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金牙海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且只卖得出白布黑纱,南京的市民家家都为海瑞披麻带孝,供奉灵堂;另一个是画店,海瑞的头像在画师的笔下还未彻底完成,旋即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抢购而去,画师们的手都画肿了,海瑞的头像还是供不应求。一个雨雪霏霏的日子,海瑞的灵枢由京师运回海南岛,丧船由秦淮河出发,两岸挤满了南京的市民学子、士绅官吏,还有当年南直隶境内的百姓们。船走了二十里、三十里、五十里、八十里、一百里!两岸的哀嚎、两岸的泪水、两岸的依依惜别之情,依然如在城内。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是海南省的杰出历史人物。他一生刚正不职阿、嫉恶如仇;秉公执行、铁面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他以七品知县卑微之身,敢于同钦差大臣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他甚至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所到之处,他为民请命,力挫豪强,厚抚究弱,令世家豪强闻风丧胆;他不畏权势,指陈皇帝的过失,言人所不敢言,震惊朝野。海瑞高洁的品格挺直的脊梁、浩然正气,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而且,透过历史的时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

    海瑞的事业是从办教育开始的,他在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时提出了包括教育方针、课业制度、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教约十六条,提出了一整套办这主张。他认为:“学问之道”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

    之,笃行之。”他提出:“圣门之学在知行。德行属行,讲学属知。慎自修饬者,决无不讲之学;真实读书者,肯弃身于小人之归乎?是故知行非有两道也。”他还提出“体用原无二道”之说,认为读书立说要与“世务”结合“诸生如经史稍通,堪居仕列者,量将边防水利等事,每月讨论一二。”这种把学习基础文化理论与学习一定的实用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如出一辙。

    民间故事---海瑞断案白马寺

    相传离白牛荡不远处有一座白马寺。寺中的白马神与荡里的白牛神结下了不解之缘。白牛神非常同情白马神的不幸遭遇。原来白马神是上界的天马,传说弼马温孙行者开了马厩后,一时天马行空,奔腾不息。

    这一匹白马奔离了马群,很久才停住了狂奔。白马边走边看,这一看使白马动了凡心,云端下凡间那青山碧水,桃红柳绿美景胜过天上的寂寞。白马便思恋起人间来了。

    正在这时,玉帝遣风神传御旨,要所有天马速回马厩,独独缺了这匹白马。玉帝震怒,命天将鞭挞白马,赶落凡尘。

    白马跌落尘白牛荡边,白牛神劝慰,并让白马暂时栖息在附近一个冷落的小寺里。一天,上八洞仙祖吕洞宾路过小寺,对着白马唱了个偈:“若遇青天来,尔便脱尘海”白马神便把这偈告诉了白牛神,一马一牛悟出真谛,白牛神也劝白马神行善积德,及早返回上界做仙马。从此白马神常在夜里帮穷苦百姓拉犁耕田,天明就回到小寺,每晚累得热汗淋漓。

    一次雨过天晴,有人顺着马蹄印寻到小寺,发现木胎泥塑的白马浑身湿漉漉,十分惊奇,从此白马栖息的小寺香火不断。

    一年复一年,白马栖居的小寺也被人们叫做白马寺。这一年白马帮李老实一家拉梨耕田却带来了灾祸。那一夜,李老实知道白马神暗中相助,便给白马留下了好吃的马料,白马没有吃,饿急了,在回寺的路上吃了田里的麦苗,第二天,李老实发现白马吃了刁员外家的麦苗,心中暗暗叫苦。果然刁员外告了李老实偷割他家的青苗,对簿公堂,李老实被判死罪,打入死牢,只等秋后问斩。

    谁知“青苗案”激起民怨,朝廷命海瑞审理此案。海瑞微服私访来到松江府,听到了白马寺的传说,可他不信泥塑的木马会吃青苗,一时,又访不到线索,海大人寝食不安,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白马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便起劲地给李老实家拉犁耕田,临走报复地吃掉刁员外家一大片麦苗。守在暗处的海瑞和公差见了,立刻尾随。田岸路滑,海瑞索性脱了鞋袜追到白马寺。这时白马刚到,身上热汗直淌。海瑞见了,心痛地轻抚马背,叹道:“白马啊白马,你尚知良莠,明辨忠奸,小臣虽有海青天之称,怎比得上你明察秋毫啊!”于是当堂审理青苗案,将诬告的刁员外革除功名,杖责一百,发配充军。李老实忠厚可嘉,拨赠库银五十两。海青天扶起跪在地上的李老实亲自送出寺门,又拿出自己俸银二十两给白马金塑全身。“青苗案”真相大白,白马见了海青天,引颈长嘶,乘风归去。

    李老实昭雪后,从此就不见白马显灵了,传说升天去了。

    现在虽然找不到白马寺遗址的真实地点,但白马寺和海瑞智断青苗案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了。

    民间故事2

    明嘉靖年间,海瑞要北上赴任,从海南岛琼山县的老家动身,随行只带一个仆人海安,一担行李,一双草履,买舟渡海,取道碣石镇而来。

    碣石镇是陆丰肥滨海的一个渔港。镇外有个玄武山,山麓建的一座佛祖庙,四时香火不绝。

    海瑞来到碣石镇,久闻玄武山名迹,不投客店,专到僧房求宿。

    安顿已定,海瑞到山门瞻观,寺后游赏,果见一派好气势。

    海瑞拜谒寺中主持道:“我主仆路经贵地,有幸投宿宝寺,意欲明早在佛前进头落香,以表诚心,愿老主持赐下香纸。”

    老主持道:“难得施主远道至此,老僧自当命人送上。”

    这晚,海瑞沐浴更衣,又随缘吃了斋戒。一夜安睡,次早天色微明起床,梳洗完毕,来到佛祖殿前,刚要点香谟拜,只见案台香炉上之上,已有三炷清香,以烟缭绕。海瑞觉得奇怪,想是自己心还不诚,决意明晨提早再来。

    到了次日,海瑞更早起床,可是到殿堂一看,依然炉上又有清香点着。海瑞不解,问过主持:“寺中可有他人住宿?”主持答道:“没有。”海瑞问炉上清香岂是寺中师父们所点,主持又答道:“不是。”

    海瑞决心要进头落香,故意延慢起程。第三天,三更刚过,他便起身下床来到殿前。你说怪不怪,这时炉上,还是已有清香点着。海瑞以为是谁在同他开玩笑,再问老主持:“请问老师父,我海瑞来到宝寺,诚意要在佛前进头落香,谁知连进三日,都有人比我更早,不知是何缘因?”

    这时,只见老主持微张着眼,把海瑞周身上下打量—下,然后笑指海瑞的脚下说:“请问施主,足下穿的是什么东西?”

    海瑞往自己足下一看,方醒悟道:“啊!原来我穿的是一双革履!”但他扫视了一眼殿堂,便笑着反诘道: “既是佛祖怪我脚穿革履,心意不诚。但不知一旁这面大鼓,乃是何物所做?”海瑞言犹未了,只听“轰”然—声,那面大鼓一时裂得粉碎。

    且说佛祖,见海瑞如此可恶,敢当着面顶撞了他,不免恼羞成怒,便命水、火二将道:“此次海瑞上路,你等可随后同行,倘见他路上有些非为,活活将他打死,回来报我!”水、火二将领命前去。

    这时正值五月,暑气炎热,海瑞主仆一路口渴。看看来到揭、普地界,海安渴得难耐,见前无人家,后无客店,只有路旁瓜园,便求主人道:“老爷,口中渴得难耐,何不让我下去摘两条黄瓜解渴?”初时,海瑞那肯答应,后来见海安已是渴得唇干口燥,大汗不止,自己又渴得不可奈何,才答应道:“也罢,你便下去摘它两条,但要把二十个钱穿在瓜蒂上。日后主人看到,才知俺不是偷的。”

    海安高兴,依嘱而行,摘了黄瓜,把钱系在瓜蒂上。解渴之后,安然上路。

    水、火二位将军,一路跟着海瑞主仆三日,此时见景,已知海瑞是个正直人,不敢妄自下手,便折身返玄武山,回复佛祖去了。

    民间故事3

    海瑞(公元1514——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琼山(在现在广东省海南岛)人,回族。他曾担任过明朝许多地方和中央的官职,在任期间,廉洁简朴,多谋善断,不畏强权,关心百姓。后来,因为上书直接批评皇帝,他被罢官入狱。出狱以后,仍然敢说敢为,为民作主,打击豪强。同时,他还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人们经常把他比作北宋时期的包拯,叫他海青天。

    “山字笔架”

    海瑞中了举人以后,被派到福建南平县去当县学的教谕(学校里管教育的学官)。他常教育学生说,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能当“软骨头”

    一天,知府带着一些官员要到南平县的县学来视察。海瑞和另外两个学官带着全体学生站在县学的大门外等候。三个学官站在最前面,海瑞又站在那两个人的中间。

    一会儿,知府带着官员们前呼后拥地来了。海瑞身边的两个学官,见大官们来了,就一左一右的“扑通”跪了下去。后边的学生一看,也呼啦一下,跪下了一大片。只有海瑞直着身子,只对官员们作了个揖,算是行礼了。三位学官排在一起,两边低中间高,海瑞显得十分突出。

    知府见海瑞不下跪,心里很不高兴,皱起了眉头。旁边有人告诉他,这人叫海瑞。知府听了,冷笑着说:

    “这是哪儿来的‘山’字笔架,竖在这儿啦?”

    过去放毛笔用的笔架,常常做成“山”字形的,中间高两边低。知府见这三个学官排在一起的样子,真像个“山”字笔架。再说“海瑞”的“瑞”字里边,也有个“山”字。所以知府就借机挖苦海瑞。

    海瑞听了,知道自己得罪了知府。可他一点不后悔,还是挺直地站着。过后,他就提出辞职回家。这么一来,海瑞的“山字笔架”的大名,一下就流传开了。有些人索性叫他“笔架博士”人们都很佩服海瑞在权势面前的这种骨气。

    初到淳安县

    有一年春天,浙江省淳安知县洪英明听说新任知县海瑞要来接替他,就忙着准备宴会和礼物。准备好了,他问手下人:“你们还没打听到海大人什么时候到吗?”“已经按大人的吩咐,派人到几个路口等着呢,可至今还没见到海大人的影子。”手下人回答道。

    “奇怪。按着日程,海大人应该早到了呀!”洪知县自言自语地嘀咕着。海瑞的为人,洪知县早有耳闻:性情刚正,敢作敢为。谁要是犯在他手里,甭想好过。洪知县觉得应该好好把海瑞欢迎一番,给他留下个好印象,以后的事就好办了。于是,他吩咐说:“你们快检查一下宴会准备的情况,也替我准备一份重重的礼物。我现在就去十里长亭看看。”正说着,有人前来报告:“海大人到!”“啊!怎么说到就到了?”洪知县大吃一惊,急忙跑出去迎接。

    洪知县哪里想到,海瑞几天前就到了淳安,正在乡下私访哩!他了解到乡间被暴风刮得房倒屋塌,百姓都挤在茅草棚里,十分惨。有的百姓离乡背井,到外地谋生去了。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贪官污吏,在发放救济粮款的时候,乘机克扣。“这不是喝百姓的血汗吗?”

    海瑞觉得这件事必须马上处理,就急忙换上官服,抄小路朝淳安县城赶来。

    洪知县见海瑞风尘仆仆的样子,又是打拱,又是作揖。可海瑞心里有事,顾不上多说客气话,就对洪知县说:

    “洪大人,有件事能不能尽快办一下?”

    “什么事?请讲,请讲。”

    “马上拨一批粮食,派专人发给受灾百姓,不许任何人从中克扣。然后,把逃亡在外的百姓召回来,开荒种地。”“好,好。一定急速办理。”洪知县连连点头同意,并立刻命令县衙的官员去办。

    洪知县把海瑞一家人送到早已安排好的住处。海瑞看了看屋内豪华的摆设,摇头说:

    “听说以前新官到任,都要大宴接小宴迎,还要送很多礼物。我现在正式告诉诸位,从今天起,不要再办这类铺张的事了。”

    “对,对。”洪知县满口答应,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

    一件“人命”案

    一天,海瑞正在仔细批阅公文,一个随从进来报告:

    “门外有人喊冤。”“把他带进来,吩咐升堂。”

    海瑞来到大堂刚刚坐定,衙役带进来一个壮年男子。他连哭带叫,直喊冤枉。

    “有什么冤枉,慢慢讲,不要哭叫。”海瑞冷静地说。

    “小人名叫胡胜荣,哥哥胡胜祖被本村的邵时重,活活打死了求老爷做主,为小人报仇。”

    海瑞命令衙役把胡胜荣带下去,立刻派县丞(协助县令办事的官)汤用领着几个衙役去验尸。

    汤用到了胡家,见死人脸上有一大片血迹,还有股难闻的气味,连忙捂住鼻子,没有细看,就让胡家的人把尸首入棺了。

    再说海瑞刚刚派走汤用,又觉得这是人命关天的大案子,应该亲自去看看,才能心里有数。于是,他换上便服,也到胡家来了。在胡家门口,正碰上刚出来的汤用,他就急切地问:“验过了吗?”“验过了。胡胜祖的确是被人打死的。我已派人把邵时重带来了,请大人审问。”海瑞沉思片刻,低声说:“刚才在村口的地头上,我听村民们议论这件事,都在替邵时重打抱不平,说他冤枉。可见事情并不简单,还是慎重点好。”说完,海瑞就带着汤用等人又来到胡家,叫把尸首抬出来重新检验。海瑞不顾难闻的气味,走近尸体,仔细察看,并吩咐衙役道:“把血擦去,看看伤在哪里。”

    胡家人急忙上前阻拦,海瑞厉声说“你们已经报案,还怕验尸吗?”衙役们擦了半天,脸上的太阳穴处露出一块黑红色的硬皮。海瑞再次上前察看,这块硬皮,既不是伤迹,又不是挨打后淤血形成的紫痕。“这不是在人死后涂上朱红而烧成的硬斑吗?”海瑞凭经验,心里判断着。然后抬头瞪了胡家人一眼。这下可把胡家的人吓坏了,站在那里连大气儿也不敢出。“把有关系的人全都带回县衙!”海瑞愤怒地说完,就先走出了胡家的大门。审问后,真相大白了。原来胡家兄弟与邵时重为争夺一块山地,结了仇。胡胜荣趁胡胜祖刚刚病死,就制造了一个假象,诬告邵时重打死了他哥哥,想借机把邵时重致于死地,夺得那块山地。海瑞审理完毕,马上宣布:邵时重无罪释放,胡胜荣犯了诬告罪,逮捕下狱,依法处治。

    智斗权豪

    一天,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由杭州回家,路过淳安县,住在驿站里。他仗着父亲的官势,耀武扬威,为非作歹,一会儿嫌住的地方差,一会儿嫌吃得不好,一会儿又要好马替他驮财宝。驿吏没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位胡公子就让家奴把驿吏捆起来,倒挂在房梁上。

    海瑞知道以后,立刻赶来,见此情景,生气地喝道:“大胆!快把人放下来!”他看见满屋子贴着封条的大箱小柜,就让衙役全部抬到门外,一一检查。附近的百姓都来看热闹,海瑞就当着大家的面说:“这个歹徒,竟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招摇撞骗,败坏总督的声誉!”他又指着翻检出来的东西说:“你们看,这个歹徒不知从哪里偷盗来这么多金银财宝,布匹绸缎,还冒充胡公子,真是可恶。”海瑞宣布,把这些东西没收充公,把这个歹徒送县衙严办。围观的百姓听了,兴高采烈,拍手叫好。

    事后,海瑞给胡宗宪写信,报告了事情经过,还说:“我这么办,完全是为了维护您的声誉呀!”

    胡宗宪接到信,真是哭笑不得,心疼儿子,又不好怪罪海瑞。眼看着儿子出了丑,可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一年,海瑞听说左副都御史鄢某卿到江南各地巡视,借机敲诈勒索,搞得沿途各地鸡犬不宁。他就给鄢某卿写了一封信,说:“淳安城小民穷,容不了您的大驾。您别到这儿了,还是绕道去别的地方吧!”鄢某卿看了信,气愤地自言自语:“哼,小小的知县,敢挡我的大驾。我非去淳安不可!”

    海瑞听鄢某卿真的来了,就带人去见他。两个人一见面,鄢某卿就耍出威风,吓唬海瑞说:“难道你不知道本钦差有斩杀地方官的尚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尚也可写成“上”)吗!”“钦差虽有利刀,但不能随便斩杀无罪的人。”海瑞从容答道。“住口!哪有这样无理的知县,给我推出去斩首!”鄢某卿吆喝着。“杀我不要紧,但请大人让我把话说完。”“快说!”海瑞镇定地说:“钦差大人这次巡视江南,事先已经发出告示,自称‘素性简朴,不喜奉迎。’可实际做得怎样呢?每到一地,大摆酒席,每席都得花三四百两银子。大人坐的是十六人抬的大轿,还要十二个美女拉着彩练,在前面引路”海瑞说着,看见鄢某卿紧咬牙关,脸上暴出一道道青筋,像要发作的样子。他不害怕,继续往下说:“大人来淳安,一个人出使,怎么用得了二十八只船呢?我派人打听过,大人在杭州的时候,大小船只有二十只。离开杭州又增加了八只,这些船只都装的是什么呢?大人敢当众打开吗?”鄢某卿听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本想狠狠治一治海瑞,可又怕暴露了自己,只好说:“好了,好了,你厉害,我惹不起你。我离开你们这淳安城算了!”鄢某卿在淳安什么也没捞着,还碰了一鼻子灰。

    骂皇帝

    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熹,到了晚年,十分昏庸。他不接见大臣,也不处理政事,每天在道士的陪伴下,烧炼“仙丹”祈祷长生不死。结果,仙丹没炼成,他自己身体越来越虚弱。贪官污吏趁机搜刮民财,国内到处都乱糟糟的。好些正直的官员,想劝劝皇帝,可又怕劝不好,自己倒霉。

    这时候,在户部当主事的海瑞,看到这些情况,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他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写了一份奏章。

    在奏章里,他把皇帝做的坏事都写上了,一点不留情面。他知道皇帝看了肯定会发脾气,治自己的罪,说不定要掉脑袋的。所以,他在递上奏章之前,先让家人海安给自己买了一口棺材,又给了些银子,让他自谋生路。接着,他就去找同乡王弘诲。

    “这次我来找你,是想请老兄替我收尸。”海瑞开门见山地说。“噢?这是从何说起?”

    海瑞把准备劝说皇帝的事说了一遍。王弘诲很为海瑞担心,劝他说:“老兄要上告皇帝,胆子真不小。此事虽然利国利民,但是关系太重大了。还要三思而行才是。”海瑞很理解王弘诲的意思,连连点头。但是他上书的决心毫不动摇。一天早上,海瑞毫不迟疑地把奏章送给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刚看了几眼,就气得两眼直冒金星,一下子倒在椅子上起不来了。这时候,首辅(相当于宰相)徐阶正好在旁边。他和太监一起,把皇帝扶起来。嘉靖皇帝慢慢睁开眼睛,对徐阶说:“你快念给我听听!”徐阶从地上把奏章捡起来,想看一遍再念。这一看,吓呆了。原来奏章写得太厉害了,尽是“骂”皇帝的话。徐阶看着看着,两只手不停地发抖。

    “怎么还不念给我听?”嘉靖皇帝生气地催促着。

    “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陛下身体要紧,不听了吧。”

    “念!”不得已,徐阶只好硬着头皮念下去。海瑞一针见血地揭露皇帝信任奸臣,排斥忠臣,弄得国家不安宁。他还揭露贪官污吏到处搜刮百姓。说百姓用“嘉靖”的年号说,嘉靖嘉靖,家家户户被搜刮得干干净净!他还讽刺说,皇上信道教,想长生不死,可连道士自己都早已死了,你还能不死吗?最后,海瑞劝嘉靖皇帝,赶快改正错误,好好治理国家。嘉靖皇帝哪里听过这样批评自己的话呀,直气得暴跳如雷。可身体不好,又无力发作,只能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把海瑞关起来!别别让他他跑了!”一个太监说:

    “听说海瑞已经买好了棺材,准备皇上把他处死的,看样子他不会逃跑。”“噢?还是个不怕死的!那就快、快快斩首示众。”徐阶念完奏章,很佩服海瑞,这时候就连忙说:“陛下贤明,不必跟那个书呆子计较。还是先关起来再说吧!”嘉靖皇帝点了点头。接着,他有气无力地说:“唉!我身体不好,不能上朝理事,给这畜生造成了口实。我我”说完,他就昏迷过去。没过多久,嘉靖皇帝连病带气,死了。海瑞这才出狱。他冒死上书批评皇帝,好多人都佩服极了。

    海瑞和恩人

    徐阶救过海瑞的命。海瑞出狱后,徐阶又重用提拔了他。所以海瑞一直把徐阶看成是自己的恩人。没想到,后来,他和恩人又闹翻了。

    海瑞到南京做官的时候。一天晚上,他翻阅着百姓送来的状子。其中告发乡官和地方豪绅抢占民田的状子特别多,而告发徐阶家里人的又最多,他们居然霸占民田四十多万亩。徐阶这时候退休在家。海瑞看完状子,很为徐阶惋惜:“徐相国啊,徐相国,你怎么这样放纵你家的子弟和家人啊!”徐阶虽然对海瑞有救命之恩,但为了不让百姓受欺压,海瑞决心不徇私情,对徐阶的子弟和家人严加处治。于是,他出示了告示,命令豪绅把抢占的民田退还给原主。徐阶见了告示,心里很不好受。本来,他觉得海瑞会对他手下留情,可看到现在这个势头,海瑞根本不讲私人交情,想到海瑞连皇上都敢骂,徐阶心想:“我先让家人退点田出来,探探海瑞的口气再说。”徐阶打定主意,就给海瑞写了封信,说要退田。过了几天,他接到海瑞的回信,说:“老相国愿意退田,我很高兴,可是还嫌少了点。您是懂得朝廷法令的,如果把抢占来的民田全都退出来,不是更好吗?”

    “好厉害的海瑞!”徐阶看完信,苦笑着摇摇头。

    徐阶见海瑞不罢休,就又请人说情。可海瑞还是要徐阶把占的民田退出来,还说这完全是为徐阶的名誉着想。

    徐阶没办法,只好让家人把多占田退出来,一共有好几十万亩。同时,海瑞还把徐阶的子弟和家人的罪恶,一一查清,按法律处治了。其他乡官豪绅,见海瑞连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徐阶也毫不客气,赶快乖乖地退出了多占的民田,还主动向海瑞坦白自己的罪恶,请求从宽处治。

    海瑞治河

    海瑞到江南做巡抚那一年,正好赶上闹水灾,时而细雨绵绵,时而倾盆大雨,下个没完。结果,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洪水冲出了河道,淹没了庄稼。百姓的房屋被冲垮了,无处安身,只得扶老携幼,逃往他乡。

    海瑞见了这种情景,难受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决心治理河道,兴修水利。他对手下人说:“我想,应该先治理吴淞江(在现在江苏省和上海市),把河道加宽、加深,让水顺畅地流到海里去。”“现在灾民这么多,都要救济,让谁干这种事啊!”手下人愁眉苦脸地说。

    “我已经想过了,就让灾民们都来参?

    一定选我

    不然对不起我

    海瑞是清官吗?

    前不久,电视剧海瑞很是火了一阵子。如果不太计较历史的真假,光从艺术上来看,该剧是蛮好看的。好看的原因还有就是极度迎合了时下人们仰盼清官的心理,而拍家与放家也都是希望通过这个“海瑞”开明出一种清官政治来,其初衷与放“于成龙”是一样的。

    中国人历来期盼和爱戴着清官。倘论其因由,窃以为是昏贪之官太多太恶之故。

    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是不怎么多的,明朝的这个海瑞就显得特别的金贵。海瑞字刚峰,琼山人。人如其字,性情刚直。曾因供帐简薄,不送金银而开罪于全国盐运总督鄢懋卿,也曾为制止明世宗修玄抬棺上疏;巡抚应天等府时,访查贪官污吏,力摧豪强,因此改督南京粮储;民闻去位,攀辕遮道,号泣乞留,留之不得,绘像供奉;神宗16年病殁,别无长物;发丧时,农辍耕,商罢市,号哭相送,百里不绝。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清官形象。

    历朝历代,贪官恶霸横行,人们把清官当青天看待。然而,海瑞真的是清官吗?提出这个问题我也是不忍的。只是几年前我曾见过一份资料,让我早就画出这个问号。这份资料是明人沈德符所撰的野获编、补遗。说房寰曾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妻妾先后有王、潘、许、丘、韩氏等。年“已耋而妻方艾”花甲之年还纳了两个年轻貌美的侍妾,以致引起妻妾相争,有二人同日自缢。又说:“瑞出京师,用夫三十余名,德州而下,用夫一百余名。昨年差祭海神,假称敕访民事,恐吓当路,直至本乡,虽柴烛亦取足,有司抬轿径人二司中道 ,致夫皂俱被责三十,尚不愧悟”

    我是真不该见到这些材料的,它很让我为海瑞为小民为期盼多出一些当下的海瑞的人们伤了一回心,因为使得他们心目中海清官的形象糟了损了。好在这些材料不是采自正史,而且是言官的“疏攻”免不了有点夸大其词,甚或欲加之罪。然而,定下心来想想,还是要产生疑问。九娶其妻,花甲纳妾,终非全假。这除了说明海瑞也和时下贪官一样喜欢女人外,那么多妻妾光靠他一人的俸禄又怎么养活?倘若果真“只有葛帏敝赢(此字还加个竹字头),”又怎么娶得起?死时家无长物,是不是被这些佳丽消耗或瓜分光了?倘若两袖清风,又要用那么多夫役抬什么?倘若这些问题成立,虽然不敢武断他贪到敢假传圣旨,假公济私,虽柴烛亦取足这种地步,但清官形象总是打掉几份折扣了!于是,我不揣冒昧,作如下设想:海瑞性情刚直“政治”上是坚定的,一方面惩治贪污毫不手软,因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给他戴上了清官的帽子,一方面又迫于“生计”私下里捞了点“外块”一般说来,贪色者大多也贪财,无财,色是不肯附就的。当然,这种贪,于海瑞或许是有限度的,既不同于当朝的严嵩,又不敌后来与今世的人们,不然,言官的疏攻中肯定是会列出具体数字的。那样,海瑞也就不会名传千古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断,从内心我还是希望连言官的攻讦也没有的,我并不想让历史上已有定论的清官背上个黑锅。海瑞作为封建士大夫是不应当苛责的。世风腐化,豺狼当道,贪就贪点,不贪也是白不贪,今人对此不是想得通得又通嘛!无论如何,海瑞还是为百姓做过几件实事、好事以至别人不敢做的事,偏偏又让百姓都看见了。百姓是大度的,真的为民服务和请命几回,百姓不会亏待的,总归要给予高度评价和真心拥戴,即使你偶尔捞点,多弄几回或几个女人,也不会较真,也会给予充分的体谅与理解,也会看你的主流。假如你还具有抬棺上疏的勇气与行为,又敢与大贪大恶斗争几下子并扳倒过一个两只的,老百姓是不吝啬给你套几套光环的——不然就不是咱中国的老百姓。在坊间小说和梨园戏剧里,不是每演严嵩必及海瑞,或且以海瑞而得除严嵩吗?其实,海瑞不过第宰淳安,即欲弹劾,亦无从上奏。历史,本来有时就是模糊的,其间有时还不乏附会穿凿。就好像今天一县之书记扳不倒成克杰一样,海瑞当时也是扳不倒严嵩的。读历史是要用心的,何况历史总是为现实服务的哩。

    其实,海瑞是不是清官在今天并不重要,抖出这些东西也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今天还有没有海瑞这样值得人们怀疑的“清官”?更重要的,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清官,海瑞于成龙再多也代替不了有效的体制。我们在宣传清官抑或廉洁典型时,切不可主观片面、绝对化和形而上学,不能为了某种需要,急急忙忙去“塑造”一个出来,把什么花都栽到他的头上——一条鞭法不是张居下的吗,何必强加给海大人?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不但爱民抚民,还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一生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1。前不久,电视剧海瑞很是火了一阵子。如果不太计较历史的真假,光从艺术上来看,该剧是蛮好看的。好看的原因还有就是极度迎合了时下人们仰盼清官的心理,而拍家与放家也都是希望通过这个“海瑞”开明出一种清官政治来,其初衷与放“于成龙”是一样的。

    中国人历来期盼和爱戴着清官。倘论其因由,窃以为是昏贪之官太多太恶之故。

    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是不怎么多的,明朝的这个海瑞就显得特别的金贵。海瑞字刚峰,琼山人。人如其字,性情刚直。曾因供帐简薄,不送金银而开罪于全国盐运总督鄢懋卿,也曾为制止明世宗修玄抬棺上疏;巡抚应天等府时,访查贪官污吏,力摧豪强,因此改督南京粮储;民闻去位,攀辕遮道,号泣乞留,留之不得,绘像供奉;神宗16年病殁,别无长物;发丧时,农辍耕,商罢市,号哭相送,百里不绝。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清官形象。

    历朝历代,贪官恶霸横行,人们把清官当青天看待。然而,海瑞真的是清官吗?提出这个问题我也是不忍的。只是几年前我曾见过一份资料,让我早就画出这个问号。这份资料是明人沈德符所撰的野获编、补遗。说房寰曾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妻妾先后有王、潘、许、丘、韩氏等。年“已耋而妻方艾”花甲之年还纳了两个年轻貌美的侍妾,以致引起妻妾相争,有二人同日自缢。又说:“瑞出京师,用夫三十余名,德州而下,用夫一百余名。昨年差祭海神,假称敕访民事,恐吓当路,直至本乡,虽柴烛亦取足,有司抬轿径人二司中道 ,致夫皂俱被责三十,尚不愧悟”

    我是真不该见到这些材料的,它很让我为海瑞为小民为期盼多出一些当下的海瑞的人们伤了一回心,因为使得他们心目中海清官的形象糟了损了。好在这些材料不是采自正史,而且是言官的“疏攻”免不了有点夸大其词,甚或欲加之罪。然而,定下心来想想,还是要产生疑问。九娶其妻,花甲纳妾,终非全假。这除了说明海瑞也和时下贪官一样喜欢女人外,那么多妻妾光靠他一人的俸禄又怎么养活?倘若果真“只有葛帏敝赢(此字还加个竹字头),”又怎么娶得起?死时家无长物,是不是被这些佳丽消耗或瓜分光了?倘若两袖清风,又要用那么多夫役抬什么?倘若这些问题成立,虽然不敢武断他贪到敢假传圣旨,假公济私,虽柴烛亦取足这种地步,但清官形象总是打掉几份折扣了!于是,我不揣冒昧,作如下设想:海瑞性情刚直“政治”上是坚定的,一方面惩治贪污毫不手软,因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给他戴上了清官的帽子,一方面又迫于“生计”私下里捞了点“外块”一般说来,贪色者大多也贪财,无财,色是不肯附就的。当然,这种贪,于海瑞或许是有限度的,既不同于当朝的严嵩,又不敌后来与今世的人们,不然,言官的疏攻中肯定是会列出具体数字的。那样,海瑞也就不会名传千古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断,从内心我还是希望连言官的攻讦也没有的,我并不想让历史上已有定论的清官背上个黑锅。海瑞作为封建士大夫是不应当苛责的。世风腐化,豺狼当道,贪就贪点,不贪也是白不贪,今人对此不是想得通得又通嘛!无论如何,海瑞还是为百姓做过几件实事、好事以至别人不敢做的事,偏偏又让百姓都看见了。百姓是大度的,真的为民服务和请命几回,百姓不会亏待的,总归要给予高度评价和真心拥戴,即使你偶尔捞点,多弄几回或几个女人,也不会较真,也会给予充分的体谅与理解,也会看你的主流。假如你还具有抬棺上疏的勇气与行为,又敢与大贪大恶斗争几下子并扳倒过一个两只的,老百姓是不吝啬给你套几套光环的——不然就不是咱中国的老百姓。在坊间小说和梨园戏剧里,不是每演严嵩必及海瑞,或且以海瑞而得除严嵩吗?其实,海瑞不过第宰淳安,即欲弹劾,亦无从上奏。历史,本来有时就是模糊的,其间有时还不乏附会穿凿。就好像今天一县之书记扳不倒成克杰一样,海瑞当时也是扳不倒严嵩的。读历史是要用心的,何况历史总是为现实服务的哩。

    其实,海瑞是不是清官在今天并不重要,抖出这些东西也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今天还有没有海瑞这样值得人们怀疑的“清官”?更重要的,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清官,海瑞于成龙再多也代替不了有效的体制。我们在宣传清官抑或廉洁典型时,切不可主观片面、绝对化和形而上学,不能为了某种需要,急急忙忙去“塑造”一个出来,把什么花都栽到他的头上——一条鞭法不是张居下的吗,何必强加给海大人?

    2。海瑞的故事--王天官跟海瑞

    海瑞是个清官。有一天,他路过北极殿,见门上挂着一个匾额,写着“寸皮不入殿”海瑞心想:玄天上帝夸下这么一个海口,我倒要看看是真是假?他就走进殿,上下左右看了一下,突然看到殿旁有一个大鼓,就哈哈大笑起来:“既有‘寸皮不入殿’之匾,留这大鼓做什么?”说完,就叫人把鼓上的牛皮扯下,扔到殿外。

    这时,玄天上帝坐在神台上,看见海瑞的所作所为,气得怒目圆睁,但又不便说话,心想:你海瑞真是大胆,敢在玄天上帝头上动土。好,我倒要看看你海瑞的清官是真清还是假清!他就命王天官去跟踪海瑞,还赐给他一根金鞭,说:“海瑞如有贪赃枉法、不清不廉的地方,你可先斩后奏!”

    王天官领了玄天上帝的旨意,手执金鞭,暗暗跟着海瑞后面。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整整3年过去了,王天官还抓不到一点把柄,心里万分焦急。因为他没有抓到把柄,就不能打死海瑞,他也就无法回殿复旨。没法子,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跟下去。

    有一天,海瑞外出巡察,走到一个地方,口很渴。这时,又是夏天,日头很大。在这荒山野地,前不见村,后不见店。海瑞走了很久,才发现前面有一间茅屋,很高兴,就叫海安去叩门。海安连叩几下门,无人答应,推门一看,屋里没有一个人。那茅屋前是一块西瓜地,长着一大片西瓜。海瑞这时嘴渴得连喉咙都出火,他等不到主人来,就伸手摘了一个西瓜来吃。王天官见了,十分高兴,想:“好啊!害我辛辛苦苦跟了3年,今天总算看到你海瑞也有不清廉的地方。好吧,等你把瓜吃完了,我再一鞭送你上西天!”他高高地举起鞭,随时准备打下去。哪知海瑞吃完西瓜,叫海安把一串铜钱拴在瓜蒂上。

    王天官一看,呆了,举起的金鞭又垂了下来,眼巴巴地望着海瑞走开。

    王天官想:“海瑞呀海瑞,你害得我好苦呀!早知你是清官,我也不会跟了3 年。”王天官不再跟着海瑞,回殿复旨去了。

    3。相传离白牛荡不远处有一座白马寺。寺中的白马神与荡里的白牛神结下了不解之缘。白牛神非常同情白马神的不幸遭遇。原来白马神是上界的天马,传说弼马温孙行者开了马厩后,一时天马行空,奔腾不息。

    这一匹白马奔离了马群,很久才停住了狂奔。白马边走边看,这一看使白马动了凡心,云端下凡间那青山碧水,桃红柳绿美景胜过天上的寂寞。白马便思恋起人间来了。

    正在这时,玉帝遣风神传御旨,要所有天马速回马厩,独独缺了这匹白马。玉帝震怒,命天将鞭挞白马,赶落凡尘。

    白马跌落尘白牛荡边,白牛神劝慰,并让白马暂时栖息在附近一个冷落的小寺里。一天,上八洞仙祖吕洞宾路过小寺,对着白马唱了个偈:“若遇青天来,尔便脱尘海”白马神便把这偈告诉了白牛神,一马一牛悟出真谛,白牛神也劝白马神行善积德,及早返回上界做仙马。从此白马神常在夜里帮穷苦百姓拉犁耕田,天明就回到小寺,每晚累得热汗淋漓。

    一次雨过天晴,有人顺着马蹄印寻到小寺,发现木胎泥塑的白马浑身湿漉漉,十分惊奇,从此白马栖息的小寺香火不断。

    一年复一年,白马栖居的小寺也被人们叫做白马寺。这一年白马帮李老实一家拉梨耕田却带来了灾祸。那一夜,李老实知道白马神暗中相助,便给白马留下了好吃的马料,白马没有吃,饿急了,在回寺的路上吃了田里的麦苗,第二天,李老实发现白马吃了刁员外家的麦苗,心中暗暗叫苦。果然刁员外告了李老实偷割他家的青苗,对簿公堂,李老实被判死罪,打入死牢,只等秋后问斩。

    谁知“青苗案”激起民怨,朝廷命海瑞审理此案。海瑞微服私访来到松江府,听到了白马寺的传说,可他不信泥塑的木马会吃青苗,一时,又访不到线索,海大人寝食不安,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白马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便起劲地给李老实家拉犁耕田,临走报复地吃掉刁员外家一大片麦苗。守在暗处的海瑞和公差见了,立刻尾随。田岸路滑,海瑞索性脱了鞋袜追到白马寺。这时白马刚到,身上热汗直淌。海瑞见了,心痛地轻抚马背,叹道:“白马啊白马,你尚知良莠,明辨忠奸,小臣虽有海青天之称,怎比得上你明察秋毫啊!”于是当堂审理青苗案,将诬告的刁员外革除功名,杖责一百,发配充军。李老实忠厚可嘉,拨赠库银五十两。海青天扶起跪在地上的李老实亲自送出寺门,又拿出自己俸银二十两给白马金塑全身。“青苗案”真相大白,白马见了海青天,引颈长嘶,乘风归去。

    李老实昭雪后,从此就不见白马显灵了,传说升天去了。

    现在虽然找不到白马寺遗址的真实地点,但白马寺和海瑞智断青苗案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了。

    4。清官海瑞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是海南省的杰出历史人

    物。他一生刚正不职阿、嫉恶如仇;秉公执行、铁面无私;严于律己,廉

    洁勤政;“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他以七品知县卑微之身,敢于同

    钦差大臣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他甚至放弃大

    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所到之处,他为民请命,力挫豪强,厚抚究

    弱,令世家豪强闻风丧胆;他不畏权势,指陈皇帝的过失,言人所不敢言

    ,震惊朝野。海瑞高洁的品格挺直的脊梁、浩然正气,历来受到人们的敬

    仰。而且,透过历史的时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

    海瑞的事业是从办教育开始的,他在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时提出了包括

    教育方针、课业制度、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教约十六条,提出了一整套

    办这主张。他认为:“学问之道”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

    之,笃行之。”他提出:“圣门之学在知行。德行属行,讲学属知。慎自

    修饬者,决无不讲之学;真实读书者,肯弃身于小人之归乎?是故知行非

    有两道也。”他还提出“体用原无二道”之说,认为读书立说要与“世务

    ”结合“诸生如经史稍通,堪居仕列者,量将边防水利等事,每月讨论

    一二。”这种把学习基础文化理论与学习一定的实用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思

    想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如出一辙。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济,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爱民如子的海瑞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不但爱民抚民,还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一生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

    海瑞去世前几天,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妻子、儿子早已去世,丧事由别人料理,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得以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店铺也停了业,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各地共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清官海瑞

    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治实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yin无道的忠勇之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直不阿的坚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誉称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儿大丈夫。

    海瑞为官一生,为民为国操劳一世,其以一人之身反抗满朝贪污腐败的高风亮节,在明朝时期朝纲不举、政事不修的萎靡社会风气中,注定了其悲剧性的命运。

    海瑞在福建省南平县任了将近四年的县学教谕,虽屡屡冒犯上司,但由于其为人正直,业绩斐然,深得一些正派官员的交相推荐,嘉靖三十七年海瑞终于得到京师吏部的垂青,被委以浙江淳安知县一职,这一年海瑞已经四十六岁了。在海瑞上任之前,淳安县的风气之颓废,治理之混乱出乎海瑞的意料。海瑞到淳安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革除县府各官的“常例”(所谓的“常例”是明朝中后期各级官吏敲诈勒索下级官员和黎民百姓的一种较为文雅的叫法,即官吏们为了应付各种排场开销和交际应酬之需,想出各种名目向下摊派),此事于民有百益而无一害,但却把所有的同僚全都得罪了。众官除了俸薪外丝毫不敢侵占一厘民脂民膏,他们都过上了清贫的日子。不少官吏也学着海瑞一样,督促自己的家人或织布、或垦田,以作日常周济之需。

    在京师做低级官员时,面对昏庸的皇帝和颓废的朝政,海瑞毅然买好棺材上疏死谏,写了一篇名为治安疏(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著名奏章。海瑞这篇奏疏被史家们看作是“史无前例”的天下奇文,就在于它几乎全盘否定了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一国之君的人格,他抨击嘉靖皇帝其实是一个自私、虚荣、残忍、多疑和愚蠢的君主,连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更别说作为一个君王。嘉靖皇帝虽被气得暴跳如雷,但不得不承认海瑞的旷世忠耿,想杀了他,又怕落得个杀忠臣的千古恶名。海瑞出狱后受到了朝中六部的中下层官员和京师百姓的夹道欢迎。户部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赢得了整个京城人的敬仰,除了人们崇拜海瑞的赤胆忠心外,更代表了朝政颓废已久的官吏民众之民心所向。但在海瑞坐牢期间,其两个儿子却不幸被瘟疫夺去了性命。

    在苏州、南京做南直隶等高官时,海瑞开始展开一场肃贪倡廉的行动,声势浩大地在南直隶境内展开。海瑞上任一个月后,被送到南京刑部的贪官就有100多人。有一个县从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一共被抓了10多人,几乎把一个县衙门的官吏全抓空了。海瑞在南直隶境内的反贪行动初见成效后,接下来他便向以乡官集团为首的地方豪绅开战了。海瑞在处理乡官豪绅兼并农民土地问题上遇上了难题。江南最大的乡官、海瑞的恩人、前内阁首辅徐阶是江南占田最多者,也是民愤最大者,在法与情的较量中,海瑞做出了果敢的抉择。为此,一个以前内阁首辅徐阶为首的反对海瑞的乡官缙绅集团,就在海瑞力督豪绅大户退田的幕后,悄然成立了。江南乡官缙绅们走的是三管齐下的路子,他们一方面唆使朝中高官弹劾海瑞;另一方面,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动用吏部尚书等高官重臣,交相致函海瑞,软硬兼施,欲使其妥协;再一方面采取走海瑞母亲的路子,企图逼海瑞就范。在江南高官云集的宦海中,海瑞几乎找不到一个支持者,但海瑞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终于完成了乡官退田还民工作。因遭乡官的报复,海瑞为此失去了第三个、也是其唯一的儿子海中行。海中行是被子人捂死后丢进了苏州河,此案一直没有了结,海瑞又陷入了新的麻烦和灾难之中,失去儿子的海瑞之妻吴氏吊死在自己的房间。灾难性的打击接踵而至,吴氏自杀半个月后,海瑞夫人王氏因病情急剧加重而去世。随后,海瑞因得罪了满朝文武,被迫罢官,归老家海南。

    十五年后海瑞以七十二岁的高龄东山复起,任南京右都御史,再举反贪污腐败的大旗。对罪大恶极的贪官实施剥皮的极刑,声震天下,受到贪官集团的合力反对。

    万历十五(公元1587)年海瑞死于任上时,家里的钱竟不足以办丧事用。真正为海瑞的去世悲嚎不已的是江南的黎民百姓。南京的市面早已罢市数日,只有两种营生的店铺才开门,并且生意兴隆。一是布店,而且只卖得出白布黑纱,南京的市民家家都为海瑞披麻带孝,供奉灵堂;另一个是画店,海瑞的头像在画师的笔下还未彻底完成,旋即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抢购而去,画师们的手都画肿了,海瑞的头像还是供不应求。一个雨雪霏霏的日子,海瑞的灵枢由京师运回海南岛,丧船由秦淮河出发,两岸挤满了南京的市民学子、士绅官吏,还有当年南直隶境内的百姓们。船走了二十里、三十里、五十里、八十里、一百里!两岸的哀嚎、两岸的泪水、两岸的依依惜别之情,依然如在城内。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