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贼之患的大包袱,都是丢给了那齐国公李孟,而目前京师要忙碌的事情,则就是对付李孟了。
这种轻松的情绪不光是皇帝有,大臣有,就连京师的士兵百姓,也是有这样的情绪,隐约间,竟然又是有了些太平时节的气氛,青楼楚馆的生意,居然是愈发的兴旺起来……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纵马奔驰的,但那名从城外的信使却丝毫不减速,路上的行人纷纷地闪避叫骂。
可也有些年纪大的京师百姓看出了些门道。认出了这信使身上的服装旗号,这可是南直隶过来的加急六百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名信使熟门熟路的奔驰到了兵部的门前,“南京那边过来的加急六百里”,守门的那名小旗惊讶地念叨了一声,急忙的迎上前去。信使显然是累得极了,翻身下马差点跌倒,不过还是挣扎着朝兵部衙门内跑去。
六百里加急的信笺。各部只有都给事中和尚书、侍郎可以看,任何人阻拦都是杀头的大罪。
看着那信使在几名卫兵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朝着尚书那边跑,各房的主事还有员外们都是走出来观看,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到底还有哪里会有这么紧急的军报,所有人地心里突然都是打了个突。
“莫非那山东的李贼对南京动手了吗?”
可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兵部官吏都明白,要是这李二郎兴兵造反,最先攻打的肯定是京城。而不是南京。
不过这事情的确是紧急异常,刚刚下朝不久地兵部尚书张国维,没过多长时间就从堂屋中跑了出来,连声的招呼备轿,他要进宫面圣。
相对大陆的纷纷攘攘。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各处就显得安宁许多,郑家地船队水手们都是在纵情享乐,而周继海则是另有打算。
周继海在那日逛街以后。就安心回到居所,从各处旁敲侧击的探查日本铜矿产出问题,那通译本来也不觉得这个是多大个事情,所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五一十的都给周继海说了出来。
原来日本历来盛产金银铜这些有色金属,不过以前冶炼技术很差,坐拥大量富矿,却产不出多少来。但是在日本战国之时,从中国引入了灰吹法,金银产量暴增,也就大量流入中国,同时为了开采金银,也从中国大量进口了水银作为原料,所以出口水银进口白银,也成了明倭贸易中的一个大宗。
但是日本虽然坐拥大量的金银。却很缺乏铜钱这样的小额货币。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当初平清盛平大相国开国贸易引入的宋钱,以及少量的明钱来做小额通货。
到了江户朝。德川家占有天下,本来还是用地明钱,结果又遇到了明朝造钱量萎缩,而且质量严重下降,在日本国内也导致了很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日本痛定思痛,决定自己造钱,恰好日本当时又引进了明朝的《天工开物》上先进的冶铜法,铜产量大增,更加方便了自铸铜币。这就是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开炉铸造的宽永通宝,因为日本铜矿丰富,而且多为富矿,所以在铜钱上很舍得,那通译拿给他的那一袋,就是铜八锌二的黄铜钱,比起大明朝的铜六铅四地“好钱”那可是强得多了,更不要说大明朝地劣钱了。
不过,当天下午,周继海又被狠狠的惊悚了一次,他拿着这铜钱,到旅社老板那里要买些蜡烛,那居舍地老板娘(日本人称之为宿屋女将)操着半生不熟的福建话说道:
“先生,你这个是劣钱呀,在我这里买东西,要打九折啊!”
乍一听这句话,周继海惊讶非常,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确实是实打实的足铜好钱,如此好钱,居然都是劣钱,那好钱是什么?却看见那老板娘拿了几个红色的铜钱出来说:
“先生,这个钱才是上好铜钱,大君造的,你换的那个铜钱,是长崎富士屋造的钱,不一样。”
周继海也不买蜡烛了,而是换了几十个好钱,带回去研究,原来这日本官方铸造的钱,都是用上好的红铜铸造,根本就没加铅……
大明朝铸钱一直很少,官方累计下来也就几百万贯,加上私铸,产量也不到宋朝的零头,而且大量铜钱还外流到了日本,搞得国内现在还是以少量明钱加大量宋钱流通,而且自从大航海时代大量白银流入以来,银贱铜贵。官方收税之类兑换,是一千文钱兑换一两白银,但是如果把一千文钱融化,铸造出铜器,能卖接近二两。所以在铜钱紧缺的情况下,还有大量的铜钱不断的被融化,更进一步的加剧了铜钱短缺,官方铸钱这些年来质量又很低劣,劣币驱逐良币,又是恶性循环。
日本这里,一两白银足足能够兑换出一千二百文上好的铜钱,每一文重量接近天启通宝的两倍。也就是含铜量差不多是三倍地样子,而同样一两白银,在中国只能兑换出七百文劣钱,实际上等于是相同的白银在日本可以兑换处同等五倍的铜!!
周继海来自山东,自然更知道山东对于铜的巨大需求,一门18磅长炮,需要800多贯铜钱所含的铜,而且将来火炮的需求。会是以千门来计算的,这个市场的巨大不说,把胶州营紧缺地铜卖过去,得到齐国公的好感,这等不在账上的好处。则更是不可限量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继海就另外找了一个通译,要他带路去“富士屋”这个地方,他前几天已经知道了。在现在的日本,经营铜矿,私铸钱生意最大的,就是这一家了。
富士屋在长崎的分店,并不显眼,这是一家新兴的商社,才不过三十年历史而已,而且没有赶上战国末的乱世发财。
毕竟。富士屋地创始人住友政友,也不过是1585年出生,在关原合战,所谓东照神君德川家康平定乱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学徒而已。
不过,随着大明《天工开物》传入,住友政友是学习得最快,也是最敢下本钱的一个人。他立马结束掉自己所有的生意。借贷了自己能借贷到的一切钱,孤注一掷地全部压倒了冶铜生意上。结果事实证明他赌赢了。
他并没有和其他豪商一样去代理大名藩库之类,或者给大名放款之类的生意,因为大名们在战国乱世里,已经跟那些豪商们结成了紧密的主从关系,毕竟这种亲密的关系,住友这样新兴地豪商是很难插足的。
但这种政治上没有派别,却让在倭国的政治乱局中抽身事外,从容发展。
周继海带着人,慢悠悠转到了富士屋,这时代大明商人在日本,可就好比现代那外国人在国内一般,人人恭敬,乃是人上人。
到了富士屋,这店铺的牌匾上也是正体的汉字,书法还颇为的不错,周继海直接掀开半挂的门帘,走了进去,这店铺里面却没有什么客人,只有几个人盘膝坐在榻榻米上,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通译上前去,轻声问道:
“请问掌柜地再吗?明国豪商周公求见。”
那几个打算盘的人,看见人进来就抬起头,里面一个站起来迎接到:
“在下正是本店掌柜四五郎,这位明国客人,不知道要买些什么?”
这个掌柜的,大概四十多岁年纪,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日本中年人,瘦瘦小小,满脸堆笑,不停鞠躬。
周继海见对方如此热情,自然也不能怠慢了,忙不迭不停的鞠躬回礼,等到双方都鞠躬完了,才说到:
“在下听闻富士屋是日本冶铜第一家,所以想来买些铜回国。”
大明豪商在倭国那可是财富的象征,只是来买铜的却少见,这可是所谓的粗重货物,一贯不被这些追求高利润地大明商人们看重地,周继海身上穿的也是讲究,气质模样也不像是骗子。
坐在榻榻米上几名掌柜彼此对视,最后目光集中到了年纪最大地那个人身上,这时,这位年龄最大的人站了起来,说道:
“客人,在下乃是此间的老板,住友政友,请跟我到后面来,细细商议一下。”
然后半侧着身子,伸手请周继海进内室,周继海这下也有些惊讶,哪里有这般巧的,居然第一次见面就能见到对方的东家,比如说如今山东的灵山商行和八闽商行,这两家天下巨商,层级分明。
想要见到大掌柜孔有德或者是侯山,那真是千难万难,不过话说回来,这两家的掌柜,就算是知州,知县想要见到也是极难。
周继海对这日本了解却也比内陆的大明人士多些,知道这倭寇的源头怎么也有大明的几个省大小。按说这日本的第一铜商,而且自己能炼铜铸钱的人物,那要在大明,那必然是富可敌国地大人物,怎么在这日本,却好像是一个寻常掌柜一般。
当然,这也是别人家之所以能做成日本第一铜商的原因之一,基本等于零的官方背景。自然要勤勉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不过还是跟着走了进去,等宾主落座,住友政友开口说道:
“在下经营冶铜生意也有些年来,在日本国内,在下可以担保,再也没有比富士屋更好的铜商,不知道阁下这一次想买多少铜?”
这话说完,周继海又是有些吃惊。按说这些大商家都是有些矜持城府的,怎么这位住友政友却这般的急切,这倒也怪不得住友政友,也并不说明他的生意技巧不好,只不过这铜店第一次有大明地商人前来。
而且大明的商人跨海而来。谁也不知道下次还会不会打交道,谁也不知道对方会在异国呆多长时间,,看着周继海也是诚心想买。索性是开门见山。
对方这么直接,反倒是周继海略微沉吟,然后开口说道:
“在下是第一次到日本贸易,这一次只是试试水,大概买个一船就好,如果这个生意还好的话,以后自然是多多益善。”
当日间,日本的精英人物。必然是会说汉话,认识汉字,特别是这些沿海的商人,听到对方的话,住友政友眼睛眨了眨,短短几句话,他已经看见了机会就在眼前,精光一闪而过。笑呵呵的说道:
“一般的大福。大概能装三十万明斤,折合下来大概是两万五千明两白银。不知道客人是打算怎么支付,什么时候装船?”
周继海琢磨了一下:
“这次是大家第一次交易,还是现钱交易吧,我这里有福建郑家开出地票子,在长崎,杭州,明州,福建可以通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
郑家在这长崎地方生意众多,所以日常支付经常是开出票子而不是直接给现银,毕竟大家都不是随身带着几十个背负金银的劳力。郑家在日本商人和日本幕府眼中那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他的力量,他的信用,他地财富都是不会让人怀疑的,郑家的票子,那信用甚至比幕府还要可靠。
住友政友见是郑家的票子,立刻是欣然答应,双方到郑家在本地地商号,周继海拿出两千五百两的票子,郑家的朝奉验了单子,周家尽管是山东的二三流商人,但山东的诸位商人信誉都是好的,这次还是坐郑家的船,也没什么担心的。稍加验看,就盖了花押,郑家地确认,让住友政友对周继海更加的信任。
既然双方都是没有疑问,又有实实在在的现银,住友政友收下定金,周继海也是婉言谢绝了住友的殷切邀请,他现在只想冷静,怕自己万一失态,住友政友也不勉强,他这边要回去忙着调集货源。
周继海急急忙忙赶回郑家船队歇脚的地方,找到负责这次生意的船头,要包回程的船舱,大家来这日本可都是为了发财的,一听要包船舱,想必是有了赚钱地货物,好奇地询问,等那掌柜听说他要买的是铜,不由得嗤笑道:
“这日本,什么东西都有数倍地利润,后生你何必买这不值钱的铜来占着仓位啊。”
周继海也是走老了生意的,却也不理他,只说:
“反正你每条大福底下,都有十万斤的压舱石,我就用这三十万斤铜,换掉你三十万斤压舱石不就得了,你那些倭刀之类的也不敢放在底舱里,这些压舱的货仓,还不如腾了给我好了,这个运费,我就私人给你,岂不痛快。”
船头见他说的明白,谁也不会和赚钱过不去,当然不愿意放弃到手的钱财,直接就许了周继海,收了他一万两的运费。不过周继海身上带的钱本来只有两万不到,给了运费却没了采买货物的钱,只好按照规矩,找郑家的船头的作保,自己亲手写下欠单,用三分的利息,从郑家贷到了一万五千两。
这个案子其实是这个船头跟当地商馆的掌柜私下做的,私自开出了几张票子,自己就净赚了四千五百两。
赚到了钱,这两个人私下里还到处嘲笑这周继海是个憨人,活该赔个倾家荡产.......
有句俗语:笑到最后,笑的最好。
贼之患的大包袱,都是丢给了那齐国公李孟,而目前京师要忙碌的事情,则就是对付李孟了。
这种轻松的情绪不光是皇帝有,大臣有,就连京师的士兵百姓,也是有这样的情绪,隐约间,竟然又是有了些太平时节的气氛,青楼楚馆的生意,居然是愈发的兴旺起来……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纵马奔驰的,但那名从城外的信使却丝毫不减速,路上的行人纷纷地闪避叫骂。
可也有些年纪大的京师百姓看出了些门道。认出了这信使身上的服装旗号,这可是南直隶过来的加急六百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名信使熟门熟路的奔驰到了兵部的门前,“南京那边过来的加急六百里”,守门的那名小旗惊讶地念叨了一声,急忙的迎上前去。信使显然是累得极了,翻身下马差点跌倒,不过还是挣扎着朝兵部衙门内跑去。
六百里加急的信笺。各部只有都给事中和尚书、侍郎可以看,任何人阻拦都是杀头的大罪。
看着那信使在几名卫兵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朝着尚书那边跑,各房的主事还有员外们都是走出来观看,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到底还有哪里会有这么紧急的军报,所有人地心里突然都是打了个突。
“莫非那山东的李贼对南京动手了吗?”
可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兵部官吏都明白,要是这李二郎兴兵造反,最先攻打的肯定是京城。而不是南京。
不过这事情的确是紧急异常,刚刚下朝不久地兵部尚书张国维,没过多长时间就从堂屋中跑了出来,连声的招呼备轿,他要进宫面圣。
相对大陆的纷纷攘攘。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各处就显得安宁许多,郑家地船队水手们都是在纵情享乐,而周继海则是另有打算。
周继海在那日逛街以后。就安心回到居所,从各处旁敲侧击的探查日本铜矿产出问题,那通译本来也不觉得这个是多大个事情,所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五一十的都给周继海说了出来。
原来日本历来盛产金银铜这些有色金属,不过以前冶炼技术很差,坐拥大量富矿,却产不出多少来。但是在日本战国之时,从中国引入了灰吹法,金银产量暴增,也就大量流入中国,同时为了开采金银,也从中国大量进口了水银作为原料,所以出口水银进口白银,也成了明倭贸易中的一个大宗。
但是日本虽然坐拥大量的金银。却很缺乏铜钱这样的小额货币。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当初平清盛平大相国开国贸易引入的宋钱,以及少量的明钱来做小额通货。
到了江户朝。德川家占有天下,本来还是用地明钱,结果又遇到了明朝造钱量萎缩,而且质量严重下降,在日本国内也导致了很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日本痛定思痛,决定自己造钱,恰好日本当时又引进了明朝的《天工开物》上先进的冶铜法,铜产量大增,更加方便了自铸铜币。这就是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开炉铸造的宽永通宝,因为日本铜矿丰富,而且多为富矿,所以在铜钱上很舍得,那通译拿给他的那一袋,就是铜八锌二的黄铜钱,比起大明朝的铜六铅四地“好钱”那可是强得多了,更不要说大明朝地劣钱了。
不过,当天下午,周继海又被狠狠的惊悚了一次,他拿着这铜钱,到旅社老板那里要买些蜡烛,那居舍地老板娘(日本人称之为宿屋女将)操着半生不熟的福建话说道:
“先生,你这个是劣钱呀,在我这里买东西,要打九折啊!”
乍一听这句话,周继海惊讶非常,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确实是实打实的足铜好钱,如此好钱,居然都是劣钱,那好钱是什么?却看见那老板娘拿了几个红色的铜钱出来说:
“先生,这个钱才是上好铜钱,大君造的,你换的那个铜钱,是长崎富士屋造的钱,不一样。”
周继海也不买蜡烛了,而是换了几十个好钱,带回去研究,原来这日本官方铸造的钱,都是用上好的红铜铸造,根本就没加铅……
大明朝铸钱一直很少,官方累计下来也就几百万贯,加上私铸,产量也不到宋朝的零头,而且大量铜钱还外流到了日本,搞得国内现在还是以少量明钱加大量宋钱流通,而且自从大航海时代大量白银流入以来,银贱铜贵。官方收税之类兑换,是一千文钱兑换一两白银,但是如果把一千文钱融化,铸造出铜器,能卖接近二两。所以在铜钱紧缺的情况下,还有大量的铜钱不断的被融化,更进一步的加剧了铜钱短缺,官方铸钱这些年来质量又很低劣,劣币驱逐良币,又是恶性循环。
日本这里,一两白银足足能够兑换出一千二百文上好的铜钱,每一文重量接近天启通宝的两倍。也就是含铜量差不多是三倍地样子,而同样一两白银,在中国只能兑换出七百文劣钱,实际上等于是相同的白银在日本可以兑换处同等五倍的铜!!
周继海来自山东,自然更知道山东对于铜的巨大需求,一门18磅长炮,需要800多贯铜钱所含的铜,而且将来火炮的需求。会是以千门来计算的,这个市场的巨大不说,把胶州营紧缺地铜卖过去,得到齐国公的好感,这等不在账上的好处。则更是不可限量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继海就另外找了一个通译,要他带路去“富士屋”这个地方,他前几天已经知道了。在现在的日本,经营铜矿,私铸钱生意最大的,就是这一家了。
富士屋在长崎的分店,并不显眼,这是一家新兴的商社,才不过三十年历史而已,而且没有赶上战国末的乱世发财。
毕竟。富士屋地创始人住友政友,也不过是1585年出生,在关原合战,所谓东照神君德川家康平定乱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学徒而已。
不过,随着大明《天工开物》传入,住友政友是学习得最快,也是最敢下本钱的一个人。他立马结束掉自己所有的生意。借贷了自己能借贷到的一切钱,孤注一掷地全部压倒了冶铜生意上。结果事实证明他赌赢了。
他并没有和其他豪商一样去代理大名藩库之类,或者给大名放款之类的生意,因为大名们在战国乱世里,已经跟那些豪商们结成了紧密的主从关系,毕竟这种亲密的关系,住友这样新兴地豪商是很难插足的。
但这种政治上没有派别,却让在倭国的政治乱局中抽身事外,从容发展。
周继海带着人,慢悠悠转到了富士屋,这时代大明商人在日本,可就好比现代那外国人在国内一般,人人恭敬,乃是人上人。
到了富士屋,这店铺的牌匾上也是正体的汉字,书法还颇为的不错,周继海直接掀开半挂的门帘,走了进去,这店铺里面却没有什么客人,只有几个人盘膝坐在榻榻米上,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通译上前去,轻声问道:
“请问掌柜地再吗?明国豪商周公求见。”
那几个打算盘的人,看见人进来就抬起头,里面一个站起来迎接到:
“在下正是本店掌柜四五郎,这位明国客人,不知道要买些什么?”
这个掌柜的,大概四十多岁年纪,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日本中年人,瘦瘦小小,满脸堆笑,不停鞠躬。
周继海见对方如此热情,自然也不能怠慢了,忙不迭不停的鞠躬回礼,等到双方都鞠躬完了,才说到:
“在下听闻富士屋是日本冶铜第一家,所以想来买些铜回国。”
大明豪商在倭国那可是财富的象征,只是来买铜的却少见,这可是所谓的粗重货物,一贯不被这些追求高利润地大明商人们看重地,周继海身上穿的也是讲究,气质模样也不像是骗子。
坐在榻榻米上几名掌柜彼此对视,最后目光集中到了年纪最大地那个人身上,这时,这位年龄最大的人站了起来,说道:
“客人,在下乃是此间的老板,住友政友,请跟我到后面来,细细商议一下。”
然后半侧着身子,伸手请周继海进内室,周继海这下也有些惊讶,哪里有这般巧的,居然第一次见面就能见到对方的东家,比如说如今山东的灵山商行和八闽商行,这两家天下巨商,层级分明。
想要见到大掌柜孔有德或者是侯山,那真是千难万难,不过话说回来,这两家的掌柜,就算是知州,知县想要见到也是极难。
周继海对这日本了解却也比内陆的大明人士多些,知道这倭寇的源头怎么也有大明的几个省大小。按说这日本的第一铜商,而且自己能炼铜铸钱的人物,那要在大明,那必然是富可敌国地大人物,怎么在这日本,却好像是一个寻常掌柜一般。
当然,这也是别人家之所以能做成日本第一铜商的原因之一,基本等于零的官方背景。自然要勤勉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不过还是跟着走了进去,等宾主落座,住友政友开口说道:
“在下经营冶铜生意也有些年来,在日本国内,在下可以担保,再也没有比富士屋更好的铜商,不知道阁下这一次想买多少铜?”
这话说完,周继海又是有些吃惊。按说这些大商家都是有些矜持城府的,怎么这位住友政友却这般的急切,这倒也怪不得住友政友,也并不说明他的生意技巧不好,只不过这铜店第一次有大明地商人前来。
而且大明的商人跨海而来。谁也不知道下次还会不会打交道,谁也不知道对方会在异国呆多长时间,,看着周继海也是诚心想买。索性是开门见山。
对方这么直接,反倒是周继海略微沉吟,然后开口说道:
“在下是第一次到日本贸易,这一次只是试试水,大概买个一船就好,如果这个生意还好的话,以后自然是多多益善。”
当日间,日本的精英人物。必然是会说汉话,认识汉字,特别是这些沿海的商人,听到对方的话,住友政友眼睛眨了眨,短短几句话,他已经看见了机会就在眼前,精光一闪而过。笑呵呵的说道:
“一般的大福。大概能装三十万明斤,折合下来大概是两万五千明两白银。不知道客人是打算怎么支付,什么时候装船?”
周继海琢磨了一下:
“这次是大家第一次交易,还是现钱交易吧,我这里有福建郑家开出地票子,在长崎,杭州,明州,福建可以通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
郑家在这长崎地方生意众多,所以日常支付经常是开出票子而不是直接给现银,毕竟大家都不是随身带着几十个背负金银的劳力。郑家在日本商人和日本幕府眼中那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他的力量,他的信用,他地财富都是不会让人怀疑的,郑家的票子,那信用甚至比幕府还要可靠。
住友政友见是郑家的票子,立刻是欣然答应,双方到郑家在本地地商号,周继海拿出两千五百两的票子,郑家的朝奉验了单子,周家尽管是山东的二三流商人,但山东的诸位商人信誉都是好的,这次还是坐郑家的船,也没什么担心的。稍加验看,就盖了花押,郑家地确认,让住友政友对周继海更加的信任。
既然双方都是没有疑问,又有实实在在的现银,住友政友收下定金,周继海也是婉言谢绝了住友的殷切邀请,他现在只想冷静,怕自己万一失态,住友政友也不勉强,他这边要回去忙着调集货源。
周继海急急忙忙赶回郑家船队歇脚的地方,找到负责这次生意的船头,要包回程的船舱,大家来这日本可都是为了发财的,一听要包船舱,想必是有了赚钱地货物,好奇地询问,等那掌柜听说他要买的是铜,不由得嗤笑道:
“这日本,什么东西都有数倍地利润,后生你何必买这不值钱的铜来占着仓位啊。”
周继海也是走老了生意的,却也不理他,只说:
“反正你每条大福底下,都有十万斤的压舱石,我就用这三十万斤铜,换掉你三十万斤压舱石不就得了,你那些倭刀之类的也不敢放在底舱里,这些压舱的货仓,还不如腾了给我好了,这个运费,我就私人给你,岂不痛快。”
船头见他说的明白,谁也不会和赚钱过不去,当然不愿意放弃到手的钱财,直接就许了周继海,收了他一万两的运费。不过周继海身上带的钱本来只有两万不到,给了运费却没了采买货物的钱,只好按照规矩,找郑家的船头的作保,自己亲手写下欠单,用三分的利息,从郑家贷到了一万五千两。
这个案子其实是这个船头跟当地商馆的掌柜私下做的,私自开出了几张票子,自己就净赚了四千五百两。
赚到了钱,这两个人私下里还到处嘲笑这周继海是个憨人,活该赔个倾家荡产.......
有句俗语:笑到最后,笑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