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滨城临海,那么顺理成章,在座城市和城市周边生活的人们,便会把大海作为获取生活资源的最大宝库。
水产公司、加工工厂的职工和周围众多渔村的渔民就不多说了。千百年来,在这里还一直存在着一种极为独特,堪称全国乃至世界一绝的行当——“海碰子”。
“碰海”这一行其实很苦,这几乎算是一种最底层的工种。说白了,就是不凭借任何设备,靠只身入海潜水捞取海产品的一种向大海“讨生活”的高强度劳动。
下海的时候,“海碰子”需要光着身子凭一口气直达海底,在阴暗难查的暗礁丛里明辨海参、鲍鱼的栖息地。
海浪会在周围拼命挤压,激流也会故意把人拖向死亡的深渊,冰冷的水温犹如钢针刺骨,锐利如刀的礁石和贝壳就是埋伏着的刀枪箭镞。除此之外,更有面临各种凶猛海底生物袭击的风险。
于是,有人便做了一个直抒要害的解释。说“碰海”,本质上就是“海碰子”把自己的命,抛进大海里碰大运。
这句话说得绝对有道理,因为这些人既是这个世界最穷的人,也是最富的人。他们穷得每一分钱的来源,都得靠把整个生命抛进浪涛里换取。他们富得一日三餐,都可以肆意大吃大嚼各类常人难以得见到海底珍品。
从历史上看,“海碰子”这个行业曾经经历过几次显著的兴衰。
在旧社会,它曾养活了千千万万的穷汉,给众多赤贫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活路,甚至是暴富的希望。因此各方穷汉自发聚集而来,在滨海的周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窝棚聚集区。
而建国之后,由于国家制度的变化,所有的人都有了生计,这一行也就慢慢地没落下去,窝棚区也就演变成了正经的渔村。
此后,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海碰子”这行才再度兴旺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匮乏的那三年,重新逼迫饥饿得面色发绿的人们,不得不扑向大海寻求营养。
接下来,使人眼珠发红的“革命大潮”又铺天盖地而来,整个社会一度陷于瘫痪,于是许多家里有问题,或是空虚无聊,又不想卷入其中的人们便越来越多的聚******,几乎把临近的海底都掏空了,“海碰子”这个群体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而这种情况,直至上山下乡运动彻底实行,滨城多数青壮被强行驱散一空才休止。
同样的,再过两年,还将迎来知青大返城。到那时候,在“水产资源保护条例”出台之前,由于众多待业青年的加入,“海碰子”这一行也将迎来最后的一次繁盛景象。
另外,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如果从某种角度来看,滨城的“海碰子”和京城的“玩主”,似乎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首先,如果但从这个“碰”字来看,很容易就知道“海碰子”和仰仗刀子挑战命运不公的“玩主”一样,同样也是不甘屈从,敢于与命运之手硬碰硬的真正好汉。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能干这一行的人多是海边的捕捞高手,他们身怀绝技,性格粗犷彪悍,一口气扎进浪涛里,在水下能睁着眼睛捕鱼捉蟹。入海后的每一刻都在搏击,拚杀,夺取和寻求。可以说是既有激情又有胆量,完全体现出了男子汉应有的刚毅顽强和豪放大气。
而其次,相反的一面却是,由于行业的危险和低贱,在任何时期从事这一行的人,多属走投无路下的被迫选择。那么自然,他们和因为特殊历史原因造就的京城的“玩主”一样,内心也充斥着只一种难言的无奈与世人另类目光注视下的自卑。
 ... -->>
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滨城临海,那么顺理成章,在座城市和城市周边生活的人们,便会把大海作为获取生活资源的最大宝库。
水产公司、加工工厂的职工和周围众多渔村的渔民就不多说了。千百年来,在这里还一直存在着一种极为独特,堪称全国乃至世界一绝的行当——“海碰子”。
“碰海”这一行其实很苦,这几乎算是一种最底层的工种。说白了,就是不凭借任何设备,靠只身入海潜水捞取海产品的一种向大海“讨生活”的高强度劳动。
下海的时候,“海碰子”需要光着身子凭一口气直达海底,在阴暗难查的暗礁丛里明辨海参、鲍鱼的栖息地。
海浪会在周围拼命挤压,激流也会故意把人拖向死亡的深渊,冰冷的水温犹如钢针刺骨,锐利如刀的礁石和贝壳就是埋伏着的刀枪箭镞。除此之外,更有面临各种凶猛海底生物袭击的风险。
于是,有人便做了一个直抒要害的解释。说“碰海”,本质上就是“海碰子”把自己的命,抛进大海里碰大运。
这句话说得绝对有道理,因为这些人既是这个世界最穷的人,也是最富的人。他们穷得每一分钱的来源,都得靠把整个生命抛进浪涛里换取。他们富得一日三餐,都可以肆意大吃大嚼各类常人难以得见到海底珍品。
从历史上看,“海碰子”这个行业曾经经历过几次显著的兴衰。
在旧社会,它曾养活了千千万万的穷汉,给众多赤贫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活路,甚至是暴富的希望。因此各方穷汉自发聚集而来,在滨海的周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窝棚聚集区。
而建国之后,由于国家制度的变化,所有的人都有了生计,这一行也就慢慢地没落下去,窝棚区也就演变成了正经的渔村。
此后,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海碰子”这行才再度兴旺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匮乏的那三年,重新逼迫饥饿得面色发绿的人们,不得不扑向大海寻求营养。
接下来,使人眼珠发红的“革命大潮”又铺天盖地而来,整个社会一度陷于瘫痪,于是许多家里有问题,或是空虚无聊,又不想卷入其中的人们便越来越多的聚******,几乎把临近的海底都掏空了,“海碰子”这个群体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而这种情况,直至上山下乡运动彻底实行,滨城多数青壮被强行驱散一空才休止。
同样的,再过两年,还将迎来知青大返城。到那时候,在“水产资源保护条例”出台之前,由于众多待业青年的加入,“海碰子”这一行也将迎来最后的一次繁盛景象。
另外,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如果从某种角度来看,滨城的“海碰子”和京城的“玩主”,似乎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首先,如果但从这个“碰”字来看,很容易就知道“海碰子”和仰仗刀子挑战命运不公的“玩主”一样,同样也是不甘屈从,敢于与命运之手硬碰硬的真正好汉。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能干这一行的人多是海边的捕捞高手,他们身怀绝技,性格粗犷彪悍,一口气扎进浪涛里,在水下能睁着眼睛捕鱼捉蟹。入海后的每一刻都在搏击,拚杀,夺取和寻求。可以说是既有激情又有胆量,完全体现出了男子汉应有的刚毅顽强和豪放大气。
而其次,相反的一面却是,由于行业的危险和低贱,在任何时期从事这一行的人,多属走投无路下的被迫选择。那么自然,他们和因为特殊历史原因造就的京城的“玩主”一样,内心也充斥着只一种难言的无奈与世人另类目光注视下的自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