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回到古代做霸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当中国历史进入周王朝时代,中国远古社会也走向鼎盛时期。
也正是从周朝开始,境内的各个民族与部落之间,开始了不断融合的大过程,这个期间,也是华夏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最后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期,其中也包括了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天子的先祖起源于黄帝一族,当时地处西方一个古老民族的周人首领,当时主要负责管理农事,整个氏族部落也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氏部族经济的发展。
在经历了尧舜禹汤时期过后,周族的封地开始进入陕西一带,在夏代后期,随着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被削弱,外加西北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周人一族的生产和生活,开始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于是他们不得不北迁到泾水中游一带。
在西周王朝的后期,随着社会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所有人开始对土地以及自己的政权,展开了一场争夺,从此大大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举国的暴动,直接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于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王朝灭亡。
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西周共经历11代,12个王,整个过程276年。
任何一个王朝的政治权利,出现大面积彻底的腐败,必然就会造成内外矛盾,并且空前尖锐,就像当年周文王认为讨伐商朝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在临终前,嘱咐姬发准备发推翻商朝一般。
于是,在周武王即位后,就趁商朝主力大军征战在外之际,直接率军开始东征,在与其他诸侯相会,并公开发表讨纣的檄文,率领兵车300辆、士卒4.5万人、虎贲军3000人,开始了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一路东征,周武王多次誓师,并且不断指出商纣之罪,最后像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小国也率兵配合,一路东征数年,最后商纣王组织的17万人大军与周武王大军对阵,但是由于商朝军士无心战斗,最后大量的阵前倒戈,最后还引导周军攻商纣。
商朝纣王本想仓惶逃遁,但最后*而死于鹿台,商朝灭亡。
周武王姬发在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以后,又出兵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最后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但是周武王又开始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该如何安排四处的诸侯。
但最后周武王还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制度,采取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
也就是把周武王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在各地中间,建立起围绕天子的诸侯小国,让一个个诸侯国,最后成为一方土地的统治据点,这样它们就起到了拱卫周王室的作用。
其实在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在回到镐京城中,他就深感镐京城与新征服的地区直接相距太远,曾经想在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首都,不过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就突然的病逝而去。
伊洛河,是古代伊河与洛河的简称,是指二水交汇之处。
在武王死后,周成王(诵)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初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殷,以弟管叔鲜、蔡叔度监之。至武庚联合管蔡与东方夷族叛周。周公东征,平定叛乱,统治扩及东方,大规模多封同姓与异性诸侯。七年,周公还政成王,营建“天下之中”洛邑于洛水之阳,于是丰镐为“宗周”,洛邑为“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国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
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 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
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灭。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在位长达44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
彼时东方的徐国正处于徐偃王时期,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也曾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均未获得重大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
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朝中由召公、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
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 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周王是奴隶社会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共同辅政。一直到康王时,召公还担任太保。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与师保地位相当,而直接辅佐周王管理政事的官职,是太宰。成王时,周公以太师而兼为太宰,“相王室,以尹天下”。太宰拥有总揽政务的大权,是政府中的首脑。
太宰以下,有众多的卿士,其中比较重要的政务官,仍然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诸有司。司徒除管土地的垦辟、井田的划分和有关奴隶耕作等事外,还要管理诸侯封疆的划定和军旅事宜。司马负责征收军赋、管理战车以及驾车马匹等军政事宜。司寇掌握刑法。司空负责管理百工以及兴建土木、水利等工程。他们还有很多的僚属,分管各项具体事务,由中下级贵族担任,构成相当庞大的统治机构。
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在《周礼》中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太史不仅掌管天文历法的观测制订,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和教育贵族子弟等有关文教方面的工作,而且熟悉国家的政令典则,常在周王左右以备咨询。内史为周王起草诏令,出纳王命,成为王室近臣。另外,还有小史、外史等官职。
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他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 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 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 、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数量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即古书中所说的“封建”,而分封制的基础则是宗法。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型,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严格意义的宗法,只在卿、大夫、士的范围内施行。这些阶层各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国君的...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当中国历史进入周王朝时代,中国远古社会也走向鼎盛时期。
也正是从周朝开始,境内的各个民族与部落之间,开始了不断融合的大过程,这个期间,也是华夏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最后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期,其中也包括了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天子的先祖起源于黄帝一族,当时地处西方一个古老民族的周人首领,当时主要负责管理农事,整个氏族部落也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氏部族经济的发展。
在经历了尧舜禹汤时期过后,周族的封地开始进入陕西一带,在夏代后期,随着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被削弱,外加西北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周人一族的生产和生活,开始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于是他们不得不北迁到泾水中游一带。
在西周王朝的后期,随着社会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所有人开始对土地以及自己的政权,展开了一场争夺,从此大大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举国的暴动,直接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于是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王朝灭亡。
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西周共经历11代,12个王,整个过程276年。
任何一个王朝的政治权利,出现大面积彻底的腐败,必然就会造成内外矛盾,并且空前尖锐,就像当年周文王认为讨伐商朝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在临终前,嘱咐姬发准备发推翻商朝一般。
于是,在周武王即位后,就趁商朝主力大军征战在外之际,直接率军开始东征,在与其他诸侯相会,并公开发表讨纣的檄文,率领兵车300辆、士卒4.5万人、虎贲军3000人,开始了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
一路东征,周武王多次誓师,并且不断指出商纣之罪,最后像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小国也率兵配合,一路东征数年,最后商纣王组织的17万人大军与周武王大军对阵,但是由于商朝军士无心战斗,最后大量的阵前倒戈,最后还引导周军攻商纣。
商朝纣王本想仓惶逃遁,但最后*而死于鹿台,商朝灭亡。
周武王姬发在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以后,又出兵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最后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但是周武王又开始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该如何安排四处的诸侯。
但最后周武王还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制度,采取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
也就是把周武王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在各地中间,建立起围绕天子的诸侯小国,让一个个诸侯国,最后成为一方土地的统治据点,这样它们就起到了拱卫周王室的作用。
其实在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在回到镐京城中,他就深感镐京城与新征服的地区直接相距太远,曾经想在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首都,不过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就突然的病逝而去。
伊洛河,是古代伊河与洛河的简称,是指二水交汇之处。
在武王死后,周成王(诵)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初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殷,以弟管叔鲜、蔡叔度监之。至武庚联合管蔡与东方夷族叛周。周公东征,平定叛乱,统治扩及东方,大规模多封同姓与异性诸侯。七年,周公还政成王,营建“天下之中”洛邑于洛水之阳,于是丰镐为“宗周”,洛邑为“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国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
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 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
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灭。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在位长达44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
彼时东方的徐国正处于徐偃王时期,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也曾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均未获得重大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
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朝中由召公、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
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 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周王是奴隶社会国家的最高代表。在周王左右的重要辅佐人物,有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或“师保”。如周文王、武王时的重要谋臣太公望,就被尊称为“师尚父”。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共同辅政。一直到康王时,召公还担任太保。师保统辖诸侯百官以奉侍周王,在政治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与师保地位相当,而直接辅佐周王管理政事的官职,是太宰。成王时,周公以太师而兼为太宰,“相王室,以尹天下”。太宰拥有总揽政务的大权,是政府中的首脑。
太宰以下,有众多的卿士,其中比较重要的政务官,仍然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诸有司。司徒除管土地的垦辟、井田的划分和有关奴隶耕作等事外,还要管理诸侯封疆的划定和军旅事宜。司马负责征收军赋、管理战车以及驾车马匹等军政事宜。司寇掌握刑法。司空负责管理百工以及兴建土木、水利等工程。他们还有很多的僚属,分管各项具体事务,由中下级贵族担任,构成相当庞大的统治机构。
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在《周礼》中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太史不仅掌管天文历法的观测制订,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和教育贵族子弟等有关文教方面的工作,而且熟悉国家的政令典则,常在周王左右以备咨询。内史为周王起草诏令,出纳王命,成为王室近臣。另外,还有小史、外史等官职。
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他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 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 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 、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数量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西周的国家实行分封制。即古书中所说的“封建”,而分封制的基础则是宗法。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型,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
严格意义的宗法,只在卿、大夫、士的范围内施行。这些阶层各家族的始祖,一般是国君的别子。国君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