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子司业对王文龙解释说道:“自洪武十七年以来,国子监对监生便明确了管辖之责,如今南京城里跑了两三百的监生都去留宫上疏,若是出了什么错处咱们国子监也要担待。如今绳愆厅的王监丞一个人看不过来,为了能执行监规,说不得国子监中的学官都要出一份力了。”
正如王文龙所想的,国子监害怕监生在南京上疏事件中出什么纰漏,所以必须派官员上街去规范学生们的纪律。
而且还不仅仅是规范纪律,司业一番解释,王文龙这才知道国子监的规范非常严格,南京国子监早在洪武年间就制定下了“十二条禁令”,对于师生的品德、言行、纪律、学习等各方面都有详细规定,且设立绳愆厅专门负责监督监生。
洪武年间国子监的十二条禁令也是如今大明所有官私学校校规的模板。
虽然随着国朝取仕的方法改变,国子监的规章制度早就没有多少人遵守,但是碰上现在这样诸生上书大闹的事情,南京的学官人人害怕。
毕竟跑到街上乱转的诸生已经上千,不出事还好,万一哪个诸生闹出大事:比如一激动把若干倒楣税监打死、或者是以死明志、鼓噪暴动……
这档口人人自危,可别希望上头体恤他们国子监学官人数少管不过来,一旦出事肯定是追责到位的。
就看谁倒霉了。
比如犯事的读书人是宗学生,南京宗学的官员就要吃挂落;犯事的是某县学生,此县的教谕也吃不了兜着走。
而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数量最多,以往没事的时候都经常有监生犯错连累国子监的官员,这档口,国子监的上下学官怎能不战战兢兢?
别说王文龙了,就是他面前的司业大人把监中今日的事物处理好后,也得到街上去维持秩序,他只要做出个积极奔波的样子,就算真的倒霉碰上哪个监生头脑一热闹出大事,司业大人还可以表示说自己已经兢兢业业执行法度,被处罚时也能请求网开一面。
王文龙算是听明白了,这国子监的学官就像前世中学老师一样,可不是上好课就行,学生打群架、校门口执行纪律、去黑网吧把学生带回来,啥破事儿都得操心。
也是王文龙回南京的时间不巧,如果他晚半个月回南京销假,国子监也没办法抓他上街了。
既然司业大人如此说,王文龙自然积极表示同意,当天下午王助教就穿着一身八品的官袍到大街上去维持游行学生的纪律。
……
南京故宫,洪武门。
南京守备王允中看着下面吵吵嚷嚷的一群读书人只感觉头疼。
大明实行两都制,南京也是首都,里头塞了一套南京六部,随便提出一个人都是尚书侍郎的,应天巡抚的官职比他们还小,小小巡抚可没有管理南京事物的大权。
明代的应天巡抚不驻扎在南京应天府,而是驻扎苏州,管理南直隶以南的各州府事务。
而明代主要负责管理大明留都的乃是“南京防务堂会议”,此会议的三大佬分别是: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
此时,南京兵部尚书是防务堂会议之首,文官,面对有党争背景的诸生上疏表现出了避之不及的态度,昨天,尚书大人正式生病了,今天就没来上班。
南京守备太监躲在留都皇城里没出来。
只剩下南京守备王允中处理纷乱场面。
南京守备规定由勋贵担任,历任南京守备至少是个伯爵,还得是能干的那种。
王允中就很符合这个要求,王允中出生在勋贵家庭,世袭成山伯,曾经镇守湟中,在甘肃随巡抚征讨松山草原的各部鞑靼人,有名将之望。
伴随着城墙下面的嘈杂声,王允中的... -->>
国子司业对王文龙解释说道:“自洪武十七年以来,国子监对监生便明确了管辖之责,如今南京城里跑了两三百的监生都去留宫上疏,若是出了什么错处咱们国子监也要担待。如今绳愆厅的王监丞一个人看不过来,为了能执行监规,说不得国子监中的学官都要出一份力了。”
正如王文龙所想的,国子监害怕监生在南京上疏事件中出什么纰漏,所以必须派官员上街去规范学生们的纪律。
而且还不仅仅是规范纪律,司业一番解释,王文龙这才知道国子监的规范非常严格,南京国子监早在洪武年间就制定下了“十二条禁令”,对于师生的品德、言行、纪律、学习等各方面都有详细规定,且设立绳愆厅专门负责监督监生。
洪武年间国子监的十二条禁令也是如今大明所有官私学校校规的模板。
虽然随着国朝取仕的方法改变,国子监的规章制度早就没有多少人遵守,但是碰上现在这样诸生上书大闹的事情,南京的学官人人害怕。
毕竟跑到街上乱转的诸生已经上千,不出事还好,万一哪个诸生闹出大事:比如一激动把若干倒楣税监打死、或者是以死明志、鼓噪暴动……
这档口人人自危,可别希望上头体恤他们国子监学官人数少管不过来,一旦出事肯定是追责到位的。
就看谁倒霉了。
比如犯事的读书人是宗学生,南京宗学的官员就要吃挂落;犯事的是某县学生,此县的教谕也吃不了兜着走。
而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数量最多,以往没事的时候都经常有监生犯错连累国子监的官员,这档口,国子监的上下学官怎能不战战兢兢?
别说王文龙了,就是他面前的司业大人把监中今日的事物处理好后,也得到街上去维持秩序,他只要做出个积极奔波的样子,就算真的倒霉碰上哪个监生头脑一热闹出大事,司业大人还可以表示说自己已经兢兢业业执行法度,被处罚时也能请求网开一面。
王文龙算是听明白了,这国子监的学官就像前世中学老师一样,可不是上好课就行,学生打群架、校门口执行纪律、去黑网吧把学生带回来,啥破事儿都得操心。
也是王文龙回南京的时间不巧,如果他晚半个月回南京销假,国子监也没办法抓他上街了。
既然司业大人如此说,王文龙自然积极表示同意,当天下午王助教就穿着一身八品的官袍到大街上去维持游行学生的纪律。
……
南京故宫,洪武门。
南京守备王允中看着下面吵吵嚷嚷的一群读书人只感觉头疼。
大明实行两都制,南京也是首都,里头塞了一套南京六部,随便提出一个人都是尚书侍郎的,应天巡抚的官职比他们还小,小小巡抚可没有管理南京事物的大权。
明代的应天巡抚不驻扎在南京应天府,而是驻扎苏州,管理南直隶以南的各州府事务。
而明代主要负责管理大明留都的乃是“南京防务堂会议”,此会议的三大佬分别是: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
此时,南京兵部尚书是防务堂会议之首,文官,面对有党争背景的诸生上疏表现出了避之不及的态度,昨天,尚书大人正式生病了,今天就没来上班。
南京守备太监躲在留都皇城里没出来。
只剩下南京守备王允中处理纷乱场面。
南京守备规定由勋贵担任,历任南京守备至少是个伯爵,还得是能干的那种。
王允中就很符合这个要求,王允中出生在勋贵家庭,世袭成山伯,曾经镇守湟中,在甘肃随巡抚征讨松山草原的各部鞑靼人,有名将之望。
伴随着城墙下面的嘈杂声,王允中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