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护国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庆对于永历还是保持一丝敬意的。
如果他能够归顺……
无论目的是什么,只要他去掉帝号重新回归大明的藩王,那么杨庆就不介意暂时给两广一个事实上的割据权。大明这两年的发展,多少有点超出他的预期,尤其是两广大步进入资本主义,这一点很出人意料,既然这样不妨先让他们成长下去。
两广的实力终究有限。
他们适合割据,但要说能够威胁他那就是笑话了。
杨庆已经容忍了一堆割据政权也不在乎多一个,只要依然算大明的地盘就行,桂王和秦王都一样,都是大明皇帝的臣属。尤其是两广士绅第一个踏出殖民步伐,这一点的确很令他惊喜,这样一边纵容李自成向西域扩张,一边纵容桂王向南洋扩张正好他在后面收好处。若桂王称藩那么河仙港肯定要对南洋公司开放的,这座棱堡港口已经正式开始使用,作为交换他也可以允许两广商船北上越过台湾海峡。
最终展开一场扩张和海上贸易的竞赛。
或者竞争。
至于以后……
他需要在乎以后吗?
难道两广那点实力还能阻挡住汹涌南下的几十万明军?只要完成内部改革,这天下无论哪个割据势力在明军面前都是渣渣。人口和兵源的差距太大了,大到无论对谁,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大明都是碾压。
总之杨庆对丁魁楚的到来装不知道就行了,剩下是四民大会的继续会议,很快常设委员会的选举完成,总计九十九名常设代表。其实最终选出来的四民比例都差距不大,士子代表二十三人,农民代表二十七人,工匠代表二十六人,商人代表也是二十三人。他们共同构成常设委员会,在四民大会结束后常驻南京,专门监督朝廷的施政,作为坤兴公主的代表杨庆自然晋级杨委座。
但他没有投票权。
他本身又不是四民代表,只是为四民代表服务的。
总之常设委员会就这样诞生。
这个不需要皇帝批准。
而下一个议题就是四民大会如何行使对朝政的监督权。
大明目前的制度是内阁以会议决定国家事务,然后会议结果交监国做最终裁决,如果会议中商议好了的不用说,商议不出结果的,那就是监国做决定。这一点和过去倒过来,过去是各地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皇帝转给内阁研究对策,内阁把研究出的结果给司礼监呈报皇帝,皇帝批准后交六科下发。而这种次序的颠倒,代表着内阁由皇帝的秘书机构,变成了真正的国家决策机构,皇帝或者现在的监国变成了裁判,类似于明治期间的倭国。
而皇帝或者监国的裁判结果,仍旧由司礼监拟成圣旨,再交给六科校对下发。
当然,理论上是校对。
但实际上后期都变成了审核。
六科的给事中们才不会管圣旨文理是不是通顺呢!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内容就不盖章,他们不盖章这份圣旨就不合规矩,圣旨不合规矩那么各部尚书就有权不理。
这就是六科的特殊权力。
那么四民大会的监督该在哪一个环节监督呢?
杨庆的计划是撤销六科。
内阁的会议已经是各部尚书都参与的了,无论他们同意不同意,按照规矩交监国裁决,这已经是他们同意接受监国裁决。那么六科这个机构的审核纯属浪费,完全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个环节,所以干脆把六科撤销,然后圣旨直接送六部。但涉及财政,内阁成员任免,法律制定,对外战争等等一些重大事项的,必须先由四民大会的常设委员会进行讨论,如果四民大会常设委员会不同意,那么就有权封还。
这些特定的事务,皇帝或者监国不能绕过四民大会。
其他的就不管了。
这个监督权就很霸道了,这就意味着在这些重大事项上,皇帝也必须得听四民大会的。这事实上已经超出四民大会设立的目的,理论上四民大会只是监国召集,向监国转达民意并监督朝廷施政的机构。
但现在这实际上是在压制皇权。
当然,对于那些文官们来说,一看就知道,这是杨庆给龙兴天子准备好的套索,四民大会都听他的,龙兴天子想换阁臣,只需要四民大会不同意就行,这样内阁军方那些阁臣一个都不能动了。同样龙兴天子回来,也没有动用户部和内库资金的权力,后者本身就在张嫣手中,连帝国银行的账户都是张嫣的名字,而户部的银子花多少得四民大会同意。各地驻军将领的任免,在之前已经交给了大都督府组织部,除非龙兴天... -->>
杨庆对于永历还是保持一丝敬意的。
如果他能够归顺……
无论目的是什么,只要他去掉帝号重新回归大明的藩王,那么杨庆就不介意暂时给两广一个事实上的割据权。大明这两年的发展,多少有点超出他的预期,尤其是两广大步进入资本主义,这一点很出人意料,既然这样不妨先让他们成长下去。
两广的实力终究有限。
他们适合割据,但要说能够威胁他那就是笑话了。
杨庆已经容忍了一堆割据政权也不在乎多一个,只要依然算大明的地盘就行,桂王和秦王都一样,都是大明皇帝的臣属。尤其是两广士绅第一个踏出殖民步伐,这一点的确很令他惊喜,这样一边纵容李自成向西域扩张,一边纵容桂王向南洋扩张正好他在后面收好处。若桂王称藩那么河仙港肯定要对南洋公司开放的,这座棱堡港口已经正式开始使用,作为交换他也可以允许两广商船北上越过台湾海峡。
最终展开一场扩张和海上贸易的竞赛。
或者竞争。
至于以后……
他需要在乎以后吗?
难道两广那点实力还能阻挡住汹涌南下的几十万明军?只要完成内部改革,这天下无论哪个割据势力在明军面前都是渣渣。人口和兵源的差距太大了,大到无论对谁,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大明都是碾压。
总之杨庆对丁魁楚的到来装不知道就行了,剩下是四民大会的继续会议,很快常设委员会的选举完成,总计九十九名常设代表。其实最终选出来的四民比例都差距不大,士子代表二十三人,农民代表二十七人,工匠代表二十六人,商人代表也是二十三人。他们共同构成常设委员会,在四民大会结束后常驻南京,专门监督朝廷的施政,作为坤兴公主的代表杨庆自然晋级杨委座。
但他没有投票权。
他本身又不是四民代表,只是为四民代表服务的。
总之常设委员会就这样诞生。
这个不需要皇帝批准。
而下一个议题就是四民大会如何行使对朝政的监督权。
大明目前的制度是内阁以会议决定国家事务,然后会议结果交监国做最终裁决,如果会议中商议好了的不用说,商议不出结果的,那就是监国做决定。这一点和过去倒过来,过去是各地奏折先到皇帝手中,皇帝转给内阁研究对策,内阁把研究出的结果给司礼监呈报皇帝,皇帝批准后交六科下发。而这种次序的颠倒,代表着内阁由皇帝的秘书机构,变成了真正的国家决策机构,皇帝或者现在的监国变成了裁判,类似于明治期间的倭国。
而皇帝或者监国的裁判结果,仍旧由司礼监拟成圣旨,再交给六科校对下发。
当然,理论上是校对。
但实际上后期都变成了审核。
六科的给事中们才不会管圣旨文理是不是通顺呢!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内容就不盖章,他们不盖章这份圣旨就不合规矩,圣旨不合规矩那么各部尚书就有权不理。
这就是六科的特殊权力。
那么四民大会的监督该在哪一个环节监督呢?
杨庆的计划是撤销六科。
内阁的会议已经是各部尚书都参与的了,无论他们同意不同意,按照规矩交监国裁决,这已经是他们同意接受监国裁决。那么六科这个机构的审核纯属浪费,完全没有必要再经过这个环节,所以干脆把六科撤销,然后圣旨直接送六部。但涉及财政,内阁成员任免,法律制定,对外战争等等一些重大事项的,必须先由四民大会的常设委员会进行讨论,如果四民大会常设委员会不同意,那么就有权封还。
这些特定的事务,皇帝或者监国不能绕过四民大会。
其他的就不管了。
这个监督权就很霸道了,这就意味着在这些重大事项上,皇帝也必须得听四民大会的。这事实上已经超出四民大会设立的目的,理论上四民大会只是监国召集,向监国转达民意并监督朝廷施政的机构。
但现在这实际上是在压制皇权。
当然,对于那些文官们来说,一看就知道,这是杨庆给龙兴天子准备好的套索,四民大会都听他的,龙兴天子想换阁臣,只需要四民大会不同意就行,这样内阁军方那些阁臣一个都不能动了。同样龙兴天子回来,也没有动用户部和内库资金的权力,后者本身就在张嫣手中,连帝国银行的账户都是张嫣的名字,而户部的银子花多少得四民大会同意。各地驻军将领的任免,在之前已经交给了大都督府组织部,除非龙兴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