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水浒逐鹿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王黼立即进宫跟赵佶请示。
赵佶听罢,道:“这不就是募捐吗?”
王黼说:“这与募捐有所不同,跟收税倒是有些相似。再说,官家您收复燕京,还不是想为他们打造一个太平盛世,他们出些财力,不理所应当吗?”
赵佶觉得王黼说得有理,可他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有宋以来,没跟穷苦百姓要过钱。
见赵佶迟疑,王黼怎么会不知道赵佶所想,遂道:“事有轻重缓急,如果被李衍逃出云地,那咱们大宋可就危险了。”
听王黼这么说,赵佶立即不再犹豫,道:“好,就依爱卿所凑!”
王黼趁机又道:“为保证专款专用,臣建议,在三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就叫经抚房,全权处理收复燕京所需军费问题,不用枢密院过问,由臣本人亲自掌控,以保证北伐所需一切费用能及时到位。”
所谓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作为中央政府机构,三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组织形式和权力范围,在发展过程中也各有演变。
尚书省产生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
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时期。
到隋朝,三省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三省在唐朝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简单来说,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是审核机构,长官叫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叫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皆称为尚书。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系统。
但北宋初期的政权体制与隋唐时又有些差别——三省名存而实亡。
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北宋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掌管政务和军事。
中书门下又叫政事堂、东府,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枢密院又叫西府,长官称枢密使,又称枢相。
三司即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三司号称计高官官称三司使,又称计相,主管全国财政。
这样,政、军、财三权独立,互不统属又相互制衡,他们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如果说,三省六部制是从程序上对相权的削弱,那么二府三司制则是从实体上对相权的消弱,其目的都是加强皇权。
到了元丰五年,宋神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的三省制度,将朝廷政权体制变为三省一枢密院制。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次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
三省既掌管政务又掌管财务,枢密院依然主管军事。
政和年间,蔡京担任太师,将尚书左右仆射改称“太宰”和“少宰”,他自己则开创了总领三省的先例。
而现在,总领三省的便是王黼。
在得到赵佶的同意后,王黼马上开展工作——他迅速向全国各路府州下达指令,要求他们限期完成免夫钱的征集,并派督查官员下去,对各路府州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该考核与官员的政绩和升迁直接挂钩。
不久,六千二百万贯钱,便陆续转入到经抚房。
对于王黼独专经抚房,兵部员外郎李熙靖提出过疑问,他对王黼说:“应奉之职,非宰相所当预。尚书、枢密皆有兵房,足以治疆事,经抚何为者哉?”
王黼听后很不高兴,李熙靖因此四年没有得到过提拔。
蔡京对王黼成立经抚房也很不满——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他对朝廷大事还密切关注着,也可以说,尽管已经七十五岁了,可蔡京还期待着东山再起。
当蔡京听说,为收复燕京,朝廷要面向全国按人头征收免夫钱,他不禁为之垂泪。
王黼和蔡京都是因为善于理财而被喜欢花钱的赵佶选中担任宰相的,但他们二人的理财理念和路数大相径庭——蔡京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富人和商人弄钱,花样众多而且手法巧妙。王黼则不分类别,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收钱,手段简单而粗暴。
这天,蔡京入宫对赵佶说:“老臣听说,三省设置了一个经抚房,人人都要向它缴纳免夫钱,这是真的吗?这不是从百姓饭碗中捞取钱财吗?此非正道,也有损于官家您的形象。官家圣仁,泽及四海,可当朝的某些大臣此举,并非为官家您着想,也不是为咱们大宋的社稷着想啊。”
蔡京这就差指着赵佶的鼻子说:“王黼这是在坑你呐!”
赵佶听后默然不语。
赵佶其实已经知道了,有些地方的地方官员,为完成经抚房下达的任务指标,为获取政绩,强迫百姓出钱,弄得民怨沸腾。
换而言之,赵佶已经知道了,征收免夫钱是一项害民之策。
可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想改正也已经来不及了。
赵佶很快就向童贯和蔡攸下达御笔手诏,令他们不用班师回京,朝廷计划出兵二十万,九月在河北三关会师,这次必须拿下燕京!
……
/>
王黼立即进宫跟赵佶请示。
赵佶听罢,道:“这不就是募捐吗?”
王黼说:“这与募捐有所不同,跟收税倒是有些相似。再说,官家您收复燕京,还不是想为他们打造一个太平盛世,他们出些财力,不理所应当吗?”
赵佶觉得王黼说得有理,可他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有宋以来,没跟穷苦百姓要过钱。
见赵佶迟疑,王黼怎么会不知道赵佶所想,遂道:“事有轻重缓急,如果被李衍逃出云地,那咱们大宋可就危险了。”
听王黼这么说,赵佶立即不再犹豫,道:“好,就依爱卿所凑!”
王黼趁机又道:“为保证专款专用,臣建议,在三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就叫经抚房,全权处理收复燕京所需军费问题,不用枢密院过问,由臣本人亲自掌控,以保证北伐所需一切费用能及时到位。”
所谓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作为中央政府机构,三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组织形式和权力范围,在发展过程中也各有演变。
尚书省产生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
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时期。
到隋朝,三省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三省在唐朝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简单来说,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是审核机构,长官叫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叫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皆称为尚书。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系统。
但北宋初期的政权体制与隋唐时又有些差别——三省名存而实亡。
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北宋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掌管政务和军事。
中书门下又叫政事堂、东府,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枢密院又叫西府,长官称枢密使,又称枢相。
三司即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三司号称计高官官称三司使,又称计相,主管全国财政。
这样,政、军、财三权独立,互不统属又相互制衡,他们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如果说,三省六部制是从程序上对相权的削弱,那么二府三司制则是从实体上对相权的消弱,其目的都是加强皇权。
到了元丰五年,宋神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的三省制度,将朝廷政权体制变为三省一枢密院制。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次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
三省既掌管政务又掌管财务,枢密院依然主管军事。
政和年间,蔡京担任太师,将尚书左右仆射改称“太宰”和“少宰”,他自己则开创了总领三省的先例。
而现在,总领三省的便是王黼。
在得到赵佶的同意后,王黼马上开展工作——他迅速向全国各路府州下达指令,要求他们限期完成免夫钱的征集,并派督查官员下去,对各路府州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该考核与官员的政绩和升迁直接挂钩。
不久,六千二百万贯钱,便陆续转入到经抚房。
对于王黼独专经抚房,兵部员外郎李熙靖提出过疑问,他对王黼说:“应奉之职,非宰相所当预。尚书、枢密皆有兵房,足以治疆事,经抚何为者哉?”
王黼听后很不高兴,李熙靖因此四年没有得到过提拔。
蔡京对王黼成立经抚房也很不满——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他对朝廷大事还密切关注着,也可以说,尽管已经七十五岁了,可蔡京还期待着东山再起。
当蔡京听说,为收复燕京,朝廷要面向全国按人头征收免夫钱,他不禁为之垂泪。
王黼和蔡京都是因为善于理财而被喜欢花钱的赵佶选中担任宰相的,但他们二人的理财理念和路数大相径庭——蔡京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富人和商人弄钱,花样众多而且手法巧妙。王黼则不分类别,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收钱,手段简单而粗暴。
这天,蔡京入宫对赵佶说:“老臣听说,三省设置了一个经抚房,人人都要向它缴纳免夫钱,这是真的吗?这不是从百姓饭碗中捞取钱财吗?此非正道,也有损于官家您的形象。官家圣仁,泽及四海,可当朝的某些大臣此举,并非为官家您着想,也不是为咱们大宋的社稷着想啊。”
蔡京这就差指着赵佶的鼻子说:“王黼这是在坑你呐!”
赵佶听后默然不语。
赵佶其实已经知道了,有些地方的地方官员,为完成经抚房下达的任务指标,为获取政绩,强迫百姓出钱,弄得民怨沸腾。
换而言之,赵佶已经知道了,征收免夫钱是一项害民之策。
可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想改正也已经来不及了。
赵佶很快就向童贯和蔡攸下达御笔手诏,令他们不用班师回京,朝廷计划出兵二十万,九月在河北三关会师,这次必须拿下燕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