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穆肯科山 (1/2)
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刚果惊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79年6月25日
1.金刚石
清晨,营地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黑灰。远处穆肯科山正喷发出浓浓的黑烟。埃米拉了拉埃利奥特的衣袖。
现在离开,她急切地手语道。
“不,埃米!”他说。
考察队中,包括埃利奥特在内,没有一个人想离开。他起床的时候就在考虑,离开津吉城前应该获取更多的资料。他已不满足于只带一只猩猩的骨架回家的想法了,因为它们像人类一样,其独有的特征已经涉及到行为,因而远非对其身体外表结构的详细描述所能说清楚。他想再拍摄一些灰猩猩活动的录像,再录一些它们发出的那种声音。而罗斯则更坚定了一定要找到金刚石的决心。芒罗在这方面的兴趣也毫不逊色。
现在离开。
“为什么现在要离开呢?”他问她。
地坏。现在离开。
埃利奥特没有经历过火山喷发,他对所看到的情景也不以为然。穆肯科火山比前几天更加活跃了。但自从他们到达维龙加地区的第一天起,穆肯科山所喷发的还是烟气。
他问芒罗:“有危险吗?”
芒罗耸了耸肩。“卡希加是这样想的,也许他是想找个借口回家。”
埃米跑到芒罗跟前,举起双臂,拍打着他面前的地面。芒罗以为她想让他跟她玩一玩。他笑着,用手在埃米身上挠着。她却对他不停地打着手势。
“她在说什么?”芒罗问“你说什么呀,小家伙?”
埃米高兴地咕哝着,继续打着手语。
“她说现在离开,”埃利奥特翻译道。
芒罗不再挠她。“她这么说了?”他大声问道“她究竟说的是什么?”
埃利奥特对芒罗如此严肃感到非常吃惊——尽管埃米把芒罗有兴趣和她交流看得很正常。为了让芒罗能明白她的意思,她又打了一遍手势,这次打得更慢,而且双眼紧盯着他的脸。
“她说地不好。”
“嗬,有意思。”芒罗说着看了看埃米,又看了看手表。
埃米手语道:鼻毛人听埃米现在回家。
“她要你听她的话,现在就回家。”埃利奥特说。
芒罗耸耸肩膀。“告诉她我明白了。”
埃利奥特打手势告诉埃米。埃米一脸不快,不再打手势了。
“罗斯呢?”芒罗问道。
“在这儿。”罗斯答道。
“我们赶紧走。”芒罗说。他们朝那座失落的废城走去。使他们又一次颇感意外的是,埃米打手势说,她愿意和他们一道走,接着她就疾步赶了上来。
这是他们在废城中的最后一天。所有参与这次刚果探险的队员都有类似的反应:这座先前还是那样神秘的城堡,现在却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今天早晨,他们终于看清了其真实面目:一排排快要倒塌的旧房隐没在炎热难当、恶臭难忍的丛林之中。
除了芒罗外,其他人都感到非常乏味。芒罗则忧心忡忡。
谈到那些声音、他为什么要录音,以及是否有可能将一个猩猩的大脑保存并带回去这类事情时,埃利奥特显得很厌烦。有关语言起源问题似乎还存在着某种学术争论。人们过去一直认为语言是动物喊叫的产物,但现在他们知道动物的喊叫是由其大脑的边缘系统所控制,而真正的语言产生于大脑中被称为“布罗卡区域”的地方芒罗无心听他说教。他一直在专心地听着远处穆肯科山传来的隆隆响声。
芒罗曾亲身体验过火山喷发的险境。1968年他在刚果的时候,正赶上维龙加火山群中的姆布蒂火山喷发。前天他曾听到激烈的爆炸声,他就认为那是伴随即将发生的地震所产生的尚且无法解释的轻微地动现象。他觉得穆肯科火山即将喷发了。当他昨天晚上看见那束激光在上下颤动时,他知道穆肯科火山的上部会发生新的地动。
芒罗知道火山喷发难以预料——500多年来,没有人敢于涉足这座位于火山脚下的城堡废墟,这一事实本身就可以说明问题。在山坡高处就有新近的熔岩场,还有的熔岩生在南面几英里的地方。而这座城堡则未被火山殃及。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穆肯科火山群的地质构造决定了大多数火山喷发往往发生在比较舒缓的南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现在就没有什么危险。既然火山喷发难以预料,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几分钟内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这种危险不是来自火山熔岩,因为熔岩流淌的速度比人的步行速度还慢。熔岩从山顶流到山脚需好几个小时。真正的危险来自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和气体。
正如火灾发生时大多数人是死于吸入大量烟气一样,在火山喷发时丧生的大多数人是由于粉尘和一氧化碳窒息造成的。火山气体比空气重,所以只要穆肯科火山散发大量气体,处于山谷之中的津古城在几分钟内就会充满浓浓的有毒气体。
问题是穆肯科火山还要过多久才会进入猛烈喷发阶段。这就是芒罗为什么对埃米的反应如此感兴趣的原因。因为,众所周知,灵长目动物能够预测诸如地震和火山喷发之类的地质活动。芒罗感到奇怪的是,大谈什么冷藏猩猩大脑的埃利奥特对此竟然一无所知。使他更加奇怪的是,有着丰富地质知识的罗斯也不认为今天早晨所看到的火山灰是火山喷发的前兆。
其实,罗斯知道一场巨大的火山喷发正在酝酿之中。那天早晨,她照例与休斯敦方面进行联系。使她出乎意料的是,传输键立刻锁住了。保密器的密码输入后,她开始键入现场最新数据,但屏幕上一片空白,接着闪现出一行字:
休斯敦站覆盖清理内存。
这是紧急信号。以前在实地探险中她从未见过。她清理了内存,按下传输键。一阵短暂的瞬间发送时延后,屏幕上出现以下文字:
电脑分析穆肯科将有大喷发建议立刻撤离现场危险在扩大全体立即撤离现场。
罗斯看了看营地。卡希加正忙着做早饭;埃米蹲在火堆旁吃烤香蕉(这是她让卡希加特别为她准备的早餐);芒罗和埃利奥特正在喝咖啡。除了黑色的火山灰以外,整个营地的早晨一切正常。她又看了看屏幕。
穆肯科将有大喷发建议立即撤离。
罗斯抬头看着穆肯科火山喷出的滚滚浓烟。她想:见他的鬼去吧。她想要金刚石。她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怎么能就此罢休呢。
屏幕还在闪动:请火速回答。
罗斯关掉了发射机。
那天早晨,他们有好几次感到地面在剧烈震颤,震得废墟的建筑物上灰尘直往下掉。穆肯科火山发出的隆隆声更加频繁。罗斯毫不在意。“这只是说明这里是大象王国。”她说道。这是一句古老的地理方面的格言:“要想找到大象,就要到大象王国去。”大象王国也意味着你能在此找到想要的任何矿物。“如果想要金刚石,”罗斯说着耸了耸肩膀“到火山上去。”
金刚石与火山有关,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人们对其中的原因还不甚了了。大多数理论认为,金刚石这种纯碳晶体是在地球表面以下1000英里的上地幔中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处于这一深度的金刚石是无法得到的,除非在火山地区,由熔化的岩浆将它们带到地面上来。
但这并不是说你到正在喷发的火山地区来就一定能寻找到被喷出的金刚石。大多数金刚石矿都位于死火山地区,在已形成化石的火山锥地区。这种火山锥又被称为金伯利火山筒,是以南非金伯利地区的地质构造命名的。维龙加火山群位于地质构造极不稳定的东非大裂谷附近。5000多万年来,这里火山活动连续不断。他们现在正在寻找的就是津吉城早期居民曾经找到过的火山化石。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在津古城东的半山腰处找到了它们——通向穆肯科山坡的一系列采矿隧道。
埃利奥特有点失望。“我不知道我当时想要什么,”他后来说“那只是一条棕黑色的地道,偶尔有一些棕色的岩石突出来。我不知道罗斯为什么那么激动。”那些棕色的石块就是金刚石,经过清洗,就会像脏兮兮的玻璃一样透明。
“他们肯定以为我疯了,”罗斯说道“因为我又蹦又跳。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在普通的金伯利火山筒中,金刚石稀稀拉拉地分布在矿脉当中。在普通矿场,每开采100吨岩石通常只能出32克拉——1/5盎司——的金刚石。你低头向这些矿井里看,根本看不见金刚石。但在津吉城的矿场里,这种向外突出的矿石却有不少。芒罗用他的短刀就挖出了600克拉。罗斯看见隧道壁上露出了六七个大金刚石,每个都与芒罗发现的差不多大。“我只是凭眼睛看,”她后来说“就能看到四五千克拉的金刚石。无需再往下挖,也不需要分拣,什么也不要干,唾手可得。这里比南非最大的金刚石矿还要丰富。简直难以置信。”
埃利奥特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矿场如此丰富,那为什么会废弃呢?”这也是罗斯脑海中已经考虑的问题。
“他们对大猩猩失去了控制,”芒罗说道“它们造反了。”他边笑边从矿石中拣出金刚石。
罗斯也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她曾经考虑过埃利奥特提出的整座城是被某种疾病所吞噬的推测。她想不太可能是外部原因。“我认为,”她说道“对于津吉城的人来说,这里的金刚石矿已经枯竭了。”因为从宝石的角度来说,这些晶体的确已毫无价值——颜色发蓝,上面有许多杂质。
津吉城的人们不会想到500年后的今天,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价值的石头竟会比地球上其他任何矿物质更加珍稀、更为贵重。
“为什么这些蓝色金刚石会如此珍贵呢?”
“它们将改变整个世界,”罗斯轻声说“它们将会终止核时代。”
2.以光速进行的战争
1979年1月,在国防部高级研究所任职的富兰克林f.马丁将军在参议院武装部队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比属刚果是世界上对美国军事方面的努力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国家。”马丁将军解释说,刚果,也就是现在的扎伊尔,作为“地理上的偶然因素”40年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未来还会变得更加重要。(马丁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为争夺扎伊尔的战争要大大优先于它为争夺阿拉伯产油国的战争。”)
二战期间,刚果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向美国运送了三批铀,用以制造轰炸日本的原子弹。到了1960年,美国不再需要铀了,而铜和钴成了重要战略物资。70年代,重点又转移到获取扎伊尔的钽、钨和锗等矿物——这些矿物对于美国半导体电子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到了80年代“2b型蓝金刚石”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军事资源——而人们认为扎伊尔就有这种蓝金刚石。马丁将军认为,蓝金刚石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一种武器的速度和智能要比其破坏力显得更加重要”
30年来,军事思想家们对洲际弹道导弹一直是谈虎色变。但是马丁将军却说:“洲际导弹只能算作原始武器。它们在达到物理定律所设想的理论限度方面还没有起步。根据爱因斯坦物理学理论,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比每秒运行18.6万英里的光更快了。我们正在研制能达到光速的高能脉冲激光和粒子束武器系统。与这些武器系统相比,运行速度只有每小时1.7万英里的洲际弹道导弹无异于远古时代运动速度极其缓慢的恐龙,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骑兵已经过时一样,很容易被消灭。”
光速武器最适用于太空,并将首先在卫星上投入使用。马丁将军指出,早在1973年,俄罗斯曾经轻而易举地“破坏了”美国间谍卫星vv/02。1975年,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能够锁定多种目标的快速瞄准和射击的武器系统。该系统能在1秒钟内发射8束高能光束。1978年,休斯公司把该系统反应时间又缩短到50毫微秒,也就是10亿分之50秒,并将该武器系统的精度提高到在1分钟内击毁500枚导弹。这些发展预示着洲际弹道导弹即将寿终正寝。
“在未来的冲突中,在没有体积庞大的导弹的情况下,高速小型电脑系统与核弹相比就显得重要得多了。它们的运算速度将成为决定第三次世界大战胜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电脑速度现已成为军备竞赛的中心问题,就像百万吨级当量是20年前军备竞赛的中心问题一样。”
“我们要从电子线路电脑系统转向光线路电脑系统,其原因就是考虑到速度——与速度最快的约瑟夫森结相比,法布雷—佩罗特干涉仪(对应于半导体干涉仪的光学干涉仪)的反应速度至少要快1000倍,能达到1微微秒(10-12秒)。”马丁将军指出,新一代的光电脑取决于是否能得到2b型硼衣蓝金刚石。
埃利奥特立刻意识到这种光速武器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速度之快是人所无法想象的。人类已习惯于机械化的作战模式,然而未来的战争将是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机器间的对抗:在一场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的冲突中,每一个瞬间的进程都将是由机器来操纵的。
1956年,在战略轰炸机失去往日威风的年代里,军事思想家们认为一场未来的全面核战争将持续12个小时。到1963年,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使这一进程缩短到3小时。但是,到1974年,军事理论家们预测未来战争仅持续半个小时,而这“半小时战争”的复杂性要大大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在本世纪50年代,假设美国人和苏联人同时派出自己所有的轰炸机,发射出所有的导弹,双方在空中的攻击和反击的武器的数量也不会超过1万。在第二个小时内,双方用于交战的武器总数会达到1.5万。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每秒钟就有4件武器处于作战状态。
在多样化的战术作战中,武器和“系统元素”的数量能达到天文数字。最新的估计认为,用于战场的电脑多达4亿台,在战争爆发后的半小时内,投入战争的武器数量将超过150亿。也就是说,在一场进展飞快、令人眼花缭乱的,有飞机、导弹、坦克和地面部队参加的战争中,投入使用的武器数量达到每秒钟800万种之多。
打这种规模的战争只能依靠机器,因为人类的反应速度太慢了。正如马丁将军指出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决不是一场按动电钮的战争“因为人按电钮至少也要1.8秒钟,这对现代战争来说太漫长了”
这一事实产生了马丁将军所谓的“岩石问题”与高速运行的电脑相比,人的反应速度简直就像地质变迁一样缓慢。“人眨一眨眼的功夫,现代电脑便能进行2000次运算。因此,从下一次战争将由电脑进行这一角度来看,人类实际上就像岩石一样,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因素。人类的战争还从来没有长到把地质变化的速度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的程度。未来由电脑进行的战争也绝不可能长到把人的应变速度作为因素来考虑的程度。”
由于人类的反应速度太慢,所以他们有必要把战争的决策控制权交给反应较快的电脑智能。“在未来战争中,我们应当丢弃对冲突进程进行调控的任何幻想。如果我们决定以人的反应速度来进行战争,我们几乎肯定会遭到失败。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相信这些机器。这就使得人类的判断、价值观和思想显得十分肤浅。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代理式的战争:一场纯粹由机器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敢对它施加任何影响,因为这样可能会减慢决策机制,从而导致战争失败。”而这最终的、关键性的转变——将运行速度为毫微秒的电脑转化为运行速度为微微秒的电脑——则将依赖于2b型金刚石。
埃利奥特对于人类将把战争控制权让与自己的发明物而感到震惊。
罗斯耸耸肩膀说:“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坦桑尼亚奥都韦峡谷中,有许多迹象表明那儿有个200万年前建造的房屋的遗迹。这个类人动物已不满足于住山洞或其他自然栖身场所。他建造起自己的住所。人类为了自身的目的总是在不断改变自然界。”
“但是你总不能放弃控制权嘛!”埃利奥特说。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罗斯说道“驯养家养动物——或者使用袖珍计算器干什么?这不是放弃控制权吗?我们不想自己去犁地或进行平方根运算,于是就把这样的工作让我们驯养或喂养的动物或创造出来的其他的智能去干。”
“但你总不能受你的创造物控制吧。”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罗斯重复道“要知道,即便我们不开发高速电脑,俄国人也会这样做的。如果不是中国人阻挡了俄国人的渗透,他们现在早就在扎伊尔寻找金刚石了。技术的发展是阻挡不了的。只要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就必须去实现它。”
“不,”埃利奥特表示不同意“我们能够自己作出决定。我不想搅到这件事情当中来。”
“那你就走吧,”她说“反正刚果不是个空谈学问的地方。”
她打开背包,从中拿出许多白色陶瓷锥形物和带天线的小方盒。她把小方盒子和锥形物接在一起,然后走进第一个坑道,把锥形物沿坑道两壁摆放,并一步步慢慢向黑暗处走去。
彼得不高兴彼得。
“是的,”埃利奥特说。
为什么不高兴?
“很难解释,埃米,”他说。
彼得告诉埃米好猩猩。
“我知道,埃米。”
卡伦罗斯从一个坑道中走出,又消失在另一个坑道。埃利奥特看到她安放锥形物时手电筒的亮光,不一会儿她又消失在黑暗之中。
芒罗从坑道里走到阳光下,他的口袋里装满了金刚石。“罗斯在哪儿?”
“在坑道里。”
“干什么?”
“像是在做爆破实验。”埃利奥特指了指她背包旁的地面上放着的三只陶瓷锥形物。
芒罗拿起一只,翻过来看了看。“你知道是什么吗?”他问道。
埃利奥特摇摇头。
“是谐振炸弹,”芒罗说道“她简直是疯了,把它们放在这儿,会把整个地方炸毁的。”
谐振炸弹是一种定时炸弹,是微电子技术和爆破技术非常有效的结合。“两年前,我们在安哥拉用这种炸弹炸毁过桥梁,”芒罗解释道“只要起爆时间控制得当,6盎司的炸药就能炸毁50吨的加固型钢。要有一只传感器,”——他指了指背包旁的控制盒——“它会监测先期爆炸的冲击波,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引爆其余的炸药,从而产生把整个结构震垮的谐振波。爆炸情景极为壮观。”芒罗看了看在他们上方正冒着浓烟的穆肯科山。
这时,罗斯满面笑容地出现在地道口。“我们很快就会有答案的,”她说道。
“什么答案?”
“有关金伯利火山岩中的矿藏规模。我放了12个测震炸药装置,一定会让我们得到充足的数据。”
“你总共安放了12个谐振炸药装置。”芒罗更正道。
“我就带了这么多。只好这么将就了。”
“能行,”芒罗说“或许还很好呢。”接着他向上指了指。“火山已处于喷发阶段。”
“我总共才放了800克炸药,”罗斯说道“也就是说还不到1.5磅。这点炸药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我们还是不要争。”
埃利奥特怀着复杂的心情听着他俩的争论。从表面上看,芒罗的反对意见似乎很荒唐——这么一点炸药,无论间隙时间怎么设定,似乎也不可能引起火山喷发。真是无稽之谈!埃利奥特不明白芒罗为什么认定这是有危险的。芒罗似乎知道一些埃利奥特和罗斯所不了解——甚至想也想不到的问题。
3.火山计划
1978年,芒罗曾带领一个赞比亚探险小组。小组中有一位来自夏威夷大学名叫罗伯特佩里的年轻地质学家。佩里一直从事得到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处资助的最先进的“火山计划”的研究。
“火山计划”颇有争议。在1975年众议院武装部队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代号为dod/arpd/vulcan7021的计划(即“火山计划”)被小心翼翼地列入“其他对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需要长期资助”的项目之中。然而第二年,来自夏威夷州的众议员戴维伊纳加却对dod/arpd/vulcan计划提出质疑,要求了解“该计划的确切军事目的以及为什么资金要夏威夷州单独承担”
五角大楼发言人耐心解释说该计划是一个对夏威夷群岛居民以及那里的军事设施都有价值的“海啸预警系统”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提醒伊纳加说,1948年发生过一次横扫太平洋的大海啸。它首先使考爱岛1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接着席卷了整个夏威夷群岛。20分钟后,当海啸袭击瓦胡岛2和珍珠港的时候,当地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警报。
1在太平洋中北部。是夏威夷群岛中的第四大岛。
2夏威夷群岛的主岛。
“那次海啸是由靠近日本海岸的海底火山涌动引起的,”他们说“而夏威夷周围也存在活火山。目前,檀香山有近50万人口,此外在当地还有价值300多亿美元的海军设施。因此,对海啸的预报仅次于对夏威夷火山喷发的预报,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事实上“火山计划”根本不是从长远考虑的。它将在位于夏威夷岛的世界最大活火山冒纳罗亚火山的下一次喷发中得以实施。实施“火山计划”的目的是在火山喷发后对其进程加以控制。之所以选中冒纳罗亚火山是因为它喷发时相对缓和一些。
虽然冒纳罗亚火山海拔高度仅为13500英尺,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如果从海底开始测量,其体积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多,其地质构造极为独特,异乎寻常。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们认真仔细研究的火山。1928年,还在它的火山口建起了一个永久性的科学观测站。它也是有史以来受到人为干预最多的火山。当它每隔三年喷发一次时,在它的山坡上流淌的岩浆都因人为因素——从轰炸机到带着铁锨和沙包的当地人——而改道。
“火山计划”旨在改变冒纳罗亚火山的喷发进程。其具体的方法是:在地盾的断层线上进行一系列定时控制的非核爆炸,从而在这座巨大的火山上开一些“天窗”达到对大量熔化的岩浆进行引流的目的。1978年10月,该计划秘密实施时动用了对引爆高爆谐振炸弹有丰富经验的海军直升机部... -->>
1979年6月25日
1.金刚石
清晨,营地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黑灰。远处穆肯科山正喷发出浓浓的黑烟。埃米拉了拉埃利奥特的衣袖。
现在离开,她急切地手语道。
“不,埃米!”他说。
考察队中,包括埃利奥特在内,没有一个人想离开。他起床的时候就在考虑,离开津吉城前应该获取更多的资料。他已不满足于只带一只猩猩的骨架回家的想法了,因为它们像人类一样,其独有的特征已经涉及到行为,因而远非对其身体外表结构的详细描述所能说清楚。他想再拍摄一些灰猩猩活动的录像,再录一些它们发出的那种声音。而罗斯则更坚定了一定要找到金刚石的决心。芒罗在这方面的兴趣也毫不逊色。
现在离开。
“为什么现在要离开呢?”他问她。
地坏。现在离开。
埃利奥特没有经历过火山喷发,他对所看到的情景也不以为然。穆肯科火山比前几天更加活跃了。但自从他们到达维龙加地区的第一天起,穆肯科山所喷发的还是烟气。
他问芒罗:“有危险吗?”
芒罗耸了耸肩。“卡希加是这样想的,也许他是想找个借口回家。”
埃米跑到芒罗跟前,举起双臂,拍打着他面前的地面。芒罗以为她想让他跟她玩一玩。他笑着,用手在埃米身上挠着。她却对他不停地打着手势。
“她在说什么?”芒罗问“你说什么呀,小家伙?”
埃米高兴地咕哝着,继续打着手语。
“她说现在离开,”埃利奥特翻译道。
芒罗不再挠她。“她这么说了?”他大声问道“她究竟说的是什么?”
埃利奥特对芒罗如此严肃感到非常吃惊——尽管埃米把芒罗有兴趣和她交流看得很正常。为了让芒罗能明白她的意思,她又打了一遍手势,这次打得更慢,而且双眼紧盯着他的脸。
“她说地不好。”
“嗬,有意思。”芒罗说着看了看埃米,又看了看手表。
埃米手语道:鼻毛人听埃米现在回家。
“她要你听她的话,现在就回家。”埃利奥特说。
芒罗耸耸肩膀。“告诉她我明白了。”
埃利奥特打手势告诉埃米。埃米一脸不快,不再打手势了。
“罗斯呢?”芒罗问道。
“在这儿。”罗斯答道。
“我们赶紧走。”芒罗说。他们朝那座失落的废城走去。使他们又一次颇感意外的是,埃米打手势说,她愿意和他们一道走,接着她就疾步赶了上来。
这是他们在废城中的最后一天。所有参与这次刚果探险的队员都有类似的反应:这座先前还是那样神秘的城堡,现在却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今天早晨,他们终于看清了其真实面目:一排排快要倒塌的旧房隐没在炎热难当、恶臭难忍的丛林之中。
除了芒罗外,其他人都感到非常乏味。芒罗则忧心忡忡。
谈到那些声音、他为什么要录音,以及是否有可能将一个猩猩的大脑保存并带回去这类事情时,埃利奥特显得很厌烦。有关语言起源问题似乎还存在着某种学术争论。人们过去一直认为语言是动物喊叫的产物,但现在他们知道动物的喊叫是由其大脑的边缘系统所控制,而真正的语言产生于大脑中被称为“布罗卡区域”的地方芒罗无心听他说教。他一直在专心地听着远处穆肯科山传来的隆隆响声。
芒罗曾亲身体验过火山喷发的险境。1968年他在刚果的时候,正赶上维龙加火山群中的姆布蒂火山喷发。前天他曾听到激烈的爆炸声,他就认为那是伴随即将发生的地震所产生的尚且无法解释的轻微地动现象。他觉得穆肯科火山即将喷发了。当他昨天晚上看见那束激光在上下颤动时,他知道穆肯科火山的上部会发生新的地动。
芒罗知道火山喷发难以预料——500多年来,没有人敢于涉足这座位于火山脚下的城堡废墟,这一事实本身就可以说明问题。在山坡高处就有新近的熔岩场,还有的熔岩生在南面几英里的地方。而这座城堡则未被火山殃及。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穆肯科火山群的地质构造决定了大多数火山喷发往往发生在比较舒缓的南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现在就没有什么危险。既然火山喷发难以预料,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几分钟内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这种危险不是来自火山熔岩,因为熔岩流淌的速度比人的步行速度还慢。熔岩从山顶流到山脚需好几个小时。真正的危险来自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和气体。
正如火灾发生时大多数人是死于吸入大量烟气一样,在火山喷发时丧生的大多数人是由于粉尘和一氧化碳窒息造成的。火山气体比空气重,所以只要穆肯科火山散发大量气体,处于山谷之中的津古城在几分钟内就会充满浓浓的有毒气体。
问题是穆肯科火山还要过多久才会进入猛烈喷发阶段。这就是芒罗为什么对埃米的反应如此感兴趣的原因。因为,众所周知,灵长目动物能够预测诸如地震和火山喷发之类的地质活动。芒罗感到奇怪的是,大谈什么冷藏猩猩大脑的埃利奥特对此竟然一无所知。使他更加奇怪的是,有着丰富地质知识的罗斯也不认为今天早晨所看到的火山灰是火山喷发的前兆。
其实,罗斯知道一场巨大的火山喷发正在酝酿之中。那天早晨,她照例与休斯敦方面进行联系。使她出乎意料的是,传输键立刻锁住了。保密器的密码输入后,她开始键入现场最新数据,但屏幕上一片空白,接着闪现出一行字:
休斯敦站覆盖清理内存。
这是紧急信号。以前在实地探险中她从未见过。她清理了内存,按下传输键。一阵短暂的瞬间发送时延后,屏幕上出现以下文字:
电脑分析穆肯科将有大喷发建议立刻撤离现场危险在扩大全体立即撤离现场。
罗斯看了看营地。卡希加正忙着做早饭;埃米蹲在火堆旁吃烤香蕉(这是她让卡希加特别为她准备的早餐);芒罗和埃利奥特正在喝咖啡。除了黑色的火山灰以外,整个营地的早晨一切正常。她又看了看屏幕。
穆肯科将有大喷发建议立即撤离。
罗斯抬头看着穆肯科火山喷出的滚滚浓烟。她想:见他的鬼去吧。她想要金刚石。她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怎么能就此罢休呢。
屏幕还在闪动:请火速回答。
罗斯关掉了发射机。
那天早晨,他们有好几次感到地面在剧烈震颤,震得废墟的建筑物上灰尘直往下掉。穆肯科火山发出的隆隆声更加频繁。罗斯毫不在意。“这只是说明这里是大象王国。”她说道。这是一句古老的地理方面的格言:“要想找到大象,就要到大象王国去。”大象王国也意味着你能在此找到想要的任何矿物。“如果想要金刚石,”罗斯说着耸了耸肩膀“到火山上去。”
金刚石与火山有关,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人们对其中的原因还不甚了了。大多数理论认为,金刚石这种纯碳晶体是在地球表面以下1000英里的上地幔中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处于这一深度的金刚石是无法得到的,除非在火山地区,由熔化的岩浆将它们带到地面上来。
但这并不是说你到正在喷发的火山地区来就一定能寻找到被喷出的金刚石。大多数金刚石矿都位于死火山地区,在已形成化石的火山锥地区。这种火山锥又被称为金伯利火山筒,是以南非金伯利地区的地质构造命名的。维龙加火山群位于地质构造极不稳定的东非大裂谷附近。5000多万年来,这里火山活动连续不断。他们现在正在寻找的就是津吉城早期居民曾经找到过的火山化石。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在津古城东的半山腰处找到了它们——通向穆肯科山坡的一系列采矿隧道。
埃利奥特有点失望。“我不知道我当时想要什么,”他后来说“那只是一条棕黑色的地道,偶尔有一些棕色的岩石突出来。我不知道罗斯为什么那么激动。”那些棕色的石块就是金刚石,经过清洗,就会像脏兮兮的玻璃一样透明。
“他们肯定以为我疯了,”罗斯说道“因为我又蹦又跳。他们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在普通的金伯利火山筒中,金刚石稀稀拉拉地分布在矿脉当中。在普通矿场,每开采100吨岩石通常只能出32克拉——1/5盎司——的金刚石。你低头向这些矿井里看,根本看不见金刚石。但在津吉城的矿场里,这种向外突出的矿石却有不少。芒罗用他的短刀就挖出了600克拉。罗斯看见隧道壁上露出了六七个大金刚石,每个都与芒罗发现的差不多大。“我只是凭眼睛看,”她后来说“就能看到四五千克拉的金刚石。无需再往下挖,也不需要分拣,什么也不要干,唾手可得。这里比南非最大的金刚石矿还要丰富。简直难以置信。”
埃利奥特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矿场如此丰富,那为什么会废弃呢?”这也是罗斯脑海中已经考虑的问题。
“他们对大猩猩失去了控制,”芒罗说道“它们造反了。”他边笑边从矿石中拣出金刚石。
罗斯也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她曾经考虑过埃利奥特提出的整座城是被某种疾病所吞噬的推测。她想不太可能是外部原因。“我认为,”她说道“对于津吉城的人来说,这里的金刚石矿已经枯竭了。”因为从宝石的角度来说,这些晶体的确已毫无价值——颜色发蓝,上面有许多杂质。
津吉城的人们不会想到500年后的今天,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价值的石头竟会比地球上其他任何矿物质更加珍稀、更为贵重。
“为什么这些蓝色金刚石会如此珍贵呢?”
“它们将改变整个世界,”罗斯轻声说“它们将会终止核时代。”
2.以光速进行的战争
1979年1月,在国防部高级研究所任职的富兰克林f.马丁将军在参议院武装部队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比属刚果是世界上对美国军事方面的努力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国家。”马丁将军解释说,刚果,也就是现在的扎伊尔,作为“地理上的偶然因素”40年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未来还会变得更加重要。(马丁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为争夺扎伊尔的战争要大大优先于它为争夺阿拉伯产油国的战争。”)
二战期间,刚果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向美国运送了三批铀,用以制造轰炸日本的原子弹。到了1960年,美国不再需要铀了,而铜和钴成了重要战略物资。70年代,重点又转移到获取扎伊尔的钽、钨和锗等矿物——这些矿物对于美国半导体电子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到了80年代“2b型蓝金刚石”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军事资源——而人们认为扎伊尔就有这种蓝金刚石。马丁将军认为,蓝金刚石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一种武器的速度和智能要比其破坏力显得更加重要”
30年来,军事思想家们对洲际弹道导弹一直是谈虎色变。但是马丁将军却说:“洲际导弹只能算作原始武器。它们在达到物理定律所设想的理论限度方面还没有起步。根据爱因斯坦物理学理论,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比每秒运行18.6万英里的光更快了。我们正在研制能达到光速的高能脉冲激光和粒子束武器系统。与这些武器系统相比,运行速度只有每小时1.7万英里的洲际弹道导弹无异于远古时代运动速度极其缓慢的恐龙,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骑兵已经过时一样,很容易被消灭。”
光速武器最适用于太空,并将首先在卫星上投入使用。马丁将军指出,早在1973年,俄罗斯曾经轻而易举地“破坏了”美国间谍卫星vv/02。1975年,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能够锁定多种目标的快速瞄准和射击的武器系统。该系统能在1秒钟内发射8束高能光束。1978年,休斯公司把该系统反应时间又缩短到50毫微秒,也就是10亿分之50秒,并将该武器系统的精度提高到在1分钟内击毁500枚导弹。这些发展预示着洲际弹道导弹即将寿终正寝。
“在未来的冲突中,在没有体积庞大的导弹的情况下,高速小型电脑系统与核弹相比就显得重要得多了。它们的运算速度将成为决定第三次世界大战胜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电脑速度现已成为军备竞赛的中心问题,就像百万吨级当量是20年前军备竞赛的中心问题一样。”
“我们要从电子线路电脑系统转向光线路电脑系统,其原因就是考虑到速度——与速度最快的约瑟夫森结相比,法布雷—佩罗特干涉仪(对应于半导体干涉仪的光学干涉仪)的反应速度至少要快1000倍,能达到1微微秒(10-12秒)。”马丁将军指出,新一代的光电脑取决于是否能得到2b型硼衣蓝金刚石。
埃利奥特立刻意识到这种光速武器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速度之快是人所无法想象的。人类已习惯于机械化的作战模式,然而未来的战争将是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机器间的对抗:在一场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的冲突中,每一个瞬间的进程都将是由机器来操纵的。
1956年,在战略轰炸机失去往日威风的年代里,军事思想家们认为一场未来的全面核战争将持续12个小时。到1963年,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使这一进程缩短到3小时。但是,到1974年,军事理论家们预测未来战争仅持续半个小时,而这“半小时战争”的复杂性要大大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在本世纪50年代,假设美国人和苏联人同时派出自己所有的轰炸机,发射出所有的导弹,双方在空中的攻击和反击的武器的数量也不会超过1万。在第二个小时内,双方用于交战的武器总数会达到1.5万。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每秒钟就有4件武器处于作战状态。
在多样化的战术作战中,武器和“系统元素”的数量能达到天文数字。最新的估计认为,用于战场的电脑多达4亿台,在战争爆发后的半小时内,投入战争的武器数量将超过150亿。也就是说,在一场进展飞快、令人眼花缭乱的,有飞机、导弹、坦克和地面部队参加的战争中,投入使用的武器数量达到每秒钟800万种之多。
打这种规模的战争只能依靠机器,因为人类的反应速度太慢了。正如马丁将军指出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决不是一场按动电钮的战争“因为人按电钮至少也要1.8秒钟,这对现代战争来说太漫长了”
这一事实产生了马丁将军所谓的“岩石问题”与高速运行的电脑相比,人的反应速度简直就像地质变迁一样缓慢。“人眨一眨眼的功夫,现代电脑便能进行2000次运算。因此,从下一次战争将由电脑进行这一角度来看,人类实际上就像岩石一样,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因素。人类的战争还从来没有长到把地质变化的速度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的程度。未来由电脑进行的战争也绝不可能长到把人的应变速度作为因素来考虑的程度。”
由于人类的反应速度太慢,所以他们有必要把战争的决策控制权交给反应较快的电脑智能。“在未来战争中,我们应当丢弃对冲突进程进行调控的任何幻想。如果我们决定以人的反应速度来进行战争,我们几乎肯定会遭到失败。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相信这些机器。这就使得人类的判断、价值观和思想显得十分肤浅。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代理式的战争:一场纯粹由机器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敢对它施加任何影响,因为这样可能会减慢决策机制,从而导致战争失败。”而这最终的、关键性的转变——将运行速度为毫微秒的电脑转化为运行速度为微微秒的电脑——则将依赖于2b型金刚石。
埃利奥特对于人类将把战争控制权让与自己的发明物而感到震惊。
罗斯耸耸肩膀说:“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坦桑尼亚奥都韦峡谷中,有许多迹象表明那儿有个200万年前建造的房屋的遗迹。这个类人动物已不满足于住山洞或其他自然栖身场所。他建造起自己的住所。人类为了自身的目的总是在不断改变自然界。”
“但是你总不能放弃控制权嘛!”埃利奥特说。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罗斯说道“驯养家养动物——或者使用袖珍计算器干什么?这不是放弃控制权吗?我们不想自己去犁地或进行平方根运算,于是就把这样的工作让我们驯养或喂养的动物或创造出来的其他的智能去干。”
“但你总不能受你的创造物控制吧。”
“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罗斯重复道“要知道,即便我们不开发高速电脑,俄国人也会这样做的。如果不是中国人阻挡了俄国人的渗透,他们现在早就在扎伊尔寻找金刚石了。技术的发展是阻挡不了的。只要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有成功的希望,我们就必须去实现它。”
“不,”埃利奥特表示不同意“我们能够自己作出决定。我不想搅到这件事情当中来。”
“那你就走吧,”她说“反正刚果不是个空谈学问的地方。”
她打开背包,从中拿出许多白色陶瓷锥形物和带天线的小方盒。她把小方盒子和锥形物接在一起,然后走进第一个坑道,把锥形物沿坑道两壁摆放,并一步步慢慢向黑暗处走去。
彼得不高兴彼得。
“是的,”埃利奥特说。
为什么不高兴?
“很难解释,埃米,”他说。
彼得告诉埃米好猩猩。
“我知道,埃米。”
卡伦罗斯从一个坑道中走出,又消失在另一个坑道。埃利奥特看到她安放锥形物时手电筒的亮光,不一会儿她又消失在黑暗之中。
芒罗从坑道里走到阳光下,他的口袋里装满了金刚石。“罗斯在哪儿?”
“在坑道里。”
“干什么?”
“像是在做爆破实验。”埃利奥特指了指她背包旁的地面上放着的三只陶瓷锥形物。
芒罗拿起一只,翻过来看了看。“你知道是什么吗?”他问道。
埃利奥特摇摇头。
“是谐振炸弹,”芒罗说道“她简直是疯了,把它们放在这儿,会把整个地方炸毁的。”
谐振炸弹是一种定时炸弹,是微电子技术和爆破技术非常有效的结合。“两年前,我们在安哥拉用这种炸弹炸毁过桥梁,”芒罗解释道“只要起爆时间控制得当,6盎司的炸药就能炸毁50吨的加固型钢。要有一只传感器,”——他指了指背包旁的控制盒——“它会监测先期爆炸的冲击波,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引爆其余的炸药,从而产生把整个结构震垮的谐振波。爆炸情景极为壮观。”芒罗看了看在他们上方正冒着浓烟的穆肯科山。
这时,罗斯满面笑容地出现在地道口。“我们很快就会有答案的,”她说道。
“什么答案?”
“有关金伯利火山岩中的矿藏规模。我放了12个测震炸药装置,一定会让我们得到充足的数据。”
“你总共安放了12个谐振炸药装置。”芒罗更正道。
“我就带了这么多。只好这么将就了。”
“能行,”芒罗说“或许还很好呢。”接着他向上指了指。“火山已处于喷发阶段。”
“我总共才放了800克炸药,”罗斯说道“也就是说还不到1.5磅。这点炸药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我们还是不要争。”
埃利奥特怀着复杂的心情听着他俩的争论。从表面上看,芒罗的反对意见似乎很荒唐——这么一点炸药,无论间隙时间怎么设定,似乎也不可能引起火山喷发。真是无稽之谈!埃利奥特不明白芒罗为什么认定这是有危险的。芒罗似乎知道一些埃利奥特和罗斯所不了解——甚至想也想不到的问题。
3.火山计划
1978年,芒罗曾带领一个赞比亚探险小组。小组中有一位来自夏威夷大学名叫罗伯特佩里的年轻地质学家。佩里一直从事得到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处资助的最先进的“火山计划”的研究。
“火山计划”颇有争议。在1975年众议院武装部队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代号为dod/arpd/vulcan7021的计划(即“火山计划”)被小心翼翼地列入“其他对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需要长期资助”的项目之中。然而第二年,来自夏威夷州的众议员戴维伊纳加却对dod/arpd/vulcan计划提出质疑,要求了解“该计划的确切军事目的以及为什么资金要夏威夷州单独承担”
五角大楼发言人耐心解释说该计划是一个对夏威夷群岛居民以及那里的军事设施都有价值的“海啸预警系统”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提醒伊纳加说,1948年发生过一次横扫太平洋的大海啸。它首先使考爱岛1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接着席卷了整个夏威夷群岛。20分钟后,当海啸袭击瓦胡岛2和珍珠港的时候,当地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警报。
1在太平洋中北部。是夏威夷群岛中的第四大岛。
2夏威夷群岛的主岛。
“那次海啸是由靠近日本海岸的海底火山涌动引起的,”他们说“而夏威夷周围也存在活火山。目前,檀香山有近50万人口,此外在当地还有价值300多亿美元的海军设施。因此,对海啸的预报仅次于对夏威夷火山喷发的预报,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事实上“火山计划”根本不是从长远考虑的。它将在位于夏威夷岛的世界最大活火山冒纳罗亚火山的下一次喷发中得以实施。实施“火山计划”的目的是在火山喷发后对其进程加以控制。之所以选中冒纳罗亚火山是因为它喷发时相对缓和一些。
虽然冒纳罗亚火山海拔高度仅为13500英尺,但它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如果从海底开始测量,其体积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多,其地质构造极为独特,异乎寻常。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们认真仔细研究的火山。1928年,还在它的火山口建起了一个永久性的科学观测站。它也是有史以来受到人为干预最多的火山。当它每隔三年喷发一次时,在它的山坡上流淌的岩浆都因人为因素——从轰炸机到带着铁锨和沙包的当地人——而改道。
“火山计划”旨在改变冒纳罗亚火山的喷发进程。其具体的方法是:在地盾的断层线上进行一系列定时控制的非核爆炸,从而在这座巨大的火山上开一些“天窗”达到对大量熔化的岩浆进行引流的目的。1978年10月,该计划秘密实施时动用了对引爆高爆谐振炸弹有丰富经验的海军直升机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