是行军缓慢,敌军主动的过来攻击己方,胶州营也可以通过火器的优势战而胜之。
大家对在齐河县清军骑兵的遭遇战,越是分析越觉得这支部队如果是缓慢行进,按部就班,不是那么匆忙赶路的话,鞑子骑兵在列阵完毕,装填完弹药的火铳兵和长矛兵的组合面前,不会讨到什么便宜去。
归根到底,还是李孟有些匆忙了,当然众人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个问题,还是李孟自己做的自我检讨。
在那些书生讲解,李孟复述的兵书战策和战场事例上,常说一点,就是和蛮夷交战,特别是北方的西虏蒙古和东虏女真,官军若没有足够的骑兵,大军接战,即便是取得胜利,也不会有太多斩获。因为对方都是骑兵,一旦是失败,马上是纵马逃遁,官兵的大队步卒也无法追击,还时常有因为追击对方的骑兵,队形混乱,反倒是被对方打了个反击,反胜为败的例子。而官军若是败,则很容易变成大败,因为蛮夷的骑兵突入,兵卒溃散,溃逃很快就演变成一面倒的屠杀。
所以写这些战例的人都是建议官军也应加强骑兵,而且凡是有亲身经历的人写文章,对火器都不是太看重,反倒是认为应该注重肉搏和弓箭。
不过这个算是通常大众的判断,在济南军议的讨论之中却是被推翻了,胶州营的步卒数量远远的大于骑兵,就算是马队,也有相当部分的下马步兵,只不过借着马匹的机动力提高速度罢了。
按说这样的部队,面对鞑虏的骑兵应该是吃亏很大,但胶州营和普通的官军却有很大的不同,胶州营的火器并不是普通官军那种制造粗劣,而且在射程之外就乱放一气的焰火,胶州营的火器是工匠们精心打造,有严格训练的杀人利器。
在弓箭达不到的射程之中,火铳和火炮已经可以攻击到敌人,而且凡是被击中的敌人,按照这个时代的治疗手段,最起码也是丧失战斗力的伤害。只要胶州营从容布阵,弹药充足,那么以骑兵为主的敌人根本不会占到一点的便宜。
李孟和各级军官从济南回到胶州的路程中对这个感触颇深,只要是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补给、情报各种后勤的问题都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者是近似于此的环境中,胶州营的军队从容布阵,弹药充足的情况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说,保证了上面几个条件,胶州营的胜算极大。
这也就是告诉各级军将,在战斗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要避免什么。
回师的这一路上,也算是给胶州营的普通士兵的福利,让他们接受沿途平民百姓的欢呼和犒劳,在官府的宣传之中,胶州营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自己检讨归自己检讨,但对外还是要保持着胜利回师的状态。
他们所经过的府县城池,都是胶州营保护的地盘,地方上的士绅大族,平民百姓也只有看到一支胜利之师,才会感觉到自己安全,才会对自己供养的这支军队有信心,才会对这样的军队感觉到敬畏。
因为要宣传自己的胜利,展示军威,所以行走的速度并不快,差不多五月中旬的时候才到了平度州一带。
已经恢复了传递的朝廷邸报,山东的塘报,兵部的紧急军报被朝廷和山东的信使送到了李孟的手中。
在这些洋洋洒洒,官话满篇的报告中...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又反
崇祯十二年的五月,聚集在胶州营的兵马除却留守两千人之外,其余的兵马大多数各回原地镇守。
李孟率领的军队可以说是越走越少,马罡,陈六、赵能都是在半路上去往自家镇守的城池,尽管是大军行进,在这条路上比起在东昌府和济南府的战时行进不知道要快了多少,因为补给完全有沿途的屯田田庄供应,一些需要征发劳役的事情,也都就近的征发壮丁和佃户,方便的很。
在行军路上,方圆百里之内的消息随时都会汇集到胶州营的军将手中,这就是所谓内线的好处了。
济南军议里面大家对胶州营的总结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不能离开辎重补给,轻装突进在大军交战中要不得,如果辎重充足,补给跟上,哪怕是行军缓慢,敌军主动的过来攻击己方,胶州营也可以通过火器的优势战而胜之。
大家对在齐河县清军骑兵的遭遇战,越是分析越觉得这支部队如果是缓慢行进,按部就班,不是那么匆忙赶路的话,鞑子骑兵在列阵完毕,装填完弹药的火铳兵和长矛兵的组合面前,不会讨到什么便宜去。
归根到底,还是李孟有些匆忙了,当然众人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个问题,还是李孟自己做的自我检讨。
在那些书生讲解,李孟复述的兵书战策和战场事例上,常说一点,就是和蛮夷交战,特别是北方的西虏蒙古和东虏女真,官军若没有足够的骑兵,大军接战,即便是取得胜利,也不会有太多斩获。因为对方都是骑兵,一旦是失败,马上是纵马逃遁,官兵的大队步卒也无法追击,还时常有因为追击对方的骑兵,队形混乱,反倒是被对方打了个反击,反胜为败的例子。而官军若是败,则很容易变成大败,因为蛮夷的骑兵突入,兵卒溃散,溃逃很快就演变成一面倒的屠杀。
所以写这些战例的人都是建议官军也应加强骑兵,而且凡是有亲身经历的人写文章,对火器都不是太看重,反倒是认为应该注重肉搏和弓箭。
不过这个算是通常大众的判断,在济南军议的讨论之中却是被推翻了,胶州营的步卒数量远远的大于骑兵,就算是马队,也有相当部分的下马步兵,只不过借着马匹的机动力提高速度罢了。
按说这样的部队,面对鞑虏的骑兵应该是吃亏很大,但胶州营和普通的官军却有很大的不同,胶州营的火器并不是普通官军那种制造粗劣,而且在射程之外就乱放一气的焰火,胶州营的火器是工匠们精心打造,有严格训练的杀人利器。
在弓箭达不到的射程之中,火铳和火炮已经可以攻击到敌人,而且凡是被击中的敌人,按照这个时代的治疗手段,最起码也是丧失战斗力的伤害。只要胶州营从容布阵,弹药充足,那么以骑兵为主的敌人根本不会占到一点的便宜。
李孟和各级军官从济南回到胶州的路程中对这个感触颇深,只要是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补给、情报各种后勤的问题都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者是近似于此的环境中,胶州营的军队从容布阵,弹药充足的情况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说,保证了上面几个条件,胶州营的胜算极大。
这也就是告诉各级军将,在战斗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要避免什么。
回师的这一路上,也算是给胶州营的普通士兵的福利,让他们接受沿途平民百姓的欢呼和犒劳,在官府的宣传之中,胶州营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自己检讨归自己检讨,但对外还是要保持着胜利回师的状态。
他们所经过的府县城池,都是胶州营保护的地盘,地方上的士绅大族,平民百姓也只有看到一支胜利之师,才会感觉到自己安全,才会对自己供养的这支军队有信心,才会对这样的军队感觉到敬畏。
因为要宣传自己的胜利,展示军威,所以行走的速度并不快,差不多五月中旬的时候才到了平度州一带。
已经恢复了传递的朝廷邸报,山东的塘报,兵部的紧急军报被朝廷和山东的信使送到了李孟的手中。
在这些洋洋洒洒,官话满篇的报告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