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断金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宗教是与人类后期历史结伴而行的,而中华民族的儒教思想却与宗教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自成于西蜀的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教,后来在李唐从印度传入佛教,又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传入伊斯兰教,再后来又从亚细亚传入了基督教。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被宗教征服的民族之一。这样,中华民族就免去了像中世纪欧洲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所演绎的那般不堪回首的黑暗。这是一种幸运,而这种幸运,却正是基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儒学思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民族之一。先秦的百家争鸣,让儒家的孔孟脱颖而出。他们的忠、孝、礼、智、信的思想不仅打动了百姓,而且取悦了皇帝。作为治于人者,他们认为这应该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作为治人者,他们认为这样更利于他们的统治。特别是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更为儒学在中华民族的思想统治方面铺平了道路。
查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字,可以发现,它就是一条以儒学思想为统帅的文学发展的长河。西周诗经,先秦散文、秦汉乐府、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再加上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就是这条长河汩汩流淌,接踵衍生的漩涡。显然,这些文字的操纵者应该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主力军的。但正是这些饱学儒家学说的士大夫们在和宗教做着殊死的搏斗。早在东汉时期,思想家桓谭就在新论祛蔽中写道:“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王充的论衡中有洋洋洒洒的“无鬼”之论。南北朝时代,范缜更是写下了震古烁今的神灭论。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对宗教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就是那些没落儒生笔下的和尚也是西游记中昏庸无能的唐僧和白蛇传中不食人间烟火而毫无情感可言的法海。至于道士呢?则是头戴道冠,身披道袍,手持木剑,装神弄鬼的家伙。难怪封建社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训诫,我想这里的“万般”当然包括那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宗教,而这里的所读之“书”当然指孔孟的圣贤之书了。所以“书中有千钟粟,书中有颜如玉,书中有黄金屋”当然就被视为金玉良言了。
任何宗教所倡导的无非类似于道家的“无为而治”淡泊名利,平等博爱。这以孔孟的“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是大相径庭的。这正如水中有大鱼,就必然有小鱼,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沫”无疑是这个乾坤中不可颠覆的生态法则。儒学是想用“仁道”的积极精神来改变这种生态法则,而宗教则是企图通过修行来改变这种生态法则,显然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自然,崇尚积极进取的儒学比逃避世俗的宗教更能吸引炎黄子孙的心灵了。
这里谈到了宗教逃避世俗的特点,人们不禁要想到旷世奇才诸葛亮、陶渊明,他们都逃避过世俗,都当过隐士,这是他们以图无欲无求,而向宗教靠拢的一种表现。究其时势,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能是宗教势力强于儒学的时候,然而只要略知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中国国力最弱的时代。前者当得到刘备的三顾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出山,大展其儒学之谋略了,这不能不说是他对宗教的一种抗争;而后者则是因为仕途不畅,儒学方面受挫使然,在他的桃花源记里,我们分明看出了他深深地知道他的祈求是绝对无果的,这也不能不说这是他对宗教的一种否定。
中华民族的历史实际上是一段宗教屈服于儒学的历史。以宗教信仰为依托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就应该是最好的佐证。视儒学为经典的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臣服在任何一股宗教潮流之中的。
宗教是与人类后期历史结伴而行的,而中华民族的儒教思想却与宗教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自成于西蜀的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教,后来在李唐从印度传入佛教,又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传入伊斯兰教,再后来又从亚细亚传入了基督教。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被宗教征服的民族之一。这样,中华民族就免去了像中世纪欧洲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所演绎的那般不堪回首的黑暗。这是一种幸运,而这种幸运,却正是基于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儒学思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民族之一。先秦的百家争鸣,让儒家的孔孟脱颖而出。他们的忠、孝、礼、智、信的思想不仅打动了百姓,而且取悦了皇帝。作为治于人者,他们认为这应该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作为治人者,他们认为这样更利于他们的统治。特别是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更为儒学在中华民族的思想统治方面铺平了道路。
查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字,可以发现,它就是一条以儒学思想为统帅的文学发展的长河。西周诗经,先秦散文、秦汉乐府、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再加上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就是这条长河汩汩流淌,接踵衍生的漩涡。显然,这些文字的操纵者应该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主力军的。但正是这些饱学儒家学说的士大夫们在和宗教做着殊死的搏斗。早在东汉时期,思想家桓谭就在新论祛蔽中写道:“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王充的论衡中有洋洋洒洒的“无鬼”之论。南北朝时代,范缜更是写下了震古烁今的神灭论。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对宗教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就是那些没落儒生笔下的和尚也是西游记中昏庸无能的唐僧和白蛇传中不食人间烟火而毫无情感可言的法海。至于道士呢?则是头戴道冠,身披道袍,手持木剑,装神弄鬼的家伙。难怪封建社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训诫,我想这里的“万般”当然包括那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宗教,而这里的所读之“书”当然指孔孟的圣贤之书了。所以“书中有千钟粟,书中有颜如玉,书中有黄金屋”当然就被视为金玉良言了。
任何宗教所倡导的无非类似于道家的“无为而治”淡泊名利,平等博爱。这以孔孟的“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是大相径庭的。这正如水中有大鱼,就必然有小鱼,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沫”无疑是这个乾坤中不可颠覆的生态法则。儒学是想用“仁道”的积极精神来改变这种生态法则,而宗教则是企图通过修行来改变这种生态法则,显然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自然,崇尚积极进取的儒学比逃避世俗的宗教更能吸引炎黄子孙的心灵了。
这里谈到了宗教逃避世俗的特点,人们不禁要想到旷世奇才诸葛亮、陶渊明,他们都逃避过世俗,都当过隐士,这是他们以图无欲无求,而向宗教靠拢的一种表现。究其时势,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能是宗教势力强于儒学的时候,然而只要略知历史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中国国力最弱的时代。前者当得到刘备的三顾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出山,大展其儒学之谋略了,这不能不说是他对宗教的一种抗争;而后者则是因为仕途不畅,儒学方面受挫使然,在他的桃花源记里,我们分明看出了他深深地知道他的祈求是绝对无果的,这也不能不说这是他对宗教的一种否定。
中华民族的历史实际上是一段宗教屈服于儒学的历史。以宗教信仰为依托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失败,就应该是最好的佐证。视儒学为经典的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臣服在任何一股宗教潮流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