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最强王者之成吉思汗奋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就要和南边以及西边的这些国家争雄了。
在当时的中国境内至少有三个王国各自为政。
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是两个“蛮人“政权。这两个“蛮人”政权占据的地盘并不一样大。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被来自满洲的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民族占领了。这个民族名叫女真族,是今满族的祖先。他们占领中国北部大部地区以后,建立了一个王国,其国号借用汉字为“金”,国王称“金王”,定都中都(今北京)。金王坐镇北京,从那里统治着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各省,即统治着从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到滨海冲积大平原的广大地面。
还有一个就是宋朝。你对岳飞抗金的故事肯定也有所了解的。整个宋朝,从成立开始,一直被北边的辽、金以及西边的西夏入侵,宋朝只好每年给他们送钱送物才维持勉强的和平,但是,北宋后来还是被金兵给灭了,后来成立的南宋也靠岳飞他们苦苦支撑才维持下来的。
蒙古崛起的时候,也就是岳飞抗金的时候,蒙古同样面临着金、西夏以及西辽这些王朝。但是,蒙古和南宋不同,他们在成吉思汗铁老大的带领下,把这些王朝打得屁滚尿流。
西夏文明的最终灭亡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遗憾。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又称“大白高国”“白高大夏国”。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西夏是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军灭亡,西夏一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在这期间西夏经历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国道中落、族灭国亡的曲折过程。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定都于兴庆府。西夏王朝建立以后,与宋时战时和,并不断仿效唐朝和宋朝的各项制度,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在广泛吸取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夏曾时而对宋称臣纳贡,时而与辽联姻结盟,但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反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中国历史上敢与宋、辽抗衡,使之不敢小觑的重要力量,最终形成宋、辽、西夏三足鼎立之势。
但事情往往就有利弊两分之说,在西夏从此战略获益的同时,其灭亡的祸首也是归于此战略。在铁老大的眼中,西夏这种反反复复的降与不降是相当可恶的。最终让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性格的老铁同志愤怒了,他决心停止这场无休止的游戏,彻底消灭这个反复无常的政权,他成为了西夏灭亡的终结者。
西夏与蒙古的接触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夕开始的。
由于成吉思汗统一大漠草原的日益临近,他的地域也开始与西夏相邻。有了接触就会有矛盾,更何况两个利益集团的对视,战争是缺少不了的。
从蒙古的心脏地区上土拉河流域到唐兀惕首都兴庆,至今尚存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由北而南,纵穿戈壁滩。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任何要塞足以构成蒙古军队进军的障碍。格列纳尔曾这样记述戈壁滩的风貌:在戈壁滩,砾石、沙和粘土构成坚硬而平坦的地面,活像一片跑马场。在这片干旱的平野上,只有浅灰色的蒿属植物和芬尾等植物。贫瘠的土层上时而可见一些浅草,这种草从7月份起就开始枯黄,形成一片片黄色的浅草地。这时,远远看去,但见一片黄褐色的地面,几乎分不清哪里是浅草地,哪里是没有长草的光秃秃的地面。在天气晴朗的白天,整个这一片地面又呈观出一片灰白,微尘飘浮弥漫于低空,同灰白色的地面一起构成一片迷茫模糊的世界。只有在清晨,天空才逐渐明朗起来:先是浅蓝,渐而呈现出深蓝,最后是一片光明,只有远方有淡淡的雾霭。这时,地面上则呈一片赭石色,在这片赭石色的平野上,各种物体清晰可辨:这里有一块岩石,那里有几个帐篷;这里有一群马匹或羚羊,那里又有一支骆驼商队;骆驼商队绕一个土丘运动着,商队前面走着一个人,高高的帽子,宽大的靴子,步履轻健。在这些土丘、岩石块、动物和人的身影的烘托下,赭石色的背景显得格外分明。马匹,骆驼和车辆可以在这片到处无路但又到处是路的广阔土地上通行无阻,顺利前进,任其纵横。在这片表面干旱的土地上行走,牲畜断绝草料和饮水的日子是不多的。当然,在这方圆七百公里的地面的中心地带,很少有流水。但只要挥锹挖掘,就可以找到水。在有的地方只要挖两三米深,在另一些地方甚至只要挖两尺深,清澈的地下水就会冒出来,供人畜饮用。
当时,几乎是每年的秋高气爽之际,“马匹肥壮之时”,蒙古人马便成群结队,长驱南下,顺利通过荒凉的戈壁滩,来到今甘肃一带乡村劫掠一番。一出戈壁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遍布甘肃省的大小绿洲。对于漠北牧民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绿洲简直是一些出人意料的乐土和富庶之地。在这些绿洲的周围,到处是婀娜多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的杨树,果实累累的果园,水草丰美的草地,麦浪翻滚的麦地,丰收在望的庄稼。从甘肃地区往东,是河套地区。蒙古人来到这里,认识了黄河。黄河的这一部分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就像一个外国人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迷了路,徘徊于荒僻的原野上一样。黄河在这里划了一个半圆,把河套平原同河套以外的草原分开了。在这里,有黄色的沙丘,盐碱地,布满淡水坑和咸水塘的收场,稠密的荆棘丛。蒙古人对这一切当然早已司空见惯。西夏的首都兴庆位于黄河畔,贺兰山与鄂尔多斯草原之间。这是一片绿洲,勤劳的人民在这里修建了布局巧妙的灌溉网。此外,这里还是重要的商业区。马可。波罗曾记述过这里的驼毛纺织业和毛织品出口的情况。
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定居人民的文明。
从成吉思汗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被灭亡... -->>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就要和南边以及西边的这些国家争雄了。
在当时的中国境内至少有三个王国各自为政。
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是两个“蛮人“政权。这两个“蛮人”政权占据的地盘并不一样大。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被来自满洲的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民族占领了。这个民族名叫女真族,是今满族的祖先。他们占领中国北部大部地区以后,建立了一个王国,其国号借用汉字为“金”,国王称“金王”,定都中都(今北京)。金王坐镇北京,从那里统治着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各省,即统治着从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到滨海冲积大平原的广大地面。
还有一个就是宋朝。你对岳飞抗金的故事肯定也有所了解的。整个宋朝,从成立开始,一直被北边的辽、金以及西边的西夏入侵,宋朝只好每年给他们送钱送物才维持勉强的和平,但是,北宋后来还是被金兵给灭了,后来成立的南宋也靠岳飞他们苦苦支撑才维持下来的。
蒙古崛起的时候,也就是岳飞抗金的时候,蒙古同样面临着金、西夏以及西辽这些王朝。但是,蒙古和南宋不同,他们在成吉思汗铁老大的带领下,把这些王朝打得屁滚尿流。
西夏文明的最终灭亡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遗憾。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又称“大白高国”“白高大夏国”。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西夏是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军灭亡,西夏一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在这期间西夏经历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国道中落、族灭国亡的曲折过程。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定都于兴庆府。西夏王朝建立以后,与宋时战时和,并不断仿效唐朝和宋朝的各项制度,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在广泛吸取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西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夏曾时而对宋称臣纳贡,时而与辽联姻结盟,但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反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中国历史上敢与宋、辽抗衡,使之不敢小觑的重要力量,最终形成宋、辽、西夏三足鼎立之势。
但事情往往就有利弊两分之说,在西夏从此战略获益的同时,其灭亡的祸首也是归于此战略。在铁老大的眼中,西夏这种反反复复的降与不降是相当可恶的。最终让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性格的老铁同志愤怒了,他决心停止这场无休止的游戏,彻底消灭这个反复无常的政权,他成为了西夏灭亡的终结者。
西夏与蒙古的接触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夕开始的。
由于成吉思汗统一大漠草原的日益临近,他的地域也开始与西夏相邻。有了接触就会有矛盾,更何况两个利益集团的对视,战争是缺少不了的。
从蒙古的心脏地区上土拉河流域到唐兀惕首都兴庆,至今尚存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由北而南,纵穿戈壁滩。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任何要塞足以构成蒙古军队进军的障碍。格列纳尔曾这样记述戈壁滩的风貌:在戈壁滩,砾石、沙和粘土构成坚硬而平坦的地面,活像一片跑马场。在这片干旱的平野上,只有浅灰色的蒿属植物和芬尾等植物。贫瘠的土层上时而可见一些浅草,这种草从7月份起就开始枯黄,形成一片片黄色的浅草地。这时,远远看去,但见一片黄褐色的地面,几乎分不清哪里是浅草地,哪里是没有长草的光秃秃的地面。在天气晴朗的白天,整个这一片地面又呈观出一片灰白,微尘飘浮弥漫于低空,同灰白色的地面一起构成一片迷茫模糊的世界。只有在清晨,天空才逐渐明朗起来:先是浅蓝,渐而呈现出深蓝,最后是一片光明,只有远方有淡淡的雾霭。这时,地面上则呈一片赭石色,在这片赭石色的平野上,各种物体清晰可辨:这里有一块岩石,那里有几个帐篷;这里有一群马匹或羚羊,那里又有一支骆驼商队;骆驼商队绕一个土丘运动着,商队前面走着一个人,高高的帽子,宽大的靴子,步履轻健。在这些土丘、岩石块、动物和人的身影的烘托下,赭石色的背景显得格外分明。马匹,骆驼和车辆可以在这片到处无路但又到处是路的广阔土地上通行无阻,顺利前进,任其纵横。在这片表面干旱的土地上行走,牲畜断绝草料和饮水的日子是不多的。当然,在这方圆七百公里的地面的中心地带,很少有流水。但只要挥锹挖掘,就可以找到水。在有的地方只要挖两三米深,在另一些地方甚至只要挖两尺深,清澈的地下水就会冒出来,供人畜饮用。
当时,几乎是每年的秋高气爽之际,“马匹肥壮之时”,蒙古人马便成群结队,长驱南下,顺利通过荒凉的戈壁滩,来到今甘肃一带乡村劫掠一番。一出戈壁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遍布甘肃省的大小绿洲。对于漠北牧民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绿洲简直是一些出人意料的乐土和富庶之地。在这些绿洲的周围,到处是婀娜多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的杨树,果实累累的果园,水草丰美的草地,麦浪翻滚的麦地,丰收在望的庄稼。从甘肃地区往东,是河套地区。蒙古人来到这里,认识了黄河。黄河的这一部分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就像一个外国人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迷了路,徘徊于荒僻的原野上一样。黄河在这里划了一个半圆,把河套平原同河套以外的草原分开了。在这里,有黄色的沙丘,盐碱地,布满淡水坑和咸水塘的收场,稠密的荆棘丛。蒙古人对这一切当然早已司空见惯。西夏的首都兴庆位于黄河畔,贺兰山与鄂尔多斯草原之间。这是一片绿洲,勤劳的人民在这里修建了布局巧妙的灌溉网。此外,这里还是重要的商业区。马可。波罗曾记述过这里的驼毛纺织业和毛织品出口的情况。
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定居人民的文明。
从成吉思汗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被灭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