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水浒之魔法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创新手经常出现的偏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完整的题目应该叫《我在读了N千部小说稿后体会到的新手经常出现的偏差》。目前这样取其简洁。所谓“偏差”,当然是就我的“偏好”而言的。
正如一位作者引述另一位令人尊敬的编辑的话,这些道理编辑都知道。但根据我个人的有限经验,很多作者确实似乎还不知道,或者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些问题。
肯定会有编辑跟我观点不同甚至相反,我认为这是好事。
胡适先生讲课的时候,说到张先生的看法,就说是“张说”,王先生的看法是“王说”,讲到他自己的观点,他名之曰“胡说”。下面说的,有些是常识,有些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凡是诸位看着不顺眼的,就是我的“胡说”。
新手在投稿、构思写作两个方面最容易出现偏差,下面分别汇报一下我的心得。
特别说明:在任何一方面有极为突出的天才表现的,其他方面的缺点都可能被读者忽视。
投稿方面容易出现的偏差:
1. 投“裸稿”
2.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3. “编辑只认名家和熟人”
投裸稿
“裸稿”指的是只有小说正文的稿件。
编辑首先是个读者,也有普通读者的坏习惯。我在书店里看陌生作者的小说,先看书名和封面,引起我的兴趣了,才会拿起来翻一翻,看看开头。如果不能勾起我进一步的兴趣,立即放回书架。
我看到很多读者也是这样的。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出版者想了一些办法:
1. 把最刺激的(感官的,心智的)语言挑几句印在封面上;
2. 把故事梗概的前三分之二印在封底;
3. 把读者可能认可的评论者的佳评印在封面或者封底。
我对陌生投稿者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投裸稿。除非编辑看到你的电子信的时候极为无聊,裸稿一般不会有被阅读的机会。
你的投稿,除了小说正文之外,还至少应该有以下要素:
1. 标题和章节无误。
2. 作者署名和通联方式。
3. 200-800字的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怎么写,见本文附录)
4. 把你写的最好的几句(段)摘出来,放在前面。(很多人跟我说,全篇都好。呵呵,一听到这话,我就会感觉这作者没有鉴赏力。《莎剧》和《红楼梦》尚不能称“全篇都好”呢)
5. 开篇一定要夺目。这个有一些技巧,可以向成功的开篇学习。参看附录“开篇如何立即打动读者”。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接到作者投来若干万字的小说稿,过2-3天,就来询问是否读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小说极为吸引我,恰好我这几天又有空。99%的投稿,我都是只看了内容梗概和开头,不对自己的口味,就放弃了。
即便是有兴趣的稿件,要想在2-3天内读完,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谓予不信,请您试试看。所以,我在这里要请求谅解。
如果你的陌生投稿居然被编辑读完了,我建议你一定要去买彩票。
“编辑只认名家和熟人”
在优质稿源方面,几乎所有的编辑在任何时刻都处于饥渴状态。
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作者就不看投稿。
也不会因为作者没出版过小说就不看投稿。密切尔在《飘》出版之前,罗林在《哈里.波特》出版之前,都不曾出版过小说。
也不会因为作者没有学历就轻看TA。琼瑶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亦舒高中毕业后也没考上香港本地的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到英国学了个酒店食物管理。说实话,学历跟写作关系不很大。
如果不认识编辑,投稿者可以到书店去,找5本跟你的小说类似的书,记下出版社和编辑的名字,直接联系他即可。
“没有类似的。”
“把类放大。”
“还是没有类似的。”
“太好了,你找我吧!”
特别说明:作者要找欣赏TA的编辑。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不喜欢的作品,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我只做趣味判断,不做价值判断。
构思写作方面的常见偏差
1. “这个题材没人写过”
2. 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3. “后面写得好”
4. 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5. 试图“平地起高楼”
“这个题材没人写过”
这个题材没人写过,一般说是个坏消息:要么是题材不重要,要么是这个题材比较难于让读者感兴趣。
有个南宁的作者,我跟她谈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比如要在南宁开个饭馆吧,“瑞典菜馆”没人开过,我们开一个,行吗?
要我开的话,还是开一个“粤菜馆”,把基本菜做好了,只要在口味上和菜式上有一定的创新,保准能吸引食客。
当然,有天才作家,处女作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并且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不过,编辑都知道,这样幸运的事情,一辈子未必能碰得到一次。
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故事与人物关系、人物命运没有考虑清楚就开始动笔写下去,试图在写作过程中寻找灵感——天才如金庸者,也不敢采取这个办法。
如果不怕白写,这样也未尝不可——只当是练笔。
如果小说稿被出版机构看中,但又需要大力修改,岂不是很麻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写一个3000字的故事大纲,把基本的核心故事情节写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能有所表现,然后跟出版机构的编辑协商修改——改3000字的大纲总比改十几、几十万字的小说容易多了。
当然,编辑审读起来也容易。:)
“我画了一个图表,先将金庸笔下所有女主角的外貌及性格都详细列出来,非常的费劲,但异常的有趣。”——这是亦舒做过的研究。
多进行一些这样的研究训练,写作者就对自己要写的人物有了更多的把握。
“后面写得好”
投稿者问我阅读感受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说:“开头不够吸引人。”有些投稿者会说:“后面写得好。”
我们都不能在书店里拉着丢弃书的读者告诉他:“后面写得好。”
开头不好怎么办?很简单,重写。
柏拉图写《理想国》,据说开头改了90次;密切尔写《飘》,开头改了十几次;《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托尔斯泰也是数易其稿。
还有人跟我说:“我这么着已经很不错了啊!”我回答他的是:“一个人长得1.90米的个头,确实挺高的啊,但要去NBA打球,似乎还不够。”
要想让陌生读者读下去,一定要在开头就牢牢抓住他。否则,后面写得再好,读者也没有机会看到了。
参看附录3“开篇如何立即打动读者”。
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事件对于人物的意义,每个人评价不同。有些人看来十分刺激、百分新奇、千分复杂、万分重要的事情,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寡淡、寻常、简单、无谓。在这样的读者看来,很多小说的主人公基本就是“无事忙”。
比这稍好一点,是主人公在忙活若干件小事,比如做生意吧,今天签了个一万块的单子,明天签了个八千块的单子,后天又找了两个助手……
有人跟我说:这就是生活啊!《红楼梦》不就是这么写的么?
是,这就是生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花钱费时去了解这种生活。
《红楼梦》MS是这么写的,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几乎每一个句子都耐得住咂摸,时见曹公自创的句法。不看故事,就单为其文字,我也愿意买一本经常看看。
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小说,对语言和人物的要求要高得多。作者用一支魔术师一般的笔,化平凡为神奇,吸引读者一直追着看下去……这样的小说,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奇妙的体验。
试图“平地起高楼”
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做论文,第一重要的是,要查阅文献资料,看看你做的这个题目,前人已经取得了什么成就。如果前人已经把这个题目做尽了,那就换个题目;如果前人还有未曾尽善尽美的地方,我们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提高一点,或者补充一点。
我觉得,构思小说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大部分的故事模式和主题,都已经有作者写得很精彩了。一个新手,没有去认真了解,写出来的故事,在新鲜度和深度方面都不够。在我看来,这就是试图“平地起高楼”,要想获得成功,基本靠运气。
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别人造“宝马”,我们造“宝来”,不是也有市场吗?但文艺的规律,似乎和一般商品有很大的区别。用唐德刚先生的话说,就是“赢家通吃”:第一名拿走所有的奖品。
霍金在上大学前,决定要学习物理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建议他学医。老霍金说,物理系毕业生,如果不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只好去做中学教师。而医生呢,即使是三流的医生,也有很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当一类题材的小说流行时,我们往往看到,即使是不很高明的作品,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事情似乎是这样,但还要看到,就好比给《红楼梦》写续书一样,有很多还算有才华的人在做这件事,最后胜出的是高鄂。高鄂虽然不如曹雪芹,但比其他写续书的作者来说,到底是要高明很多了。
模仿之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
文字粗糙
我相信我能分辨“文字粗糙”与“文笔粗粝”的区别。一个相貌粗豪的剧中人,登上舞台之前,仍须极为细心地化装,以达到那样的效果。李后主的词“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呵呵,作词有李后主水平的又有几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文风细腻婉约,但文字仍然非常粗糙,读起来有碜牙之感。
这就好比是,一个姑娘没有化妆就出去见人,还穿着睡衣!
&n... -->>
原创新手经常出现的偏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完整的题目应该叫《我在读了N千部小说稿后体会到的新手经常出现的偏差》。目前这样取其简洁。所谓“偏差”,当然是就我的“偏好”而言的。
正如一位作者引述另一位令人尊敬的编辑的话,这些道理编辑都知道。但根据我个人的有限经验,很多作者确实似乎还不知道,或者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些问题。
肯定会有编辑跟我观点不同甚至相反,我认为这是好事。
胡适先生讲课的时候,说到张先生的看法,就说是“张说”,王先生的看法是“王说”,讲到他自己的观点,他名之曰“胡说”。下面说的,有些是常识,有些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凡是诸位看着不顺眼的,就是我的“胡说”。
新手在投稿、构思写作两个方面最容易出现偏差,下面分别汇报一下我的心得。
特别说明:在任何一方面有极为突出的天才表现的,其他方面的缺点都可能被读者忽视。
投稿方面容易出现的偏差:
1. 投“裸稿”
2.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3. “编辑只认名家和熟人”
投裸稿
“裸稿”指的是只有小说正文的稿件。
编辑首先是个读者,也有普通读者的坏习惯。我在书店里看陌生作者的小说,先看书名和封面,引起我的兴趣了,才会拿起来翻一翻,看看开头。如果不能勾起我进一步的兴趣,立即放回书架。
我看到很多读者也是这样的。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出版者想了一些办法:
1. 把最刺激的(感官的,心智的)语言挑几句印在封面上;
2. 把故事梗概的前三分之二印在封底;
3. 把读者可能认可的评论者的佳评印在封面或者封底。
我对陌生投稿者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投裸稿。除非编辑看到你的电子信的时候极为无聊,裸稿一般不会有被阅读的机会。
你的投稿,除了小说正文之外,还至少应该有以下要素:
1. 标题和章节无误。
2. 作者署名和通联方式。
3. 200-800字的故事梗概。(故事梗概怎么写,见本文附录)
4. 把你写的最好的几句(段)摘出来,放在前面。(很多人跟我说,全篇都好。呵呵,一听到这话,我就会感觉这作者没有鉴赏力。《莎剧》和《红楼梦》尚不能称“全篇都好”呢)
5. 开篇一定要夺目。这个有一些技巧,可以向成功的开篇学习。参看附录“开篇如何立即打动读者”。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接到作者投来若干万字的小说稿,过2-3天,就来询问是否读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小说极为吸引我,恰好我这几天又有空。99%的投稿,我都是只看了内容梗概和开头,不对自己的口味,就放弃了。
即便是有兴趣的稿件,要想在2-3天内读完,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谓予不信,请您试试看。所以,我在这里要请求谅解。
如果你的陌生投稿居然被编辑读完了,我建议你一定要去买彩票。
“编辑只认名家和熟人”
在优质稿源方面,几乎所有的编辑在任何时刻都处于饥渴状态。
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作者就不看投稿。
也不会因为作者没出版过小说就不看投稿。密切尔在《飘》出版之前,罗林在《哈里.波特》出版之前,都不曾出版过小说。
也不会因为作者没有学历就轻看TA。琼瑶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亦舒高中毕业后也没考上香港本地的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到英国学了个酒店食物管理。说实话,学历跟写作关系不很大。
如果不认识编辑,投稿者可以到书店去,找5本跟你的小说类似的书,记下出版社和编辑的名字,直接联系他即可。
“没有类似的。”
“把类放大。”
“还是没有类似的。”
“太好了,你找我吧!”
特别说明:作者要找欣赏TA的编辑。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不喜欢的作品,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我只做趣味判断,不做价值判断。
构思写作方面的常见偏差
1. “这个题材没人写过”
2. 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3. “后面写得好”
4. 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5. 试图“平地起高楼”
“这个题材没人写过”
这个题材没人写过,一般说是个坏消息:要么是题材不重要,要么是这个题材比较难于让读者感兴趣。
有个南宁的作者,我跟她谈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比如要在南宁开个饭馆吧,“瑞典菜馆”没人开过,我们开一个,行吗?
要我开的话,还是开一个“粤菜馆”,把基本菜做好了,只要在口味上和菜式上有一定的创新,保准能吸引食客。
当然,有天才作家,处女作就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并且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不过,编辑都知道,这样幸运的事情,一辈子未必能碰得到一次。
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故事与人物关系、人物命运没有考虑清楚就开始动笔写下去,试图在写作过程中寻找灵感——天才如金庸者,也不敢采取这个办法。
如果不怕白写,这样也未尝不可——只当是练笔。
如果小说稿被出版机构看中,但又需要大力修改,岂不是很麻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写一个3000字的故事大纲,把基本的核心故事情节写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能有所表现,然后跟出版机构的编辑协商修改——改3000字的大纲总比改十几、几十万字的小说容易多了。
当然,编辑审读起来也容易。:)
“我画了一个图表,先将金庸笔下所有女主角的外貌及性格都详细列出来,非常的费劲,但异常的有趣。”——这是亦舒做过的研究。
多进行一些这样的研究训练,写作者就对自己要写的人物有了更多的把握。
“后面写得好”
投稿者问我阅读感受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说:“开头不够吸引人。”有些投稿者会说:“后面写得好。”
我们都不能在书店里拉着丢弃书的读者告诉他:“后面写得好。”
开头不好怎么办?很简单,重写。
柏拉图写《理想国》,据说开头改了90次;密切尔写《飘》,开头改了十几次;《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托尔斯泰也是数易其稿。
还有人跟我说:“我这么着已经很不错了啊!”我回答他的是:“一个人长得1.90米的个头,确实挺高的啊,但要去NBA打球,似乎还不够。”
要想让陌生读者读下去,一定要在开头就牢牢抓住他。否则,后面写得再好,读者也没有机会看到了。
参看附录3“开篇如何立即打动读者”。
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事件对于人物的意义,每个人评价不同。有些人看来十分刺激、百分新奇、千分复杂、万分重要的事情,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寡淡、寻常、简单、无谓。在这样的读者看来,很多小说的主人公基本就是“无事忙”。
比这稍好一点,是主人公在忙活若干件小事,比如做生意吧,今天签了个一万块的单子,明天签了个八千块的单子,后天又找了两个助手……
有人跟我说:这就是生活啊!《红楼梦》不就是这么写的么?
是,这就是生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花钱费时去了解这种生活。
《红楼梦》MS是这么写的,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几乎每一个句子都耐得住咂摸,时见曹公自创的句法。不看故事,就单为其文字,我也愿意买一本经常看看。
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小说,对语言和人物的要求要高得多。作者用一支魔术师一般的笔,化平凡为神奇,吸引读者一直追着看下去……这样的小说,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奇妙的体验。
试图“平地起高楼”
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做论文,第一重要的是,要查阅文献资料,看看你做的这个题目,前人已经取得了什么成就。如果前人已经把这个题目做尽了,那就换个题目;如果前人还有未曾尽善尽美的地方,我们就在前人的基础上提高一点,或者补充一点。
我觉得,构思小说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大部分的故事模式和主题,都已经有作者写得很精彩了。一个新手,没有去认真了解,写出来的故事,在新鲜度和深度方面都不够。在我看来,这就是试图“平地起高楼”,要想获得成功,基本靠运气。
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别人造“宝马”,我们造“宝来”,不是也有市场吗?但文艺的规律,似乎和一般商品有很大的区别。用唐德刚先生的话说,就是“赢家通吃”:第一名拿走所有的奖品。
霍金在上大学前,决定要学习物理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建议他学医。老霍金说,物理系毕业生,如果不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只好去做中学教师。而医生呢,即使是三流的医生,也有很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当一类题材的小说流行时,我们往往看到,即使是不很高明的作品,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事情似乎是这样,但还要看到,就好比给《红楼梦》写续书一样,有很多还算有才华的人在做这件事,最后胜出的是高鄂。高鄂虽然不如曹雪芹,但比其他写续书的作者来说,到底是要高明很多了。
模仿之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成功。
文字粗糙
我相信我能分辨“文字粗糙”与“文笔粗粝”的区别。一个相貌粗豪的剧中人,登上舞台之前,仍须极为细心地化装,以达到那样的效果。李后主的词“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呵呵,作词有李后主水平的又有几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文风细腻婉约,但文字仍然非常粗糙,读起来有碜牙之感。
这就好比是,一个姑娘没有化妆就出去见人,还穿着睡衣!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