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沧海张帆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宾遣兴之用,即一般文士亦会量力置妓,用以清歌妙舞、宴集欢娱。此所谓“红妆侑酒,侍奉有度”也。而这些歌妓的专业水平,也不是那些在“勾栏瓦舍”里进行大众表演者所能比拟的,可以说她们是专家级水平了。
即便是没有自家蓄养歌儿舞女,士大夫们的正常公务之中也是离不开妓女的。按照律令官员们不可出入民间妓院,但好在宋政府给他们准备了官妓,也就是营妓。苏轼有一首菩萨蛮就写的是当时杭州习俗:新任郡守陈襄到任,营妓(官妓)出境而迎的情景“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绿。皓齿发清歌,清辞入翠娥。”
被苏东坡称为“山抹微云君”的秦观,在他的满庭芳里写道:“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襟袖。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此词上半阕写景,下半阕抒情。其中的“香囊”、“罗带”、“襟袖”、“襟袖”、“青楼薄幸”云云,皆是流连妓家风月之结果。
而妓女为了迎合士大夫这种需要,在学弄弦弹琴舞蹈歌唱之余,也将识字作诗作为必修的功课。
宋人传奇谭意哥传(秦醇著)里说到一个叫谭意哥的妓女会写诗作词,就把自己的这个特长写在了名刺(即名片)上,一天,在一个宴会上(宋朝惯例:凡官方宴会都会请官妓作陪),一个叫蒋田的人“见其言(指名刺上会作诗),颇笑之。因令其对句,指其面曰:‘冬瓜霜后频添粉。’意乃执其公裳袂,对曰:‘木枣秋来也著绯。’公且惭且喜”
蒋田讥笑谭意哥虽然时时往脸上搽粉,可是却长得像个冬瓜一样难看。而意哥则挖苦蒋田的面貌像木枣一样难看,又借秋天枣子熟了变成红色来比喻蒋田穿着绯红服。(宋朝的四五品官员穿绯红官服)。
因为有了诗名,一位刘姓宰相来潭州(现长沙),意哥被点名作陪。在与宰相的唱和“咏望山亭”时,意哥的诗写道:
真仙去后已千载,此构危亭四望赊。
灵迹几迷三岛路,凭高空想五云车。
清猿啸月千岩晓,古木吟风一径斜。
鹤驾何时还古里,江城应少旧人家。
那个刘宰相读后惊叹不已,连声赞道:“此诗之妖也!”说意哥是个会作诗的妖精。
还有,南宋台州营妓严蕊,也是一个出口成章的妓女。在一次七夕宴上,有豪士谢士卿,命她即席成词,并且规定以己姓为韵。酒方行,严蕊便吟出鹊桥仙:“碧桐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此举让那些士大夫极为钦佩。
宋代妓女不但能作词,也善唱词作词。能改斋漫录中说,杭州西湖有一小官,闲唱秦少游满庭芳“偶误举一韵,唱作‘画角声断斜阳’。妓琴操在侧曰:‘画角声断樵门,非斜阳也’。”这个小官就故意为难她说:“‘尔可改韵否?’琴操即改作‘阳’字韵:‘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雾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断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秦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空望断,灯火已昏黄。’”
这个名叫琴操的妓女,不仅能当即指出他人唱词之误,亦能在极短时间将“门盆”韵的词改为“江阳”韵的词,没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是绝对做不到的。
秦少游的词受到妓女们的追捧,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他的词多是写给他的妓女情人的。最著名的莫过于鹊桥仙,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颜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说到文人与妓女的唱和,总不能避开柳三变。“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需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一个“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至于在那个时代,不被皇帝看好,也不被士子理解。“宁立千人碑,不做柳永传”死后搞得连敢给他写碑作传的人都没有。这一切,皆缘于柳三变没有遵循传统读书人修齐治平的思想,恪守儒家“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人生原则,而把妓女追求爱情追求幸福作为自己歌咏的主题!
而如今,我们也如当时的腐朽者一般,对当时的歌伎舞女抱着一种偏见,对那时的这一职业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
其时的妓女,绝非目下的“小姐”她们的艺术水平以及敬业操守,不亚于现今的艺人歌手。柳三变那时的职业,相当于现在中国娱乐圈子里的音乐名人,弹得一手好琴,谱写得一手好词曲。要是把他放到今天的中国,要绝对红透两岸三地,成为专家级别的人物。可以说,柳三变比之现代任何一个音乐人,他的天赋和才气都要高得多,文化底蕴也要深得多。
虽然,为了谋生,为了仕途,他四五十岁改名柳永,但至死没有发达。死的时候是青楼女子们集资而葬的,这让我想起了后代的另一个浪子唐寅,他在落花诗册写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有谁知。”这句“葬花词”似乎就是柳三变的写照。妓女们对他的爱慕,可从当时流传的一首顺口溜中得到证实:“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是不幸的,也是有幸的!相传柳永死后,还是由“群妓合金葬之”的。此后,每逢清明京师各地千百名妓,成群结队云聚其墓前祭奠,去祭奠这位词人,人谓“吊柳会”在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就有一篇描述这一情景的,题为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后来有人在柳永墓前题诗,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该活动一直持续数百年,至今江南、港台及东南亚,仍有此俗。也只有在文风肆意的宋朝,才会有此情深不俗的风尘女子,即使如今的千年之后,亦让人为柳三变扼腕一叹,唏嘘不已,也为情深怜才的风尘女子的不弃不离的侠义泪沾衣襟。
好一个“怜才不及众红裙”!
宾遣兴之用,即一般文士亦会量力置妓,用以清歌妙舞、宴集欢娱。此所谓“红妆侑酒,侍奉有度”也。而这些歌妓的专业水平,也不是那些在“勾栏瓦舍”里进行大众表演者所能比拟的,可以说她们是专家级水平了。
即便是没有自家蓄养歌儿舞女,士大夫们的正常公务之中也是离不开妓女的。按照律令官员们不可出入民间妓院,但好在宋政府给他们准备了官妓,也就是营妓。苏轼有一首菩萨蛮就写的是当时杭州习俗:新任郡守陈襄到任,营妓(官妓)出境而迎的情景“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绿。皓齿发清歌,清辞入翠娥。”
被苏东坡称为“山抹微云君”的秦观,在他的满庭芳里写道:“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襟袖。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此词上半阕写景,下半阕抒情。其中的“香囊”、“罗带”、“襟袖”、“襟袖”、“青楼薄幸”云云,皆是流连妓家风月之结果。
而妓女为了迎合士大夫这种需要,在学弄弦弹琴舞蹈歌唱之余,也将识字作诗作为必修的功课。
宋人传奇谭意哥传(秦醇著)里说到一个叫谭意哥的妓女会写诗作词,就把自己的这个特长写在了名刺(即名片)上,一天,在一个宴会上(宋朝惯例:凡官方宴会都会请官妓作陪),一个叫蒋田的人“见其言(指名刺上会作诗),颇笑之。因令其对句,指其面曰:‘冬瓜霜后频添粉。’意乃执其公裳袂,对曰:‘木枣秋来也著绯。’公且惭且喜”
蒋田讥笑谭意哥虽然时时往脸上搽粉,可是却长得像个冬瓜一样难看。而意哥则挖苦蒋田的面貌像木枣一样难看,又借秋天枣子熟了变成红色来比喻蒋田穿着绯红服。(宋朝的四五品官员穿绯红官服)。
因为有了诗名,一位刘姓宰相来潭州(现长沙),意哥被点名作陪。在与宰相的唱和“咏望山亭”时,意哥的诗写道:
真仙去后已千载,此构危亭四望赊。
灵迹几迷三岛路,凭高空想五云车。
清猿啸月千岩晓,古木吟风一径斜。
鹤驾何时还古里,江城应少旧人家。
那个刘宰相读后惊叹不已,连声赞道:“此诗之妖也!”说意哥是个会作诗的妖精。
还有,南宋台州营妓严蕊,也是一个出口成章的妓女。在一次七夕宴上,有豪士谢士卿,命她即席成词,并且规定以己姓为韵。酒方行,严蕊便吟出鹊桥仙:“碧桐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此举让那些士大夫极为钦佩。
宋代妓女不但能作词,也善唱词作词。能改斋漫录中说,杭州西湖有一小官,闲唱秦少游满庭芳“偶误举一韵,唱作‘画角声断斜阳’。妓琴操在侧曰:‘画角声断樵门,非斜阳也’。”这个小官就故意为难她说:“‘尔可改韵否?’琴操即改作‘阳’字韵:‘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雾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断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秦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空望断,灯火已昏黄。’”
这个名叫琴操的妓女,不仅能当即指出他人唱词之误,亦能在极短时间将“门盆”韵的词改为“江阳”韵的词,没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是绝对做不到的。
秦少游的词受到妓女们的追捧,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他的词多是写给他的妓女情人的。最著名的莫过于鹊桥仙,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颜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说到文人与妓女的唱和,总不能避开柳三变。“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需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一个“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至于在那个时代,不被皇帝看好,也不被士子理解。“宁立千人碑,不做柳永传”死后搞得连敢给他写碑作传的人都没有。这一切,皆缘于柳三变没有遵循传统读书人修齐治平的思想,恪守儒家“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人生原则,而把妓女追求爱情追求幸福作为自己歌咏的主题!
而如今,我们也如当时的腐朽者一般,对当时的歌伎舞女抱着一种偏见,对那时的这一职业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
其时的妓女,绝非目下的“小姐”她们的艺术水平以及敬业操守,不亚于现今的艺人歌手。柳三变那时的职业,相当于现在中国娱乐圈子里的音乐名人,弹得一手好琴,谱写得一手好词曲。要是把他放到今天的中国,要绝对红透两岸三地,成为专家级别的人物。可以说,柳三变比之现代任何一个音乐人,他的天赋和才气都要高得多,文化底蕴也要深得多。
虽然,为了谋生,为了仕途,他四五十岁改名柳永,但至死没有发达。死的时候是青楼女子们集资而葬的,这让我想起了后代的另一个浪子唐寅,他在落花诗册写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有谁知。”这句“葬花词”似乎就是柳三变的写照。妓女们对他的爱慕,可从当时流传的一首顺口溜中得到证实:“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是不幸的,也是有幸的!相传柳永死后,还是由“群妓合金葬之”的。此后,每逢清明京师各地千百名妓,成群结队云聚其墓前祭奠,去祭奠这位词人,人谓“吊柳会”在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就有一篇描述这一情景的,题为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后来有人在柳永墓前题诗,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该活动一直持续数百年,至今江南、港台及东南亚,仍有此俗。也只有在文风肆意的宋朝,才会有此情深不俗的风尘女子,即使如今的千年之后,亦让人为柳三变扼腕一叹,唏嘘不已,也为情深怜才的风尘女子的不弃不离的侠义泪沾衣襟。
好一个“怜才不及众红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