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小说网 qingdouxsw.com,智谋鬼后太妖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严苛见皇后都没怎么动筷子,以为是厨房的做的饭菜不合胃口,吓得是汗流浃背,不停的用手帕擦额头上的汗,以至于食量很大的他也不敢多吃。殊不知夜倾城是因为大热天没什么胃口,而且心情不好,所以才吃的很少。
简单的用过膳后,还未多做休息,夜倾城便要求视察灾区,对旱灾情况作一番了解,连带着也要看看青城的发展如何。虽然她心里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严苛这个饭桶的治理下,想必青城不会怎么好。
有过之前的教训,严苛也学乖了,对皇后再也不敢有所隐瞒,免得丢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所以不管好的不好的,统统毫不保留的让皇后视察,结果是问题颇多。
河水干涸,土地龟裂;田地荒芜,庄家颗粒无收;蝗灾严重更是加重旱灾,以至于百姓忍受饥荒之苦,饿殍遍地。更可恶的是,贫富分化严重,有钱的大鱼大肉,没钱的就得饿着肚子,甚至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更可笑的是,有钱的都不一定能买到粮食,原因是巨贾富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想要大赚一笔,简直就是乘火打劫。
而且对于严苛把百姓驱赶到城外的做法,夜倾城虽然不是很赞同,但看目前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灾民是在太多,聚集在城里不但妨碍了正常的产业运行,而且还会加剧混乱,万一发生暴动更会引起百姓的恐慌。这对解决旱灾一点帮助都没有。但是不顾灾民死活,却也让夜倾城恨不得想海扁他一顿。她甚至觉得,灾民没有抗议示威简直都是他的幸运。
不过当务之急不是揪着一个人的错误不放,而是赶紧解决这次旱灾,时间拖得越久,旱灾越是得不到解决,那么引起民怨只是早晚的事。而最冤枉最无辜的就是她了。也不知道是谁造的谣,居然说这次罕见的旱灾洪灾是因为她这个一国之母在沧原百年国庆之日没有祭天祈福,而惹怒天神降祸百姓。简直就是愚昧无知。这纯粹是自然灾害,居然和鬼神乱力扯上,而且居然还有人相信。但是人言可畏,她又不能把所有人的嘴堵上不让他们说,而且就算堵上了,他们心里能不那样想吗?
想到这种种麻烦事,夜倾城头疼的抚上自己的额头。只有行动能说明一切,所以她现在就要采取措施,解决这次旱灾,既是为了受苦受难的百姓,也是为了她自己。于是她接二连三的颁布了一些命令。
在城外搭建灾民营,就是帐篷,供灾民露宿遮阳,避免灾民因暴晒而有所伤亡;盖多座大锅灶,由严苛命人负责定时定点的运送粮食,保证灾民不必挨饿;派多名大夫为灾民免费医治,控制疾病的恶化和蔓延。这些都只是灾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为了除去生活中的弊端和不良之风,夜倾城还代表朝廷强行颁布了一个措施,就是以后不管沧原发生任何灾害,巨贾富商不得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如有发现,严惩不贷。各地方知府有权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向巨贾富商收购粮食,再以低价出售给灾民和百姓。亏损的部分向朝廷报销。
百姓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就该解决旱灾问题了。
夜倾城由严苛带领,来到城内的一条河流。据说此河流叫玉黛河,因其清澈如碧玉而得名,是青城的主要河流,更是青城百姓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田地的灌溉也都是靠它。但是因为长时间不下雨,干旱严重,以至于这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如今水位下降了很多,情况真是不容乐观。
看来旱灾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夜倾城苦恼的皱眉。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她相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她转身严肃的看着严苛说:“严大人,回去之后,组织灾民清理荒芜的田地,种植耐旱的农作物,避免以后百姓因干旱断粮;清理河道,保障河水流通,同时也要保证河水的清洁。记住,要善待灾民,既要让灾民劳动,又要让灾民吃饱,这叫有劳有得”。
严苛听了她的话心里真是佩服万分,皇后的计策即充分的利用了灾民的劳动力,打理了青城,又照顾了灾民的生活,让他们不会有所抱怨。真是一举双得。于是连声领命。现在他可算是见识到了皇后的才能,真是连男子也不如。她采取的种种措施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夜倾城要是知道他心中的想法,定会哈哈大笑,她只是利用了现代的一点皮毛而已。而且,她虽然采取了上面的措施,但是仍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粮食又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长出来的,而且干旱要解决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水。水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说什么都没用。可是这里不下雨,就等于没有了水源,而且玉黛河恐怕也要干涸了,到时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了。
她伸手放在额头前,抬头望着天空,火辣辣的太阳,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而且两个月不下雨的后果就是现在这样。她很郁闷,听说沧江城距离这里很近,为什么那里是暴雨连连,这里却是连个毛毛雨都没有,真奇怪。
“既然老天爷你不肯赏脸下雨,那我只好自己去借水了”。夜倾城无奈的自言自语,只是眉头微蹙,不只是因为阳光太刺眼,还是事情有难度。
身后的严苛听了,疑惑的皱着眉。他可没听过,这水也能借。但是他可不怀疑皇后说的话,因为他已经见识了她的才能,相信过不了多久旱灾就会缓解。只是
“娘娘,刚才下官听娘娘说要借水,下官愚钝,这水要怎么借啊,还请娘娘指点一二”。现在的严苛已然变成了不懂就问的好学生了,当下就向夜倾城提出了这个问题。
<... -->>
严苛见皇后都没怎么动筷子,以为是厨房的做的饭菜不合胃口,吓得是汗流浃背,不停的用手帕擦额头上的汗,以至于食量很大的他也不敢多吃。殊不知夜倾城是因为大热天没什么胃口,而且心情不好,所以才吃的很少。
简单的用过膳后,还未多做休息,夜倾城便要求视察灾区,对旱灾情况作一番了解,连带着也要看看青城的发展如何。虽然她心里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在严苛这个饭桶的治理下,想必青城不会怎么好。
有过之前的教训,严苛也学乖了,对皇后再也不敢有所隐瞒,免得丢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所以不管好的不好的,统统毫不保留的让皇后视察,结果是问题颇多。
河水干涸,土地龟裂;田地荒芜,庄家颗粒无收;蝗灾严重更是加重旱灾,以至于百姓忍受饥荒之苦,饿殍遍地。更可恶的是,贫富分化严重,有钱的大鱼大肉,没钱的就得饿着肚子,甚至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更可笑的是,有钱的都不一定能买到粮食,原因是巨贾富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想要大赚一笔,简直就是乘火打劫。
而且对于严苛把百姓驱赶到城外的做法,夜倾城虽然不是很赞同,但看目前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灾民是在太多,聚集在城里不但妨碍了正常的产业运行,而且还会加剧混乱,万一发生暴动更会引起百姓的恐慌。这对解决旱灾一点帮助都没有。但是不顾灾民死活,却也让夜倾城恨不得想海扁他一顿。她甚至觉得,灾民没有抗议示威简直都是他的幸运。
不过当务之急不是揪着一个人的错误不放,而是赶紧解决这次旱灾,时间拖得越久,旱灾越是得不到解决,那么引起民怨只是早晚的事。而最冤枉最无辜的就是她了。也不知道是谁造的谣,居然说这次罕见的旱灾洪灾是因为她这个一国之母在沧原百年国庆之日没有祭天祈福,而惹怒天神降祸百姓。简直就是愚昧无知。这纯粹是自然灾害,居然和鬼神乱力扯上,而且居然还有人相信。但是人言可畏,她又不能把所有人的嘴堵上不让他们说,而且就算堵上了,他们心里能不那样想吗?
想到这种种麻烦事,夜倾城头疼的抚上自己的额头。只有行动能说明一切,所以她现在就要采取措施,解决这次旱灾,既是为了受苦受难的百姓,也是为了她自己。于是她接二连三的颁布了一些命令。
在城外搭建灾民营,就是帐篷,供灾民露宿遮阳,避免灾民因暴晒而有所伤亡;盖多座大锅灶,由严苛命人负责定时定点的运送粮食,保证灾民不必挨饿;派多名大夫为灾民免费医治,控制疾病的恶化和蔓延。这些都只是灾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为了除去生活中的弊端和不良之风,夜倾城还代表朝廷强行颁布了一个措施,就是以后不管沧原发生任何灾害,巨贾富商不得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如有发现,严惩不贷。各地方知府有权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向巨贾富商收购粮食,再以低价出售给灾民和百姓。亏损的部分向朝廷报销。
百姓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就该解决旱灾问题了。
夜倾城由严苛带领,来到城内的一条河流。据说此河流叫玉黛河,因其清澈如碧玉而得名,是青城的主要河流,更是青城百姓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田地的灌溉也都是靠它。但是因为长时间不下雨,干旱严重,以至于这条水量丰沛的河流如今水位下降了很多,情况真是不容乐观。
看来旱灾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夜倾城苦恼的皱眉。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她相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她转身严肃的看着严苛说:“严大人,回去之后,组织灾民清理荒芜的田地,种植耐旱的农作物,避免以后百姓因干旱断粮;清理河道,保障河水流通,同时也要保证河水的清洁。记住,要善待灾民,既要让灾民劳动,又要让灾民吃饱,这叫有劳有得”。
严苛听了她的话心里真是佩服万分,皇后的计策即充分的利用了灾民的劳动力,打理了青城,又照顾了灾民的生活,让他们不会有所抱怨。真是一举双得。于是连声领命。现在他可算是见识到了皇后的才能,真是连男子也不如。她采取的种种措施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夜倾城要是知道他心中的想法,定会哈哈大笑,她只是利用了现代的一点皮毛而已。而且,她虽然采取了上面的措施,但是仍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粮食又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长出来的,而且干旱要解决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水。水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说什么都没用。可是这里不下雨,就等于没有了水源,而且玉黛河恐怕也要干涸了,到时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了。
她伸手放在额头前,抬头望着天空,火辣辣的太阳,一点下雨的迹象都没有,而且两个月不下雨的后果就是现在这样。她很郁闷,听说沧江城距离这里很近,为什么那里是暴雨连连,这里却是连个毛毛雨都没有,真奇怪。
“既然老天爷你不肯赏脸下雨,那我只好自己去借水了”。夜倾城无奈的自言自语,只是眉头微蹙,不只是因为阳光太刺眼,还是事情有难度。
身后的严苛听了,疑惑的皱着眉。他可没听过,这水也能借。但是他可不怀疑皇后说的话,因为他已经见识了她的才能,相信过不了多久旱灾就会缓解。只是
“娘娘,刚才下官听娘娘说要借水,下官愚钝,这水要怎么借啊,还请娘娘指点一二”。现在的严苛已然变成了不懂就问的好学生了,当下就向夜倾城提出了这个问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