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重生之东汉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先是匈奴遣使朝贡,后卢芳降汉迁入高柳,刘秀为着江山一统,依着先时承诺封其为代王,被恩准其二月进京朝拜,本是欢喜之事,奈何卢芳不那么信任刘秀,带兵从北出发欲来洛阳,走到了昌平被发现,刘秀恼怒,下诏令其返回,日后再来进朝。【百度搜索.会员登入】卢芳只得原路返回,却是心虚很,就怕得了彭宠身死族灭下场,恐惧之下,带着部众再次反叛,连连攻城,恰逢此时匈奴一心支持汉匈和好老单于暴亡,他长子继位,正是需要立威之时,又是年轻气盛,乘着这次机会,撕毁和书,再次兴兵,两方配合,又因着之前他们投降,刘秀已经招景丹回京,这会也行到了半路,他在边地抗击匈奴这么些年,威望甚重,没有他在,这些因素都凑到了一起,汉军节节败退,连失要地,一时间形势似又紧张起来。
言而无信!刘秀气摔了战报,那些失地都是景丹费了许多兵力部署才一点一点打下来,如今就这么轻易得丢了,且他做了诸多准备欲行大事,又出了差错,让他如何不气恼!在朝堂上就怒言要亲征匈奴、踏平草原,却被不少人阻拦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毕竟皇帝总招刺客,且国家刚刚步入正轨,百废待兴,实不宜再大动干戈。那上任不久大司徒便是言辞激烈,还有那位先前就曾阻止他亲征陇地郭宪见皇帝不听众人直言,气脸色涨红,直接装病昏倒,醒来连礼都未行,便径自下殿离去。
大殿上刚还吵吵囔囔众臣们,一时傻眼都不吵了,这位是以胆大诤言出名,可,可,可这也太嚣张了吧?!便都拿眼瞄着皇帝,陛下如今是越来越专行独断了,行事也比先时多了太多锋利,众人心中是直打鼓啊。
刘秀望着那大步离去身影,脸色青白过后,才是摸着胡子扯出平日里温和笑容,“尝闻关东献觥郭子横,竟不虚也。如此,便依众卿之言,朕不亲征便是。”事实上没人比他更期望边境早日平定,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国家实在不宜再大动干戈,他也不过是一时气话,踏平匈奴?他根本没有那个财力,何况匈奴最擅长能打就打,打不过就求和。
退朝唱令响起,刘秀起身离席,转头瞬间便是铁青了脸,大步离殿。景丹实是在边地经营太久了,哪怕知道他无贰心,否则自己都让他带了家小、他却在第三年让长子、次子以求学为名送回了洛阳,对他派去人也是礼遇,然这样放权,还是让刘秀心中不快,似是有什么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只冒匈奴部落很多且分散,造成边境战线拉得很长,兵力本就不足,要不然也不至于现在还在和匈奴来往,且景丹在边境军民中有威望,然另派他人前往,一时半会不熟悉战情和作战方法,最主要是没有兵心民心,稳定不住局面,战事越长于自己也就越不利。
估算着景丹兵力财力和匈奴这些年情况,刘秀以为最多两年,景丹还是能把匈奴再次打服,为了早日平定边地、给自己欲行之事创造稳定边界条件,刘秀压下自己猜度和心中不适,这才让景丹回了边地,只坐在皇帝宝座之上越久,疑心病越重,还是派了南阳出身马成前往,与景丹互成犄角,同抗匈奴。
自己原本打算也只能先视战况而定。一场可以影响国家命运走向政策施行,绝对不是一个有为之君头脑一发热,今天想到明天就施行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先前每年几次颁发释囚令、释奴令,以及对颍川、东郡、南阳等地暴民之乱态度都是昭示,如今刘秀已经迅速收了武将权重用文吏,武退文进,打压宗室,能站在朝堂、能在地方有一定分量人都不是傻子,况且有王莽王田令在前,多少能隐隐猜到他要做什么,只是他们也未必就能猜到刘秀当真就会很快动手,且一点点抗衡争取,是决计不会把已经到嘴肥肉再吐出,如今匈奴再乱,他们反倒松了口气,只是也知道这只是一时,只要皇帝心中还有那个想法,他们就甭想着过安稳日子,那他们也就不会让皇帝有好日子过。
他们在看刘秀动作,刘秀也再看他们反应。他收了武将兵权,让他们回家安养,但是他一直对文吏颇为严格甚至苛刻,但对着武将就是很宽和了,且逢大事,依然会诏贾复、朱祐、耿弇、邓晨想商,听不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会让武将们在大朝会之时以列侯身份上朝听政,藩国所进献宝物钱财他几乎都是先分赏这些人,更是常常亲临他们府上做客,打无异是情意牌,倒是没人给他特特惹出大事,只是让刘秀极为郁闷事,这些人打了这么些年战,家中获得赏赐、战利以及原本祖产确实丰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同吴汉、祭遵那般拦着自己家人不让置地,更多是,他们将这些钱财都变成了土地,留给子孙确实比钱财好得多,这是国人千百年来形成习惯和心理,怎么可能因为皇帝变了就更改?
郭宪在自己院中独站了两个时辰,才回书房提笔起书,他没上过战场,但朝中越发诡异气氛让他这般文士都能感觉到凛冽杀伐扑面欲来气息,且他看陛下是真不肯退却、越来越独断,为官不易啊!国家安定,本是他一生期望所见之事,只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是陛下不听人言,独断专行,欲将大汉再次推入险地,非他不忠!不如归去啊!
看着郭宪因病请辞归乡奏疏... -->>
(.)
先是匈奴遣使朝贡,后卢芳降汉迁入高柳,刘秀为着江山一统,依着先时承诺封其为代王,被恩准其二月进京朝拜,本是欢喜之事,奈何卢芳不那么信任刘秀,带兵从北出发欲来洛阳,走到了昌平被发现,刘秀恼怒,下诏令其返回,日后再来进朝。【百度搜索.会员登入】卢芳只得原路返回,却是心虚很,就怕得了彭宠身死族灭下场,恐惧之下,带着部众再次反叛,连连攻城,恰逢此时匈奴一心支持汉匈和好老单于暴亡,他长子继位,正是需要立威之时,又是年轻气盛,乘着这次机会,撕毁和书,再次兴兵,两方配合,又因着之前他们投降,刘秀已经招景丹回京,这会也行到了半路,他在边地抗击匈奴这么些年,威望甚重,没有他在,这些因素都凑到了一起,汉军节节败退,连失要地,一时间形势似又紧张起来。
言而无信!刘秀气摔了战报,那些失地都是景丹费了许多兵力部署才一点一点打下来,如今就这么轻易得丢了,且他做了诸多准备欲行大事,又出了差错,让他如何不气恼!在朝堂上就怒言要亲征匈奴、踏平草原,却被不少人阻拦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毕竟皇帝总招刺客,且国家刚刚步入正轨,百废待兴,实不宜再大动干戈。那上任不久大司徒便是言辞激烈,还有那位先前就曾阻止他亲征陇地郭宪见皇帝不听众人直言,气脸色涨红,直接装病昏倒,醒来连礼都未行,便径自下殿离去。
大殿上刚还吵吵囔囔众臣们,一时傻眼都不吵了,这位是以胆大诤言出名,可,可,可这也太嚣张了吧?!便都拿眼瞄着皇帝,陛下如今是越来越专行独断了,行事也比先时多了太多锋利,众人心中是直打鼓啊。
刘秀望着那大步离去身影,脸色青白过后,才是摸着胡子扯出平日里温和笑容,“尝闻关东献觥郭子横,竟不虚也。如此,便依众卿之言,朕不亲征便是。”事实上没人比他更期望边境早日平定,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国家实在不宜再大动干戈,他也不过是一时气话,踏平匈奴?他根本没有那个财力,何况匈奴最擅长能打就打,打不过就求和。
退朝唱令响起,刘秀起身离席,转头瞬间便是铁青了脸,大步离殿。景丹实是在边地经营太久了,哪怕知道他无贰心,否则自己都让他带了家小、他却在第三年让长子、次子以求学为名送回了洛阳,对他派去人也是礼遇,然这样放权,还是让刘秀心中不快,似是有什么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只冒匈奴部落很多且分散,造成边境战线拉得很长,兵力本就不足,要不然也不至于现在还在和匈奴来往,且景丹在边境军民中有威望,然另派他人前往,一时半会不熟悉战情和作战方法,最主要是没有兵心民心,稳定不住局面,战事越长于自己也就越不利。
估算着景丹兵力财力和匈奴这些年情况,刘秀以为最多两年,景丹还是能把匈奴再次打服,为了早日平定边地、给自己欲行之事创造稳定边界条件,刘秀压下自己猜度和心中不适,这才让景丹回了边地,只坐在皇帝宝座之上越久,疑心病越重,还是派了南阳出身马成前往,与景丹互成犄角,同抗匈奴。
自己原本打算也只能先视战况而定。一场可以影响国家命运走向政策施行,绝对不是一个有为之君头脑一发热,今天想到明天就施行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先前每年几次颁发释囚令、释奴令,以及对颍川、东郡、南阳等地暴民之乱态度都是昭示,如今刘秀已经迅速收了武将权重用文吏,武退文进,打压宗室,能站在朝堂、能在地方有一定分量人都不是傻子,况且有王莽王田令在前,多少能隐隐猜到他要做什么,只是他们也未必就能猜到刘秀当真就会很快动手,且一点点抗衡争取,是决计不会把已经到嘴肥肉再吐出,如今匈奴再乱,他们反倒松了口气,只是也知道这只是一时,只要皇帝心中还有那个想法,他们就甭想着过安稳日子,那他们也就不会让皇帝有好日子过。
他们在看刘秀动作,刘秀也再看他们反应。他收了武将兵权,让他们回家安养,但是他一直对文吏颇为严格甚至苛刻,但对着武将就是很宽和了,且逢大事,依然会诏贾复、朱祐、耿弇、邓晨想商,听不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会让武将们在大朝会之时以列侯身份上朝听政,藩国所进献宝物钱财他几乎都是先分赏这些人,更是常常亲临他们府上做客,打无异是情意牌,倒是没人给他特特惹出大事,只是让刘秀极为郁闷事,这些人打了这么些年战,家中获得赏赐、战利以及原本祖产确实丰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同吴汉、祭遵那般拦着自己家人不让置地,更多是,他们将这些钱财都变成了土地,留给子孙确实比钱财好得多,这是国人千百年来形成习惯和心理,怎么可能因为皇帝变了就更改?
郭宪在自己院中独站了两个时辰,才回书房提笔起书,他没上过战场,但朝中越发诡异气氛让他这般文士都能感觉到凛冽杀伐扑面欲来气息,且他看陛下是真不肯退却、越来越独断,为官不易啊!国家安定,本是他一生期望所见之事,只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是陛下不听人言,独断专行,欲将大汉再次推入险地,非他不忠!不如归去啊!
看着郭宪因病请辞归乡奏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