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我们的世界大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cript> 新军,或者说大明帝国为了坦克的出现花钱如流水一般,叛军还有日本两方面,甚至连花钱入流水一般都觉得太过保守了。他们似乎想要榨干每一滴经费,用来采购可以正面针对大明帝国新式武器的装备配发部队。
叶赫郝连已经连着两天晚上失眠多梦,惊声尖叫着从自己的龙榻上起身,高呼着“明军渡河了!明军渡河了!”他甚至连奉天这座城市都不觉得不够保险,想要跑到鞍山辽阳筑垒地区去过日子了。
日本陆军也终于找到了要经费的理由,五次三番上书玉武天皇,要求配发更合适的武器,确保辽东局势不会向着最恶化的方向发展而去。
“三井孝宫将军,这50毫米口径的火炮,一直都是海军军舰上的小口径武器,你要搬到地面上去,还一口气要装备5000门,这不是开玩笑么?”山口次郎捏着三井孝宫向国内提交的采购文件,有些哭笑不得的开口劝说道:“国内什么情况,您也不是不知道,哪里来的经费,给我们采购这么多东西?”
在山口看来,这份采购清单上,唯一能通过的可能就是巨型手榴弹之类的小玩意,用来给日军陆军解掉燃眉之急。至于其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东西,也许卖给感兴趣的英军,还能换取一些经费回来。
“如果三井孝宫将军您真的想要装备一些针对明军坦克的东西,那这份给陛下的奏折就不能这么写。”山口次郎看着三井孝宫,用自己的经验继续打击着这位日本陆军的高级将领:“要知道,这东西陛下看过之后,还要丢给大本营里那些大人们讨论的。”
也确实是三井孝宫心急了,前线战事吃紧,部队谈新军的坦克部队色变,恐惧已经蔓延看来,不为手下的部队提升提升士气,那就真的要把整个辽河防线拱手让给大明帝国了。所以病急乱投医的他,一口气开出了无数从手下人那里汇总起来的采购清单,想要送给后方赶紧筹备一批出来,运往前线以备不测。
这些日本还有金国需求的防御武器五花八门,甚至包括了巨型的手榴弹,巨型地雷,30毫米还有50毫米口径的直射火炮等等。甚至有人提出了早些年就被放弃了的日军装甲汽车,应该被改良成日本的坦克尽快服役。
“开玩笑!采购300辆新式坦克?且不论海军那边会不会让给我们那么多的钢铁,就算海军那边点了头,研发还有量产的经费,你三井孝宫自己出?”山口次郎冷笑了一声,将那份采购清单丢在了桌子上,用眼睛斜了一眼面色苍白的三井孝宫,无奈的说道:“天皇陛下已经节衣缩食了,你现在要他饿死?”
日本上上下下怀着报仇雪恨的心情,还有争霸亚洲的宏愿,苦心经营了数十年,好不容易借着金国和锡兰共同发力,想要用一场战争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与未来。可是在没有达到先期战略目的之后,日本帝国的人们发现,一场全面战争可不是一个岛国可以承受的起的。
大明帝国因为这场战争,原本一年的财政盈余,变成了现在很小规模的财政赤字。征兵动员补充生产军火以及扩建新式装备和海军,花销何止百亿。为了稳定国内,继续建设和维持部分行业在战争状态下的稳定,更是向市场投放了大量金币。
而日本,原本就是全国举债在打这场战争,现在战争似乎无法看见胜利的希望了,那么借贷资金发动战争的弊端也已经开始涌现出来了。原本是琢磨着打赢了辽东之战,日本能够通过战争红利在亚洲崛起,结果现在看来,能够体面结束战争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结局了。
金国那边的叶赫郝连就更郁闷了,他几乎典当了金国所有值钱的家当,才筹备出了这场战争。即便如此也是依靠着锡兰还有英国的扶持,勉强扩充了军队达到了可堪一战的规模,可是战斗打到现在这个地步,他比玉武天皇更加绝望。
“日本人的增援什么时候能到?锡兰国的增援什么时候能到?是不是要等我成了大明帝国的阶下囚,他们才会真正在意大明帝国的威胁?”在自己鞍山要塞内的行宫里,叶赫郝连拍着桌子质问着面前的叶赫郝兰等大臣。
“英国人那边怎么说?要是蓟辽地区就这么被明国夺回去,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明朝重新振作可就真的出现了,难道他们就不怕么?”叶赫郝连也知道仅仅依靠着自己这只蚂蚁,没办法真的将辽东局势再翻过来,他只有尽可能的拉更多的国家下水,形成新一次的反明同盟,才有可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叶赫郝兰原本就有些不太赞成这次战争,结果现在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最终还要靠他来给整个金国叛军的这场毫无收获的辽东之战擦屁股。这也不能怪别人,谁让当初叶赫郝连决定出兵的时候,他叶赫郝兰也点头赞成了呢?
不过他知道金国眼下的形势,要比日本还有锡兰严峻的多。毕竟日本锡兰输了还可以逍遥海上,大明帝国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针对。金国如果真的兵败,丢了鞍山辽阳甚至吉林大部分平原丘陵地区,可就没有什么再翻身的余地了。
一是因为现在可不如刚刚起事的年代,有一群忠实的拥护者愿意跟着去钻深山老林;二是因为眼看着战争已经开始变革,钻深山老林的办法究竟还管不管用,谁也不敢肯定。叶赫郝兰想出来的办法其实和三井孝宫的差不多,就是拼命加固辽河防线,以守待变罢了。
几乎同一时间,在日军指挥部内的山口次郎,和在鞍山行宫内的叶赫郝兰,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唉……现在能指望的,就剩下外交斡旋迫使明国妥协,这么一条路了!”
</script> 新军,或者说大明帝国为了坦克的出现花钱如流水一般,叛军还有日本两方面,甚至连花钱入流水一般都觉得太过保守了。他们似乎想要榨干每一滴经费,用来采购可以正面针对大明帝国新式武器的装备配发部队。
叶赫郝连已经连着两天晚上失眠多梦,惊声尖叫着从自己的龙榻上起身,高呼着“明军渡河了!明军渡河了!”他甚至连奉天这座城市都不觉得不够保险,想要跑到鞍山辽阳筑垒地区去过日子了。
日本陆军也终于找到了要经费的理由,五次三番上书玉武天皇,要求配发更合适的武器,确保辽东局势不会向着最恶化的方向发展而去。
“三井孝宫将军,这50毫米口径的火炮,一直都是海军军舰上的小口径武器,你要搬到地面上去,还一口气要装备5000门,这不是开玩笑么?”山口次郎捏着三井孝宫向国内提交的采购文件,有些哭笑不得的开口劝说道:“国内什么情况,您也不是不知道,哪里来的经费,给我们采购这么多东西?”
在山口看来,这份采购清单上,唯一能通过的可能就是巨型手榴弹之类的小玩意,用来给日军陆军解掉燃眉之急。至于其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东西,也许卖给感兴趣的英军,还能换取一些经费回来。
“如果三井孝宫将军您真的想要装备一些针对明军坦克的东西,那这份给陛下的奏折就不能这么写。”山口次郎看着三井孝宫,用自己的经验继续打击着这位日本陆军的高级将领:“要知道,这东西陛下看过之后,还要丢给大本营里那些大人们讨论的。”
也确实是三井孝宫心急了,前线战事吃紧,部队谈新军的坦克部队色变,恐惧已经蔓延看来,不为手下的部队提升提升士气,那就真的要把整个辽河防线拱手让给大明帝国了。所以病急乱投医的他,一口气开出了无数从手下人那里汇总起来的采购清单,想要送给后方赶紧筹备一批出来,运往前线以备不测。
这些日本还有金国需求的防御武器五花八门,甚至包括了巨型的手榴弹,巨型地雷,30毫米还有50毫米口径的直射火炮等等。甚至有人提出了早些年就被放弃了的日军装甲汽车,应该被改良成日本的坦克尽快服役。
“开玩笑!采购300辆新式坦克?且不论海军那边会不会让给我们那么多的钢铁,就算海军那边点了头,研发还有量产的经费,你三井孝宫自己出?”山口次郎冷笑了一声,将那份采购清单丢在了桌子上,用眼睛斜了一眼面色苍白的三井孝宫,无奈的说道:“天皇陛下已经节衣缩食了,你现在要他饿死?”
日本上上下下怀着报仇雪恨的心情,还有争霸亚洲的宏愿,苦心经营了数十年,好不容易借着金国和锡兰共同发力,想要用一场战争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与未来。可是在没有达到先期战略目的之后,日本帝国的人们发现,一场全面战争可不是一个岛国可以承受的起的。
大明帝国因为这场战争,原本一年的财政盈余,变成了现在很小规模的财政赤字。征兵动员补充生产军火以及扩建新式装备和海军,花销何止百亿。为了稳定国内,继续建设和维持部分行业在战争状态下的稳定,更是向市场投放了大量金币。
而日本,原本就是全国举债在打这场战争,现在战争似乎无法看见胜利的希望了,那么借贷资金发动战争的弊端也已经开始涌现出来了。原本是琢磨着打赢了辽东之战,日本能够通过战争红利在亚洲崛起,结果现在看来,能够体面结束战争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结局了。
金国那边的叶赫郝连就更郁闷了,他几乎典当了金国所有值钱的家当,才筹备出了这场战争。即便如此也是依靠着锡兰还有英国的扶持,勉强扩充了军队达到了可堪一战的规模,可是战斗打到现在这个地步,他比玉武天皇更加绝望。
“日本人的增援什么时候能到?锡兰国的增援什么时候能到?是不是要等我成了大明帝国的阶下囚,他们才会真正在意大明帝国的威胁?”在自己鞍山要塞内的行宫里,叶赫郝连拍着桌子质问着面前的叶赫郝兰等大臣。
“英国人那边怎么说?要是蓟辽地区就这么被明国夺回去,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明朝重新振作可就真的出现了,难道他们就不怕么?”叶赫郝连也知道仅仅依靠着自己这只蚂蚁,没办法真的将辽东局势再翻过来,他只有尽可能的拉更多的国家下水,形成新一次的反明同盟,才有可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叶赫郝兰原本就有些不太赞成这次战争,结果现在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最终还要靠他来给整个金国叛军的这场毫无收获的辽东之战擦屁股。这也不能怪别人,谁让当初叶赫郝连决定出兵的时候,他叶赫郝兰也点头赞成了呢?
不过他知道金国眼下的形势,要比日本还有锡兰严峻的多。毕竟日本锡兰输了还可以逍遥海上,大明帝国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针对。金国如果真的兵败,丢了鞍山辽阳甚至吉林大部分平原丘陵地区,可就没有什么再翻身的余地了。
一是因为现在可不如刚刚起事的年代,有一群忠实的拥护者愿意跟着去钻深山老林;二是因为眼看着战争已经开始变革,钻深山老林的办法究竟还管不管用,谁也不敢肯定。叶赫郝兰想出来的办法其实和三井孝宫的差不多,就是拼命加固辽河防线,以守待变罢了。
几乎同一时间,在日军指挥部内的山口次郎,和在鞍山行宫内的叶赫郝兰,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唉……现在能指望的,就剩下外交斡旋迫使明国妥协,这么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