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北朝帝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华州城南,李泰的堂兄李裒和二弟李超带着几名仆从一早便于此等候,见到李泰一行策马行近,便都纷纷阔步迎了上来。
“十三郎。”
“阿兄1
李泰翻身下马,向着兄弟两颔首回应并对李裒说道:“行途遇到一些意外,晚归两日,有劳兄长等候了。”
在离开荆州前李泰便遣员先行一步告知家人自己大体归期,只不过长途旅行难免会有突发情况发生,李泰途中便遇到了大雨耽误了行程。
“一家人,客气什么。”
李裒闻言后便摆手笑语道,旋即又说道:“依照十三郎的叮嘱,并没有将你归期遍告群众,不过大行台今早还使员来问,今已归来,是先回家歇息还是入府拜见?”
李泰之前几次返回关中都是在年节前,行程也无作保密,所以前来迎接者不乏。但这一次乃是年中返回,再加上家里也遇上了一些不太和谐的情况,他也不欲再大肆声张、以免落人口实,于是便叮嘱家人低调一些。
“还是先入府拜见吧。”
李泰想了想之后便说道,如今国中情势变化比较微妙,再加上李泰作为掌管东南事务的军政大员,一举一动都难免会被人紧紧盯住并过度的讨论解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言一行还是不要给人太多遐想的空间。
李裒闻言后便也点点头,旋即又对李超说道:“那十四郎且先归家告知消息,若有亲友登门访问,且先招待于中堂。”
如今他们一家不复李泰之前人丁单薄,除了各自职事之外,内外家事和人情交际也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像李裒便负责华州这里的人情往来。虽然李泰常年镇守于外,但亲友关系也有堂兄弟们维持,并不会就此疏远冷淡。
李超闻言后便点了点头,向阿兄道一声辛苦然后便先引着几名仆员和李泰在荆州带回的一些物货先行归家,李裒则同李泰一起返回中外府。
在又经一番修缮扩建后,如今的中外府更显气派,规模已经完全不逊于长安的皇宫,讲到府中人事的繁忙,则就更甚于长安皇宫数倍不止。
一行人刚刚来到中外府门前,早有认出李泰的人匆匆入前见礼欢迎。李泰在府前下马,与一干府员们略作寒暄,围聚上来的人顿时又增加数倍,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想凑到面前来说上几句话。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府前便已经是人满为患,整个中外府前门都被闻讯赶来的人给完全堵祝随同护卫的若干凤等人手握着佩刀刀柄,寸步不离的跟随在李泰身旁于人群中移动,即便遇上其他相熟者打招呼,他们也都充耳不闻。
“全都让开!太原公行途辛苦,你等不要当道阻扰视听1
过了一会儿,府中走出一队持刀卫士才控制住这闹哄哄的局面,带领这些甲兵维持秩序并迎接李泰的王悦走上前来驱散众人,然后便一路行至李泰面前,深深作揖道:“太原公今日归府,有失远迎,还请见谅。之前解困搭救之恩铭记肺腑,待到进拜主上之后,恳请太原公一定要过府让我能够款待谢恩1
李泰自然是认识王悦的,只不过彼此间也并没有什么太过密切的往来,仅仅只是一个点头之交的程度。
王悦之所以对他态度这样尊重和殷勤,还是因为去年入蜀作战结果身陷重围,最终还是靠着李泰擒获了武陵王萧纪之子然后又派人前往蜀中进行谈判,王悦等人才得以撤离蜀中、平安返回。抛开公事上的考量不说,单从自身而言,李泰对王悦也是有着救命之恩的,所以他才会如此的态度。
李泰如今的权势地位,哪怕并不刻意去做,也会有许多人因为他的行为而受益匪浅或者受害深重,对于王悦的感激便也微笑领受下来,并且约定择日登门造访。
京兆王氏同样乃是关中大族,即便李泰不需要在公事上受其关照提携,但一家人迁入关中定居下来并且还要开枝散叶,同这些关中的土著名族保持一个良好的往来互动关系也是有益无害的。
有了王悦带人导引入府,虽然道路两侧仍然不断的有人作揖问好,倒是也没有再直接拥堵道路的了,就这么一行人径直来到了中外府直堂外。
原本的台府更名为中外府,可不仅仅只是名目的改变,人事结构和诸项章程也随之调整。
像之前台府尚书郎佐之类的官职正逐步裁汰,转换成为更具霸府特色的一系列官职,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大行台的权力变得更大,整个中外府都是围绕大行台一人运作,一些以前还需要进行商讨的事情如今大行台一言即可决之,省去了很多中间的程序环节。
把霸府运作改的更加独裁高效,把朝廷人事变得更加复杂臃肿,这是宇文泰近年来改革调整的一个基调。包括后来六官制的施行,也并不是以朝廷人事常规化运行为目的的。
虽然说在制度改革史上六官制的评价并不算高,但后来宇文护杀皇帝跟掐鸡崽儿一样轻松随意的表现,也证明了起码在霸府角度而言这一套玩意儿还是挺有用的。
皇帝很难通过正常的朝政处理和人事运作来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从而在政治层面来解决权臣,到最后权力实现转移靠的还是敲闷棍这样的街痞斗殴手段。
李泰脑海中还在思索着他所了解的霸府人事改革,迎面又有几人从直堂内走出来,为首一个居然是秦州总管宇文导。
眼见着宇文导阔步抱拳向他走来,李泰自也不敢怠慢,紧走两步向着宇文导抱拳笑语道:“章武公,久违了1 自从宇文导出任秦州刺史以来,李泰与之接触便有所减少。之后两人先后进位总管与大将军,时流舆论常常将他们摆在一起讨论,但实际上的交集... -->>
华州城南,李泰的堂兄李裒和二弟李超带着几名仆从一早便于此等候,见到李泰一行策马行近,便都纷纷阔步迎了上来。
“十三郎。”
“阿兄1
李泰翻身下马,向着兄弟两颔首回应并对李裒说道:“行途遇到一些意外,晚归两日,有劳兄长等候了。”
在离开荆州前李泰便遣员先行一步告知家人自己大体归期,只不过长途旅行难免会有突发情况发生,李泰途中便遇到了大雨耽误了行程。
“一家人,客气什么。”
李裒闻言后便摆手笑语道,旋即又说道:“依照十三郎的叮嘱,并没有将你归期遍告群众,不过大行台今早还使员来问,今已归来,是先回家歇息还是入府拜见?”
李泰之前几次返回关中都是在年节前,行程也无作保密,所以前来迎接者不乏。但这一次乃是年中返回,再加上家里也遇上了一些不太和谐的情况,他也不欲再大肆声张、以免落人口实,于是便叮嘱家人低调一些。
“还是先入府拜见吧。”
李泰想了想之后便说道,如今国中情势变化比较微妙,再加上李泰作为掌管东南事务的军政大员,一举一动都难免会被人紧紧盯住并过度的讨论解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言一行还是不要给人太多遐想的空间。
李裒闻言后便也点点头,旋即又对李超说道:“那十四郎且先归家告知消息,若有亲友登门访问,且先招待于中堂。”
如今他们一家不复李泰之前人丁单薄,除了各自职事之外,内外家事和人情交际也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像李裒便负责华州这里的人情往来。虽然李泰常年镇守于外,但亲友关系也有堂兄弟们维持,并不会就此疏远冷淡。
李超闻言后便点了点头,向阿兄道一声辛苦然后便先引着几名仆员和李泰在荆州带回的一些物货先行归家,李裒则同李泰一起返回中外府。
在又经一番修缮扩建后,如今的中外府更显气派,规模已经完全不逊于长安的皇宫,讲到府中人事的繁忙,则就更甚于长安皇宫数倍不止。
一行人刚刚来到中外府门前,早有认出李泰的人匆匆入前见礼欢迎。李泰在府前下马,与一干府员们略作寒暄,围聚上来的人顿时又增加数倍,无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想凑到面前来说上几句话。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府前便已经是人满为患,整个中外府前门都被闻讯赶来的人给完全堵祝随同护卫的若干凤等人手握着佩刀刀柄,寸步不离的跟随在李泰身旁于人群中移动,即便遇上其他相熟者打招呼,他们也都充耳不闻。
“全都让开!太原公行途辛苦,你等不要当道阻扰视听1
过了一会儿,府中走出一队持刀卫士才控制住这闹哄哄的局面,带领这些甲兵维持秩序并迎接李泰的王悦走上前来驱散众人,然后便一路行至李泰面前,深深作揖道:“太原公今日归府,有失远迎,还请见谅。之前解困搭救之恩铭记肺腑,待到进拜主上之后,恳请太原公一定要过府让我能够款待谢恩1
李泰自然是认识王悦的,只不过彼此间也并没有什么太过密切的往来,仅仅只是一个点头之交的程度。
王悦之所以对他态度这样尊重和殷勤,还是因为去年入蜀作战结果身陷重围,最终还是靠着李泰擒获了武陵王萧纪之子然后又派人前往蜀中进行谈判,王悦等人才得以撤离蜀中、平安返回。抛开公事上的考量不说,单从自身而言,李泰对王悦也是有着救命之恩的,所以他才会如此的态度。
李泰如今的权势地位,哪怕并不刻意去做,也会有许多人因为他的行为而受益匪浅或者受害深重,对于王悦的感激便也微笑领受下来,并且约定择日登门造访。
京兆王氏同样乃是关中大族,即便李泰不需要在公事上受其关照提携,但一家人迁入关中定居下来并且还要开枝散叶,同这些关中的土著名族保持一个良好的往来互动关系也是有益无害的。
有了王悦带人导引入府,虽然道路两侧仍然不断的有人作揖问好,倒是也没有再直接拥堵道路的了,就这么一行人径直来到了中外府直堂外。
原本的台府更名为中外府,可不仅仅只是名目的改变,人事结构和诸项章程也随之调整。
像之前台府尚书郎佐之类的官职正逐步裁汰,转换成为更具霸府特色的一系列官职,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大行台的权力变得更大,整个中外府都是围绕大行台一人运作,一些以前还需要进行商讨的事情如今大行台一言即可决之,省去了很多中间的程序环节。
把霸府运作改的更加独裁高效,把朝廷人事变得更加复杂臃肿,这是宇文泰近年来改革调整的一个基调。包括后来六官制的施行,也并不是以朝廷人事常规化运行为目的的。
虽然说在制度改革史上六官制的评价并不算高,但后来宇文护杀皇帝跟掐鸡崽儿一样轻松随意的表现,也证明了起码在霸府角度而言这一套玩意儿还是挺有用的。
皇帝很难通过正常的朝政处理和人事运作来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从而在政治层面来解决权臣,到最后权力实现转移靠的还是敲闷棍这样的街痞斗殴手段。
李泰脑海中还在思索着他所了解的霸府人事改革,迎面又有几人从直堂内走出来,为首一个居然是秦州总管宇文导。
眼见着宇文导阔步抱拳向他走来,李泰自也不敢怠慢,紧走两步向着宇文导抱拳笑语道:“章武公,久违了1 自从宇文导出任秦州刺史以来,李泰与之接触便有所减少。之后两人先后进位总管与大将军,时流舆论常常将他们摆在一起讨论,但实际上的交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