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守捉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说小别胜新婚,跟钰儿云儿久别重逢,韩平安真不想离开下叶王庄。
可大战在即,他这个“叶勒王”不能沉醉在温柔乡。
天色一破晓,就跟依依不舍的钰儿云儿道别,跟路过下叶王庄去大都督府行入学礼的耀建州学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学童队的近两百学童一起回白沙城。
三个学童队的先生都是苏达帮着解救回来的老府兵,早把他这个大都督府长史当作了再生父母。今天竟有幸与长史同行,三位老人家激动不已。
为展示这一个多月的教导成果,走了一路让学童们背诵一路书。走走歇歇书声不断,三个学童队相互攀比着,生怕被比下去。
会道家拼音的人太少,短时间内无法普及,只能让老府兵用老办法教学,让学童们死记硬背。
本以为学童们能听懂大唐官话、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毕竟时间太短,并且主要是早晚学习,白天要上“劳作课”。
没想到学童们进步很快,不但能听懂大唐官话,能把删减过的《三字经》、《百家姓》背下来。第九学童队这会儿在背诵的,竟是更长更深奥的《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这是大唐学童的启蒙书,四言韵文,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上至远古传说,下至隋唐两代,无所不包。
只是太长了,光历史典故就六百多个。
韩平安觉得很不可思议,下意识问:“王先生,他们是怎么背下来的?”
上叶王村的村正兼第九学童队的先生王长仪,连忙拱起手:“禀长史,其实真正能背下来的也就七八人,别的学童都是跟着背的。”
“那七八个学童又是怎么背下来的。”
“他们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也大多是来自各部的奴婢。长史曾说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们刻骨铭心,所以学的很用功。”
“原来如此。”
韩平安微微点点头,没有再问。
相比学业,韩平安更高兴看到这些奴婢学童的变化,跟一个多月前完全不一样。
刚被送来的那会儿,他们眼神呆滞,死气沉沉,真像行尸走肉。
而现在他们的眼睛里有神儿了,甚至能看出他们对有机会背书给自己这个长史听而激动,对能去大都督府行入学礼充满着紧张好奇和期待。
王长仪以为刚才说错话了,连忙道:“禀长史,这些学童都很懂事,他们知道长史对他们的好,也知道长史不想让他们回去做奴婢。更知道他们的主人不把他们当人,而是当作牲畜,当作了财物,要是不回去,他们的主人就会造反。”
“是你告诉他们的吧。”
“禀长史,卑职还真没说过这些。年纪小的不懂,十五六岁的个个都懂。”
王长仪生怕韩平安不相信,又小心翼翼地说:“我们第九学童队又是混编的,学童中有四个来自军城屯城,六个来自叶勒城,三个来自苏达部,还有八个一入学就脱去了奴籍。他们会相互议论,许多事不需要卑职说。”
九个脱去奴籍的学童,就是大都督府原来的“直属奴隶”。
一入州学就脱去奴籍,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
韩平安想了想,低声问:“那些来自各部的学童,对一个月之后要回去继续做牛做马有没有怨言。
“他们自然会有怨言,但不是对长史,而是对他们的主人。”
“只是有怨言?”
“不止。”
王长仪回头看看身后,笑道:“这些孩子聪明着呢,怎会不明白长史的苦衷。尤其军城屯城和苏达部的那些娃,这些天总是背着卑职给那些来自各部的同窗出主意。”
韩平安笑问道:“什么主意?”
“什么主意都有。对他们而言回去就回去,没什么好怕的,不就是吃苦么,谁没吃过苦,谁又没遭过罪?
何况现在都是州学的学子,那些小首领虽然不把他们当人,但一样需要能写会算的人做事,不然也不会花钱雇粟特文书,回去之后只要装作恭顺,可以做很多事。”
王长仪顿了顿,又笑道:“总之,有长史您给撑腰,有这么多同窗帮衬,他们想翻身做人只是早晚的事。”
“他们知道... -->>
都说小别胜新婚,跟钰儿云儿久别重逢,韩平安真不想离开下叶王庄。
可大战在即,他这个“叶勒王”不能沉醉在温柔乡。
天色一破晓,就跟依依不舍的钰儿云儿道别,跟路过下叶王庄去大都督府行入学礼的耀建州学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学童队的近两百学童一起回白沙城。
三个学童队的先生都是苏达帮着解救回来的老府兵,早把他这个大都督府长史当作了再生父母。今天竟有幸与长史同行,三位老人家激动不已。
为展示这一个多月的教导成果,走了一路让学童们背诵一路书。走走歇歇书声不断,三个学童队相互攀比着,生怕被比下去。
会道家拼音的人太少,短时间内无法普及,只能让老府兵用老办法教学,让学童们死记硬背。
本以为学童们能听懂大唐官话、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毕竟时间太短,并且主要是早晚学习,白天要上“劳作课”。
没想到学童们进步很快,不但能听懂大唐官话,能把删减过的《三字经》、《百家姓》背下来。第九学童队这会儿在背诵的,竟是更长更深奥的《蒙求》。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
这是大唐学童的启蒙书,四言韵文,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上至远古传说,下至隋唐两代,无所不包。
只是太长了,光历史典故就六百多个。
韩平安觉得很不可思议,下意识问:“王先生,他们是怎么背下来的?”
上叶王村的村正兼第九学童队的先生王长仪,连忙拱起手:“禀长史,其实真正能背下来的也就七八人,别的学童都是跟着背的。”
“那七八个学童又是怎么背下来的。”
“他们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也大多是来自各部的奴婢。长史曾说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们刻骨铭心,所以学的很用功。”
“原来如此。”
韩平安微微点点头,没有再问。
相比学业,韩平安更高兴看到这些奴婢学童的变化,跟一个多月前完全不一样。
刚被送来的那会儿,他们眼神呆滞,死气沉沉,真像行尸走肉。
而现在他们的眼睛里有神儿了,甚至能看出他们对有机会背书给自己这个长史听而激动,对能去大都督府行入学礼充满着紧张好奇和期待。
王长仪以为刚才说错话了,连忙道:“禀长史,这些学童都很懂事,他们知道长史对他们的好,也知道长史不想让他们回去做奴婢。更知道他们的主人不把他们当人,而是当作牲畜,当作了财物,要是不回去,他们的主人就会造反。”
“是你告诉他们的吧。”
“禀长史,卑职还真没说过这些。年纪小的不懂,十五六岁的个个都懂。”
王长仪生怕韩平安不相信,又小心翼翼地说:“我们第九学童队又是混编的,学童中有四个来自军城屯城,六个来自叶勒城,三个来自苏达部,还有八个一入学就脱去了奴籍。他们会相互议论,许多事不需要卑职说。”
九个脱去奴籍的学童,就是大都督府原来的“直属奴隶”。
一入州学就脱去奴籍,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
韩平安想了想,低声问:“那些来自各部的学童,对一个月之后要回去继续做牛做马有没有怨言。
“他们自然会有怨言,但不是对长史,而是对他们的主人。”
“只是有怨言?”
“不止。”
王长仪回头看看身后,笑道:“这些孩子聪明着呢,怎会不明白长史的苦衷。尤其军城屯城和苏达部的那些娃,这些天总是背着卑职给那些来自各部的同窗出主意。”
韩平安笑问道:“什么主意?”
“什么主意都有。对他们而言回去就回去,没什么好怕的,不就是吃苦么,谁没吃过苦,谁又没遭过罪?
何况现在都是州学的学子,那些小首领虽然不把他们当人,但一样需要能写会算的人做事,不然也不会花钱雇粟特文书,回去之后只要装作恭顺,可以做很多事。”
王长仪顿了顿,又笑道:“总之,有长史您给撑腰,有这么多同窗帮衬,他们想翻身做人只是早晚的事。”
“他们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