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没时间了快上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路偏师——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自磁州固镇路赴潞州,以镇宁军节度使郭崇副之;河中节度使王彦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以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可都是一路北上,早早控制了忻州的。
没错,晋阳是契丹人非救不可的,这和他们的战略有关。而对方要救晋阳,不拔掉忻州的话,他们连南下都做不到。周朝派了重兵驻忻州,目的便是守住忻州,阻击契丹援军,避免他们威胁晋阳的围城部队。
自五代以来,契丹一直没有放弃向南扩张,侵蚀中原王朝的企图,这么多年,他们干得也不错。
在东线,他们攻占了幽云十六州,从河北打开了汉人核心地区的门户。在西线,他们扶持北汉割据晋阳等地,从这里高屋建瓴俯视整个河东地区,如果顺利南下便可饮马黄河,直逼中原腹地。
从战略上来看,契丹人已经打开了通往中原的两条路,而且尽占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同样,从战略上来说,晋阳对辽国非常重要,他们就算正值内乱,而且之前损失了一大波精兵也要派人来救晋阳。
问题是,契丹人并不怎么善于攻城,连守城也不行。虽然说契丹人进入河北地区后,其实已不能算是纯粹的游牧民族,而是处于半牧半耕的状态,连畜牧也很盛行,他们学到了很多农耕国家的东西。不过汉人善于经营发挥城市的军事作用,他们在这方面似乎并不注重。
连上北汉的降军,忻州已经有了三万多人将近四万的规模,符彦卿还没完没了的派人来晋阳报信,要求援兵。这货要不是国丈加大军头,赵昆早派人把他拿下去砍了。
符彦卿的任务目标很清楚,便是驻守忻州等地,堵住契丹援军救晋阳。干这种事其实最轻松不过,就算正面干不过,消极防御总会吧?哪怕野战打不赢,只要卖力经营防务,对方以骑兵为主的部队也别想拿忻州有办法。这么一来,周军牢牢钉在忻州,对方别想顺利从这里过去。
忻州的情况可不是潞州那种只剩一座孤城,能被对方绕过的局面。巴公原之战以后,赵昆就给两路偏师下了命令,急速北上,在溃兵到达之前拿下忻州,最好能抢占沂口。由于忻州之前防御薄弱,周军来的时候忻州守将投诚,周军很容易控制了这片区域,并非只有一座孤城。
倘若只有一座孤城的话,死守忻州就是个笑话——这么多人马(将近四万人)粮食不够吃,守城人太多,反而起不到要紧的作用。所以要么出去野战,野战打不赢契丹的话,主力就可以往回撤了。
这种情况下,担心野战打不赢对方,要援兵还可以理解。
问题是,沂口可是在周军的控制之下。忻口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被围,死战突围,一路逃奔到此地才得以脱险。大难不死,刘邦十分高兴,就把这个地方取名“忻口”,意思就是很高兴的口子。
忻州号称晋北锁钥,自古以来忻、代盆地就是是北方进入晋阳地区的要道。而忻、代两地之间又有群岭阻隔难以翻越;唯有忻口镇前面有两处交通孔道可以通行,险要的孔道,就是忻州地区往北的主要道路。
周军占领忻口,派兵阻塞就近的两个孔道,对方南下的道路已经被彻底堵死。契丹人南下又怎么样,周军只要卡住忻口镇的两处险要,他们过不来就是过不来。
于此相反,那种忻口的周军具有主动权。如果对方的兵力不多的话,周军完全可以北上。反正山地作战,契丹人的骑兵发挥不出来,周军完全可以尝试收复代州,最好把雁门关控制在手里。
但是符彦卿没有任何北上的意思。他只是在军报中叫苦连天,要求增援,甚至连在忻州囤积重兵会对周军脆弱的后勤造成更大的压力都不考虑。
如果换了个大将,赵昆早就把他免职了。可符彦卿不仅早就封王,女儿马上就要封皇后,兄弟儿子无一不是掌兵大将,符家根本就是一个五代时期的军中门阀……
赵昆可以依仗着自己地底牌,无视诛杀大将后造成别的武将产生兔死狐悲的抵触情绪。奈何符家是一等一的军头世家,符彦卿又是国丈。在他下定决心清洗武将势力,尤其是地方藩镇之前,他不能把这老头子怎么样。
————————————
被派往忻州的是张永德,禁军中一等一的实权人物。也就是这个级别的人去了才有用,不然魏王符彦卿根本没人管的了,一般的高级将领都不敢扎刺的。
张永德是殿前都指挥使、禁军实权派人物,而且名声很好。五代的许多大将都有毛病,不是贪财好色就是酗酒打骂士卒,还有的顶着“不义”之类的名声,或者嗜杀……但手握重权的张永德身上反而很难发现有明显的缺点。
这种家伙简直是个皇位接班人,有人望有实权有名声,说实话,赵昆对他也不放心,但是他不怕张永德造反。倘若是赵匡胤,还有在低武顶峰位面爆种的可能性,毕竟是钦点的天子,张永德则没有这个优势。他敢造反的话,第二天之前就会被赵昆的炎爆术送去阴间称王。
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你有军队,我有魔法,如今的赵昆基本上可以横行无忌。
而张永德也没有辜负赵昆的希望。他去得快,回来的也快,来回只用了半个月,就击败辽军,带着大军回来了,只在忻州留下几千人继续守卫。
这时候,围攻晋阳城的战斗已经停止了,周军围而不攻,正在观望。蚁附这种无脑爬墙的攻城战术并不太好用,伤亡太大……可是仔细想想,难道有别的办法吗?挖地道这等所谓的奇谋妙术,在常年的战争中都用滥了,守城的也懂得防范,根本起不到作用。(未完待续。)
两路偏师——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自磁州固镇路赴潞州,以镇宁军节度使郭崇副之;河中节度使王彦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以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可都是一路北上,早早控制了忻州的。
没错,晋阳是契丹人非救不可的,这和他们的战略有关。而对方要救晋阳,不拔掉忻州的话,他们连南下都做不到。周朝派了重兵驻忻州,目的便是守住忻州,阻击契丹援军,避免他们威胁晋阳的围城部队。
自五代以来,契丹一直没有放弃向南扩张,侵蚀中原王朝的企图,这么多年,他们干得也不错。
在东线,他们攻占了幽云十六州,从河北打开了汉人核心地区的门户。在西线,他们扶持北汉割据晋阳等地,从这里高屋建瓴俯视整个河东地区,如果顺利南下便可饮马黄河,直逼中原腹地。
从战略上来看,契丹人已经打开了通往中原的两条路,而且尽占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同样,从战略上来说,晋阳对辽国非常重要,他们就算正值内乱,而且之前损失了一大波精兵也要派人来救晋阳。
问题是,契丹人并不怎么善于攻城,连守城也不行。虽然说契丹人进入河北地区后,其实已不能算是纯粹的游牧民族,而是处于半牧半耕的状态,连畜牧也很盛行,他们学到了很多农耕国家的东西。不过汉人善于经营发挥城市的军事作用,他们在这方面似乎并不注重。
连上北汉的降军,忻州已经有了三万多人将近四万的规模,符彦卿还没完没了的派人来晋阳报信,要求援兵。这货要不是国丈加大军头,赵昆早派人把他拿下去砍了。
符彦卿的任务目标很清楚,便是驻守忻州等地,堵住契丹援军救晋阳。干这种事其实最轻松不过,就算正面干不过,消极防御总会吧?哪怕野战打不赢,只要卖力经营防务,对方以骑兵为主的部队也别想拿忻州有办法。这么一来,周军牢牢钉在忻州,对方别想顺利从这里过去。
忻州的情况可不是潞州那种只剩一座孤城,能被对方绕过的局面。巴公原之战以后,赵昆就给两路偏师下了命令,急速北上,在溃兵到达之前拿下忻州,最好能抢占沂口。由于忻州之前防御薄弱,周军来的时候忻州守将投诚,周军很容易控制了这片区域,并非只有一座孤城。
倘若只有一座孤城的话,死守忻州就是个笑话——这么多人马(将近四万人)粮食不够吃,守城人太多,反而起不到要紧的作用。所以要么出去野战,野战打不赢契丹的话,主力就可以往回撤了。
这种情况下,担心野战打不赢对方,要援兵还可以理解。
问题是,沂口可是在周军的控制之下。忻口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被围,死战突围,一路逃奔到此地才得以脱险。大难不死,刘邦十分高兴,就把这个地方取名“忻口”,意思就是很高兴的口子。
忻州号称晋北锁钥,自古以来忻、代盆地就是是北方进入晋阳地区的要道。而忻、代两地之间又有群岭阻隔难以翻越;唯有忻口镇前面有两处交通孔道可以通行,险要的孔道,就是忻州地区往北的主要道路。
周军占领忻口,派兵阻塞就近的两个孔道,对方南下的道路已经被彻底堵死。契丹人南下又怎么样,周军只要卡住忻口镇的两处险要,他们过不来就是过不来。
于此相反,那种忻口的周军具有主动权。如果对方的兵力不多的话,周军完全可以北上。反正山地作战,契丹人的骑兵发挥不出来,周军完全可以尝试收复代州,最好把雁门关控制在手里。
但是符彦卿没有任何北上的意思。他只是在军报中叫苦连天,要求增援,甚至连在忻州囤积重兵会对周军脆弱的后勤造成更大的压力都不考虑。
如果换了个大将,赵昆早就把他免职了。可符彦卿不仅早就封王,女儿马上就要封皇后,兄弟儿子无一不是掌兵大将,符家根本就是一个五代时期的军中门阀……
赵昆可以依仗着自己地底牌,无视诛杀大将后造成别的武将产生兔死狐悲的抵触情绪。奈何符家是一等一的军头世家,符彦卿又是国丈。在他下定决心清洗武将势力,尤其是地方藩镇之前,他不能把这老头子怎么样。
————————————
被派往忻州的是张永德,禁军中一等一的实权人物。也就是这个级别的人去了才有用,不然魏王符彦卿根本没人管的了,一般的高级将领都不敢扎刺的。
张永德是殿前都指挥使、禁军实权派人物,而且名声很好。五代的许多大将都有毛病,不是贪财好色就是酗酒打骂士卒,还有的顶着“不义”之类的名声,或者嗜杀……但手握重权的张永德身上反而很难发现有明显的缺点。
这种家伙简直是个皇位接班人,有人望有实权有名声,说实话,赵昆对他也不放心,但是他不怕张永德造反。倘若是赵匡胤,还有在低武顶峰位面爆种的可能性,毕竟是钦点的天子,张永德则没有这个优势。他敢造反的话,第二天之前就会被赵昆的炎爆术送去阴间称王。
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你有军队,我有魔法,如今的赵昆基本上可以横行无忌。
而张永德也没有辜负赵昆的希望。他去得快,回来的也快,来回只用了半个月,就击败辽军,带着大军回来了,只在忻州留下几千人继续守卫。
这时候,围攻晋阳城的战斗已经停止了,周军围而不攻,正在观望。蚁附这种无脑爬墙的攻城战术并不太好用,伤亡太大……可是仔细想想,难道有别的办法吗?挖地道这等所谓的奇谋妙术,在常年的战争中都用滥了,守城的也懂得防范,根本起不到作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