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子娘为了小姨的事情气得不行不行的,当时就说了,以后跟小姨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二姨本来还想劝,看明子娘气那样儿,也没敢说什么。
明子娘住院的时候,一直是二姐跟着伺候的,家里大姐走不了,屋内屋外的活儿都指着她呢。等到娘出院的时候,又快要进腊月了。
舅姥爷在毛家店屯也不是无名之辈,日子还过得去,可是家里人口也不少,再加上明子姥姥,住得也挤巴巴的,明子娘就想把姥姥接到家里来住。可是自家,地方也不宽敞啊。大哥都去生产队挤大炕了。
明子爹没说啥,过了些天,用生产队的马车,进城拉了半车木板回来,在屋里靠着西山墙搭了个木板床。原本靠西墙放着的一些杂物一部分挪到小抱夏里,一部分放到仓房去了。木板床不比火炕,一点儿温度都没有,还靠着大墙,特别的冷。明子爹又在上面铺了厚厚的两层草垫子。又靠着床边上搭了个炕炉子,是用土砌的,直接连着炕,炉子上面是一口小锅,能烧水能做饭的。
有了这个炕炉子,屋子里能暖和不少,在木板床上睡也不会冻着。而且,以后有个单独的小锅给爷爷做素菜,其他人也不用再吃后放油全是荤油味儿的菜了。
床都搭好了之后,明子爹用自行车带着明子娘去的毛家店,得先跟舅姥爷和姥姥通好气才能接人啊。
明子姥姥说啥也不同意搬到明子家。说是快要过年了,她一个外人,不好在关家过年。舅姥爷也是那个意思。明子娘也就没强求。
可是床已经搭好了,放着也是放着,大哥这年冬天,终于不用再去生产队大炕挤了,先在木板床上混了半冬。
后来,明子爹年前又去了毛家两趟,一趟给送去了二十多斤猪肉和几斤粉条,一趟送去了十斤面和二十斤鱼。
去年是大姐的事儿,今天是姥姥的事儿。连着两年,明子家的年过得都不顺心。明子娘一直在念叨,是因为不供祖谱,不敬先人,祖宗怪罪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这个世道。
宋知青回老家去过年了,过完年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总是唉声叹气,明子听他自言自语,说再这么闹下去,国家要完了。
宋知青给明子带了几本书,明子一看,四大名著。这可真够看得起她的了,她明面上的年龄,过了年才七岁,居然就给她看四大名著了?别说七岁了,上辈子三十多的时候,她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看得懂。
那书上还有注示,宋知青说,是他外公的手迹。明子仔细的研究的几天,表面说看不懂,心里可是明白的,宋知青的姥爷可是有学问的人,那注示,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
高官屯有了前一年明子爹给做的示范,这一年,原本都想着套种大蒜和白菜。等到种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大蒜并不便宜,好的大蒜种子更不便宜。这个高官屯的大部分人家还是能承受得了的。重要的是下一条儿,你得有时间和精力,又是浇水,又是除草的,如果照顾不精心,那蒜可就瞎了。
到最后,真正种上人家,连一半都没有。连明子家,也没有比前一年多种。还是一亩蒜,两亩地瓜。
只是自家开荒的地里不用种玉米了,除了土豆,又种回大黄米和谷子了。明子听爹娘念叨过,想把家里的房子再接出一间去,可不得着急多挣些钱嘛。大黄米是最挣钱的了。
出了正月,明子爹娘就去把姥姥接过来了。姥姥的家当很少,就一床被子和一个小包袱,里面就一套单衣一双鞋。明子娘看姥姥没有褥子,总不能直接睡在草垫子上,又赶着用旧棉花做了一床褥子出来。
其实,关家人也是前年才睡上褥子,之前睡炕席都睡习惯了,明子娘一直就没舍得花钱再给大家伙做褥子,直到前年卖大黄米挣钱了,才终于狠了狠心,一人做了一床褥子……
姥姥刚过六十岁,身体还硬朗得很。比明子娘可健康多了。老太太来了之后,家里缝缝补补的活儿,就都接过去了。打麻绳纳鞋底这些活儿,也分担了不少。其实,二娃已经成年了,这些活这两年也不是全靠着大姐一个人了。这下子,有了姥姥帮手,能有更多的时间干地里的活儿了。爷爷带着大姐二姐,又开出来两亩... -->>
明子娘为了小姨的事情气得不行不行的,当时就说了,以后跟小姨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二姨本来还想劝,看明子娘气那样儿,也没敢说什么。
明子娘住院的时候,一直是二姐跟着伺候的,家里大姐走不了,屋内屋外的活儿都指着她呢。等到娘出院的时候,又快要进腊月了。
舅姥爷在毛家店屯也不是无名之辈,日子还过得去,可是家里人口也不少,再加上明子姥姥,住得也挤巴巴的,明子娘就想把姥姥接到家里来住。可是自家,地方也不宽敞啊。大哥都去生产队挤大炕了。
明子爹没说啥,过了些天,用生产队的马车,进城拉了半车木板回来,在屋里靠着西山墙搭了个木板床。原本靠西墙放着的一些杂物一部分挪到小抱夏里,一部分放到仓房去了。木板床不比火炕,一点儿温度都没有,还靠着大墙,特别的冷。明子爹又在上面铺了厚厚的两层草垫子。又靠着床边上搭了个炕炉子,是用土砌的,直接连着炕,炉子上面是一口小锅,能烧水能做饭的。
有了这个炕炉子,屋子里能暖和不少,在木板床上睡也不会冻着。而且,以后有个单独的小锅给爷爷做素菜,其他人也不用再吃后放油全是荤油味儿的菜了。
床都搭好了之后,明子爹用自行车带着明子娘去的毛家店,得先跟舅姥爷和姥姥通好气才能接人啊。
明子姥姥说啥也不同意搬到明子家。说是快要过年了,她一个外人,不好在关家过年。舅姥爷也是那个意思。明子娘也就没强求。
可是床已经搭好了,放着也是放着,大哥这年冬天,终于不用再去生产队大炕挤了,先在木板床上混了半冬。
后来,明子爹年前又去了毛家两趟,一趟给送去了二十多斤猪肉和几斤粉条,一趟送去了十斤面和二十斤鱼。
去年是大姐的事儿,今天是姥姥的事儿。连着两年,明子家的年过得都不顺心。明子娘一直在念叨,是因为不供祖谱,不敬先人,祖宗怪罪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就这个世道。
宋知青回老家去过年了,过完年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总是唉声叹气,明子听他自言自语,说再这么闹下去,国家要完了。
宋知青给明子带了几本书,明子一看,四大名著。这可真够看得起她的了,她明面上的年龄,过了年才七岁,居然就给她看四大名著了?别说七岁了,上辈子三十多的时候,她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看得懂。
那书上还有注示,宋知青说,是他外公的手迹。明子仔细的研究的几天,表面说看不懂,心里可是明白的,宋知青的姥爷可是有学问的人,那注示,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
高官屯有了前一年明子爹给做的示范,这一年,原本都想着套种大蒜和白菜。等到种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大蒜并不便宜,好的大蒜种子更不便宜。这个高官屯的大部分人家还是能承受得了的。重要的是下一条儿,你得有时间和精力,又是浇水,又是除草的,如果照顾不精心,那蒜可就瞎了。
到最后,真正种上人家,连一半都没有。连明子家,也没有比前一年多种。还是一亩蒜,两亩地瓜。
只是自家开荒的地里不用种玉米了,除了土豆,又种回大黄米和谷子了。明子听爹娘念叨过,想把家里的房子再接出一间去,可不得着急多挣些钱嘛。大黄米是最挣钱的了。
出了正月,明子爹娘就去把姥姥接过来了。姥姥的家当很少,就一床被子和一个小包袱,里面就一套单衣一双鞋。明子娘看姥姥没有褥子,总不能直接睡在草垫子上,又赶着用旧棉花做了一床褥子出来。
其实,关家人也是前年才睡上褥子,之前睡炕席都睡习惯了,明子娘一直就没舍得花钱再给大家伙做褥子,直到前年卖大黄米挣钱了,才终于狠了狠心,一人做了一床褥子……
姥姥刚过六十岁,身体还硬朗得很。比明子娘可健康多了。老太太来了之后,家里缝缝补补的活儿,就都接过去了。打麻绳纳鞋底这些活儿,也分担了不少。其实,二娃已经成年了,这些活这两年也不是全靠着大姐一个人了。这下子,有了姥姥帮手,能有更多的时间干地里的活儿了。爷爷带着大姐二姐,又开出来两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