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章、来自东方的骑士(中)
呼啸的箭雨,泥泞的草地;
倒毙的骑士,折断的长枪;
垂死的哀嚎,丢弃的旌旗。
飘洒着朦胧细雨的阴霾苍穹下,浑身溅满了泥浆的李维爵爷,抱着花容失色的赵娜妹子,神情晦暗地坐在向南奔逃的颠簸炮车上,回头望着北方的天际,愣愣地出神。
败了!跟原本的历史上一样,法军还是在克雷西战役之中败了!而且败得极惨!极蠢!极丢脸!
短短一夜之间,上万将士伏尸荒野,曾经傲视欧陆的法兰西重装骑士,在战场上几乎被一扫而空!
饶是李维在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他还是大大低估了这场会战的奇葩程度,以及英格兰弓箭手的恐怖威力,还有法兰西猪队友的蠢笨与脑残!
克雷西战役之中,处于劣势的一万英军打得中规中矩,而法军却几乎把能犯的低级错误都犯了一遍!
——会战爆发之前,英王爱德华三世精心选择了战场,在克雷西村附近的高地上布置了阵地,又抓紧时间挖掘了壕堑,建造了工事,以便于居高临下,发挥己方的弓箭优势,迎头痛击被迫爬山仰攻的法国人。
另一方面,就在主神系统崩溃,资深者们集体被强制弹出的两天之后,三万五千法军终于抵达克雷西战场附近,并且与一支数量高达两万五千人的“乡村公社志愿兵”汇合——虽然他们其实只是一群被领主老爷们驱赶而来,穿着破衣烂衫、扛着草叉和棍棒的农奴,根本上不得战场,最多只能摇旗呐喊壮壮声势而已,但至少在纸面上,法军总兵力还是进一步膨胀到了六万之多!
在法国人来看,即使不算后面那些凑数的农奴,光靠作为主力的一万两千名重装骑士和一万七千名轻骑兵,也足以把对面那支以轻步兵和弓箭手为主力,总共只有不到两千骑士的英军给踩死了。
总之,这样庞大的兵力,让法王腓力六世和一众法国权贵们愈发志得意满,以为胜券在握,于是根本没做侦察也没制订战术,甚至还没搞清楚英军究竟在什么地方,就乱哄哄地沿着大道继续挺进。最后,在八月二十六日中午,一位名叫莫尼的法国勋爵带着几个骑士赶到法王身边,报告说爱德华三世的英军在克雷西布置了阵地,建议国王暂停前进,宿营过夜,以便让后队可以赶上来,然后在次日上午再用全军进攻。
作为一名素来拥有豪勇之名的“骑士国王”,法王腓力六世的军事素养其实并不算差,至少比中国那些待在深宫里的宋朝皇帝和明朝皇帝要强得多,所以这会儿还算理智的他,就欣然采纳了这个正确建议,命令全军依计行事——如果这个命令得到了真正的落实,那么接下来光是堆人头也能把英国佬给堆死了。
——法兰西的骑士们虽然骄傲保守,可不是明朝末年那样比乞丐都不如的落魄军户,而是从小锻炼杀戮技巧的战斗高手,号称是能够把城墙都捅出一个洞!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这些举着长枪排山倒海冲来的重骑兵,差不多是无敌的存在,哪怕是古罗马军团的乌龟阵,也无法在旷野上挡住他们的冲锋!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数千法兰西骑士就带着一万多步兵和仆役,从君士坦丁堡一路打到圣地耶路撒冷,沿途歼灭了数以十万计的穆斯林军队,留下了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赫赫武勋!
问题是,法王腓力六世之前充其量也就是指挥过几千人规模的小战役,严重低估了数万人大兵团的指挥难度,更别提这支貌似庞大的法军,还是天南海北上百家贵族领主各自带兵拼凑起来的,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谁也不服谁——事实上,此时的法军早已陷入了指挥失灵状态。
于是,法国的历史学家就在著作中这样记载了临战前夕的扑街场面:“……(在收到法王的谕令之后)前面的人停了,可是后面的却说必须前进到与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于后面在推进,所以前排也就停止不了,国王和元帅们都无法使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虽未奉命,还是照样前进,直到看见敌人为止,当最当面的法军看到英军的旌旗之后,马上秩序大乱,向后倒退,这又使后面的部队受到惊骇,以为已经发生了战斗。于是在前往克雷西的道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距离敌人还有三个“里格”(约等于三英里),他们却拔出刀剑,大声喊杀,好像疯了一样。除非是在场的人,否则很难想象其混乱情形。”
由此可见,在真正的战场上,兵力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哪怕后勤还撑得住,光是指挥就让人发疯——幸运的是,在此期间,英军一直待在阵地上,没有趁机抢攻,否则就真要上演西方版的“淝水之战”了。
最后一直折腾到傍晚六点,太阳都快落山的时候(盛夏季节昼长夜短,天黑的时间比较晚),法军才总算是勉强排出了一个作战阵势。更要命的是,在双方接战前夕,天色突然变黑,一场倾盆大雨轰然而下,虽然大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几分钟之后太阳就又露了出来,但却已经让野地里的法军淋得浑身湿透了。
不管怎么样,战斗还是爆发了。按照惯例,前哨战是弓箭对射,而这恰好是英国人的强项——从十一世纪的“诺曼征服”之后,英国人就以射箭作为“国技”,按照规定,所有的自由民均常备弓箭(这就是罗宾汉的形象为啥是弓箭手的原因——英国的乡间民兵都是弓箭手),其威尔士长弓手更是赫赫有名。而法国人凭借十字军时代的经验,却一心崇拜重装骑士,不重视远程攻击,只好雇用意大利的热那☆亚人担任弓弩手,其射击水平远不如英国人。更别提他们站在洼地里,而英军却待在高地上,在射程上也得吃大亏……
(迄今无法理解,为何热那☆亚这座城市会成为全网禁用的词汇,那地方跟我党我国有啥仇?)
于是,刚一交战,这帮意大利雇佣军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萌货本质,纷纷掉头向后奔逃,甚至冲乱了预备出击的法军骑兵,气得法王怒吼道:“……给我杀掉那些流氓,因为他们挡住我们的进攻路线……”
结果,在英军箭雨和意大利溃兵的双重冲击之下,第一批突击的法国骑士们秩序大乱,再加上天色黯淡变黑,看不清旗号,很快就全都溃散了,或死或逃,甚至根本没有看见杀戮他们的敌人。
但不管怎么样,法兰西贵族们还是无愧于他们欧陆最强骑士的盛名,依然无畏地顶着箭雨,继续对英军阵地锲而不舍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冲锋,连法王都勇敢地亲自带队拼杀。他们从黄昏一直打到午夜,整整发动了十五次突击,哪怕在战场上尸积如山,也依然死战不退——也就是说,克雷西战役其实是一场史上罕见的夜间作战,光是能够在黑夜里组织骑兵集团冲锋,就足以证明法国骑士是何等的骁勇和高素质了。
然而,一味的蛮勇并不能带来胜利,由于是从洼地仰攻高处的英国人,而战场又被大雨淋得十分泥泞,法军骑兵的冲击速度被地势大大降低,以至于怎么也冲不破英军的防线。而夜间摸黑作战的混乱,更让骑士们难以互相配合。更要命的是,在整个克雷西会战中,法军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作战计划,连法王也在战斗开始后放弃了指挥,亲自带队冲锋,于是从法王到最低级的乡绅,每批法兰西骑士的头脑里都只有一个观念,就是接近敌人,杀死敌人,所以自始至终,一直混乱不堪。根本上就不存在战术突破的问题。而英王爱德华三世却始终牢牢地控制着他的部队,整夜从容应战、严阵以待,打退了法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在后世的历史书上,腓力六世被公认为是“优秀的骑士,糟糕的国王”。他不仅没有做必要的战前准备,甚至连侦察部队都没有派遣,就一头撞向了英军的防线。在后来的战斗中,腓力六世也只是一味的利用兵力优势不断的冲击英军的战线。虽然看起来相当具有骑士风格,但却导致了致命的后果。
最终,在连续十五次冲锋失败之后,法军参战的贵族领主几乎全部死光或逃亡,导致法军彻底瘫痪,法王腓力六世头部中箭负伤,被迫丢下军队逃出战场,一路狂奔到了亚眠城。至于他麾下的残余骑兵,则在战败之后完全失去指挥,就地溃散,纷纷凭着本能逃向了自己的家园,一时间跑得到处都是。
第二天拂晓时分,克雷西战场再次降下了大雨... -->>
第三章、来自东方的骑士(中)
呼啸的箭雨,泥泞的草地;
倒毙的骑士,折断的长枪;
垂死的哀嚎,丢弃的旌旗。
飘洒着朦胧细雨的阴霾苍穹下,浑身溅满了泥浆的李维爵爷,抱着花容失色的赵娜妹子,神情晦暗地坐在向南奔逃的颠簸炮车上,回头望着北方的天际,愣愣地出神。
败了!跟原本的历史上一样,法军还是在克雷西战役之中败了!而且败得极惨!极蠢!极丢脸!
短短一夜之间,上万将士伏尸荒野,曾经傲视欧陆的法兰西重装骑士,在战场上几乎被一扫而空!
饶是李维在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他还是大大低估了这场会战的奇葩程度,以及英格兰弓箭手的恐怖威力,还有法兰西猪队友的蠢笨与脑残!
克雷西战役之中,处于劣势的一万英军打得中规中矩,而法军却几乎把能犯的低级错误都犯了一遍!
——会战爆发之前,英王爱德华三世精心选择了战场,在克雷西村附近的高地上布置了阵地,又抓紧时间挖掘了壕堑,建造了工事,以便于居高临下,发挥己方的弓箭优势,迎头痛击被迫爬山仰攻的法国人。
另一方面,就在主神系统崩溃,资深者们集体被强制弹出的两天之后,三万五千法军终于抵达克雷西战场附近,并且与一支数量高达两万五千人的“乡村公社志愿兵”汇合——虽然他们其实只是一群被领主老爷们驱赶而来,穿着破衣烂衫、扛着草叉和棍棒的农奴,根本上不得战场,最多只能摇旗呐喊壮壮声势而已,但至少在纸面上,法军总兵力还是进一步膨胀到了六万之多!
在法国人来看,即使不算后面那些凑数的农奴,光靠作为主力的一万两千名重装骑士和一万七千名轻骑兵,也足以把对面那支以轻步兵和弓箭手为主力,总共只有不到两千骑士的英军给踩死了。
总之,这样庞大的兵力,让法王腓力六世和一众法国权贵们愈发志得意满,以为胜券在握,于是根本没做侦察也没制订战术,甚至还没搞清楚英军究竟在什么地方,就乱哄哄地沿着大道继续挺进。最后,在八月二十六日中午,一位名叫莫尼的法国勋爵带着几个骑士赶到法王身边,报告说爱德华三世的英军在克雷西布置了阵地,建议国王暂停前进,宿营过夜,以便让后队可以赶上来,然后在次日上午再用全军进攻。
作为一名素来拥有豪勇之名的“骑士国王”,法王腓力六世的军事素养其实并不算差,至少比中国那些待在深宫里的宋朝皇帝和明朝皇帝要强得多,所以这会儿还算理智的他,就欣然采纳了这个正确建议,命令全军依计行事——如果这个命令得到了真正的落实,那么接下来光是堆人头也能把英国佬给堆死了。
——法兰西的骑士们虽然骄傲保守,可不是明朝末年那样比乞丐都不如的落魄军户,而是从小锻炼杀戮技巧的战斗高手,号称是能够把城墙都捅出一个洞!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这些举着长枪排山倒海冲来的重骑兵,差不多是无敌的存在,哪怕是古罗马军团的乌龟阵,也无法在旷野上挡住他们的冲锋!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数千法兰西骑士就带着一万多步兵和仆役,从君士坦丁堡一路打到圣地耶路撒冷,沿途歼灭了数以十万计的穆斯林军队,留下了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赫赫武勋!
问题是,法王腓力六世之前充其量也就是指挥过几千人规模的小战役,严重低估了数万人大兵团的指挥难度,更别提这支貌似庞大的法军,还是天南海北上百家贵族领主各自带兵拼凑起来的,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谁也不服谁——事实上,此时的法军早已陷入了指挥失灵状态。
于是,法国的历史学家就在著作中这样记载了临战前夕的扑街场面:“……(在收到法王的谕令之后)前面的人停了,可是后面的却说必须前进到与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于后面在推进,所以前排也就停止不了,国王和元帅们都无法使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虽未奉命,还是照样前进,直到看见敌人为止,当最当面的法军看到英军的旌旗之后,马上秩序大乱,向后倒退,这又使后面的部队受到惊骇,以为已经发生了战斗。于是在前往克雷西的道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距离敌人还有三个“里格”(约等于三英里),他们却拔出刀剑,大声喊杀,好像疯了一样。除非是在场的人,否则很难想象其混乱情形。”
由此可见,在真正的战场上,兵力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哪怕后勤还撑得住,光是指挥就让人发疯——幸运的是,在此期间,英军一直待在阵地上,没有趁机抢攻,否则就真要上演西方版的“淝水之战”了。
最后一直折腾到傍晚六点,太阳都快落山的时候(盛夏季节昼长夜短,天黑的时间比较晚),法军才总算是勉强排出了一个作战阵势。更要命的是,在双方接战前夕,天色突然变黑,一场倾盆大雨轰然而下,虽然大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几分钟之后太阳就又露了出来,但却已经让野地里的法军淋得浑身湿透了。
不管怎么样,战斗还是爆发了。按照惯例,前哨战是弓箭对射,而这恰好是英国人的强项——从十一世纪的“诺曼征服”之后,英国人就以射箭作为“国技”,按照规定,所有的自由民均常备弓箭(这就是罗宾汉的形象为啥是弓箭手的原因——英国的乡间民兵都是弓箭手),其威尔士长弓手更是赫赫有名。而法国人凭借十字军时代的经验,却一心崇拜重装骑士,不重视远程攻击,只好雇用意大利的热那☆亚人担任弓弩手,其射击水平远不如英国人。更别提他们站在洼地里,而英军却待在高地上,在射程上也得吃大亏……
(迄今无法理解,为何热那☆亚这座城市会成为全网禁用的词汇,那地方跟我党我国有啥仇?)
于是,刚一交战,这帮意大利雇佣军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萌货本质,纷纷掉头向后奔逃,甚至冲乱了预备出击的法军骑兵,气得法王怒吼道:“……给我杀掉那些流氓,因为他们挡住我们的进攻路线……”
结果,在英军箭雨和意大利溃兵的双重冲击之下,第一批突击的法国骑士们秩序大乱,再加上天色黯淡变黑,看不清旗号,很快就全都溃散了,或死或逃,甚至根本没有看见杀戮他们的敌人。
但不管怎么样,法兰西贵族们还是无愧于他们欧陆最强骑士的盛名,依然无畏地顶着箭雨,继续对英军阵地锲而不舍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冲锋,连法王都勇敢地亲自带队拼杀。他们从黄昏一直打到午夜,整整发动了十五次突击,哪怕在战场上尸积如山,也依然死战不退——也就是说,克雷西战役其实是一场史上罕见的夜间作战,光是能够在黑夜里组织骑兵集团冲锋,就足以证明法国骑士是何等的骁勇和高素质了。
然而,一味的蛮勇并不能带来胜利,由于是从洼地仰攻高处的英国人,而战场又被大雨淋得十分泥泞,法军骑兵的冲击速度被地势大大降低,以至于怎么也冲不破英军的防线。而夜间摸黑作战的混乱,更让骑士们难以互相配合。更要命的是,在整个克雷西会战中,法军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作战计划,连法王也在战斗开始后放弃了指挥,亲自带队冲锋,于是从法王到最低级的乡绅,每批法兰西骑士的头脑里都只有一个观念,就是接近敌人,杀死敌人,所以自始至终,一直混乱不堪。根本上就不存在战术突破的问题。而英王爱德华三世却始终牢牢地控制着他的部队,整夜从容应战、严阵以待,打退了法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在后世的历史书上,腓力六世被公认为是“优秀的骑士,糟糕的国王”。他不仅没有做必要的战前准备,甚至连侦察部队都没有派遣,就一头撞向了英军的防线。在后来的战斗中,腓力六世也只是一味的利用兵力优势不断的冲击英军的战线。虽然看起来相当具有骑士风格,但却导致了致命的后果。
最终,在连续十五次冲锋失败之后,法军参战的贵族领主几乎全部死光或逃亡,导致法军彻底瘫痪,法王腓力六世头部中箭负伤,被迫丢下军队逃出战场,一路狂奔到了亚眠城。至于他麾下的残余骑兵,则在战败之后完全失去指挥,就地溃散,纷纷凭着本能逃向了自己的家园,一时间跑得到处都是。
第二天拂晓时分,克雷西战场再次降下了大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