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笔墨飞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读罢此文,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地平线交接处,油绿与蔚蓝相融,田埂上坐着劳作歇息的人们,一片惬意之情,一派生活的恬静。 1
坐在幽绿的田埂上,看蓝天白云,有一种高旷而轻松的醇美感,比喝了任何润泽甜美的液体都清舒畅幽。
耳边有清风暖暖的拂撩,瘦瘦的母狗在青埂上追着蝴蝶,母亲在田间为玉米锄着草。远处那个穿着大红外衣的女子带着穿着红运动衫的女儿躬身插秧。女孩长长的发悬空垂落在肩颈,远远的,可以看到水涔涔地映着一片蓝天白云,还有她清秀的身姿。
母亲边锄草,边与那边的红衣女子说着话儿。女孩站起身来,把长长的发盘了起来,优雅的像风像云。我很是兴致地欣赏着她的纯净与秀美。立在清凌凌的水田里,像一幅水墨画,润了四月的物与心。
曾经,我也像她一般在家帮着父母干农活,却比她酣耷遒劲。恁是没有她那般如风如水的清幽秀美,婉约的像是四月里的一篇诗章。我想,是否纯美静雅的女孩大都做任何事皆会如此的风情而诗意。
母亲的玉米棵,青幽幽,绿茵茵,在云下,在风里,一片清欢。
时光的尽头,母亲的任何作物都是丰饶而幽美的。我喜欢看着母亲的果实累累地挂在风里,婉约明媚在云下。
母亲利落地抖着草壤,一排排在风里飘荡的玉米叶杆,霎是好看。不久的时间,便会像一片青纱帐,在蓝天白云下映染出山水之情韵。时光恰恰好,心田便填充着一种丰盈与馨满的韵霭。那是任何东西都置换不来的一种云朗风清的蕴美之感。在人间弥足珍贵。
有淡淡的幽香从风里清冽地散逸而来。那是泥土的清香,那是绿草的清香,那是风云的清香,那里山水的清香。似乎许久没有闻到了,我长长地吸着,像我魂梦深处的暗香幽冽,柔抚着我日复一日的眠梦。
也许,我把梦遗留在前世了。我总是在寻找,总是在疑惑,总是在疏离。蓝天下的我,白云下的田园,淡澹的人间,是我唯美的畅想,是我痴情的源流。即便世界把我遗忘,我却宁愿就这样寂寂地轻抚在长天之下,有我的一席幽绿之所,缚我清霭的生命。
2
父亲在田间伺弄着他的物殊作物。他的姜,他的凉薯,他的粟米。父亲喜欢一切稀缺的不常见的东西,不常食用的作物,不常生长的作物。就如他的姜,多雨湿润的土地与气候并不适合姜的生长;他的凉薯,并不食用的蔬菜;他的粟米,几乎已绝种的地方性作物。
然而,父亲喜欢。
他的姜已长出来嫩叶,青绿的,嫩黄的,一株芽。父亲指给我看:你看,长出来了,长得好不?
我点头。看着那深垄中冒出来的青白梗叶。有风轻轻地散逸出姜的清凉幽香味。我喜欢这样的一股味道,醇冽的、又淡澹的,浓酽的、又薄凉的辣香味,最是让人印象深刻,唇齿留香。
母亲是不会种植此种作物的,水土不好,方法不对,埋种在泥土里,往往会腐烂掉。
只有父亲,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土壤中尝试着种植,然后总是会长出嫩芽叶来。当秋凉萧瑟之季,父亲用自己亲手种出来的鲜姜,凉伴着蒜、辣椒、芫荽,做一道最为简单又浓艳的菜。闻着辣香味,幽幽,津液便沽沽。
这是一道最为纯正的农家菜。任何用钱都买不到的味道,醇香,劲辣,浓郁,又清淡,胃液加速分泌,消食爽口,是味觉的最大程度的刺激。因为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清绿的,刚从土壤中掊出来的幽香,弥漫眼鼻唇舌,像浓冽的蓝天白云,像暮色下的炊烟风霭。沁至心魂深处的一种醉美享受。
父亲的凉薯,在粘性的红色土壤中培植出来,荏弱的蔓藤,丰润的果实,清甜而爽脆,口欲之福。总是秋凉中,寂寂的鸟鸣声下,坐在门坎上,在落叶纷飞中大口大口的咀嚼吞咽,最原始的滋味,最纯粹的醇冽。是秋高风淡的滋味,是飒爽幽旷的滋味。
父亲的粟米,沉实累甸,细细的像砂,像雪,像盐粒子。金黄灿烁,在阳光下耀着光泽,在滚烫的锅里,翻炒哔剥着一种人生的欢畅充实感。母亲便总是用她的巧手弄出甜美的醇香味。粟米不是用来煮粥喝,而是用来做糍粑。细细的粟米,炒得香喷喷,然后再碾成粉末,蒸熟后再在油锅里炸。那滋味真的没法用语言说。不是清淡的粥的味,寡寡的,拾不起生活的重压,是风雨中的人生的味道,摸爬滚打后的寂霭,浓醇幽香,入魂入梦。一辈子也恋想的一种家的欢欣和人生的浑厚沉缅。
我喜欢的,我留恋的,都是在旧时光中。只有在父母的身边,在我的蓝天白云下,才能重温,才能捡拾。
像风,像雨,像云,像烟,又像雾;像春天,像夏天,像秋天,又像冬天;像荒莽,像蔓藤,像落叶,像秋草,像一切人间已逝的东西,又在遥远的山之崖、水之汜、山之巅、云之岫寂寂幽幽的存在着。
所以,别人说择水而居,择城而居,我说择云而居。
3
看余秋雨的中国的文脉,又不期然的激起了我的洪荒之情韵。
心空有点潸然。似乎跋涉了千山万水,突然发现,远古的蛮荒才是灵魂深处的最深最幽最美。那是时光滤透过的一份纯美与澄净。在纷繁的万象中,捕捉到的一份生命的情韵。其实早已存在,只是被现实摒弃。
想,那样的幽远时空,即便再是战火纷飞,它的上空总还是蓝天白云高旷寂寞,飘逸又浓冽的。
抓着历史的蔓藤,游走,寻觅到远古的烟云,总是不经意地走近老子,走近庄子,走近陶渊明... -->>
编者按读罢此文,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地平线交接处,油绿与蔚蓝相融,田埂上坐着劳作歇息的人们,一片惬意之情,一派生活的恬静。 1
坐在幽绿的田埂上,看蓝天白云,有一种高旷而轻松的醇美感,比喝了任何润泽甜美的液体都清舒畅幽。
耳边有清风暖暖的拂撩,瘦瘦的母狗在青埂上追着蝴蝶,母亲在田间为玉米锄着草。远处那个穿着大红外衣的女子带着穿着红运动衫的女儿躬身插秧。女孩长长的发悬空垂落在肩颈,远远的,可以看到水涔涔地映着一片蓝天白云,还有她清秀的身姿。
母亲边锄草,边与那边的红衣女子说着话儿。女孩站起身来,把长长的发盘了起来,优雅的像风像云。我很是兴致地欣赏着她的纯净与秀美。立在清凌凌的水田里,像一幅水墨画,润了四月的物与心。
曾经,我也像她一般在家帮着父母干农活,却比她酣耷遒劲。恁是没有她那般如风如水的清幽秀美,婉约的像是四月里的一篇诗章。我想,是否纯美静雅的女孩大都做任何事皆会如此的风情而诗意。
母亲的玉米棵,青幽幽,绿茵茵,在云下,在风里,一片清欢。
时光的尽头,母亲的任何作物都是丰饶而幽美的。我喜欢看着母亲的果实累累地挂在风里,婉约明媚在云下。
母亲利落地抖着草壤,一排排在风里飘荡的玉米叶杆,霎是好看。不久的时间,便会像一片青纱帐,在蓝天白云下映染出山水之情韵。时光恰恰好,心田便填充着一种丰盈与馨满的韵霭。那是任何东西都置换不来的一种云朗风清的蕴美之感。在人间弥足珍贵。
有淡淡的幽香从风里清冽地散逸而来。那是泥土的清香,那是绿草的清香,那是风云的清香,那里山水的清香。似乎许久没有闻到了,我长长地吸着,像我魂梦深处的暗香幽冽,柔抚着我日复一日的眠梦。
也许,我把梦遗留在前世了。我总是在寻找,总是在疑惑,总是在疏离。蓝天下的我,白云下的田园,淡澹的人间,是我唯美的畅想,是我痴情的源流。即便世界把我遗忘,我却宁愿就这样寂寂地轻抚在长天之下,有我的一席幽绿之所,缚我清霭的生命。
2
父亲在田间伺弄着他的物殊作物。他的姜,他的凉薯,他的粟米。父亲喜欢一切稀缺的不常见的东西,不常食用的作物,不常生长的作物。就如他的姜,多雨湿润的土地与气候并不适合姜的生长;他的凉薯,并不食用的蔬菜;他的粟米,几乎已绝种的地方性作物。
然而,父亲喜欢。
他的姜已长出来嫩叶,青绿的,嫩黄的,一株芽。父亲指给我看:你看,长出来了,长得好不?
我点头。看着那深垄中冒出来的青白梗叶。有风轻轻地散逸出姜的清凉幽香味。我喜欢这样的一股味道,醇冽的、又淡澹的,浓酽的、又薄凉的辣香味,最是让人印象深刻,唇齿留香。
母亲是不会种植此种作物的,水土不好,方法不对,埋种在泥土里,往往会腐烂掉。
只有父亲,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土壤中尝试着种植,然后总是会长出嫩芽叶来。当秋凉萧瑟之季,父亲用自己亲手种出来的鲜姜,凉伴着蒜、辣椒、芫荽,做一道最为简单又浓艳的菜。闻着辣香味,幽幽,津液便沽沽。
这是一道最为纯正的农家菜。任何用钱都买不到的味道,醇香,劲辣,浓郁,又清淡,胃液加速分泌,消食爽口,是味觉的最大程度的刺激。因为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清绿的,刚从土壤中掊出来的幽香,弥漫眼鼻唇舌,像浓冽的蓝天白云,像暮色下的炊烟风霭。沁至心魂深处的一种醉美享受。
父亲的凉薯,在粘性的红色土壤中培植出来,荏弱的蔓藤,丰润的果实,清甜而爽脆,口欲之福。总是秋凉中,寂寂的鸟鸣声下,坐在门坎上,在落叶纷飞中大口大口的咀嚼吞咽,最原始的滋味,最纯粹的醇冽。是秋高风淡的滋味,是飒爽幽旷的滋味。
父亲的粟米,沉实累甸,细细的像砂,像雪,像盐粒子。金黄灿烁,在阳光下耀着光泽,在滚烫的锅里,翻炒哔剥着一种人生的欢畅充实感。母亲便总是用她的巧手弄出甜美的醇香味。粟米不是用来煮粥喝,而是用来做糍粑。细细的粟米,炒得香喷喷,然后再碾成粉末,蒸熟后再在油锅里炸。那滋味真的没法用语言说。不是清淡的粥的味,寡寡的,拾不起生活的重压,是风雨中的人生的味道,摸爬滚打后的寂霭,浓醇幽香,入魂入梦。一辈子也恋想的一种家的欢欣和人生的浑厚沉缅。
我喜欢的,我留恋的,都是在旧时光中。只有在父母的身边,在我的蓝天白云下,才能重温,才能捡拾。
像风,像雨,像云,像烟,又像雾;像春天,像夏天,像秋天,又像冬天;像荒莽,像蔓藤,像落叶,像秋草,像一切人间已逝的东西,又在遥远的山之崖、水之汜、山之巅、云之岫寂寂幽幽的存在着。
所以,别人说择水而居,择城而居,我说择云而居。
3
看余秋雨的中国的文脉,又不期然的激起了我的洪荒之情韵。
心空有点潸然。似乎跋涉了千山万水,突然发现,远古的蛮荒才是灵魂深处的最深最幽最美。那是时光滤透过的一份纯美与澄净。在纷繁的万象中,捕捉到的一份生命的情韵。其实早已存在,只是被现实摒弃。
想,那样的幽远时空,即便再是战火纷飞,它的上空总还是蓝天白云高旷寂寞,飘逸又浓冽的。
抓着历史的蔓藤,游走,寻觅到远古的烟云,总是不经意地走近老子,走近庄子,走近陶渊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