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
几日后,朝廷对于和谈的一点小要求也送往了前线。
赵骏在信里告诉了范仲淹,他可以暗示辽国那边让他们国内自己宣传宋国在继续送岁币,且还是“献”或者“纳”都无所谓,但必须得加钱!
至于宋国国内肯定是不承认的,反正辽国用什么借口都行,比如他们可以自己宣传宋国是为了面子才说取消了岁币。
但不管怎么样,辽国想要这个面子,就得给钱,否则就别怪大宋这边把他耶律宗真的脸打烂。
谁让他们在战场上输了呢?
军人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光凭你外交家的一张嘴就想通过谈判拿回来。
做梦呢。
范仲淹得到了朝廷的回信之后,浏览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立即送往了析津府。
很快耶律宗真也得到了宋朝那边提的条件,他觉得多加五万贯太多了,于是又和范仲淹这边进行了拉扯,希望能少付一点。
然而这些统统都被范仲淹拒绝。
开玩笑。
这可是赵骏提出来的条件,那就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谁能改啊。
于是又过了十多天,耶律宗真最终还是艰难答应了宋国的要求,选择用钱息事宁人。
因为后方又有几个大部落叛变了,实在让他绷不住。
耶律宗真也是无可奈何。
事实上此时辽国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历史上耶律宗真跟西夏的第一次贺兰山之战,辽军大败而归,后方就有几个部落叛乱。
要不是李元昊国贫民弱,没能力给予辽国后方叛乱支持,而是选择马上向耶律宗真上表讲和,让耶律宗真可以从容回去平叛,恐怕辽国即便不死也要元气大伤。
大宋跟西夏可不一样,有的是钱支持辽国后方的叛乱。
到时候耶律宗真去草原平叛,东北就造反。去东北平叛,草原又造反,疲于奔命。
所以耶律宗真要是眼下不服软,等到今年下半年,辽国后方到处都是烽火狼烟的时候,有他哭的时候。
便在这种情况下,两边算是终于商谈好条件。
宋国朝廷这边了与辽国和谈事宜后,立即宣布了此次军事以及外交上的大胜利,通过邸报、报纸将消息传遍天下。
听到这个消息,满朝文武都是不敢置信,谁能想到与辽国的和谈真的能实现呢?
而民间百姓则是欢庆不已,纷纷称赞朝廷的英明。
一时间原本怨声载道的民间顷刻间又沸腾了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对此事的议论纷纷,民心士气更是高昂到了极点。
实在是大宋受了辽国太多屈辱。
从高粱河之战,再到澶渊之盟,大宋一步错步步错,被辽国把刀架在脖子上,逼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在今日,大宋可谓是一雪前耻,大败辽国不说,还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胜利,让两国从曾经的不平等地位,一下子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让忍受了多年屈辱的大宋百姓自然兴奋到了极点。
赵祯、赵骏和范仲淹三人的名望,在民间也是日益高涨。大宋各地都在传颂着官家的英明神武,赵骏的高瞻远瞩,范仲淹的百战百胜。
赵骏和范仲淹可以理解,毕竟一个行走天下期间积累了民望,再加上坚定的主战派,此次和谈的条件也是赵骏提出,强硬的姿态早就已经响彻在汴梁百姓心中数月已久。
范仲淹则是打赢了宋夏战争,又打赢了宋辽战争,军事才能的强大印刻在了百姓的心中。
那跟赵祯什么关系呢?
皇帝嘛。
范仲淹和赵骏自然要把这一切的功劳归功于咱们大宋皇帝的英明果决。
报纸上范仲淹和赵骏撰文,都是把赵祯吹得快上天。
百姓们又不知道真相,还以为真就是赵祯力排众议,选了范仲淹去打仗,选了赵骏来主政,纷纷夸赞官家的知人善用,浑然不知道这厮一直是个软骨头。
赵祯听说了民间对他的称赞笑得快合不拢嘴,选了富弼为使者,浩浩荡荡前往北方,与辽国签署了合约。
于是在康帝元年六月底,富弼带着使命前往了辽国析津府。
双方签署明面上的契约。
既,为了保存耶律宗真的颜面,第一条就规定,宋国每年依旧会给辽国三十万岁币,但不是澶渊之盟的“纳”岁币,而是“赠”岁币。而私底下则是辽国必须拿物资来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二,辽国赠予宋国涞水南岸的范阳、涞水、易县、容城、归义、固安、永清七县。而原来宋国要求的则是十县,要加上飞狐(涞源),安次(廊坊),武清(天津)三县。
不过对于这个要求辽国严厉拒绝了,毕竟宋军目前也只是占领了那七县。飞狐、安次和武清还掌握在辽国手里,这么强要就太不礼貌了,跟割让有什么区别?
虽然辽国浑然忘记了他们是怎么要求宋国割让关南十县的,但赵骏也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纠缠。主要是辽国那边肯定不会答应,要想搞到手就只能打仗,但秉持着非必要不决战的念头,最终就没有强硬找辽国要回来。
但就算是这样,辽国也是割了一大块肉,地方相当于后世河北易县、涞水县、定兴县、涿州市以及固安县和永清县,基本上完成了对辽国南京析津府的包围,可以说宋国得到了大片战略要地。
第三,双方于涞水两岸边境开榷场互市,允许一切商品自由流通买卖,不许强加干涉,治安和地区事物由辽国和宋国共同派人管理,税收则由买卖双方的商人国籍来定。
如宋国商人贩卖东西,则贩卖所得税归宋国收。辽国商人贩卖东西,所得税则归辽国收。
第四,宋国恢复之前与辽国断开的一切外交关系,保持使者联系,但将取消一切接待使者的费用,双方遣使路上的花销只能自费,到开封之后,宋国只提供食宿,不会有其它任何接待费用产生。
第五,辽宋签订互不侵犯盟约,若是一方撕毁条约,则另外一方将把对方视为敌对国。此次因为辽国侵略再先,本应该彻底中断宋辽关系,并且要求辽国赔偿一切战争损失,但考虑到和平是两国百姓的期盼,就再给辽国一次机会,勿谓言之不预!
第六,宋辽以涞水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不得私自往边境增兵,不得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贸然派兵越过边境擒拿盗贼逃犯,如有违背,视为侵略。
第七,也是最后一条,恢复宋辽兄弟之国的名义,以宋为兄,辽为弟。以后只有双方皇帝寿诞,才会互相派使节庆祝,并且规定双方贺礼统一为二十万贯,不再像以前那样,哥哥照顾弟弟,时常多给寿诞贺礼。
一系列的条约签署,宋国这边已经由赵祯盖了玉玺,辽国那边则由耶律宗真盖上玉玺,一式两份。一份为辽国的羊皮卷,另外一份则是宋国的纸,互相交换,互相收藏,成为了正式契约。
很快,随着条约签署之后,辽国那边就拿三千匹战马换了五十万贯“岁币”,然后耶律宗真在南京析津府,向群臣们宣布,这次取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
虽然涞水南岸的七县已经被宋国占据拿不回来,但宋国不仅奉上了几十万贯买地钱,还保证继续上缴岁币,换取辽国息怒。
接着到八月份的时候,耶律宗真又卖了几千匹战马给宋国,凑了个百万贯,算是给群臣交差。
辽国群臣也不是傻子,哪怕是不清楚耶律宗真背后的交易,可涞水南岸要不回来也是事实,打了败仗,土地还没了,却对外宣称大胜利,怎么看怎么像是辽主在通敌卖国。
但有了钱就好说。
耶律宗真给军队发了犒军钱,军队总算是稳定了士气,又给了大臣们赏赐,安抚了主战派,在这种情况下,辽国主战派才算是偃旗息鼓。
毕竟除了没经历过保州之战的那些人以外,其余大多数经历过那次战役的将领们可都保持了沉默。
谁都不希望再面对宋军的手榴弹和火炮。
在这种情况下,支持耶律宗真的决定,得到辽主卖马给的犒军赏钱,俨然已经成为了军队的利益共同目标,其余主战派再怎么叫嚣,又怎么可能强硬得过军队呢?
因此在这种大多数人心照不宣的情况下,耶律宗真勉强算是平定了辽国权贵们的不满,剩下的就是安抚各个部落,稳定辽国局势了。
九月初,宋辽两国都开始大规模撤兵。
宋国在新占领的涞水南岸七县派驻官员,设立榷场,重新布防调控军队。
范仲淹依旧在河北路主持大军,一是要治理一下地方,二是布置一下防线,三是继续与辽国接洽,完成条约签署的后续贸易。
如买卖马匹、矿产,开通榷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等等,都需要时间。
一直到十一月份,范仲淹才算是把整个河北路稍微整理了一下,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被赵祯一道政令,调回了中央。
<... -->>
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
几日后,朝廷对于和谈的一点小要求也送往了前线。
赵骏在信里告诉了范仲淹,他可以暗示辽国那边让他们国内自己宣传宋国在继续送岁币,且还是“献”或者“纳”都无所谓,但必须得加钱!
至于宋国国内肯定是不承认的,反正辽国用什么借口都行,比如他们可以自己宣传宋国是为了面子才说取消了岁币。
但不管怎么样,辽国想要这个面子,就得给钱,否则就别怪大宋这边把他耶律宗真的脸打烂。
谁让他们在战场上输了呢?
军人在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光凭你外交家的一张嘴就想通过谈判拿回来。
做梦呢。
范仲淹得到了朝廷的回信之后,浏览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立即送往了析津府。
很快耶律宗真也得到了宋朝那边提的条件,他觉得多加五万贯太多了,于是又和范仲淹这边进行了拉扯,希望能少付一点。
然而这些统统都被范仲淹拒绝。
开玩笑。
这可是赵骏提出来的条件,那就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谁能改啊。
于是又过了十多天,耶律宗真最终还是艰难答应了宋国的要求,选择用钱息事宁人。
因为后方又有几个大部落叛变了,实在让他绷不住。
耶律宗真也是无可奈何。
事实上此时辽国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历史上耶律宗真跟西夏的第一次贺兰山之战,辽军大败而归,后方就有几个部落叛乱。
要不是李元昊国贫民弱,没能力给予辽国后方叛乱支持,而是选择马上向耶律宗真上表讲和,让耶律宗真可以从容回去平叛,恐怕辽国即便不死也要元气大伤。
大宋跟西夏可不一样,有的是钱支持辽国后方的叛乱。
到时候耶律宗真去草原平叛,东北就造反。去东北平叛,草原又造反,疲于奔命。
所以耶律宗真要是眼下不服软,等到今年下半年,辽国后方到处都是烽火狼烟的时候,有他哭的时候。
便在这种情况下,两边算是终于商谈好条件。
宋国朝廷这边了与辽国和谈事宜后,立即宣布了此次军事以及外交上的大胜利,通过邸报、报纸将消息传遍天下。
听到这个消息,满朝文武都是不敢置信,谁能想到与辽国的和谈真的能实现呢?
而民间百姓则是欢庆不已,纷纷称赞朝廷的英明。
一时间原本怨声载道的民间顷刻间又沸腾了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对此事的议论纷纷,民心士气更是高昂到了极点。
实在是大宋受了辽国太多屈辱。
从高粱河之战,再到澶渊之盟,大宋一步错步步错,被辽国把刀架在脖子上,逼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在今日,大宋可谓是一雪前耻,大败辽国不说,还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胜利,让两国从曾经的不平等地位,一下子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让忍受了多年屈辱的大宋百姓自然兴奋到了极点。
赵祯、赵骏和范仲淹三人的名望,在民间也是日益高涨。大宋各地都在传颂着官家的英明神武,赵骏的高瞻远瞩,范仲淹的百战百胜。
赵骏和范仲淹可以理解,毕竟一个行走天下期间积累了民望,再加上坚定的主战派,此次和谈的条件也是赵骏提出,强硬的姿态早就已经响彻在汴梁百姓心中数月已久。
范仲淹则是打赢了宋夏战争,又打赢了宋辽战争,军事才能的强大印刻在了百姓的心中。
那跟赵祯什么关系呢?
皇帝嘛。
范仲淹和赵骏自然要把这一切的功劳归功于咱们大宋皇帝的英明果决。
报纸上范仲淹和赵骏撰文,都是把赵祯吹得快上天。
百姓们又不知道真相,还以为真就是赵祯力排众议,选了范仲淹去打仗,选了赵骏来主政,纷纷夸赞官家的知人善用,浑然不知道这厮一直是个软骨头。
赵祯听说了民间对他的称赞笑得快合不拢嘴,选了富弼为使者,浩浩荡荡前往北方,与辽国签署了合约。
于是在康帝元年六月底,富弼带着使命前往了辽国析津府。
双方签署明面上的契约。
既,为了保存耶律宗真的颜面,第一条就规定,宋国每年依旧会给辽国三十万岁币,但不是澶渊之盟的“纳”岁币,而是“赠”岁币。而私底下则是辽国必须拿物资来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第二,辽国赠予宋国涞水南岸的范阳、涞水、易县、容城、归义、固安、永清七县。而原来宋国要求的则是十县,要加上飞狐(涞源),安次(廊坊),武清(天津)三县。
不过对于这个要求辽国严厉拒绝了,毕竟宋军目前也只是占领了那七县。飞狐、安次和武清还掌握在辽国手里,这么强要就太不礼貌了,跟割让有什么区别?
虽然辽国浑然忘记了他们是怎么要求宋国割让关南十县的,但赵骏也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纠缠。主要是辽国那边肯定不会答应,要想搞到手就只能打仗,但秉持着非必要不决战的念头,最终就没有强硬找辽国要回来。
但就算是这样,辽国也是割了一大块肉,地方相当于后世河北易县、涞水县、定兴县、涿州市以及固安县和永清县,基本上完成了对辽国南京析津府的包围,可以说宋国得到了大片战略要地。
第三,双方于涞水两岸边境开榷场互市,允许一切商品自由流通买卖,不许强加干涉,治安和地区事物由辽国和宋国共同派人管理,税收则由买卖双方的商人国籍来定。
如宋国商人贩卖东西,则贩卖所得税归宋国收。辽国商人贩卖东西,所得税则归辽国收。
第四,宋国恢复之前与辽国断开的一切外交关系,保持使者联系,但将取消一切接待使者的费用,双方遣使路上的花销只能自费,到开封之后,宋国只提供食宿,不会有其它任何接待费用产生。
第五,辽宋签订互不侵犯盟约,若是一方撕毁条约,则另外一方将把对方视为敌对国。此次因为辽国侵略再先,本应该彻底中断宋辽关系,并且要求辽国赔偿一切战争损失,但考虑到和平是两国百姓的期盼,就再给辽国一次机会,勿谓言之不预!
第六,宋辽以涞水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不得私自往边境增兵,不得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贸然派兵越过边境擒拿盗贼逃犯,如有违背,视为侵略。
第七,也是最后一条,恢复宋辽兄弟之国的名义,以宋为兄,辽为弟。以后只有双方皇帝寿诞,才会互相派使节庆祝,并且规定双方贺礼统一为二十万贯,不再像以前那样,哥哥照顾弟弟,时常多给寿诞贺礼。
一系列的条约签署,宋国这边已经由赵祯盖了玉玺,辽国那边则由耶律宗真盖上玉玺,一式两份。一份为辽国的羊皮卷,另外一份则是宋国的纸,互相交换,互相收藏,成为了正式契约。
很快,随着条约签署之后,辽国那边就拿三千匹战马换了五十万贯“岁币”,然后耶律宗真在南京析津府,向群臣们宣布,这次取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
虽然涞水南岸的七县已经被宋国占据拿不回来,但宋国不仅奉上了几十万贯买地钱,还保证继续上缴岁币,换取辽国息怒。
接着到八月份的时候,耶律宗真又卖了几千匹战马给宋国,凑了个百万贯,算是给群臣交差。
辽国群臣也不是傻子,哪怕是不清楚耶律宗真背后的交易,可涞水南岸要不回来也是事实,打了败仗,土地还没了,却对外宣称大胜利,怎么看怎么像是辽主在通敌卖国。
但有了钱就好说。
耶律宗真给军队发了犒军钱,军队总算是稳定了士气,又给了大臣们赏赐,安抚了主战派,在这种情况下,辽国主战派才算是偃旗息鼓。
毕竟除了没经历过保州之战的那些人以外,其余大多数经历过那次战役的将领们可都保持了沉默。
谁都不希望再面对宋军的手榴弹和火炮。
在这种情况下,支持耶律宗真的决定,得到辽主卖马给的犒军赏钱,俨然已经成为了军队的利益共同目标,其余主战派再怎么叫嚣,又怎么可能强硬得过军队呢?
因此在这种大多数人心照不宣的情况下,耶律宗真勉强算是平定了辽国权贵们的不满,剩下的就是安抚各个部落,稳定辽国局势了。
九月初,宋辽两国都开始大规模撤兵。
宋国在新占领的涞水南岸七县派驻官员,设立榷场,重新布防调控军队。
范仲淹依旧在河北路主持大军,一是要治理一下地方,二是布置一下防线,三是继续与辽国接洽,完成条约签署的后续贸易。
如买卖马匹、矿产,开通榷场,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等等,都需要时间。
一直到十一月份,范仲淹才算是把整个河北路稍微整理了一下,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被赵祯一道政令,调回了中央。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