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舂光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老家桥头那棵古里八怪的樟树,日前上了电视喜洋洋的银幕。这是我们金龙村史无前例的最为灿烂的荣耀!家人知道我酷爱这棵古樟树,便以此为借口,呼唤我这个多年没回家的游子,回家去分赏一份古樟树的荣光。我高兴地应诺了。
走到桥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长期割舍不下牵挂的那棵古樟树。这是一棵德高望重的古树啊。记不清地球自转了多少圈,人家问水岭乡金龙村在哪里?回答是“看到一棵古樟树便到了”村里来客人要留个纪念什么的,总是说到桥头古樟树那里去拍个照吧!古樟树啊,您几乎成了我们村的象征和村标!
儿时,我与小伙伴们常常到这棵古樟树下玩耍,常常坐在古樟树下听老人讲古樟树的传说故事。唐昭宗时,唐氏老祖宗字昌图的唐世旻,任永州刺使,将家眷从太原徙迁零陵。在一次战事中,他英雄捐躯,驰名神州,高高地挺立在老百姓的大拇指上,于是大家自觉募捐,在现在的芝山区东门撒珠井建祠塑像记念。遇兵乱、蝗祸、水旱灾等,老百姓叩祠拜像求救,十分灵验。其事淡岩石刻可考,灵显庙碑记曰:“至死不屈,民高其义,立祠祀之,有祷必验”皇帝特赐“灵显”两字的匾额,后改祠为灵显庙,百姓俗称唐公庙。至元二年(即1265年)唐氏二房第—世祖宗国材公又做了大官,在唐公庙老祖宗塑像前卜了一卦,便率家人迁到平宅建村,后改成金龙村。他除建了双龙井、兴龙庵,尼龙观三大建筑外,还在村前的那条注入紫溪河两岸,亲手栽了两棵对称的樟树。本意是想以后在两颗树之间建座桥梁。后来不知为什么,这两棵樟树对称地长出根来,分别向对岸伸展过去,竟然“握手联欢”结成一板桥。水涨根也涨,水落根也落。村民们就从这根上来来往住,当真桥过渡。—位看地先生见了这座怪桥,嚷嚷好风水,必将出天子。不知哪个冤家使坏上折,说古樟树触犯了王法,皇上下圣旨立即砍倒。说来更是玄,斧头进树,血流不止,白天任您砍得多深,晚上统统复原“封喉”监工出了个“一边砍一边浇滚油”的主意,两棵樟树才被烧死。第四世祖宗逊公在广西梧州任职,于洪武二年(1369年)搞了第四大建筑——金龙桥,圆了第一世祖的建桥梦。这桥是风雨桥,建在砍倒的两颗樟树之间。又不知为什么,左岸那棵死樟树重新长出碧绿的新苗来,很快就成了亭亭玉立的大树,挺立在桥头,像个护桥的卫士。这就是我这次回乡拜会的、上了电视银幕的古樟树。
我痴痴地凝视着这棵古樟树,心里默默地唠叨着:樟树老爷爷,多少年不见了,好想念您啊!念着念着,眼睛就发潮了。老爷爷呀,过去您不是这个样子,我记得那时候您树身魁梧,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浓萌蔽日,婆娑起舞。风吹来窸窸窣窣地唱歌,雨打来淅淅沥沥地呻吟,雷雨交加则嗡嗡隆隆地呐喊。现在呢,树身矮矮矬矬,树杆伤痕累累,枝桠稀稀疏疏,树叶也不那么葱葱茏笼了,成了—位蔫蔫搭搭的驼背老人。我头大了,脸黄了,疑窦顿生:古董樟树呀,您变得如此丑陋了,还能上电视的银幕吗?家人看出我的心思,作了一番解释:为呵护这棵古樟树,我们尽心尽责了。土改、大跃进时,多少樟树都被砍倒,熬了樟脑油,炼了钢铁,做了无辜的“冤鬼”惟独桥头这棵古樟树被我们呵护下来了。上世纪90年代上游暴发了—次洪水,古樟树夜半虽然发出了淅淅沥沥的呻吟和嗡嗡隆隆的怒号,只是大家酣睡得太死,来不及去保护,等我们醒来跑去保护,古樟树已被洪水摧倒在地,枝桠砸得折肢断臂,泥土舔得一光二净,只留下一条根在土底下未拔出来。水退后,村民们自觉聚集起来,开吊车扶树,挑沙土培根.砌水泥礅撑杆,把死马当活马医,硬是叫它死里复生。只因“庞然大物”又重又笨,诸多不便,无法恢复原形。大家揣摸着说:“古樟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听了家人的解释,我心头不禁涌上千般激情:如果没有这么—帮执著护树的乡亲父老,这棵古樟树早就作古了,现在竟神奇地活了下来。虽然树的样子丑陋了点,但骨气仍在,气质不减当年勇,还活得那么有气派。“丹青难写是精神”从中使我明白了人类对爱护生态环境的内涵,看到了老树坚强不曲而产生生命活力的神灵!得到了界定美和丑的思想准尺。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喜洋洋电视组来东安县选外景,看了很多地方,找不到满意的景致。有人报告金龙村有棵樟树,古老没话说,几个大汉抱不住,只是丑陋点。导演说去看看吧!他们来了,想不到古樟树是歪脖子,远看像拄着拐杖的驼背老人,蹒跚地在悠闲散步;近看树身矮矬矬,枝桠分布有序,背景是座桥,再后面是村庄和青山,这不是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村风光的缩影吗!好一座自然大盆景啊!导演说:“别看这棵古樟树是歪脖子,样子丑陋到了家,但是这种丑陋显示出曲线美的新潮流。现代人要的就是这种新型美,开机吧!”
古樟树呀,您上了电视的银幕,岂不是您的“后福”吗?
老了丑了,反而美了;老有所为,神奇无比这是为什么?
在沉思拷问中,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啊!你是我们金龙村人崇敬的楷模!
我老家桥头那棵古里八怪的樟树,日前上了电视喜洋洋的银幕。这是我们金龙村史无前例的最为灿烂的荣耀!家人知道我酷爱这棵古樟树,便以此为借口,呼唤我这个多年没回家的游子,回家去分赏一份古樟树的荣光。我高兴地应诺了。
走到桥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长期割舍不下牵挂的那棵古樟树。这是一棵德高望重的古树啊。记不清地球自转了多少圈,人家问水岭乡金龙村在哪里?回答是“看到一棵古樟树便到了”村里来客人要留个纪念什么的,总是说到桥头古樟树那里去拍个照吧!古樟树啊,您几乎成了我们村的象征和村标!
儿时,我与小伙伴们常常到这棵古樟树下玩耍,常常坐在古樟树下听老人讲古樟树的传说故事。唐昭宗时,唐氏老祖宗字昌图的唐世旻,任永州刺使,将家眷从太原徙迁零陵。在一次战事中,他英雄捐躯,驰名神州,高高地挺立在老百姓的大拇指上,于是大家自觉募捐,在现在的芝山区东门撒珠井建祠塑像记念。遇兵乱、蝗祸、水旱灾等,老百姓叩祠拜像求救,十分灵验。其事淡岩石刻可考,灵显庙碑记曰:“至死不屈,民高其义,立祠祀之,有祷必验”皇帝特赐“灵显”两字的匾额,后改祠为灵显庙,百姓俗称唐公庙。至元二年(即1265年)唐氏二房第—世祖宗国材公又做了大官,在唐公庙老祖宗塑像前卜了一卦,便率家人迁到平宅建村,后改成金龙村。他除建了双龙井、兴龙庵,尼龙观三大建筑外,还在村前的那条注入紫溪河两岸,亲手栽了两棵对称的樟树。本意是想以后在两颗树之间建座桥梁。后来不知为什么,这两棵樟树对称地长出根来,分别向对岸伸展过去,竟然“握手联欢”结成一板桥。水涨根也涨,水落根也落。村民们就从这根上来来往住,当真桥过渡。—位看地先生见了这座怪桥,嚷嚷好风水,必将出天子。不知哪个冤家使坏上折,说古樟树触犯了王法,皇上下圣旨立即砍倒。说来更是玄,斧头进树,血流不止,白天任您砍得多深,晚上统统复原“封喉”监工出了个“一边砍一边浇滚油”的主意,两棵樟树才被烧死。第四世祖宗逊公在广西梧州任职,于洪武二年(1369年)搞了第四大建筑——金龙桥,圆了第一世祖的建桥梦。这桥是风雨桥,建在砍倒的两颗樟树之间。又不知为什么,左岸那棵死樟树重新长出碧绿的新苗来,很快就成了亭亭玉立的大树,挺立在桥头,像个护桥的卫士。这就是我这次回乡拜会的、上了电视银幕的古樟树。
我痴痴地凝视着这棵古樟树,心里默默地唠叨着:樟树老爷爷,多少年不见了,好想念您啊!念着念着,眼睛就发潮了。老爷爷呀,过去您不是这个样子,我记得那时候您树身魁梧,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浓萌蔽日,婆娑起舞。风吹来窸窸窣窣地唱歌,雨打来淅淅沥沥地呻吟,雷雨交加则嗡嗡隆隆地呐喊。现在呢,树身矮矮矬矬,树杆伤痕累累,枝桠稀稀疏疏,树叶也不那么葱葱茏笼了,成了—位蔫蔫搭搭的驼背老人。我头大了,脸黄了,疑窦顿生:古董樟树呀,您变得如此丑陋了,还能上电视的银幕吗?家人看出我的心思,作了一番解释:为呵护这棵古樟树,我们尽心尽责了。土改、大跃进时,多少樟树都被砍倒,熬了樟脑油,炼了钢铁,做了无辜的“冤鬼”惟独桥头这棵古樟树被我们呵护下来了。上世纪90年代上游暴发了—次洪水,古樟树夜半虽然发出了淅淅沥沥的呻吟和嗡嗡隆隆的怒号,只是大家酣睡得太死,来不及去保护,等我们醒来跑去保护,古樟树已被洪水摧倒在地,枝桠砸得折肢断臂,泥土舔得一光二净,只留下一条根在土底下未拔出来。水退后,村民们自觉聚集起来,开吊车扶树,挑沙土培根.砌水泥礅撑杆,把死马当活马医,硬是叫它死里复生。只因“庞然大物”又重又笨,诸多不便,无法恢复原形。大家揣摸着说:“古樟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听了家人的解释,我心头不禁涌上千般激情:如果没有这么—帮执著护树的乡亲父老,这棵古樟树早就作古了,现在竟神奇地活了下来。虽然树的样子丑陋了点,但骨气仍在,气质不减当年勇,还活得那么有气派。“丹青难写是精神”从中使我明白了人类对爱护生态环境的内涵,看到了老树坚强不曲而产生生命活力的神灵!得到了界定美和丑的思想准尺。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喜洋洋电视组来东安县选外景,看了很多地方,找不到满意的景致。有人报告金龙村有棵樟树,古老没话说,几个大汉抱不住,只是丑陋点。导演说去看看吧!他们来了,想不到古樟树是歪脖子,远看像拄着拐杖的驼背老人,蹒跚地在悠闲散步;近看树身矮矬矬,枝桠分布有序,背景是座桥,再后面是村庄和青山,这不是孟浩然过故人庄描写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村风光的缩影吗!好一座自然大盆景啊!导演说:“别看这棵古樟树是歪脖子,样子丑陋到了家,但是这种丑陋显示出曲线美的新潮流。现代人要的就是这种新型美,开机吧!”
古樟树呀,您上了电视的银幕,岂不是您的“后福”吗?
老了丑了,反而美了;老有所为,神奇无比这是为什么?
在沉思拷问中,我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岁老根弥壮,阳娇叶更阴。啊!你是我们金龙村人崇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