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我的华夏列祖列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吴国。
隆兴十五年,亦是夏国开元三年的盛夏,阴郁的气氛笼罩盛康丞相顾充文府上。
北厢的院落有着私兵把守,整个院落的气息,昏沉而压抑。
夜色之中,书房里烛火环绕,清香的茶气袅袅几丈古朴的小桌上,太尉范离、中书侍郎萧之意、卫尉高长觉、大司农张春寿,以及五部尚书均在房内,望着首位的丞相顾充文。
眼下已经有两次没开早朝了,糊弄一些没有世家背景的文武,此刻必须尽快商议出将朝局重新稳定的计策。
众人起先各抒己见,但各自代表着背后的大族,话里话外都在争利,谈了一个时辰,而后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以顾充文、范离为首,几乎每日召集众人商讨,皇帝还在时,众人还有相同的目标,皇帝逃离后,他们发现每个人都在盘算对自己族人最有利的事。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也看清了这一点,但就是无法给出最好的结果。
时间每过去一秒没有皇帝的吴国,随时都会变得岌岌可危。
“都别想着将陛下迎回来,他是自己去的,就算现在反悔,夏国皇帝也不见得放人。”
“让刘光臣去,两年前他在鹿阳与夏国皇帝会晤,到底是熟面孔,应该能好说话,至少讨要一个皇子回来。”
又是一阵沉默,太尉范离拍了拍桌面,他目光扫过在座的人。
“不如另立新帝,往后也不用担心夏国皇帝以康成乾的名号杀入吴地。”
大司农张春寿抚过花白长须,跟着点了点头,率先做了表态:“这个主意不错。”
“其他朝臣那边如何给说法?”
“就说康成乾无心政事,将皇位传给能力出众者,反正诏书在我等手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中书省萧之意笑起来。
“立谁为帝?”五部尚书里,有人问道。
“我觉得景王不错!”
景王康遵乃是康成乾的皇叔,是康成乾父亲的三弟,为人老实木讷,因为性子的缘故,众人对于这个景王是放心的,故此封地较远,位于东南靠海的景州。
年龄约莫五十七,膝下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没有太多的关系网络,基本都待在景州。
众人一合计,也都同意扶持这位景王登基,确定人选之后,便开始商议划分利益,如盐铁、江海税赋、军队权利,谁家入主,谁家为副,又是好一阵言词激烈的商讨。
议定好后,第二天一早,中书省写好皇帝退位的诏书,一同写好的还有禅位景王康遵的圣旨,三千多人的皇城兵马,披星戴月赶往景州。
正在吃饭的景王康遵连碗筷都没来得及放下就听完了圣旨,还处于懵逼的状态里,连同几个儿女、老妻,就被军队带到盛康举行登基大典。
直到戴上帝冠,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一群文武朝自己朝贺,又看着金碧辉煌的大殿,努力的挤出一丝威严的神色,依旧显得茫然无措。
吴国新帝登基的同时,一批自中原鹿阳出来的绣衣司众人,途径惠州,铁枪义节军统领孟驮给予方便,乔装一番,又给予商队身份的掩护,渡淮江南下越国葱州进入南岭郡,随后转道畅通无阻的抵达越国都城——乐宁。
南方越国多崇山峻岭村子大多坐落山腰,过得清贫,山脚并不宽裕的土地基本用来开垦田地,种上粮食,依旧不够百姓用度。
这两年里,与夏国关系密切,中原的粮食经过商队之手贩入越境,将匮乏且高价的米粮缓冲到了一个合适的价位。
对于夏国的商队,也就见怪不怪了,甚至还给予便利通行。
当然给沿途设卡的兵将贿赂,也是要准备的,两边都得了便宜,就是皆大欢喜,途中出现的剪径恶贼的次数也就大大减少。
这两年来,与吴国边界的争端越发激烈,虽说还未全面爆发战事,但长时间的争斗,对于百姓而言,是各种繁杂的税赋,许多人家一贫如洗,这样的环境下,当兵的沿途捞点外快,在军中形成了一定不成文的规定。
倘若不给,那就兵变匪,在商队前面的道路等着肥羊上钩,当然,他们不会将人杀死,毕竟这样太过恶劣,会导致来的商贩越来越少。
这样的事,越国上层的达官贵人们也都是知晓的,士卒有这样谋利的法子,对他们而言也是好的,发下的粮饷少了,也不会造成兵变。
但也有官员将此事想捅到朝堂上,奏折还没呈上去,刚过中书省,就被太子孟卓文压了下去。
不久,他将那名官员找来东宫官署,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喝骂。
“前线在打仗,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厮杀,你将此事捅破,当兵的没了收入,仗还怎么打?到时候朝堂文武脸面挂不住,陛下的颜面也挂不住,最后士卒没了收入,家眷过不下去了,前线士卒一旦哗变,谁来担这个责?”
已二十九岁的太子将那封奏折扔了过去,砸对面下跪的官员头上。
&... -->>
吴国。
隆兴十五年,亦是夏国开元三年的盛夏,阴郁的气氛笼罩盛康丞相顾充文府上。
北厢的院落有着私兵把守,整个院落的气息,昏沉而压抑。
夜色之中,书房里烛火环绕,清香的茶气袅袅几丈古朴的小桌上,太尉范离、中书侍郎萧之意、卫尉高长觉、大司农张春寿,以及五部尚书均在房内,望着首位的丞相顾充文。
眼下已经有两次没开早朝了,糊弄一些没有世家背景的文武,此刻必须尽快商议出将朝局重新稳定的计策。
众人起先各抒己见,但各自代表着背后的大族,话里话外都在争利,谈了一个时辰,而后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以顾充文、范离为首,几乎每日召集众人商讨,皇帝还在时,众人还有相同的目标,皇帝逃离后,他们发现每个人都在盘算对自己族人最有利的事。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也看清了这一点,但就是无法给出最好的结果。
时间每过去一秒没有皇帝的吴国,随时都会变得岌岌可危。
“都别想着将陛下迎回来,他是自己去的,就算现在反悔,夏国皇帝也不见得放人。”
“让刘光臣去,两年前他在鹿阳与夏国皇帝会晤,到底是熟面孔,应该能好说话,至少讨要一个皇子回来。”
又是一阵沉默,太尉范离拍了拍桌面,他目光扫过在座的人。
“不如另立新帝,往后也不用担心夏国皇帝以康成乾的名号杀入吴地。”
大司农张春寿抚过花白长须,跟着点了点头,率先做了表态:“这个主意不错。”
“其他朝臣那边如何给说法?”
“就说康成乾无心政事,将皇位传给能力出众者,反正诏书在我等手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中书省萧之意笑起来。
“立谁为帝?”五部尚书里,有人问道。
“我觉得景王不错!”
景王康遵乃是康成乾的皇叔,是康成乾父亲的三弟,为人老实木讷,因为性子的缘故,众人对于这个景王是放心的,故此封地较远,位于东南靠海的景州。
年龄约莫五十七,膝下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没有太多的关系网络,基本都待在景州。
众人一合计,也都同意扶持这位景王登基,确定人选之后,便开始商议划分利益,如盐铁、江海税赋、军队权利,谁家入主,谁家为副,又是好一阵言词激烈的商讨。
议定好后,第二天一早,中书省写好皇帝退位的诏书,一同写好的还有禅位景王康遵的圣旨,三千多人的皇城兵马,披星戴月赶往景州。
正在吃饭的景王康遵连碗筷都没来得及放下就听完了圣旨,还处于懵逼的状态里,连同几个儿女、老妻,就被军队带到盛康举行登基大典。
直到戴上帝冠,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一群文武朝自己朝贺,又看着金碧辉煌的大殿,努力的挤出一丝威严的神色,依旧显得茫然无措。
吴国新帝登基的同时,一批自中原鹿阳出来的绣衣司众人,途径惠州,铁枪义节军统领孟驮给予方便,乔装一番,又给予商队身份的掩护,渡淮江南下越国葱州进入南岭郡,随后转道畅通无阻的抵达越国都城——乐宁。
南方越国多崇山峻岭村子大多坐落山腰,过得清贫,山脚并不宽裕的土地基本用来开垦田地,种上粮食,依旧不够百姓用度。
这两年里,与夏国关系密切,中原的粮食经过商队之手贩入越境,将匮乏且高价的米粮缓冲到了一个合适的价位。
对于夏国的商队,也就见怪不怪了,甚至还给予便利通行。
当然给沿途设卡的兵将贿赂,也是要准备的,两边都得了便宜,就是皆大欢喜,途中出现的剪径恶贼的次数也就大大减少。
这两年来,与吴国边界的争端越发激烈,虽说还未全面爆发战事,但长时间的争斗,对于百姓而言,是各种繁杂的税赋,许多人家一贫如洗,这样的环境下,当兵的沿途捞点外快,在军中形成了一定不成文的规定。
倘若不给,那就兵变匪,在商队前面的道路等着肥羊上钩,当然,他们不会将人杀死,毕竟这样太过恶劣,会导致来的商贩越来越少。
这样的事,越国上层的达官贵人们也都是知晓的,士卒有这样谋利的法子,对他们而言也是好的,发下的粮饷少了,也不会造成兵变。
但也有官员将此事想捅到朝堂上,奏折还没呈上去,刚过中书省,就被太子孟卓文压了下去。
不久,他将那名官员找来东宫官署,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喝骂。
“前线在打仗,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厮杀,你将此事捅破,当兵的没了收入,仗还怎么打?到时候朝堂文武脸面挂不住,陛下的颜面也挂不住,最后士卒没了收入,家眷过不下去了,前线士卒一旦哗变,谁来担这个责?”
已二十九岁的太子将那封奏折扔了过去,砸对面下跪的官员头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