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程万军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乱又短命的时期,但就是这样一个乱战短命年代,却有一个人创造了“长命丞相”的奇迹。
此人就是自号“长乐老”的冯道。李存勋建后唐,冯道做宰相。石敬唐推翻后唐,建后晋,冯道仍是官运亨通,当宰相,后晋被契丹(即辽)消灭后,冯道又改事契丹。冯道连事四朝九帝,成为风云变幻中的不倒翁。
后人对冯道褒贬不一。有称冯道为“好人丞相”认为“冯道反来反去是国家之幸”理由是,冯道只是不停换主子,但是个“好好先生”不出坏主意。这个说法的确有几分历史依据。冯道在私德方面是有口皆碑的“向圣人看齐”他一生勤俭,为人宽厚,不贪财好色,乐于助人,在百姓中赢得赞誉。
但问题是,从冯道一生的政治经历来看,他是没怎么出过坏主意,可是却也不怎么出好主意。说白了,他就是一位“没主意”的“不作为”宰相。
而这种“不作为”或许正是他数十年“大旗不倒”的原因。每当政权鼎革之际,冯道都躲到了幕后。而当新政权全面控制局面时,再跳到台前,来做他的官,勤勤恳恳地帮新主子“稳定”局势。
“骑墙”是这位“长乐老”的常乐法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从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察言观色,永跟最有实力的当权者。他看似“憨厚”、“糊涂”实则老谋深算、圆滑多变。
冯道侍奉后晋石敬瑭时,石敬瑭曾以军机裁断大事询问他的主意,这位“好好先生”却踢了一脚漂亮的皮球:陛下英明盖世,大事一定要自己决断。臣本一书生,只知道听陛下的话为陛下做事不出差错。
由此回答,可见冯道是个“依违两可、无所操决”的“超级骑墙人士”不过这样的臣下,倒是可让主子放宽心。所以冯道连事四朝九帝,九个主子竟没一个烦他,大概也是看他听话乖顺,比较“好使”
但并非所有后人都看好这样的“好好先生”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新文化运动领袖欧阳修,就对冯道深恶痛绝——冯道“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司马光抱有与欧阳修类似的观点:“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有小善,无大节”——可谓一针见血,击中冯道的要害。
勿庸置疑,冯道创造了“长命丞相”的奇迹,这奇迹是靠“骑墙”和“失去耻辱心”创造的。对于这样一个不能左右国家局势只能苟安的“好好先生”后人对冯道的个人有怎样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骑墙人士”对中国历史的进成是否有益?
后人无论褒贬,都可能殊途同归共认的一点是:冯道是一个很“专业”的官僚,却绝非一个有做为的政治家。
而这样的“专业”官僚,在以厚黑见长的五代十国里虽有市场,却也是随波逐流的大一点的爬虫而已。这样的官僚一旦多起来,对历史的进步只会构成阻力,因为这样的群体喜欢安于现状,关心自己的利益聊胜一切,历史的进程在他们的“不作为”下滞步不前。
中国历史上第一“骑墙人士”冯道最终死于被一代英主抛弃。
一代英主周世宗不听冯道苟安说词,坚持进兵扫荡辽军,最后振兴百业,俱有大成,为大宋一统中原,收拾五代十国乱局奠定千秋大业。
冯道受到冷落,遂郁闷而死。
——但凡想成大事、欲千古流芳的政治家,终究是不屑与“骑墙人士”为伍的。冯道的最终结局就说明了这一切!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乱又短命的时期,但就是这样一个乱战短命年代,却有一个人创造了“长命丞相”的奇迹。
此人就是自号“长乐老”的冯道。李存勋建后唐,冯道做宰相。石敬唐推翻后唐,建后晋,冯道仍是官运亨通,当宰相,后晋被契丹(即辽)消灭后,冯道又改事契丹。冯道连事四朝九帝,成为风云变幻中的不倒翁。
后人对冯道褒贬不一。有称冯道为“好人丞相”认为“冯道反来反去是国家之幸”理由是,冯道只是不停换主子,但是个“好好先生”不出坏主意。这个说法的确有几分历史依据。冯道在私德方面是有口皆碑的“向圣人看齐”他一生勤俭,为人宽厚,不贪财好色,乐于助人,在百姓中赢得赞誉。
但问题是,从冯道一生的政治经历来看,他是没怎么出过坏主意,可是却也不怎么出好主意。说白了,他就是一位“没主意”的“不作为”宰相。
而这种“不作为”或许正是他数十年“大旗不倒”的原因。每当政权鼎革之际,冯道都躲到了幕后。而当新政权全面控制局面时,再跳到台前,来做他的官,勤勤恳恳地帮新主子“稳定”局势。
“骑墙”是这位“长乐老”的常乐法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从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察言观色,永跟最有实力的当权者。他看似“憨厚”、“糊涂”实则老谋深算、圆滑多变。
冯道侍奉后晋石敬瑭时,石敬瑭曾以军机裁断大事询问他的主意,这位“好好先生”却踢了一脚漂亮的皮球:陛下英明盖世,大事一定要自己决断。臣本一书生,只知道听陛下的话为陛下做事不出差错。
由此回答,可见冯道是个“依违两可、无所操决”的“超级骑墙人士”不过这样的臣下,倒是可让主子放宽心。所以冯道连事四朝九帝,九个主子竟没一个烦他,大概也是看他听话乖顺,比较“好使”
但并非所有后人都看好这样的“好好先生”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新文化运动领袖欧阳修,就对冯道深恶痛绝——冯道“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司马光抱有与欧阳修类似的观点:“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有小善,无大节”——可谓一针见血,击中冯道的要害。
勿庸置疑,冯道创造了“长命丞相”的奇迹,这奇迹是靠“骑墙”和“失去耻辱心”创造的。对于这样一个不能左右国家局势只能苟安的“好好先生”后人对冯道的个人有怎样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骑墙人士”对中国历史的进成是否有益?
后人无论褒贬,都可能殊途同归共认的一点是:冯道是一个很“专业”的官僚,却绝非一个有做为的政治家。
而这样的“专业”官僚,在以厚黑见长的五代十国里虽有市场,却也是随波逐流的大一点的爬虫而已。这样的官僚一旦多起来,对历史的进步只会构成阻力,因为这样的群体喜欢安于现状,关心自己的利益聊胜一切,历史的进程在他们的“不作为”下滞步不前。
中国历史上第一“骑墙人士”冯道最终死于被一代英主抛弃。
一代英主周世宗不听冯道苟安说词,坚持进兵扫荡辽军,最后振兴百业,俱有大成,为大宋一统中原,收拾五代十国乱局奠定千秋大业。
冯道受到冷落,遂郁闷而死。
——但凡想成大事、欲千古流芳的政治家,终究是不屑与“骑墙人士”为伍的。冯道的最终结局就说明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