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祖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涿州(今河北)人,公元960年发动兵变,即皇帝位,建国号位宋,定都开封,公元963年开始统一全国,同时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整治中原运河,以利南北交通并增加财政收入。竭力加强中央集权,将政权,兵权,财权和司法权均集中于皇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形成弊病,他在位时间为17年,庙号太祖。
赵匡胤是赵弘殷的长子,后汉乾祐元年,枢密使郭威讨伐李守贞,太祖赵匡胤,21岁时,离家外出游历,23岁投奔后周太祖郭威帐下,开始征战沙场。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典领禁军,随世宗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越。30岁时,拜定国军节度使,31岁迁义成军节度使。周世宗去世后,33岁的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再迁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34岁的赵匡胤代周建宋,在位17年,50岁去世。
军旅生涯
太祖最主要的成就是恢复了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他平定二李之乱,吞并荆湖,攻取后蜀,灭南汉,亡南唐,迫使吴越和漳泉称臣,基本上结束了唐中叶以来藩镇林立、军阀割据的局面。太祖又是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制定者,其实行的许多政策对宋代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些都无损于赵匡胤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太祖一生,从流浪汉到普通士兵,又从士兵到将军,最终成为宋朝的开国君主,其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反唐。在平叛过程中,唐朝的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前蜀建立者王建石雕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盛唐逐渐走向衰弱。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迫唐哀帝逊位,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50余年里,各地的将领们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兵强马壮,就能称王称帝,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演出一幕幕亲子杀父、兄弟相残的惨剧。普通百姓生活在战乱不断的环境中,更是朝不保夕,他们迫切希望社会稳定下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成为时势造就的英雄。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日,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赵匡胤先世为涿州人,后人遂以为赵匡胤祖籍涿州。但是,咸平三年(1000年)赵匡胤的侄子真宗赵恒曾下诏封其祖父宣祖赵弘殷的远房赵氏宗族为官,却在诏书中明确指出保州(河北保定)保塞县丰归乡东安村为赵氏故里。真宗开此先例后,其后的历代皇帝直至南宋高宗都对保州赵氏予以照顾。真宗此时距北宋建国不过40年,似乎不会将祖父籍贯弄错。然而,由于史书记载的差异,赵匡胤家族祖籍究竟在何处,尚需作进一步探究。
赵匡胤的祖辈均做过官,其父赵弘殷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爱将。由于出身将门,赵匡胤自幼便学习骑射,表现出极强的恒心和毅力。他曾找了一匹没有驯服的烈马来练骑术。赵匡胤才坐上马,那马却不甘人骑,使起性子来,直朝城门狂奔。赵匡胤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城楼上摔了下来。在场的人大惊失色,都以为他必受重伤。哪知赵匡胤却猛地从地上跃起,迅速追上烈马,纵身跃上,将烈马驯服,自己却毫发无损。
赵匡胤出生后十几年,朝代两度更迭。其父赵弘殷也在唐庄宗被杀后备受冷落,赵家逐渐衰落。到了赵匡胤21岁时,就连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赵匡胤正值风华正茂之时,他眼见不能依靠父亲谋取前程,便辞别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离家外出闯荡。
赵匡胤离家后,一路南下,穷困潦倒,受了许多白眼和冷遇。他曾投奔父亲昔日的同僚王彦超,希望能谋一官半职。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竟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赶走了。赵匡胤无奈中拿着这几贯钱去赌博,哪知手气竟是出奇地好,盘盘皆赢。后周周元通宝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红了眼的赌徒却欺负赵匡胤是外地人,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抢了他的钱财之后扬长而去。
两年的流浪生活颇为艰辛,但却磨练了赵匡胤的意志,也开阔了眼界。一日,赵匡胤到了襄阳一所寺庙里。院中住持饱经沧桑,阅世知人颇深。他见赵匡胤方面大耳,虽风尘仆仆,却难掩富贵之相,一身不起眼的装束,却透出英伟之气,又见赵匡胤谈吐不凡,胸中自有一番天地,便劝赵匡胤北上。南方地区相对较稳定,而北方却是战乱频繁,乱世出英雄。赵匡胤接受了住持的建议,便骑着住持送给他的驴北上。
赵匡胤到了邺都后,投奔了后汉枢密使郭威。乾祐三年(951年),郭威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是为周太祖。赵匡胤因战功被升为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小头目。周太祖的养子、开封府尹柴荣时常出入皇宫,见赵匡胤颇有才能,便将他调到自己帐下,让他做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周太祖无子,柴荣是皇位继承人。赵匡胤到了未来皇帝的门下,由此走上了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
陈桥兵变
五代时军中军官常有结义兄弟之类的组织,一为互相结援,再是培植帮派势力。赵匡胤从军后结成“义社兄弟”的组织,即所谓“十兄弟”。除赵匡胤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斌、王政忠等九人,史称“勋臣”。从《宋史》有纪、传的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廷让、韩重斌(贇)六人看,他们都在后汉时投充于郭威部下,当时的地位应大体相当,属于低级军官,结为“义社兄弟” 当是此时或后周广顺初,也可能并不是以赵匡胤为首。后周设殿前司后,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四人在殿前司,李继勋、刘廷让二人则曾在侍卫亲军司任职。经过十年军旅生涯,到后周末期时,赵匡胤晋升最快、官职最高,成为“义社兄弟”的首领。石守信继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继石守信任殿前都虞候,韩重斌则是殿前司骑兵主力控鹤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的李继勋原先升迁得最快,地位也最高,早于赵匡胤任殿前都虞候、节度使,高平之战后调入侍卫亲军司,淮南战役中失利后降官,地位才低于赵匡胤;刘廷让(光义)原在侍卫亲军司任龙捷都校,后入殿前司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事实不详的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当亦是禁军中级以上军官。这些人是赵匡胤兵变的基本力量。加上赵匡胤的父亲在禁军侍卫亲军司中从低级军官至高级军官任职长达 30 年之久,其部属、友好甚多,也是赵匡胤兵变可以借助或利用的力量。
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死,柴荣继位,是为世宗。这时,北汉刘崇联合辽朝大举进攻后周,世宗调兵遣将,御驾亲征,赵匡胤随同出征。双方在山西高平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临阵怯场,自乱阵脚,周军呈现溃败之势,而世宗身边只有赵匡胤和另一个将军张永德所率领的亲兵4000人。危急之时,赵匡胤镇定自若,建议世宗兵分两路夹击辽军,得到同意。赵匡胤和张永德领兵直扑敌军,赵匡胤高喊为主效忠的口号,士气大振。后周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投入战斗,世宗终于打败汉辽联军。班师回京后,赵匡胤因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还被周世宗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赵匡胤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使后周军队的面貌大大改观,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赵匡胤在整顿军队过程中,逐渐在禁军中形成自己的势力。他结交禁军其他高级将领,其中,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赟(yūn)与赵匡胤结为“义社十兄弟”。此后几年里,赵匡胤又陆续将自己的心腹罗彦环、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和王彦升等人安排到禁军中担任各级将领,进而从上而下控制了禁军。此外,赵匡胤还网罗人才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他帐下有大批谋士,如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和楚昭辅等人,后来还有他的弟弟赵匡义。
周世宗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素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在他为统一进行的战争中,赵匡胤战功赫赫,官位一步步上升,被封为节度使,逐渐成为周世宗的左膀右臂,掌握了军政大权。但赵匡胤要做皇帝,眼前还有两个大障碍,这就是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和外甥李重进。
张永德和李重进都握有兵权,但李重进的地位比张永德高,张永德心中很不服气,两人之间的矛盾很大。周世宗为此设立了殿前司都点检一职,让张永德担任,这样,张、李二人便平起平坐。张永德与赵匡胤交情深厚,赵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贺氏去世后,续娶将军王饶的女儿,张永德赠给赵匡胤大量钱财,让他办了个风光的婚礼。但张永德毕竟是赵匡胤当皇帝的阻碍,因而赵不得不除掉他。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北征,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显然是有人事先安排好要陷害张永德,但周世宗还是起了疑心。北征途中,周世宗染病,只得回京。病危时,他又想到了那块神秘的木牌,心想张永德手握重兵,又与李重进争权夺利,格外担心张永德发动兵变。于是,世宗解除张永德都点检之职,换上了自认为很可靠的赵匡胤。赵匡胤一箭双雕,既除去了一只拦路虎,还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除去张永德后,便轮到李重进。李重进缺乏政治家的远见,他虽手握兵权,却没有形成自己牢固的政治势力。周世宗去世后,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年幼,大权掌握在赵匡胤手中。赵匡胤便设计轻而易举地将李重进名升实贬到扬州做节度使,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局势。不久,在赵匡胤和他帐下谋士们的精心策划下,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最终实现了从流浪汉到皇帝的梦想。当时后周的局面是主少国疑,人心浮动,一场早已策划好的兵变便迅速上演了。
显德七年春节,人们正沉浸在欢庆祥和的佳节气氛中,边境却传来了辽朝与北汉联合入侵的紧急军情。宰相范质和王溥并未核查消息是否属实,便急令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御敌。然而,人们却依然记得,10年前,河北边境入报,契丹犯边,当时身为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奉命率大军北征。当军队抵达澶州(河南濮阳)时,郭威忽然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建立了后周政权。再加上此前早就流传“点检做天子”之说,人们只觉得眼前之事宛如当年的翻版。因此,当位高权重的赵匡胤奉命北上时,京城中流言四起,到处都流传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陈桥东岳庙(传为赵匡胤发动兵变时的驻跸之地)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从京城开封出发,当晚抵达距京城四十里的陈桥驿。当大军刚出城门时,有个号称通晓天文的军校苗训指着天上说,他看到了两个太阳在相互搏斗,并对赵匡胤的亲信楚昭辅说这是天命所归。这类说法无非是改朝换代之际惯用的伎俩而已,然而,这场煞有其事的谈话迅速在军中传开,军中将士议论纷纷:“当今皇上年幼,不懂朝政。我们冒死为国家抵抗外敌,也没人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先立赵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赵匡胤早已知道军中将士们议论之事,他暗中部署,派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与心腹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约为内应,一旦大军返京,便由他们打开城门。
当日夜里,赵匡胤喝得醉意朦胧,拥被大睡。到了清晨时分,一夜未眠的将士们握刀持剑,早已环立帐前,呼声四起。有些将士全副披挂,准备径直入帐。守在帐外的赵匡义和赵普见状,连忙进帐唤醒赵匡胤,拥他出帐。帐外将士一见赵匡胤出来,便大声高喊道:“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来不及回答,一件黄袍已披在他身上。众将士一齐跪拜在地,三呼“万岁”,呼喊声震耳欲聋。赵匡胤假装推辞,众将士不依,扶他上马南行。赵匡胤佯装无奈,说将士们贪图富贵强立他为天子,因此必须听他指挥,众将士都答允。
赵匡胤立即整饬军队回京,早已等候的石守信和王审琦打开城门迎接新皇帝。赵匡胤在众人配合下迅速控制了整个局势。
正在早朝的后周大臣们得知兵变消息,个个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宰相范质握着王溥双手,悔恨不该仓促出兵,直握得王溥双手几乎出血。只有大臣韩通立即从朝中回家,企图组织抵抗。但刚进家门,便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所杀。将士们冲进朝堂,逼迫范质、王溥等人来到都点检衙门。赵匡胤见到他们,假装伤心不已,说他受先皇厚恩,今日为将士们所逼,到了这般地步,实在惭愧。范质正想答话,军校罗彦环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深知已无回天之力,只得一齐跪拜在地,口呼“万岁”。
赵匡胤见众官已被收服,立即赶往皇宫,迫周恭帝逊位。文武百官就列后,发现尚未制定禅位诏书。哪知,翰林学士陶穀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念给百官听。赵匡胤换上龙袍,接受群臣朝贺,正式登极为帝。由于其所领归德军在宋州(河南商丘),于是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河南开封),赵匡胤便是宋太祖。太祖即位后,封柴宗训为郑王,母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京,终生奉养,其后代也受到宋朝历代皇帝的照顾,据说这是赵匡胤亲自立下的规矩。
赵匡胤做了皇帝,很多关于他是“真命天子”的说法便流传出来。道士陈抟骑驴出游,听人说赵点检做了天子,高兴得从驴上摔了下来,拍掌欢笑说天下从此太平了。甚至连赵匡胤的出生和幼年经历,人们都附以传奇色彩。据说赵匡胤出生时体有异香,三日不散,其父便给他取了个乳名叫“香孩儿”。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幼时随母亲杜氏逃避战乱,因年幼,便被杜氏放在箩筐里担着走,被陈抟见到了,不无感叹说:“都说当今没有真龙天子,却将天子挑着走。”事实上,这些都是后人的附会之... -->>
太祖赵匡胤
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涿州(今河北)人,公元960年发动兵变,即皇帝位,建国号位宋,定都开封,公元963年开始统一全国,同时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整治中原运河,以利南北交通并增加财政收入。竭力加强中央集权,将政权,兵权,财权和司法权均集中于皇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形成弊病,他在位时间为17年,庙号太祖。
赵匡胤是赵弘殷的长子,后汉乾祐元年,枢密使郭威讨伐李守贞,太祖赵匡胤,21岁时,离家外出游历,23岁投奔后周太祖郭威帐下,开始征战沙场。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典领禁军,随世宗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越。30岁时,拜定国军节度使,31岁迁义成军节度使。周世宗去世后,33岁的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再迁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34岁的赵匡胤代周建宋,在位17年,50岁去世。
军旅生涯
太祖最主要的成就是恢复了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他平定二李之乱,吞并荆湖,攻取后蜀,灭南汉,亡南唐,迫使吴越和漳泉称臣,基本上结束了唐中叶以来藩镇林立、军阀割据的局面。太祖又是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制定者,其实行的许多政策对宋代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些都无损于赵匡胤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太祖一生,从流浪汉到普通士兵,又从士兵到将军,最终成为宋朝的开国君主,其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反唐。在平叛过程中,唐朝的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前蜀建立者王建石雕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盛唐逐渐走向衰弱。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迫唐哀帝逊位,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50余年里,各地的将领们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兵强马壮,就能称王称帝,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演出一幕幕亲子杀父、兄弟相残的惨剧。普通百姓生活在战乱不断的环境中,更是朝不保夕,他们迫切希望社会稳定下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成为时势造就的英雄。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日,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赵匡胤先世为涿州人,后人遂以为赵匡胤祖籍涿州。但是,咸平三年(1000年)赵匡胤的侄子真宗赵恒曾下诏封其祖父宣祖赵弘殷的远房赵氏宗族为官,却在诏书中明确指出保州(河北保定)保塞县丰归乡东安村为赵氏故里。真宗开此先例后,其后的历代皇帝直至南宋高宗都对保州赵氏予以照顾。真宗此时距北宋建国不过40年,似乎不会将祖父籍贯弄错。然而,由于史书记载的差异,赵匡胤家族祖籍究竟在何处,尚需作进一步探究。
赵匡胤的祖辈均做过官,其父赵弘殷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爱将。由于出身将门,赵匡胤自幼便学习骑射,表现出极强的恒心和毅力。他曾找了一匹没有驯服的烈马来练骑术。赵匡胤才坐上马,那马却不甘人骑,使起性子来,直朝城门狂奔。赵匡胤猝不及防,一头撞在城楼上摔了下来。在场的人大惊失色,都以为他必受重伤。哪知赵匡胤却猛地从地上跃起,迅速追上烈马,纵身跃上,将烈马驯服,自己却毫发无损。
赵匡胤出生后十几年,朝代两度更迭。其父赵弘殷也在唐庄宗被杀后备受冷落,赵家逐渐衰落。到了赵匡胤21岁时,就连生活也变得十分艰难。赵匡胤正值风华正茂之时,他眼见不能依靠父亲谋取前程,便辞别父母和成婚三年的妻子,离家外出闯荡。
赵匡胤离家后,一路南下,穷困潦倒,受了许多白眼和冷遇。他曾投奔父亲昔日的同僚王彦超,希望能谋一官半职。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竟像打发乞丐一样,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赶走了。赵匡胤无奈中拿着这几贯钱去赌博,哪知手气竟是出奇地好,盘盘皆赢。后周周元通宝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红了眼的赌徒却欺负赵匡胤是外地人,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抢了他的钱财之后扬长而去。
两年的流浪生活颇为艰辛,但却磨练了赵匡胤的意志,也开阔了眼界。一日,赵匡胤到了襄阳一所寺庙里。院中住持饱经沧桑,阅世知人颇深。他见赵匡胤方面大耳,虽风尘仆仆,却难掩富贵之相,一身不起眼的装束,却透出英伟之气,又见赵匡胤谈吐不凡,胸中自有一番天地,便劝赵匡胤北上。南方地区相对较稳定,而北方却是战乱频繁,乱世出英雄。赵匡胤接受了住持的建议,便骑着住持送给他的驴北上。
赵匡胤到了邺都后,投奔了后汉枢密使郭威。乾祐三年(951年),郭威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是为周太祖。赵匡胤因战功被升为皇宫禁卫军的一个小头目。周太祖的养子、开封府尹柴荣时常出入皇宫,见赵匡胤颇有才能,便将他调到自己帐下,让他做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周太祖无子,柴荣是皇位继承人。赵匡胤到了未来皇帝的门下,由此走上了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
陈桥兵变
五代时军中军官常有结义兄弟之类的组织,一为互相结援,再是培植帮派势力。赵匡胤从军后结成“义社兄弟”的组织,即所谓“十兄弟”。除赵匡胤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斌、王政忠等九人,史称“勋臣”。从《宋史》有纪、传的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廷让、韩重斌(贇)六人看,他们都在后汉时投充于郭威部下,当时的地位应大体相当,属于低级军官,结为“义社兄弟” 当是此时或后周广顺初,也可能并不是以赵匡胤为首。后周设殿前司后,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四人在殿前司,李继勋、刘廷让二人则曾在侍卫亲军司任职。经过十年军旅生涯,到后周末期时,赵匡胤晋升最快、官职最高,成为“义社兄弟”的首领。石守信继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继石守信任殿前都虞候,韩重斌则是殿前司骑兵主力控鹤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司的李继勋原先升迁得最快,地位也最高,早于赵匡胤任殿前都虞候、节度使,高平之战后调入侍卫亲军司,淮南战役中失利后降官,地位才低于赵匡胤;刘廷让(光义)原在侍卫亲军司任龙捷都校,后入殿前司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事实不详的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当亦是禁军中级以上军官。这些人是赵匡胤兵变的基本力量。加上赵匡胤的父亲在禁军侍卫亲军司中从低级军官至高级军官任职长达 30 年之久,其部属、友好甚多,也是赵匡胤兵变可以借助或利用的力量。
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病死,柴荣继位,是为世宗。这时,北汉刘崇联合辽朝大举进攻后周,世宗调兵遣将,御驾亲征,赵匡胤随同出征。双方在山西高平展开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临阵怯场,自乱阵脚,周军呈现溃败之势,而世宗身边只有赵匡胤和另一个将军张永德所率领的亲兵4000人。危急之时,赵匡胤镇定自若,建议世宗兵分两路夹击辽军,得到同意。赵匡胤和张永德领兵直扑敌军,赵匡胤高喊为主效忠的口号,士气大振。后周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投入战斗,世宗终于打败汉辽联军。班师回京后,赵匡胤因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还被周世宗委以整顿禁军的重任。赵匡胤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使后周军队的面貌大大改观,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赵匡胤在整顿军队过程中,逐渐在禁军中形成自己的势力。他结交禁军其他高级将领,其中,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赟(yūn)与赵匡胤结为“义社十兄弟”。此后几年里,赵匡胤又陆续将自己的心腹罗彦环、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和王彦升等人安排到禁军中担任各级将领,进而从上而下控制了禁军。此外,赵匡胤还网罗人才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他帐下有大批谋士,如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和楚昭辅等人,后来还有他的弟弟赵匡义。
周世宗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素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在他为统一进行的战争中,赵匡胤战功赫赫,官位一步步上升,被封为节度使,逐渐成为周世宗的左膀右臂,掌握了军政大权。但赵匡胤要做皇帝,眼前还有两个大障碍,这就是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和外甥李重进。
张永德和李重进都握有兵权,但李重进的地位比张永德高,张永德心中很不服气,两人之间的矛盾很大。周世宗为此设立了殿前司都点检一职,让张永德担任,这样,张、李二人便平起平坐。张永德与赵匡胤交情深厚,赵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贺氏去世后,续娶将军王饶的女儿,张永德赠给赵匡胤大量钱财,让他办了个风光的婚礼。但张永德毕竟是赵匡胤当皇帝的阻碍,因而赵不得不除掉他。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北征,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显然是有人事先安排好要陷害张永德,但周世宗还是起了疑心。北征途中,周世宗染病,只得回京。病危时,他又想到了那块神秘的木牌,心想张永德手握重兵,又与李重进争权夺利,格外担心张永德发动兵变。于是,世宗解除张永德都点检之职,换上了自认为很可靠的赵匡胤。赵匡胤一箭双雕,既除去了一只拦路虎,还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除去张永德后,便轮到李重进。李重进缺乏政治家的远见,他虽手握兵权,却没有形成自己牢固的政治势力。周世宗去世后,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年幼,大权掌握在赵匡胤手中。赵匡胤便设计轻而易举地将李重进名升实贬到扬州做节度使,控制了整个京城的局势。不久,在赵匡胤和他帐下谋士们的精心策划下,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最终实现了从流浪汉到皇帝的梦想。当时后周的局面是主少国疑,人心浮动,一场早已策划好的兵变便迅速上演了。
显德七年春节,人们正沉浸在欢庆祥和的佳节气氛中,边境却传来了辽朝与北汉联合入侵的紧急军情。宰相范质和王溥并未核查消息是否属实,便急令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御敌。然而,人们却依然记得,10年前,河北边境入报,契丹犯边,当时身为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奉命率大军北征。当军队抵达澶州(河南濮阳)时,郭威忽然发动兵变,自立为帝,建立了后周政权。再加上此前早就流传“点检做天子”之说,人们只觉得眼前之事宛如当年的翻版。因此,当位高权重的赵匡胤奉命北上时,京城中流言四起,到处都流传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陈桥东岳庙(传为赵匡胤发动兵变时的驻跸之地)显德七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从京城开封出发,当晚抵达距京城四十里的陈桥驿。当大军刚出城门时,有个号称通晓天文的军校苗训指着天上说,他看到了两个太阳在相互搏斗,并对赵匡胤的亲信楚昭辅说这是天命所归。这类说法无非是改朝换代之际惯用的伎俩而已,然而,这场煞有其事的谈话迅速在军中传开,军中将士议论纷纷:“当今皇上年幼,不懂朝政。我们冒死为国家抵抗外敌,也没人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先立赵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赵匡胤早已知道军中将士们议论之事,他暗中部署,派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与心腹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约为内应,一旦大军返京,便由他们打开城门。
当日夜里,赵匡胤喝得醉意朦胧,拥被大睡。到了清晨时分,一夜未眠的将士们握刀持剑,早已环立帐前,呼声四起。有些将士全副披挂,准备径直入帐。守在帐外的赵匡义和赵普见状,连忙进帐唤醒赵匡胤,拥他出帐。帐外将士一见赵匡胤出来,便大声高喊道:“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来不及回答,一件黄袍已披在他身上。众将士一齐跪拜在地,三呼“万岁”,呼喊声震耳欲聋。赵匡胤假装推辞,众将士不依,扶他上马南行。赵匡胤佯装无奈,说将士们贪图富贵强立他为天子,因此必须听他指挥,众将士都答允。
赵匡胤立即整饬军队回京,早已等候的石守信和王审琦打开城门迎接新皇帝。赵匡胤在众人配合下迅速控制了整个局势。
正在早朝的后周大臣们得知兵变消息,个个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宰相范质握着王溥双手,悔恨不该仓促出兵,直握得王溥双手几乎出血。只有大臣韩通立即从朝中回家,企图组织抵抗。但刚进家门,便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所杀。将士们冲进朝堂,逼迫范质、王溥等人来到都点检衙门。赵匡胤见到他们,假装伤心不已,说他受先皇厚恩,今日为将士们所逼,到了这般地步,实在惭愧。范质正想答话,军校罗彦环持剑上前,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深知已无回天之力,只得一齐跪拜在地,口呼“万岁”。
赵匡胤见众官已被收服,立即赶往皇宫,迫周恭帝逊位。文武百官就列后,发现尚未制定禅位诏书。哪知,翰林学士陶穀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念给百官听。赵匡胤换上龙袍,接受群臣朝贺,正式登极为帝。由于其所领归德军在宋州(河南商丘),于是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汴京(河南开封),赵匡胤便是宋太祖。太祖即位后,封柴宗训为郑王,母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京,终生奉养,其后代也受到宋朝历代皇帝的照顾,据说这是赵匡胤亲自立下的规矩。
赵匡胤做了皇帝,很多关于他是“真命天子”的说法便流传出来。道士陈抟骑驴出游,听人说赵点检做了天子,高兴得从驴上摔了下来,拍掌欢笑说天下从此太平了。甚至连赵匡胤的出生和幼年经历,人们都附以传奇色彩。据说赵匡胤出生时体有异香,三日不散,其父便给他取了个乳名叫“香孩儿”。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幼时随母亲杜氏逃避战乱,因年幼,便被杜氏放在箩筐里担着走,被陈抟见到了,不无感叹说:“都说当今没有真龙天子,却将天子挑着走。”事实上,这些都是后人的附会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