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三国之蜀汉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吴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可以说是首席功臣。孙策死后,周瑜成为托孤重臣之一。其后,周瑜又劝主送质,从而在以后曹操南下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时,周瑜又成功的打赢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然后,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这些功劳,也就是孙权后来说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
虽然说周瑜的死使吴国失去了夺取西川的机会,但是对于周瑜个人来讲,这可能真是幸运的。姑且不论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实现了“二分天下”,那么周瑜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一旦周瑜坐阵成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三气周瑜”的情况可能真就要实现了,可能还远不止三气,只不过这个“气”的主语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陆逊那样活上六七十岁,可能真的就会被活活气死。但“幸运”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天妒英才”的周瑜,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
孙策: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谐也。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陈寿: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刘禅“手下”的诸葛亮和刘协“手下”的曹操多少有相同之处。不过要论起“震主”来,恐怕连曹操都要望尘不及。据说汉献帝有一次对曹操说过一句话,说“我要是阻碍了您的事业,那您就直接把我杀掉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是汗流浃背,从此后再不入朝见君。而诸葛亮则不然,他往朝堂上一站,刘禅在后面就不知道是怎么坐住的。
诸葛亮有一次在朝堂上大骂宦官,吓得刘禅也只能跟着点头。《出师表》就是诸葛亮震主的“罪证”。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诸葛亮完全是以一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吻出现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当然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以“鞠躬尽瘁”代替了“功高震主”。其实诸葛亮的“功”还得不到完全“震主”的时候,他的北伐并没有成功。只是他的权力已经威慑到了刘禅,但是他却依旧做着臣子而没有选择跟进一步。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 -->>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吴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可以说是首席功臣。孙策死后,周瑜成为托孤重臣之一。其后,周瑜又劝主送质,从而在以后曹操南下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时,周瑜又成功的打赢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然后,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这些功劳,也就是孙权后来说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
虽然说周瑜的死使吴国失去了夺取西川的机会,但是对于周瑜个人来讲,这可能真是幸运的。姑且不论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实现了“二分天下”,那么周瑜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一旦周瑜坐阵成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三气周瑜”的情况可能真就要实现了,可能还远不止三气,只不过这个“气”的主语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陆逊那样活上六七十岁,可能真的就会被活活气死。但“幸运”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天妒英才”的周瑜,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
孙策: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谐也。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陈寿: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刘禅“手下”的诸葛亮和刘协“手下”的曹操多少有相同之处。不过要论起“震主”来,恐怕连曹操都要望尘不及。据说汉献帝有一次对曹操说过一句话,说“我要是阻碍了您的事业,那您就直接把我杀掉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是汗流浃背,从此后再不入朝见君。而诸葛亮则不然,他往朝堂上一站,刘禅在后面就不知道是怎么坐住的。
诸葛亮有一次在朝堂上大骂宦官,吓得刘禅也只能跟着点头。《出师表》就是诸葛亮震主的“罪证”。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诸葛亮完全是以一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吻出现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当然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以“鞠躬尽瘁”代替了“功高震主”。其实诸葛亮的“功”还得不到完全“震主”的时候,他的北伐并没有成功。只是他的权力已经威慑到了刘禅,但是他却依旧做着臣子而没有选择跟进一步。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