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完朱厚照对报纸内容的概述,唐伯虎对这份报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若有人售卖,且价格适中,他必定会购入一份。
"唐兄,现在你应该明白报纸的作用了。
你是总编,决定报纸上刊载的内容全由你做主。
"
说着,朱厚照在报纸头条位置郑重写下"总编—唐寅"。
唐伯虎听到总编的职责,心中激动不已,他的名字将印在这报纸上,每日被人所见。
那时,他便能名震四海。
"朱贤弟,你真的打算把这个关键的职务交给我吗?"
看着兴奋的唐寅,朱厚照坚定地看着他:"唐兄才情出众,无人能及,总编一职非你莫属。
"
......
唐伯虎的新居在朱厚照的带领下参观过后,他尚未入住。
这些天,他在西山的临时工作室里,废寝忘食地履行总编的职责。
桌上堆积如山的情报和资料,皆由钱宁和张永从锦衣卫和东厂带来。
唐伯虎惊讶于朱厚照的影响力,这些资料就连一般官员都无法触及。
更令唐伯虎震撼的是朱厚照带来的文章。
署名有李东阳、刘健、谢迁、王鏊、王华、张升、毛澄、朱希周、费宏、杨廷和等人。
唐伯虎拿着那叠文章,手止不住地颤抖。
三位阁老,六位状元的文章,每一篇都价值连城。
唐伯虎一度怀疑自己眼花,反复询问朱厚照这些文章的真实性。
在得到朱厚照的再三确认,并且可以用于发表后,唐伯虎几乎疯狂。
这些文章对他人来说难于搜集,但对朱厚照而言,易如反掌。
近期,朝廷重臣都觉察到太子过于积极进取。
退朝时,太子直接守在奉天殿门口,向大臣们索要文章。
诗词歌赋,读书体会,随笔札记,无一不可。
人们相见不再问候是否用餐,而是问太子是否向你索要过文章。
若太子未曾向你索文,你甚至不好意思与人交谈。
因秋闱在即,主考官李东阳成了朱厚照特别关注的对象。
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内阁既神秘又庄重,但朱厚照来去自如,视之为寻常散步。
他不仅向李东阳索求文章,还请教了考试的注意事项,当年的考试心得,以及李东阳最想对考生说的话。
询问间,他手中铅笔飞快地在记事本上划动,令李东阳满腹疑惑。
殿下为何如此关注秋闱,毕竟您无需踏入科举之路。
询问完李东阳,朱厚照又问道,是否介意我把您的见解和文章分享给应试者?
李东阳以为殿下与某位考生有所交情,回顾方才的对话,觉得无妨,便答应了。
结束了对李东阳的“访谈”,朱厚照转向另两位——并非打搅,而是继续他的“访问”。
他先后找到了刘健和谢迁,特别是谢迁,他是成化十一年的科举状元。
自明朝建立以来,状元之位总共不过四十多人,现存者更是屈指可数。
朱厚照一脸敬仰地询问谢迁当年是如何登上科举巅峰的。
谢迁听到朱厚照提起当年的... -->>
听完朱厚照对报纸内容的概述,唐伯虎对这份报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若有人售卖,且价格适中,他必定会购入一份。
"唐兄,现在你应该明白报纸的作用了。
你是总编,决定报纸上刊载的内容全由你做主。
"
说着,朱厚照在报纸头条位置郑重写下"总编—唐寅"。
唐伯虎听到总编的职责,心中激动不已,他的名字将印在这报纸上,每日被人所见。
那时,他便能名震四海。
"朱贤弟,你真的打算把这个关键的职务交给我吗?"
看着兴奋的唐寅,朱厚照坚定地看着他:"唐兄才情出众,无人能及,总编一职非你莫属。
"
......
唐伯虎的新居在朱厚照的带领下参观过后,他尚未入住。
这些天,他在西山的临时工作室里,废寝忘食地履行总编的职责。
桌上堆积如山的情报和资料,皆由钱宁和张永从锦衣卫和东厂带来。
唐伯虎惊讶于朱厚照的影响力,这些资料就连一般官员都无法触及。
更令唐伯虎震撼的是朱厚照带来的文章。
署名有李东阳、刘健、谢迁、王鏊、王华、张升、毛澄、朱希周、费宏、杨廷和等人。
唐伯虎拿着那叠文章,手止不住地颤抖。
三位阁老,六位状元的文章,每一篇都价值连城。
唐伯虎一度怀疑自己眼花,反复询问朱厚照这些文章的真实性。
在得到朱厚照的再三确认,并且可以用于发表后,唐伯虎几乎疯狂。
这些文章对他人来说难于搜集,但对朱厚照而言,易如反掌。
近期,朝廷重臣都觉察到太子过于积极进取。
退朝时,太子直接守在奉天殿门口,向大臣们索要文章。
诗词歌赋,读书体会,随笔札记,无一不可。
人们相见不再问候是否用餐,而是问太子是否向你索要过文章。
若太子未曾向你索文,你甚至不好意思与人交谈。
因秋闱在即,主考官李东阳成了朱厚照特别关注的对象。
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内阁既神秘又庄重,但朱厚照来去自如,视之为寻常散步。
他不仅向李东阳索求文章,还请教了考试的注意事项,当年的考试心得,以及李东阳最想对考生说的话。
询问间,他手中铅笔飞快地在记事本上划动,令李东阳满腹疑惑。
殿下为何如此关注秋闱,毕竟您无需踏入科举之路。
询问完李东阳,朱厚照又问道,是否介意我把您的见解和文章分享给应试者?
李东阳以为殿下与某位考生有所交情,回顾方才的对话,觉得无妨,便答应了。
结束了对李东阳的“访谈”,朱厚照转向另两位——并非打搅,而是继续他的“访问”。
他先后找到了刘健和谢迁,特别是谢迁,他是成化十一年的科举状元。
自明朝建立以来,状元之位总共不过四十多人,现存者更是屈指可数。
朱厚照一脸敬仰地询问谢迁当年是如何登上科举巅峰的。
谢迁听到朱厚照提起当年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