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吃货学霸一统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章不用看,明天会写好,写好在看。下面不是本内容,无需观看!明天修改好本章!
三国时期不只有战火飞扬,也有着美妙的诗文和著作。尤其是曹氏父子开创的建安文学,被称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些文章著作流传至今,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资料,让我们可以更加了解那个遥远的年代。
第九位:时要论——王基
王基,字伯舆。王基一生,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毋丘俭,文钦之乱,东征诸葛诞之叛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魏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景侯。
王基不但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治理一方百姓也颇为出色。同时,他正直清廉,不营私产,死后家无余财。在曹睿大兴土木的时候,就曾经给予多次劝谏。而在曹爽专政时期,王基更是写下了时要论来批评当时的风气。这个著作,哪怕到了现今,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上级,王基敢于直言,是不可多得的。其文武双全,缺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第八位:仇国论——谯周
谯周(201?-270),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蜀汉灭亡后降晋,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谯周被称为“蜀中孔子”,他博学广识,著书育人,忠肝义胆,忧国忧民,有一邦蒙赖,全国之功,魏封阳城亭侯。
因余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余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贤卿曰:‘囊者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候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黜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揖而济盟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
评:此文作于公元257年,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姜维穷兵黩武,一心讨伐魏国的状态。蜀汉的国力在三国之中本来就居于最弱,加上长期北伐,民众不堪重负。而作为益州本土的士族,在刘备建立蜀国以后没有享受到多少恩惠,反而要承受巨大的战争负担。作为谯周一类的人,他们并不想统一天下,只希望自己还有益州民众能有安稳的日子,对于政权的更迭,他们也并不在意。所以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谯周也是主降的一派。
我是蜀粉,虽然不喜欢谯周这样的人物,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这样的主张是正确的、现实的。蜀汉地处偏隅,曹魏兴雍凉之兵,便可抵蜀汉倾国之力,坚持北伐,只能加剧国力损耗。但是实际上诸葛亮与姜维不断北伐,视为以攻代守的战略进攻,否则,曹魏修养数年,蜀汉便早五十年亡了。蜀创于刘备,实也亡于刘备。刘备另关羽发起襄樊之战以致丢失荆州,隆中战略彻底破灭;夷陵之战消耗蜀军主力及马良、张南、冯习等数十能臣名将,在世不得翻身。对于谯周的批评,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是他以民为主的思想,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七位:悲愤诗——蔡琰
蔡琰(177-?),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今传蔡琰诗三首.无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载<后汉书.列女传>.苏东坡认为五言<悲愤诗>为伪作,后人又认为其他二首为伪作.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五言为蔡琰所作,其他尚无定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
第六位: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且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本章不用看,明天会写好,写好在看。下面不是本内容,无需观看!明天修改好本章!
三国时期不只有战火飞扬,也有着美妙的诗文和著作。尤其是曹氏父子开创的建安文学,被称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些文章著作流传至今,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资料,让我们可以更加了解那个遥远的年代。
第九位:时要论——王基
王基,字伯舆。王基一生,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毋丘俭,文钦之乱,东征诸葛诞之叛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魏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景侯。
王基不但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治理一方百姓也颇为出色。同时,他正直清廉,不营私产,死后家无余财。在曹睿大兴土木的时候,就曾经给予多次劝谏。而在曹爽专政时期,王基更是写下了时要论来批评当时的风气。这个著作,哪怕到了现今,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上级,王基敢于直言,是不可多得的。其文武双全,缺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第八位:仇国论——谯周
谯周(201?-270),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蜀汉灭亡后降晋,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谯周被称为“蜀中孔子”,他博学广识,著书育人,忠肝义胆,忧国忧民,有一邦蒙赖,全国之功,魏封阳城亭侯。
因余之国小,而肇建之国大,并争于世而为仇敌。因余之国有高贤卿者,问于伏愚子曰:‘今国事未定,上下劳心,往古之事,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伏愚子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贤卿曰:‘囊者项强汉弱,相与战争,无日宁息,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各欲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寻帅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肇建之国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边陲,觊增其疾而毙之也。”伏愚子曰:‘当殷、周之际,王候世尊,君臣久固,民习所专;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而取天下乎?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黜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若乃奇变纵横,出入无间,冲波截辙,超谷越山,不由舟揖而济盟津者,我愚子也,实所不及。
评:此文作于公元257年,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姜维穷兵黩武,一心讨伐魏国的状态。蜀汉的国力在三国之中本来就居于最弱,加上长期北伐,民众不堪重负。而作为益州本土的士族,在刘备建立蜀国以后没有享受到多少恩惠,反而要承受巨大的战争负担。作为谯周一类的人,他们并不想统一天下,只希望自己还有益州民众能有安稳的日子,对于政权的更迭,他们也并不在意。所以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谯周也是主降的一派。
我是蜀粉,虽然不喜欢谯周这样的人物,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这样的主张是正确的、现实的。蜀汉地处偏隅,曹魏兴雍凉之兵,便可抵蜀汉倾国之力,坚持北伐,只能加剧国力损耗。但是实际上诸葛亮与姜维不断北伐,视为以攻代守的战略进攻,否则,曹魏修养数年,蜀汉便早五十年亡了。蜀创于刘备,实也亡于刘备。刘备另关羽发起襄樊之战以致丢失荆州,隆中战略彻底破灭;夷陵之战消耗蜀军主力及马良、张南、冯习等数十能臣名将,在世不得翻身。对于谯周的批评,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是他以民为主的思想,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七位:悲愤诗——蔡琰
蔡琰(177-?),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今传蔡琰诗三首.无言,骚体<悲愤诗>各一首,载<后汉书.列女传>.苏东坡认为五言<悲愤诗>为伪作,后人又认为其他二首为伪作.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五言为蔡琰所作,其他尚无定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
第六位: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且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