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民国风云人物演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现在,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一下胡惟德,这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胡惟德(1863 —1933),字馨吾,浙江吴兴人,北洋政.府第十位国.家.元.首。
一九八八年以算学中举人,上海广方言馆毕业,清末历任驻俄使馆参赞,一九零四年使俄钦差大臣、外务部右丞,一九零八年使日钦差大臣,一九一零年外务部大臣,一九一一年清末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使,一九一二年民国唐绍仪内阁任外交次长,历任北洋政.府驻法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公使、驻法国公使、一九二零——一九二五年驻日公使、一九二二年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一九二六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兼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一九二七年一月又任内务总长,十一月北洋政.府平政院院长高级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一九一八——一九二八年四次连任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等职,一九三三年病逝于北平。
胡惟德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多次担任驻外使节,后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参与并见证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是书写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子胡世泽也是著名的中华民国外交官,是首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
等盖好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念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辍于途,士露于野。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恶因一姓之尊荣,拂万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咨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诏书文笔典雅清婉,据说出于前状元张謇之手笔。
一个退位的王朝。有什么权力指定某人负责组织政.府?“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 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这段话显然是不该出现在“退位诏书”中的。有人说这是袁世凯在给自己当总统加保险,其实多半是冤枉他了,因为这段话是隆裕太后坚持加上的,和革命党相比,她更信任袁世凯。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千秋万代终是梦,俱往矣,换了人间。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入关后从摄政王多尔衮定都燕京开基,最后也是以摄政王结束,莫非也是天数所致。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因痰症发作而去世,当时离清帝退位仅一年零十天。
隆裕太后弥留之际,对九岁的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随后,又对旁边侍立的太保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其语凄惨悲凉,为世人所知。
无论是摄政王载沣还是隆裕太后,他们治国或许无方,但从人品上看,都不是什么坏人。至少他们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首创了中国历史上以谈判和平移交政权的先例,这也使得国家免于分裂对立、人民免于兵燹浩劫。这种姿态与举动,无疑是识大体的,是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任何历史事变都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为了埋葬封建帝制,有千千万万的人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但这其中,总有人做出了相对较大贡献,比如袁世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唐绍仪、伍廷芳、张謇……
有一个人的名字也必须写进史册,就是隆裕太后。
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是需要流血的,清廷就实现了和平交接。只有经历过战乱,目睹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的人,才更能懂得和平交接有多难得可贵。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差不... -->>
现在,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一下胡惟德,这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胡惟德(1863 —1933),字馨吾,浙江吴兴人,北洋政.府第十位国.家.元.首。
一九八八年以算学中举人,上海广方言馆毕业,清末历任驻俄使馆参赞,一九零四年使俄钦差大臣、外务部右丞,一九零八年使日钦差大臣,一九一零年外务部大臣,一九一一年清末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使,一九一二年民国唐绍仪内阁任外交次长,历任北洋政.府驻法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公使、驻法国公使、一九二零——一九二五年驻日公使、一九二二年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一九二六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兼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一九二七年一月又任内务总长,十一月北洋政.府平政院院长高级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一九一八——一九二八年四次连任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等职,一九三三年病逝于北平。
胡惟德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多次担任驻外使节,后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参与并见证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是书写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子胡世泽也是著名的中华民国外交官,是首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
等盖好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念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辍于途,士露于野。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恶因一姓之尊荣,拂万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咨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诏书文笔典雅清婉,据说出于前状元张謇之手笔。
一个退位的王朝。有什么权力指定某人负责组织政.府?“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 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这段话显然是不该出现在“退位诏书”中的。有人说这是袁世凯在给自己当总统加保险,其实多半是冤枉他了,因为这段话是隆裕太后坚持加上的,和革命党相比,她更信任袁世凯。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千秋万代终是梦,俱往矣,换了人间。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入关后从摄政王多尔衮定都燕京开基,最后也是以摄政王结束,莫非也是天数所致。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因痰症发作而去世,当时离清帝退位仅一年零十天。
隆裕太后弥留之际,对九岁的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随后,又对旁边侍立的太保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其语凄惨悲凉,为世人所知。
无论是摄政王载沣还是隆裕太后,他们治国或许无方,但从人品上看,都不是什么坏人。至少他们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首创了中国历史上以谈判和平移交政权的先例,这也使得国家免于分裂对立、人民免于兵燹浩劫。这种姿态与举动,无疑是识大体的,是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任何历史事变都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为了埋葬封建帝制,有千千万万的人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但这其中,总有人做出了相对较大贡献,比如袁世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唐绍仪、伍廷芳、张謇……
有一个人的名字也必须写进史册,就是隆裕太后。
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是需要流血的,清廷就实现了和平交接。只有经历过战乱,目睹战争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的人,才更能懂得和平交接有多难得可贵。在中国的历史上,这差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