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年的冬天不算冷,但回到村子里依旧感到寒气渗人。炊烟从农户家的烟囱里袅袅而出,在冬日的田野上空轻描淡写地画着一幅朦胧画。老屋的烟囱像是当年爷爷的旱烟嘴儿,只要冒着烟就是好的,人在,烟火不灭。我知道,母亲早就在灶台前忙活了。以往回来,都会看到父亲坐在灶膛前烧火,这次却是母亲把上把下一个人在做饭。招呼了母亲,就问父亲去哪儿了。
“在屋后挖山药地,沤肥呢。”母亲看到我们回来特别开心。
走到屋后,大声喊着父亲,父亲的声音嗡嗡的,像从远处传来。要不是“腾”地飞出一滩土,还真看不到父亲在哪里。父亲站在一人高一人宽的的土坑里,佝偻着腰挖着土,只有个藏蓝色的帽子顶露在外面,那帽子顶随着身子的起伏忽隐忽现。
走到近前,父亲扬起头,招呼到:“家来啦,快到屋里去,这里冷,还臭烘烘的。”我没有走,父亲用那肿得像高粱馒头似的冻疮手,把湿漉漉的还结着霜花的稻草一层层铺在坑里,边铺身子边一点点后退。到了坑边,父亲艰难地转过身子,一手扶着坑沿,一手撑着铁锹,趴在地上,缓缓地将有些肥胖身子“游”上岸。我忙伸手去拉,父亲却自个儿站了起来。
“红儿,你快家去,我在浇点粪水,把土填上就家去,外头冷。”父亲用衣袖擦了擦满脸的汗水,一脸皱纹,一脸慈祥。我鼻子一酸,不忍看父亲这么劳累。
“父,别弄了,家去吃饭吧。以后别种山药了,山药难种,难挖,太费事,要吃市场有卖的。”我强忍心中的内疚跟父亲说。
“市场卖的是外地山药,哪有家里种的好吃啊,家里长的山药不用农药、化肥,山药煨起来又烂又粉,才好吃呢!”父亲准备浇粪水,我只得回屋。寒风中,父亲一身沾着泥土的旧衣裤,一顶发白发灰的藏青蓝单帽,专心致志挥舞着长舀子,空气中有刺鼻的臭味袭来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我从来没有这么细细地去观察一下我的父亲,也很少跟父亲好好地谈谈心,总是不愿意去写一写我的父亲。
是的,我很多次用文字叙写我的母亲,讲述母亲带给我的爱和感动。对于父亲,几乎很少提及。父亲在我的心中似乎不及母亲那般牵挂和亲近,从心底里有那么一点点因敬畏而产生的距离。虽然,我知道一直以来,他对我这个女儿要比对儿子更偏爱一点,或者更信赖一点,更说得上话。而我,却跟父亲见面得很少,真正坐在一起深入交谈的时间更少。或许因为母亲三天两头来送蔬菜,看见得多,说话的机会多,也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父亲的近况,于是也懒得回去,跟父亲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北方徐州煤矿工作,每年难得在一起几天,难免有一点生疏。记忆中,父亲每过半年就会寄钱回来,这是我们最期盼的日子。父亲不在家,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劳动力少,公分少,每年生产队“分红”家里总是透支,为工分不足粮草钱而另外付钱。父亲在矿上辛苦挖煤的钱补贴了家用,每次父亲寄钱回来,母亲都要给单过的爷爷奶奶送去一点。那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都是从母亲的嘴里和脸上的笑容里读懂父亲对于这个家的重要。
父亲是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很唯心,很迷信。别人来借钱不敢不借的,哪怕再没有也要凑点,生怕别人怀恨在心,背地咒骂。于是,每当父亲从矿上回来,就会有乡邻来借钱,借东西。母亲给父亲算命,说父亲是“唐僧肉”人人都爱欺负,而母亲属猴,这一辈子成了保护唐僧的“孙猴子”记忆中,也有几件事情比较清晰,让我对父亲既爱又怕。
有一年春节父亲回来过年,带回来徐州的“小孩酥”还有一些青苹果,那个时代,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绝对是奢侈品。父亲丢给我们两块酥糖,就把东西锁进箱子里,说是留着过年吃。头一回看到“小孩酥”我们并不急于吃掉,而是揣在手里,到村里的小伙伴跟前炫耀了一番,引得他们眼里发光,直咽口水。当着小伙伴的面,拨开软软的花糖纸,露出一个小孩形的糖块,大家依次看一看,闻一闻,然后在大家瞪出血丝的眼睛前,把整块酥糖扔进嘴里,夸张地嚼,一脸地陶醉,再使劲地咂嘴。那酥糖真是好吃!甜味唤醒每一个味蕾,那种香酥叫舌头也不知所措。我们的表演和炫耀引得邻居家的“鸭子”(邻居家抱回来“压头”的小女孩)“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飞快地跑回家,拉着她妈来到我家讨酥糖吃。父亲知道了,不假思索打开箱子,当着我们的面给了“鸭子”一下把酥糖,把我和哥哥急得直跺脚,恨不得扑过去从“鸭子”手里抢回来那些美味的酥糖。在父亲威严的眼神下,我们只得看着“鸭子”乐颠颠地回去了,她那两条晃荡的羊角辫着抽在我们心里,又痒又疼。更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父亲把剩下不多的糖又拿出来,让我们给看过我们显摆的其他几个孩子每人送去两颗。我和哥哥捂住酥糖袋子头摇得像拨浪鼓。父亲不紧不慢地说:“谁叫你们显眼目的(方言里把“显摆”“炫耀”说成“显眼目”),显了眼目又不给人家吃,人家回去跟大人一说,多难为情啊!赶快去送!”父亲坚定的眼神里射出不可抗拒的威力,我和哥哥只得撅着嘴,椭着屁股,怏怏地给别人去送自己难得吃到的酥糖。... -->>
今年的冬天不算冷,但回到村子里依旧感到寒气渗人。炊烟从农户家的烟囱里袅袅而出,在冬日的田野上空轻描淡写地画着一幅朦胧画。老屋的烟囱像是当年爷爷的旱烟嘴儿,只要冒着烟就是好的,人在,烟火不灭。我知道,母亲早就在灶台前忙活了。以往回来,都会看到父亲坐在灶膛前烧火,这次却是母亲把上把下一个人在做饭。招呼了母亲,就问父亲去哪儿了。
“在屋后挖山药地,沤肥呢。”母亲看到我们回来特别开心。
走到屋后,大声喊着父亲,父亲的声音嗡嗡的,像从远处传来。要不是“腾”地飞出一滩土,还真看不到父亲在哪里。父亲站在一人高一人宽的的土坑里,佝偻着腰挖着土,只有个藏蓝色的帽子顶露在外面,那帽子顶随着身子的起伏忽隐忽现。
走到近前,父亲扬起头,招呼到:“家来啦,快到屋里去,这里冷,还臭烘烘的。”我没有走,父亲用那肿得像高粱馒头似的冻疮手,把湿漉漉的还结着霜花的稻草一层层铺在坑里,边铺身子边一点点后退。到了坑边,父亲艰难地转过身子,一手扶着坑沿,一手撑着铁锹,趴在地上,缓缓地将有些肥胖身子“游”上岸。我忙伸手去拉,父亲却自个儿站了起来。
“红儿,你快家去,我在浇点粪水,把土填上就家去,外头冷。”父亲用衣袖擦了擦满脸的汗水,一脸皱纹,一脸慈祥。我鼻子一酸,不忍看父亲这么劳累。
“父,别弄了,家去吃饭吧。以后别种山药了,山药难种,难挖,太费事,要吃市场有卖的。”我强忍心中的内疚跟父亲说。
“市场卖的是外地山药,哪有家里种的好吃啊,家里长的山药不用农药、化肥,山药煨起来又烂又粉,才好吃呢!”父亲准备浇粪水,我只得回屋。寒风中,父亲一身沾着泥土的旧衣裤,一顶发白发灰的藏青蓝单帽,专心致志挥舞着长舀子,空气中有刺鼻的臭味袭来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我从来没有这么细细地去观察一下我的父亲,也很少跟父亲好好地谈谈心,总是不愿意去写一写我的父亲。
是的,我很多次用文字叙写我的母亲,讲述母亲带给我的爱和感动。对于父亲,几乎很少提及。父亲在我的心中似乎不及母亲那般牵挂和亲近,从心底里有那么一点点因敬畏而产生的距离。虽然,我知道一直以来,他对我这个女儿要比对儿子更偏爱一点,或者更信赖一点,更说得上话。而我,却跟父亲见面得很少,真正坐在一起深入交谈的时间更少。或许因为母亲三天两头来送蔬菜,看见得多,说话的机会多,也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父亲的近况,于是也懒得回去,跟父亲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北方徐州煤矿工作,每年难得在一起几天,难免有一点生疏。记忆中,父亲每过半年就会寄钱回来,这是我们最期盼的日子。父亲不在家,母亲带着我和哥哥,劳动力少,公分少,每年生产队“分红”家里总是透支,为工分不足粮草钱而另外付钱。父亲在矿上辛苦挖煤的钱补贴了家用,每次父亲寄钱回来,母亲都要给单过的爷爷奶奶送去一点。那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都是从母亲的嘴里和脸上的笑容里读懂父亲对于这个家的重要。
父亲是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很唯心,很迷信。别人来借钱不敢不借的,哪怕再没有也要凑点,生怕别人怀恨在心,背地咒骂。于是,每当父亲从矿上回来,就会有乡邻来借钱,借东西。母亲给父亲算命,说父亲是“唐僧肉”人人都爱欺负,而母亲属猴,这一辈子成了保护唐僧的“孙猴子”记忆中,也有几件事情比较清晰,让我对父亲既爱又怕。
有一年春节父亲回来过年,带回来徐州的“小孩酥”还有一些青苹果,那个时代,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绝对是奢侈品。父亲丢给我们两块酥糖,就把东西锁进箱子里,说是留着过年吃。头一回看到“小孩酥”我们并不急于吃掉,而是揣在手里,到村里的小伙伴跟前炫耀了一番,引得他们眼里发光,直咽口水。当着小伙伴的面,拨开软软的花糖纸,露出一个小孩形的糖块,大家依次看一看,闻一闻,然后在大家瞪出血丝的眼睛前,把整块酥糖扔进嘴里,夸张地嚼,一脸地陶醉,再使劲地咂嘴。那酥糖真是好吃!甜味唤醒每一个味蕾,那种香酥叫舌头也不知所措。我们的表演和炫耀引得邻居家的“鸭子”(邻居家抱回来“压头”的小女孩)“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飞快地跑回家,拉着她妈来到我家讨酥糖吃。父亲知道了,不假思索打开箱子,当着我们的面给了“鸭子”一下把酥糖,把我和哥哥急得直跺脚,恨不得扑过去从“鸭子”手里抢回来那些美味的酥糖。在父亲威严的眼神下,我们只得看着“鸭子”乐颠颠地回去了,她那两条晃荡的羊角辫着抽在我们心里,又痒又疼。更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父亲把剩下不多的糖又拿出来,让我们给看过我们显摆的其他几个孩子每人送去两颗。我和哥哥捂住酥糖袋子头摇得像拨浪鼓。父亲不紧不慢地说:“谁叫你们显眼目的(方言里把“显摆”“炫耀”说成“显眼目”),显了眼目又不给人家吃,人家回去跟大人一说,多难为情啊!赶快去送!”父亲坚定的眼神里射出不可抗拒的威力,我和哥哥只得撅着嘴,椭着屁股,怏怏地给别人去送自己难得吃到的酥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