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释丘第十 (2/2)
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尔雅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高,陵丘。
[疏]“左高”至“陵丘”释曰:此四者,释丘形左右前后高而名不同也。注“诗云:‘旄丘之葛兮。’”释曰:邶风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诗云:“陟彼阿丘。”)
[疏]“偏高,阿丘”注“诗云:‘陟彼阿丘。’”释曰:谓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后者,名阿丘也。诗云“陟彼阿丘”者,风载驰篇文也。
宛中,宛丘。(宛谓中央隆高。)
[疏]“宛中,宛丘。”注“宛谓中央隆高”释曰:案诗陈风云:“宛丘之上兮。”毛传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李巡、孙炎亦皆云:“中央下。”而郭氏以为中央高者,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为宛丘”作者嫌人不晓,故重辩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从先儒也。
丘背有丘为负丘。(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状如负一丘于背上。)
[疏]“丘背有丘为负丘”释曰:此解宛丘之状也。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负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负丘也。
左泽,定丘。(定,下佞切。)
[疏]“左泽,定丘”释曰:谓丘之东有水泽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宋有泰丘社亡,见史记。)
[疏]“右陵,泰丘”释曰:谓丘之西有大阜者名泰丘。注“宋有大丘社亡,见史记”释曰:案六国年表:“周显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大丘社亡。”是也。宋依丘作社,在宋国于时亡去,故云“大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亩,亩丘。(丘有垄界如田亩。)
[疏]“如亩,亩丘”释曰:李巡曰:“谓丘如田亩曰亩丘。”孙炎云:“方百步。”郭以为田亩之垄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云。诗小雅巷伯云:“杨园之道,猗于亩丘。”是也。
如陵,陵丘。(陵,大阜也。)
[疏]“如陵,陵丘。”注“陵,大阜也”释曰: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释地文也。
丘上有丘为宛丘。(嫌人不了,故重晓之。)陈有宛丘,(今在陈郡陈县。)晋有潜丘,(今在太原晋阳县。)淮南有州黎丘。(今在寿春县。)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说者多以州黎、宛、营为河南,潜敦为河北者。案,此方称天下之名丘,恐此诸丘碌碌未足用当之。殆自别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详其名号、今者所在耳。)丘。
[疏]注“说者”至“在耳”释曰:此郭氏破先儒说天下名丘未当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恐此州黎等五丘碌碌然小耳。史记毛遂入楚谓平原君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相类也。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号所在,今所未详知也。此已上释众丘之名义,故题曰丘也。
望洒而高,岸。(,水边。洒谓深也。视峻而水深者曰岸。,牙。洒,先典切。)
[疏]“望洒而高,岸”释曰:望,视也。,水边也。洒,水深也。言视水边之,其下水深,其高峻者,名岸。诗卫风云:“淇则有岸。”
夷上洒下,不ぞ。(上平坦而下水深者为ぞ。不,发声。ぞ,唇。)
[疏]“夷上洒下,不ぞ”释曰:李巡云:“夷上,平上。洒下,下。故名曰ぞ。”孙炎曰:“平上下,故名曰ぞ。不者,盖衍字。”郭云:“上平坦而下水深者为ぞ。不,发声也。”诗王风葛ぱ云“在河之ぞ”是也。
奥,隈。(今江东呼为浦奥。淮南子曰:“渔者不争隈。”奥,奥。隈,乌回切。)
[疏]“奥,隈”释曰:奥,一名隈也。孙炎云:“隈,水曲中也。”诗卫风云:“瞻彼淇奥。”故此释之也。注淮南子曰:“渔者不争隈。”释曰:案淮南子原道篇云:“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尧角,以封畔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是不争隈之事也。引之以证隈即内深奥之处也。
内为奥,外为隈。(别表里之名。)
[疏]“内”至“为隈”释曰:别表里之名也。孙炎云:“内曲,里也;外曲,表也。”李巡曰:“内近水为奥,其外为鞫。”此句覆释上文“奥,隈”之处也。云“外为隈”者,隈当作鞫,传写误也。诗大雅公刘云:“芮鞫之即。”毛传云:“水之外曰鞫。”然则在水曲,其内名奥,又名隈;其外名鞫,又作坑,音义同。今以奥、隈一事,分为外内之名,故知误也。
毕,堂墙。(今终南山道名毕,其边若堂之墙。)
[疏]“毕,堂墙”释曰:李巡云:“堂墙名,似堂墙曰毕。”郭以毕终南山之道名也,其边之如堂室之墙,言平正也。诗秦风云:“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是也。
重,岸(两累者为岸。重,直龙切。)
[疏]“重,岸”释曰:言两相重累者,亦名岸也。
岸上,浒。(岸上地。浒,音虎。)
[疏]“岸上,浒”释曰: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诗大雅绵篇云“率西水浒”之类也。
坟,大防。(谓是。)
[疏]“坟,大防”释曰:李巡云:“坟谓岸,状如坟墓,名大防也。”诗周南云:“遵彼汝坟。”又释地云“坟莫大于河滨”是也。
为。(谓水边。,音士。)
[疏]“为”释曰:李巡曰:“,一名,谓水边也。”诗秦风云:“所谓伊人,在水之”也。
穷渎,汜。(水无所通者。汜,音似。)
[疏]“穷渎,汜”释曰:谓穷困不通水渎名汜也。亦得名,即释山云:“山<谷卖>无所通,。”郭注云:“所谓穷渎者,虽无所通,与水注川同名。”是也。
谷者,[a137]。(通于谷。[a137],眉。)岸。
[疏]“谷者,[a137]”释曰:谓穷渎汜谷能通于谷者,则别名[a137]也。此已上释岸之名也,故题“岸”
后高,陵丘。
[疏]“左高”至“陵丘”释曰:此四者,释丘形左右前后高而名不同也。注“诗云:‘旄丘之葛兮。’”释曰:邶风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诗云:“陟彼阿丘。”)
[疏]“偏高,阿丘”注“诗云:‘陟彼阿丘。’”释曰:谓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后者,名阿丘也。诗云“陟彼阿丘”者,风载驰篇文也。
宛中,宛丘。(宛谓中央隆高。)
[疏]“宛中,宛丘。”注“宛谓中央隆高”释曰:案诗陈风云:“宛丘之上兮。”毛传云:“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李巡、孙炎亦皆云:“中央下。”而郭氏以为中央高者,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为宛丘”作者嫌人不晓,故重辩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从先儒也。
丘背有丘为负丘。(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状如负一丘于背上。)
[疏]“丘背有丘为负丘”释曰:此解宛丘之状也。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负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负丘也。
左泽,定丘。(定,下佞切。)
[疏]“左泽,定丘”释曰:谓丘之东有水泽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宋有泰丘社亡,见史记。)
[疏]“右陵,泰丘”释曰:谓丘之西有大阜者名泰丘。注“宋有大丘社亡,见史记”释曰:案六国年表:“周显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大丘社亡。”是也。宋依丘作社,在宋国于时亡去,故云“大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亩,亩丘。(丘有垄界如田亩。)
[疏]“如亩,亩丘”释曰:李巡曰:“谓丘如田亩曰亩丘。”孙炎云:“方百步。”郭以为田亩之垄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云。诗小雅巷伯云:“杨园之道,猗于亩丘。”是也。
如陵,陵丘。(陵,大阜也。)
[疏]“如陵,陵丘。”注“陵,大阜也”释曰: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释地文也。
丘上有丘为宛丘。(嫌人不了,故重晓之。)陈有宛丘,(今在陈郡陈县。)晋有潜丘,(今在太原晋阳县。)淮南有州黎丘。(今在寿春县。)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说者多以州黎、宛、营为河南,潜敦为河北者。案,此方称天下之名丘,恐此诸丘碌碌未足用当之。殆自别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详其名号、今者所在耳。)丘。
[疏]注“说者”至“在耳”释曰:此郭氏破先儒说天下名丘未当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恐此州黎等五丘碌碌然小耳。史记毛遂入楚谓平原君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相类也。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号所在,今所未详知也。此已上释众丘之名义,故题曰丘也。
望洒而高,岸。(,水边。洒谓深也。视峻而水深者曰岸。,牙。洒,先典切。)
[疏]“望洒而高,岸”释曰:望,视也。,水边也。洒,水深也。言视水边之,其下水深,其高峻者,名岸。诗卫风云:“淇则有岸。”
夷上洒下,不ぞ。(上平坦而下水深者为ぞ。不,发声。ぞ,唇。)
[疏]“夷上洒下,不ぞ”释曰:李巡云:“夷上,平上。洒下,下。故名曰ぞ。”孙炎曰:“平上下,故名曰ぞ。不者,盖衍字。”郭云:“上平坦而下水深者为ぞ。不,发声也。”诗王风葛ぱ云“在河之ぞ”是也。
奥,隈。(今江东呼为浦奥。淮南子曰:“渔者不争隈。”奥,奥。隈,乌回切。)
[疏]“奥,隈”释曰:奥,一名隈也。孙炎云:“隈,水曲中也。”诗卫风云:“瞻彼淇奥。”故此释之也。注淮南子曰:“渔者不争隈。”释曰:案淮南子原道篇云:“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尧角,以封畔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是不争隈之事也。引之以证隈即内深奥之处也。
内为奥,外为隈。(别表里之名。)
[疏]“内”至“为隈”释曰:别表里之名也。孙炎云:“内曲,里也;外曲,表也。”李巡曰:“内近水为奥,其外为鞫。”此句覆释上文“奥,隈”之处也。云“外为隈”者,隈当作鞫,传写误也。诗大雅公刘云:“芮鞫之即。”毛传云:“水之外曰鞫。”然则在水曲,其内名奥,又名隈;其外名鞫,又作坑,音义同。今以奥、隈一事,分为外内之名,故知误也。
毕,堂墙。(今终南山道名毕,其边若堂之墙。)
[疏]“毕,堂墙”释曰:李巡云:“堂墙名,似堂墙曰毕。”郭以毕终南山之道名也,其边之如堂室之墙,言平正也。诗秦风云:“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是也。
重,岸(两累者为岸。重,直龙切。)
[疏]“重,岸”释曰:言两相重累者,亦名岸也。
岸上,浒。(岸上地。浒,音虎。)
[疏]“岸上,浒”释曰: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诗大雅绵篇云“率西水浒”之类也。
坟,大防。(谓是。)
[疏]“坟,大防”释曰:李巡云:“坟谓岸,状如坟墓,名大防也。”诗周南云:“遵彼汝坟。”又释地云“坟莫大于河滨”是也。
为。(谓水边。,音士。)
[疏]“为”释曰:李巡曰:“,一名,谓水边也。”诗秦风云:“所谓伊人,在水之”也。
穷渎,汜。(水无所通者。汜,音似。)
[疏]“穷渎,汜”释曰:谓穷困不通水渎名汜也。亦得名,即释山云:“山<谷卖>无所通,。”郭注云:“所谓穷渎者,虽无所通,与水注川同名。”是也。
谷者,[a137]。(通于谷。[a137],眉。)岸。
[疏]“谷者,[a137]”释曰:谓穷渎汜谷能通于谷者,则别名[a137]也。此已上释岸之名也,故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