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蚍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昌则玉笑道:“穆军师此言未免太过迂腐。水是死的尚能顺势而下,人是活的难道连这点变通也没有?八大王声名赫赫不在闯王之下,却也曾经降叛多次,至今却没听这点波澜于他有何大碍、又有谁质疑他在义军中的地位。换言之,倘若我营执意一营之力对抗数省的官兵,最终身死族灭化作了一扬尘土,难道穆军师认为到了那时候,闯王等人还会念着你、记着你吗?”
穆公淳脸一红,还要争执,哪知上方头赵当世说道:“几位所言都颇有见地,不必相争。”此言一出,众人皆知其人心中定已有论断,全都敛声望了过来。
“先问诸位一题,诸位认为,当今大明朝,何患之有?”
侯大贵一怔,转而咧嘴嘿笑:“患?当然患的就是咱们了。如果没有咱们经年累月的折腾,他老朱家岂会像现在这般焦头烂额。”
赵当世嘴角微扬,摇了摇头道:“除了咱们,还有呢?”
“还有?”侯大贵挠挠头,左右寻思,“还有谁有咱们这般大能耐?”
徐珲沉声道:“主公要说的,莫不是关外的鞑子?”
“鞑子?”侯大贵听罢,与郭如克等人对视几眼。他们长于军事,却短于方略。这一方面由于通讯工具的落后,一方面也因平素军务实在繁忙无暇外顾。他们只知道关外有一群建州鞑,与塞上河套的蒙古鞑子相仿,凶悍异常且时时侵扰明土,此外却无再深入的了解。左右不过是些鞑子罢了,本朝开国初就有的隐患,见怪不怪了,主公这当口提他们作甚?
赵当世叹口气道:“可惜今日老韩有事来不了,不然由他说会更好。”韩衮是辽东人,同时曾为官军夜不收,熟知边事,但这几日都在外围警戒巡防,无法与会。
穆公淳想了想道:“这关外的建州鞑子,可与往昔的鞑子大不相同。”
徐珲道:“这我略知一二。我在宣府张总兵手下当差时,也曾与他们打过交道。这建州鞑子比起其他鞑子,格外凶残。先后征服了许多蒙古部落,听说前两年在关外改国号为‘大清’,几乎与大明分庭抗礼、以关外之主自居了。”
穆公淳颔首道:“明廷前前后后和建州鞑子交战不计其数,难得讨着便宜。论战力,其众犹在明廷官军之上......然而他们再强,距我营尚有千里之遥,主公此言意所何指?”
赵当世回答道:“诸位为营中事殚精竭虑,自是无心多管职外事,恐怕有所不知,当今建州鞑子的主子黄台吉是个人杰,较之其父老奴更为狡诈。自继承大位以来,东征西讨,几乎将关外及塞上蒙古等部全部置于囊中。他有次为基,便有恃无恐,近两年屡屡进犯我边,因着此故,才有当初卢阎王离任之事。”虽说赵当世等人已经反明久矣,可一旦论及建奴、套奴之类的外族,言语之间还是下意识的会以大明为故国,站在大明的角度叙述。侯大贵等人听之,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两年前建州鞑子由边墙入口,大大肆虐了一番京畿之地。本年我得消息,建州鞑子在关外动作,意欲再次入侵,明廷殷鉴在前,自不会坐以待毙。”赵当世侃侃而言,郧阳山区固然与北境关山阻隔,但他合前世所知加上连月来用心搜集可靠的消息,大致能判断出当前天下总体的局势。侯大贵等人对他素来服膺,均只以为他仅仅由特勤司提供的消息便能对趋势作出判断,当然也都不会想到别处。
“卢象昇、祖宽等辈先后脱离陕、豫转而北上,就是最好的证明。朝廷要对付鞑子,只凭现有的边军必然捉襟见肘。”赵当世顾视众人,说话掷地有声,“京畿重地,不是川陕可比,所以以我之见,朝廷早晚,必要大举调集兵力北援。”
如果说先前的一番话还算在众人的意料中,那么这“大举调集兵力北援”几个字,则真正击中了所有人的心弦。
昌则玉心中一动,他素知赵当世韬略不凡,却不曾想其格局之大竟然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庸才谋一战、中才谋一域、佳才谋一国,昌则玉眼光很高,在他看来,单论战略格局,在座所有人中有中才之资的都寥寥无几,大多只是庸才罢了,只有自己名副其实堪称佳才。可孰料,赵当世这几句话令他久违了的浑身一凛。身居郧阳,眼光却早已放在了千万里外的白山黑水,这份见识与远虑,恐怕不是短短“佳才”二字可以比拟,简直可谓“天下才”了。
“主公的意思,再过不久,朝廷还要继续从郧阳、河南、湖广等地抽兵北上?”侯大贵双眼瞪如圆铃,表现得最是惊诧。
赵当世点头道:“我非妄自揣测,各位想,在外有鞑子虎视,在内则我义军接连受戗,陷入低谷。取长补短自古皆然,若你当崇祯,会怎么办?是以短则五六月、长则八九月,朝廷必有大举。”
侯大贵闻言不住点头:“有理,有理。”
昌则玉则有些犹豫,道:“主公,道理不错,可关键在于,那些建州鞑子,当真有这般厉害,能牵动朝廷如此大动干戈?”他是流寇中的老人,虽然聪明,但碍于时代与条件,对于关外的势力与人物,自不如赵当世来的明白。
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赵当世想了想,找了个借口道:“此前特勤司擒获了不少北来的脚商。我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好些有利的消息,分析之后才有了这个推断。”
有明一代,与边外部落之间的交战媾和从未停止,在二者之间,应运而生了一批投机者,其中代表即为山西商人。他们经营边防军需物资,并通过运输军粮以获得盐引和银两逐步积累资本。因此与边墙两边的势力都有深入的接触与交流,掌握着颇多信息,对瞬息万变的态势的拿捏犹在军队之上。赵当世拿他们当幌子,旁人瞧不出虚实。
侯大贵对赵当世的解释深信不疑,他道:“倘若朝廷调兵北上,那么我等周围就空虚了不少。到了那个时候,还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赵当世笑笑道:“老侯说的不错。然而,要让朝廷放心调兵北去有前提。一个是鞑子犯边,这个咱们做不了主,只能静观其变;但另一个就与咱们息息相关了。”言及此处,转对侯大贵,“老侯,咱们要怎么做才好让朝廷乖乖将兵调走?”
侯大贵一笑,法令纹横生遍布:“咱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乖乖待着,朝廷的那些大人们,怕就要弹冠相庆喽。”
“正是!”赵当世雄缓有力的声音再起,“今番接受招安,于内可休养生息,于外可懈朝廷心,实乃两全其美之举。其他窒碍,皆细枝末节,不足为道。”
军议进行到这里,结果基本尘埃落定。与会六人即便各怀心事,心情参差,但值此节骨眼,还是异口同声道:“我等誓随主公!”
一桩心事了毕,赵当世稳坐椅中,心中重担陡然卸下,不胜快慰。然而,忽有一事袭上心头,令他不禁喜色顿消。
昌则玉笑道:“穆军师此言未免太过迂腐。水是死的尚能顺势而下,人是活的难道连这点变通也没有?八大王声名赫赫不在闯王之下,却也曾经降叛多次,至今却没听这点波澜于他有何大碍、又有谁质疑他在义军中的地位。换言之,倘若我营执意一营之力对抗数省的官兵,最终身死族灭化作了一扬尘土,难道穆军师认为到了那时候,闯王等人还会念着你、记着你吗?”
穆公淳脸一红,还要争执,哪知上方头赵当世说道:“几位所言都颇有见地,不必相争。”此言一出,众人皆知其人心中定已有论断,全都敛声望了过来。
“先问诸位一题,诸位认为,当今大明朝,何患之有?”
侯大贵一怔,转而咧嘴嘿笑:“患?当然患的就是咱们了。如果没有咱们经年累月的折腾,他老朱家岂会像现在这般焦头烂额。”
赵当世嘴角微扬,摇了摇头道:“除了咱们,还有呢?”
“还有?”侯大贵挠挠头,左右寻思,“还有谁有咱们这般大能耐?”
徐珲沉声道:“主公要说的,莫不是关外的鞑子?”
“鞑子?”侯大贵听罢,与郭如克等人对视几眼。他们长于军事,却短于方略。这一方面由于通讯工具的落后,一方面也因平素军务实在繁忙无暇外顾。他们只知道关外有一群建州鞑,与塞上河套的蒙古鞑子相仿,凶悍异常且时时侵扰明土,此外却无再深入的了解。左右不过是些鞑子罢了,本朝开国初就有的隐患,见怪不怪了,主公这当口提他们作甚?
赵当世叹口气道:“可惜今日老韩有事来不了,不然由他说会更好。”韩衮是辽东人,同时曾为官军夜不收,熟知边事,但这几日都在外围警戒巡防,无法与会。
穆公淳想了想道:“这关外的建州鞑子,可与往昔的鞑子大不相同。”
徐珲道:“这我略知一二。我在宣府张总兵手下当差时,也曾与他们打过交道。这建州鞑子比起其他鞑子,格外凶残。先后征服了许多蒙古部落,听说前两年在关外改国号为‘大清’,几乎与大明分庭抗礼、以关外之主自居了。”
穆公淳颔首道:“明廷前前后后和建州鞑子交战不计其数,难得讨着便宜。论战力,其众犹在明廷官军之上......然而他们再强,距我营尚有千里之遥,主公此言意所何指?”
赵当世回答道:“诸位为营中事殚精竭虑,自是无心多管职外事,恐怕有所不知,当今建州鞑子的主子黄台吉是个人杰,较之其父老奴更为狡诈。自继承大位以来,东征西讨,几乎将关外及塞上蒙古等部全部置于囊中。他有次为基,便有恃无恐,近两年屡屡进犯我边,因着此故,才有当初卢阎王离任之事。”虽说赵当世等人已经反明久矣,可一旦论及建奴、套奴之类的外族,言语之间还是下意识的会以大明为故国,站在大明的角度叙述。侯大贵等人听之,也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两年前建州鞑子由边墙入口,大大肆虐了一番京畿之地。本年我得消息,建州鞑子在关外动作,意欲再次入侵,明廷殷鉴在前,自不会坐以待毙。”赵当世侃侃而言,郧阳山区固然与北境关山阻隔,但他合前世所知加上连月来用心搜集可靠的消息,大致能判断出当前天下总体的局势。侯大贵等人对他素来服膺,均只以为他仅仅由特勤司提供的消息便能对趋势作出判断,当然也都不会想到别处。
“卢象昇、祖宽等辈先后脱离陕、豫转而北上,就是最好的证明。朝廷要对付鞑子,只凭现有的边军必然捉襟见肘。”赵当世顾视众人,说话掷地有声,“京畿重地,不是川陕可比,所以以我之见,朝廷早晚,必要大举调集兵力北援。”
如果说先前的一番话还算在众人的意料中,那么这“大举调集兵力北援”几个字,则真正击中了所有人的心弦。
昌则玉心中一动,他素知赵当世韬略不凡,却不曾想其格局之大竟然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庸才谋一战、中才谋一域、佳才谋一国,昌则玉眼光很高,在他看来,单论战略格局,在座所有人中有中才之资的都寥寥无几,大多只是庸才罢了,只有自己名副其实堪称佳才。可孰料,赵当世这几句话令他久违了的浑身一凛。身居郧阳,眼光却早已放在了千万里外的白山黑水,这份见识与远虑,恐怕不是短短“佳才”二字可以比拟,简直可谓“天下才”了。
“主公的意思,再过不久,朝廷还要继续从郧阳、河南、湖广等地抽兵北上?”侯大贵双眼瞪如圆铃,表现得最是惊诧。
赵当世点头道:“我非妄自揣测,各位想,在外有鞑子虎视,在内则我义军接连受戗,陷入低谷。取长补短自古皆然,若你当崇祯,会怎么办?是以短则五六月、长则八九月,朝廷必有大举。”
侯大贵闻言不住点头:“有理,有理。”
昌则玉则有些犹豫,道:“主公,道理不错,可关键在于,那些建州鞑子,当真有这般厉害,能牵动朝廷如此大动干戈?”他是流寇中的老人,虽然聪明,但碍于时代与条件,对于关外的势力与人物,自不如赵当世来的明白。
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赵当世想了想,找了个借口道:“此前特勤司擒获了不少北来的脚商。我从他们的口中得到好些有利的消息,分析之后才有了这个推断。”
有明一代,与边外部落之间的交战媾和从未停止,在二者之间,应运而生了一批投机者,其中代表即为山西商人。他们经营边防军需物资,并通过运输军粮以获得盐引和银两逐步积累资本。因此与边墙两边的势力都有深入的接触与交流,掌握着颇多信息,对瞬息万变的态势的拿捏犹在军队之上。赵当世拿他们当幌子,旁人瞧不出虚实。
侯大贵对赵当世的解释深信不疑,他道:“倘若朝廷调兵北上,那么我等周围就空虚了不少。到了那个时候,还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赵当世笑笑道:“老侯说的不错。然而,要让朝廷放心调兵北去有前提。一个是鞑子犯边,这个咱们做不了主,只能静观其变;但另一个就与咱们息息相关了。”言及此处,转对侯大贵,“老侯,咱们要怎么做才好让朝廷乖乖将兵调走?”
侯大贵一笑,法令纹横生遍布:“咱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乖乖待着,朝廷的那些大人们,怕就要弹冠相庆喽。”
“正是!”赵当世雄缓有力的声音再起,“今番接受招安,于内可休养生息,于外可懈朝廷心,实乃两全其美之举。其他窒碍,皆细枝末节,不足为道。”
军议进行到这里,结果基本尘埃落定。与会六人即便各怀心事,心情参差,但值此节骨眼,还是异口同声道:“我等誓随主公!”
一桩心事了毕,赵当世稳坐椅中,心中重担陡然卸下,不胜快慰。然而,忽有一事袭上心头,令他不禁喜色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