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灭夏之战起 (1/2)
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陡然之间听闻这个消息,欧阳修心中的疑惑可谓溢于言表,不明白李皓为何突然冒出这个想法。
便问道:“裁撤三司,你具体是怎么想的。”
其实关于裁撤三司的想法,李皓原先就曾想过,只是当时毕竟在任,大权独揽自然没必要去拆自己的台。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自己需要离开三司使这个岗位,那就干脆拆了,省的留给别人。
面对欧阳修的提问,李皓回道:“其实我朝亢官情况久已,正官、阶官、寄禄官职杂乱异常致弊窦丛生。
官名与实际职权不一致,各级官衙繁复,彼此牵制,名不符实,冗官冗费,耗竭财力。
改革吏治本就是新政第一要务,只是原先碍于百官反对的情况,才一直没有实行。
可如今新政已推行五年有余,在朝野上下都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改革吏治的时机也就到了。”
听到李皓的话,欧阳修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李皓就在一旁看着,等待欧阳修来下定决心,毕竟没有欧阳修的同意,这件事现在肯定做不起来。
那样的话,那就只能等到自己成为首相之后,再来做了,估计等再等几年才行。
不过要是这样的话,三司使的接任人选就得挑好了,否则容易被人偷家。
还好到最后,欧阳修便没有辜负李皓的信任,开口问道:“既然你提出此议,想来是有了具体打算的,说来听听!”
李皓一听这话,顿时就知道欧阳修这是打算同意了,毕竟这么多年的了解也不是白瞎的。
于是收拾心情,脸上不要表现的太多愉悦,给欧阳修解释道:“我是这么想的,将原先寄禄官阶中代表寄禄的职能与散官阶合并,成为新的寄禄官阶,废除散官阶的概念。
原本寄禄官阶中代表职事官名称的职能与差遣合并,成为新的差遣,同时裁撤相关部门,归并入新的职能部门,比如三司职能罢归户部。
让官职与差遣能对应起来,这样既方便我等,在史书上也能清楚一些。
免得千百年后,后人从史书上看到,我大宋的户部郎中不是在户部做事,反而是在地方上做着知州,这不免荒唐可笑。
具体来说就是恢复六部九寺五监之职,平行机构或并或罢,如罢三司财权归户部、匠造之权归工部;罢太常礼院和贡院,其职权归还礼部;罢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刑狱之权归还刑部;罢官西院、审官东院和三班院三个机构,将官员任免、考课职权归还吏部。”
欧阳修听完之后,在脑子里面过了一下,说道:“哦,听你这话语,好像没有兵部和枢密院的事,另外六部九寺五监都提了,那三省呢?”…
李皓闻言一笑,叔父这就是在和我开玩笑了:“兵者,国之大事,历代官家对此都是严防死守。
就算如今的这位官家不会计较什么,可难保以后的官家不会秋后算账,我就算不用担心自己,也得为儿女多思量一番吧。
至于三省的话,我则是思量它太过繁琐,容易互相干扰,会影响诏令的下达速度和中枢机构的办事效率。
毕竟按照唐代三省流程,凡在宫中所出文书和各处所上奏状、申状到门下省和中书省,都需要送到尚书省,由尚书省下六部,再由六部交给下辖各桉审核议定,检寻文书,追更朔源。”
而各桉近则向寺、监审核议定,远则往州县,等到一切查清,然后整理归册,申报回尚书省。
尚书省再送转中书省取旨,让中书省转送门下省复奏“画可”,然后“翻录”下达尚书省。
尚书省再下达六部,最后才能传达向各级衙门,一件事情处理完毕,近者几个月,远者超过一年,何其繁琐。
说到底,我对咱们大宋官员的办事效率没信心,还是简单一些的好,仍以政事堂统管六部九寺五监,主持朝政。”
听完李皓的这一大串解释,欧阳修也笑了起来,说道:“你办事倒确实是越发稳妥,这理由编的也是越来越冠冕堂皇。
行,这次我就如了你的愿,回去之后把整套方法提交上来,我来去与富大相公商议来办。”
见事情妥了,李皓自是高兴,与欧阳修告辞之后便回府准备文书去了。
这次官职调整在朝中确实引起了一些波澜,但在以欧阳修和富弼为首改革派面前,终究还是抵挡不住。
在三司裁撤的同时,李皓进了政事堂担任参知政事,并兼任户部尚书,将财权继续控制在手。
至于工部,因为接手了三司下面的各级作坊及工人,这里面又涉及了李皓抱有期望的火炮、火枪研发制造。
所以在李皓的干预下,让盛紘进了工部,担任工部侍郎,为从三品正议大夫衔。
也是可惜,要是没有进行寄禄官阶改制的话,此时盛紘就已经当上银青光禄大夫了。
李皓也是感概,早先自己怎么就没记起来呢,否则怎么的也要把银青光禄大夫留在从三品上,给盛紘如下愿。
不过似乎盛紘现在也挺满意的,反正是三品官了,名称什么的,盛紘表示那都是浮云,在努力就是了。
另外申图刚此时也挺高兴的,这家伙也从中获益,一跃成为了吏部尚书,领从二品衔,要知道这可是收回了人事任命实权的吏部,申图刚这次是厉害了。
当然,欧阳修对他还是有所压制的,并没有让他进政事堂,否则在官员座次上他还得比李皓高。
毕竟吏部才是六部之首,总文武百官选试、拟注及迁授、荫子、叙复等政令。…
不过李皓自然也不能审图刚太轻松,所以把盛长柏、晏敬文给安排进了吏部担任吏部司郎中,分别管了尚书左选和侍郎左选。
虽然在官阶上有些委屈了盛长柏,毕竟吏部司郎中虽然权利大,但官阶确实不高。
可没办法,吏部权利太大,得找严于利己的人来做事,这两人的性格脾性最为合适。
至于其他位置,这次改革派也是占了先机,兵部尚书由曾公亮担任,并兼任同知枢密院事。
当然,曾公亮这个兵部尚书也只是暂时的,等富弼退下来后,曾公亮便会接任枢密使一职,兵部尚书会另选一个人出来。
此外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也是倾向于改革之人,唯有礼部尚书是守旧派的,可即使这样,礼部侍郎也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可以说,现在的中央高层***,可谓是众正盈朝。
而且这里的正与明末东林党的正可不同,至少从现在看来,这些人都是能干实事的。
之后数年时间,富弼先因身体状况向朝廷请求致仕回乡养病,在朝廷多番挽留无果之后,便又一次回去了洛阳老家。
这次富弼就真的回不来汴京城了,再致仕一年之后便于洛阳病逝。
在欧阳修的参奏之下,赵宗汉为他辍朝三日,亲撰祭文祭奠,追赠太尉,谥号“文忠”,并配享仁宗庙庭。
而后欧阳修... -->>
陡然之间听闻这个消息,欧阳修心中的疑惑可谓溢于言表,不明白李皓为何突然冒出这个想法。
便问道:“裁撤三司,你具体是怎么想的。”
其实关于裁撤三司的想法,李皓原先就曾想过,只是当时毕竟在任,大权独揽自然没必要去拆自己的台。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自己需要离开三司使这个岗位,那就干脆拆了,省的留给别人。
面对欧阳修的提问,李皓回道:“其实我朝亢官情况久已,正官、阶官、寄禄官职杂乱异常致弊窦丛生。
官名与实际职权不一致,各级官衙繁复,彼此牵制,名不符实,冗官冗费,耗竭财力。
改革吏治本就是新政第一要务,只是原先碍于百官反对的情况,才一直没有实行。
可如今新政已推行五年有余,在朝野上下都已经打好了基础,所以我觉得改革吏治的时机也就到了。”
听到李皓的话,欧阳修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李皓就在一旁看着,等待欧阳修来下定决心,毕竟没有欧阳修的同意,这件事现在肯定做不起来。
那样的话,那就只能等到自己成为首相之后,再来做了,估计等再等几年才行。
不过要是这样的话,三司使的接任人选就得挑好了,否则容易被人偷家。
还好到最后,欧阳修便没有辜负李皓的信任,开口问道:“既然你提出此议,想来是有了具体打算的,说来听听!”
李皓一听这话,顿时就知道欧阳修这是打算同意了,毕竟这么多年的了解也不是白瞎的。
于是收拾心情,脸上不要表现的太多愉悦,给欧阳修解释道:“我是这么想的,将原先寄禄官阶中代表寄禄的职能与散官阶合并,成为新的寄禄官阶,废除散官阶的概念。
原本寄禄官阶中代表职事官名称的职能与差遣合并,成为新的差遣,同时裁撤相关部门,归并入新的职能部门,比如三司职能罢归户部。
让官职与差遣能对应起来,这样既方便我等,在史书上也能清楚一些。
免得千百年后,后人从史书上看到,我大宋的户部郎中不是在户部做事,反而是在地方上做着知州,这不免荒唐可笑。
具体来说就是恢复六部九寺五监之职,平行机构或并或罢,如罢三司财权归户部、匠造之权归工部;罢太常礼院和贡院,其职权归还礼部;罢审刑院以及纠察在京刑狱司,将其刑狱之权归还刑部;罢官西院、审官东院和三班院三个机构,将官员任免、考课职权归还吏部。”
欧阳修听完之后,在脑子里面过了一下,说道:“哦,听你这话语,好像没有兵部和枢密院的事,另外六部九寺五监都提了,那三省呢?”…
李皓闻言一笑,叔父这就是在和我开玩笑了:“兵者,国之大事,历代官家对此都是严防死守。
就算如今的这位官家不会计较什么,可难保以后的官家不会秋后算账,我就算不用担心自己,也得为儿女多思量一番吧。
至于三省的话,我则是思量它太过繁琐,容易互相干扰,会影响诏令的下达速度和中枢机构的办事效率。
毕竟按照唐代三省流程,凡在宫中所出文书和各处所上奏状、申状到门下省和中书省,都需要送到尚书省,由尚书省下六部,再由六部交给下辖各桉审核议定,检寻文书,追更朔源。”
而各桉近则向寺、监审核议定,远则往州县,等到一切查清,然后整理归册,申报回尚书省。
尚书省再送转中书省取旨,让中书省转送门下省复奏“画可”,然后“翻录”下达尚书省。
尚书省再下达六部,最后才能传达向各级衙门,一件事情处理完毕,近者几个月,远者超过一年,何其繁琐。
说到底,我对咱们大宋官员的办事效率没信心,还是简单一些的好,仍以政事堂统管六部九寺五监,主持朝政。”
听完李皓的这一大串解释,欧阳修也笑了起来,说道:“你办事倒确实是越发稳妥,这理由编的也是越来越冠冕堂皇。
行,这次我就如了你的愿,回去之后把整套方法提交上来,我来去与富大相公商议来办。”
见事情妥了,李皓自是高兴,与欧阳修告辞之后便回府准备文书去了。
这次官职调整在朝中确实引起了一些波澜,但在以欧阳修和富弼为首改革派面前,终究还是抵挡不住。
在三司裁撤的同时,李皓进了政事堂担任参知政事,并兼任户部尚书,将财权继续控制在手。
至于工部,因为接手了三司下面的各级作坊及工人,这里面又涉及了李皓抱有期望的火炮、火枪研发制造。
所以在李皓的干预下,让盛紘进了工部,担任工部侍郎,为从三品正议大夫衔。
也是可惜,要是没有进行寄禄官阶改制的话,此时盛紘就已经当上银青光禄大夫了。
李皓也是感概,早先自己怎么就没记起来呢,否则怎么的也要把银青光禄大夫留在从三品上,给盛紘如下愿。
不过似乎盛紘现在也挺满意的,反正是三品官了,名称什么的,盛紘表示那都是浮云,在努力就是了。
另外申图刚此时也挺高兴的,这家伙也从中获益,一跃成为了吏部尚书,领从二品衔,要知道这可是收回了人事任命实权的吏部,申图刚这次是厉害了。
当然,欧阳修对他还是有所压制的,并没有让他进政事堂,否则在官员座次上他还得比李皓高。
毕竟吏部才是六部之首,总文武百官选试、拟注及迁授、荫子、叙复等政令。…
不过李皓自然也不能审图刚太轻松,所以把盛长柏、晏敬文给安排进了吏部担任吏部司郎中,分别管了尚书左选和侍郎左选。
虽然在官阶上有些委屈了盛长柏,毕竟吏部司郎中虽然权利大,但官阶确实不高。
可没办法,吏部权利太大,得找严于利己的人来做事,这两人的性格脾性最为合适。
至于其他位置,这次改革派也是占了先机,兵部尚书由曾公亮担任,并兼任同知枢密院事。
当然,曾公亮这个兵部尚书也只是暂时的,等富弼退下来后,曾公亮便会接任枢密使一职,兵部尚书会另选一个人出来。
此外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也是倾向于改革之人,唯有礼部尚书是守旧派的,可即使这样,礼部侍郎也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可以说,现在的中央高层***,可谓是众正盈朝。
而且这里的正与明末东林党的正可不同,至少从现在看来,这些人都是能干实事的。
之后数年时间,富弼先因身体状况向朝廷请求致仕回乡养病,在朝廷多番挽留无果之后,便又一次回去了洛阳老家。
这次富弼就真的回不来汴京城了,再致仕一年之后便于洛阳病逝。
在欧阳修的参奏之下,赵宗汉为他辍朝三日,亲撰祭文祭奠,追赠太尉,谥号“文忠”,并配享仁宗庙庭。
而后欧阳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